{{errorTip}} 

雅思要怎么样才能考到7分?

Marco:
[图片]

更多申请解答可至

https://www.zhishiq.com/s/5fa20a2920d6b

问答专区查看(点击链接即可查看)

 

笔者19Fall申请者,雅思7.0,对雅思备考有些体会,希望能给备考的同学们一些参考。

一、 词汇

雅思四项,听说读写,无论哪一项,词汇都是基础。因此,如何高效背单词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然而,中国学生背单词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大问题,单词背了多少年,依旧是那个水平。在我看来,是学习方法以及使用单词书的问题,

市面...

显示全部

更多申请解答可至

https://www.zhishiq.com/s/5fa20a2920d6b

问答专区查看(点击链接即可查看)

 

笔者19Fall申请者,雅思7.0,对雅思备考有些体会,希望能给备考的同学们一些参考。

一、 词汇

雅思四项,听说读写,无论哪一项,词汇都是基础。因此,如何高效背单词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然而,中国学生背单词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大问题,单词背了多少年,依旧是那个水平。在我看来,是学习方法以及使用单词书的问题,

市面上的词汇书大多数以A-Z排列,对于这种词汇学习方式,我非常不赞成。我们在学习汉字的时候,也从来没有拿着字典学。正确的背单词的方式应该是场景记忆,比如背完太阳应该背月亮,星星。推荐一本学为贵出的词汇真经书。

38171-CXF-rRS0gkxGstnDqkhot_ysfHDP48U2.jpg

二、 口语

首先,去看雅思前考官Simon的网课,这个网课不是很长,一节就十多分钟,短小精悍,看完之后可以知道雅思口语是啥,考啥,以及回答套路。

剩下的,就是每天2-3小时的苦练和积累了:
网上有很多题库可以练(一般是每四个月用一个题库,1 5 9月是换题季,所以尽量别报这几个月上旬的场次,不然来不及去熟悉新题),把题库里的话题自己准备,至少要保证part2/3每个话题卡都过一遍,因为有些话题真的太刁钻了,比如让你描述一个坏掉的电器啊,描述一个环保人士之类的,如果没提前准备过,真的会死的很惨。对口语即兴发挥水平不是特别自信的小伙伴,最好part1也整个过一遍,这绝对不是浪费时间,我们中国学生从小缺乏语言环境,只能靠多积累,从量变达到质变。而且有些题库超级准,里面有网友的录音,你自己实在不知道说啥的话,可以借鉴一下,注意,只是借鉴,千万别照搬,想象一下考官听到相同答案的心理阴影面积以及你之后惨不忍睹的分数(背素材是考官的雷区,别踩)。此外,如果你人生经历严重欠缺,实在憋不出素材,去淘宝上买老外写好的素材拿来作参考。口语是块硬骨头,沉下心来慢慢啃。

Tips:
①part1别说的太过冗长,20秒左右为最佳,因为在这一部分考官想多了解一些你的个人情况,他希望多问你一些问题,而不是听你对一个问题扯来扯去,况且还有可能扯跑题。(雅思口语考试一共十多分钟,part1 part2 part3时间分配基本上是固定的,所以你要是part1每个问题回答太久,考官就问不了你几个问题了)

②虽然很多问题我们都提前准备过,尤其是part2,但是你说的时候千万不能让考官觉得你在背,这个时候就要靠演技了,说的时候不管你再紧张,也一定要自信满满,全程跟考官保持眼神交流,就像平时跟身边人聊天一样,自然大方,不时地要微笑(可以对着镜子练练),碰到比较难的问题,可以歪一下头轻轻皱一下眉头(作思考状),你可以说:Um...Well, that's a weird question,but it seems to me that... 
碰到不熟的问题,千万不能停顿太久,总要说点什么,所以像这种衔接的句式平时练的时候要多多积累。再举个例子,如果他问你:中国人喜欢制作手工礼物送给朋友吗? 这个问题如果你不知道怎么说,你可以说:“Well, I'm not so sure about it, but it doesn't happen very often around me.”瞧,一个你压根不会的问题就这样巧妙而自然的略过去了。这只是个例子,我只是为了告诉你,Keep talking很重要,尽量别停顿和卡壳,不是有句话说,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③part3每个问题说的时间长短没有特别的规定,如果一个问题你特别拿手,能流畅说出一些有趣的、有逻辑的观点,那你可以说40秒以上,侃侃而谈,尽可能展示你有多talkactive,考官也会有足够的兴趣和耐心听你说。但是,千万不要觉得说的时间越长越好,有的人明明已经词穷了,为了凑时间非要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或者说一些考官听烂了的素材,这样大错特错!因为考官一旦听烦了是可以打断的,打断次数多了你觉得印象还会好吗?(口语评分本来就是一个比较主观的过程,按照印象给你的成绩上±0.5分也是人之常情,所以尽可能给考官留个好印象呀,考试结束走的时候,记得面带笑容,真诚地说一句 Thanks for your time, wish you a good day.(微笑+眼神交流))

 

三、 听力:

(1)真题C8-13:

(2)王陆听力语料库:除了剑桥真题,其他辅助资料用好《王陆真题语料库》这一本足矣,我备考过程中没有刻意去背其他单词,不过这本书里的单词和短语我掌握了80%以上,考试中也碰到了不少原词,所以该书的价值不言而喻。

建议把真题做精,不要过度追求数量。剑桥4-13挑四本做足矣(我做的是最新的9 11 12 13,因为据说10偏难,9比较接近考试难度,听说7也不错,适合用来考前模拟),做完一套题一定要回过头去精听,跟读,尤其是一些连读和吞音,只有反复去听去感受,才能悟出其中的精妙之处。此外,准备一个本,记录你遇到的同意替换(就是你听到的表达方式和卷面上的表达方式,为了干扰你,往往是有微小差异的),比如说一些主被动转化呀,同义词替换之类的。

38171-9LpqjHv0ox_OQ0zxS9IIdeShdmxgj3Cx.jpg

四、 阅读:

阅读应该是中国考生最擅长的了,雅思阅读和高中阅读、四六级阅读最大的不同在于,有时候你不用完全读懂一篇文章(雅思阅读很多科普性文章,篇幅长,专有名词多),也能把题做对,而且对词汇量的要求不那么高,为什么呢?因为技巧二字真的太太太太太重要了,话不多说,去看刘洪波阅读网课,所有技巧都有讲到。

刷真题的时候,一开始要在一个小时里完成三篇阅读相当困难,但是你慢慢掌握了各种题型的技巧之后,速度就提上来了,越到后面你越得严格控制做题时间,上个闹钟,一个小时一到立刻停笔。

图书推荐

(1)真题【最重要】:真题的阅读最好从开始备考的时候起,每天做一个Test。

(2)刘洪波绝版阅读九分班:这个班的主要作用在于让你只知道阅读的各个题型应该如何做题,建议自己先尝试做1个Test的阅读再来听这个班;听了以后就可以自己动手开始练啦。

(3)《雅思阅读真经总纲》:作用和刘洪波的九分班差不多,几乎是他讲课的文字版,对于看不进去书的同学可以听课。

(4)《雅思阅读考点词真经》:最有用的是这本书前面的五百多个同义词背诵,这让你在考试的过程中能够反映得出来题目中和文章中的同义词。但是我个人是不太喜欢对着书本背单词的;买正版的话可以在学为贵app输入这本书的序列码,用学为贵的app背,我比较喜欢这种方法~

(5)真经5:不需要做完那么厚一本,先分题型各练几篇,熟悉一下每种题型的做题方法和技巧,提一提速度,再开始刷真题。

五、 写作

Simon的网课和范文。

首先,去看他的网课,了解一下雅思作文到底是个什么鬼,该怎么构思?怎么下笔。

然后:

① 作文:Simon总结了雅思作文24个topic,家庭,政府,教育等,每个话题都给出了简洁精辟的idea,建议一个话题一个话题过,超级有用!!!

注意大作文后期练习的时候,最好自己卡一下时间,40min

②小作文:相比于大作文,小作文准备起来太easy了。把Simon的34篇范文(涵盖地图题,图表题,流程图等所有题型)吃透,结合他的网课和范文,琢磨他的写作套路,比如说第一段永远都是改写题目交代背景,第二段永远都是概述总体趋势或者最显著差异。从他的范文里慢慢掌握各种描述趋势、最值、变化、比较等的词汇和句型。

写小作文注意控制时间,≤18min比较稳妥。

收起
取消

关于aicpa和acca?

芝士圈留学雅思课程:

回答者:@ Helen Zhang,有关AICPA及美国留学问题可直接去找她询问。

全文包括AICPA介绍/备考/考试难点/相似考试对比。

AICPA全称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统称。只有拿到执业证书的人,才能称作是注册会计师,并且在金融、会计职业中享有较高声望。AICPA是通往高级审计师、财务分析师、财务总监等职位的必备资格。 作为世界上...

显示全部

回答者:@ Helen Zhang,有关AICPA及美国留学问题可直接去找她询问。

全文包括AICPA介绍/备考/考试难点/相似考试对比。

AICPA全称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统称。只有拿到执业证书的人,才能称作是注册会计师,并且在金融、会计职业中享有较高声望。AICPA是通往高级审计师、财务分析师、财务总监等职位的必备资格。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会计师专业协会,AICPA旨在全世界发掘财务人才,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对公司财务信息的统一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的要求。

以上是AICPA的背景介绍。

作为优秀而勤奋的中国学生,如果稍微有点财会背景,在1-2年中考下证书,再在1-2年中修够一些Ethics课程的学分,并经1-2位注册会计师推荐即可成为优秀的注册会计师,然后就可以自由的在美国执业啦。这样看来,大约4年就可以获得执业资格,确实挺划算的。而且即使你只考出了证书尚未取得执业资格,你的证书资格也可以永久延续,而不会过期。这里顺便吐槽一下TOEFL和GMAT的考试制度,TOEFL两年就过期,GMAT五年过期,难到我两年就没有语言能力?五年就变傻了?

居然这么容易考出AICPA,大家都想摩拳擦掌地试一试。虽说考试难度没有国内CICPA难度大,但题量和对语言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BEC还有大段writing的题目,不过经过TOEFL和GMAT的洗礼的童鞋不用太在意,你们只需应对更难的专业问题。

所以AICPA的难点在哪呢?

首先是必须符合条件的人才有资格报考。一般美国州内的报考资格解释有以下几种:

1. 获得财会类专业150个学分(一般本科是120个学分,你需要再读个商学院研究生攒够30个学分) , 从事财会类工作2年以上,修满继续教育学分,经过1-2位注册会计师推荐,即可获得执业资格,代表州——纽约州;

2. 获得财会类专业120个学分,从事财会类工作2年以上,修满继续教育学分,经过1-2位注册会计师推荐,即可获得执业资格,代表州——加州;

3. 获得财会类专业150个学分, 从事财会类工作1年以上,修满继续教育学分,经过1-2位注册会计师推荐,即可获得执业资格,代表州——弗吉尼亚州。

国内读本科的童鞋面临120分学分的认证,一般是到NASBA官网找所在州推荐的认证机构认证即可(有消息称中国考生需要经过国内CDGDC和美国NASBA双重认证),比如NIES认证。每个认证机构有不同的专业课学分认证方法,需要我们找对自己最有利的认证方法。现在国内也流行委托一些学习机构报名认证,并在关岛考试,也是非常可行的。认证的时间大约1-2个月。值得提醒的是,有些州需要社保号SSN才有资格申请,比如纽约州,对于国内的考生和未取得SSN的考生,就需要格外小心报考的州的规定。

其次,考试难度和备考时间。前面说考试不难只是相对于国内CICPA的难度来讲,其实AICPA本身对专业的要求非常高,单科满分99分,75分才能通过。所以非常容易挂,而且一挂,要等3个月的window,如果报不上本州的,还要跑到外州去考,一场考试4小时,考一次200刀没了。所以考不过对身心都是摧残。笔者虽然是商学院会计硕士项目,所有与AICPA考试相关的科目都系统的学习了,还是拖了1年才考出来,因为在职复习备考确实比较辛苦。AICPA考试还有一个18个月的rolling限制,就是在18个月内需要考出4门,否则前面考的都作废了。之前考试认识一个KPMG的台湾人,他说他平时工作加班太多,以至于每次还差一门的时候,就过了rolling期限,不得不重头再来,于是考了三年还是一直再考。我自己的经历就是在纽约考的时候适逢下雪(其实也就下了一丢丢), 到考场发现考场工作人员都下班了,建议我重新预约,于是白白错过一个window,还要再复习3个月,对身心是不小的打击。不过在纽约等大城市考试,交通还比较便利,如果在其他州的考场,一般是要开车3-4的小时参加一场4小时的考试,如遇大雪,一时半会还被困在村里,想想也是挺酸爽的,这都是笔者的亲身经历。

对于不在美国考的中国考生,一般建议找个机构代报名并适当参加培训,或者你本身是国内开AICPA专业的学校毕业的(笔者的本科母校南审就在笔者毕业后开设了此专业),否则自己抱着becker看会不知如何下手,特别是REG科目里面大量考察联邦税法(特朗普税改之后这部分应该非常简单了)和合伙税法的内容、FAR里面的政府会计、GAAP层面的会计处理都是国内很少接触的,存在一定思维难度,所以最好参与一定的培训比较好下手备考。

AICPA的优势体现在哪儿呢?

首先,在美国从事会计职业,AICPA是对职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对于国内的从业者,如果在美资企业从事财会类工作是需要按US GAAP的准则要求reporting给美国母公司;同样,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或在纽交所上市,也是需要reporting 给SEC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眼前的例子就是如果在国内PWC或EY工作,可以根据level的不同每月拿1500-2500的Q-pay。由于考试的开放性不同,国内的ACCA人才很多,但AICPA的人才比较少,从稀缺性的角度来说,也是会给职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AICPA vs. ACCA

笔者没有考过ACCA,不过笔者的母校有开设这门专业,所以从同学那里和同事那里都有了解过ACCA。笔者的一些学ACCA的童鞋都是经过4年苦读,在本科就拿下ACCA证书,实在是大牛。一般如果是学ACCA专业的童鞋,只需要考9门考试,每年会有4次考试window。ACCA考试题量对英文功底的考察也不容小觑,可以说考过ACCA的考试的童鞋英文功底都是不错的。非ACCA专业的考生则需要考14门。ACCA对国内的从业人员职业发展来说,主要有利于从事英资和港资企业的财会工作或者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人员,当然如果老板是香港人也会非常看重ACCA证书的含金量。而AICPA只有4门考试,不过备考时间方面比较紧张,要求18个月通过全4门,否则之前考的科目成绩作废。

从含金量的角度很难比较这两者,一个是英国的会计准则要求,一个是美国的会计准则要求,适用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所以需要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去考量究竟哪个证书对自己更有利。国内对ACCA的认可度比较高,主要是ACCA很早就在国内开设考场,比较方便考生备考。而AICPA在国内暂不开设考场,可能在将来会开设,知名度才会慢慢提高。

对于这两种证书,比较起来确实没有什么意义,建议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职业发展,选择一种就好。

AICPA/ACCA vs. CICPA

在美国发展,笔者认为AICPA一种证书足够。而在中国发展,笔者认为还是CICPA最为重要,在CICPA的基础上取得AICPA或ACCA,则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CICPA的考试从对专业能力和做题速度等方面来说都无疑是最难的,当然对英文能力的考察相对来说比较少。说到考试内容,其实AICPA和CICPA也是有相似之处,比如AUD科目和国内审计科目考察内容差不多,毕竟我们就是从别人那儿引进的审计鉴定服务。FAR科目会考察US GAAP和IFRS准则,而国内会计科目考察国内的准则也是会偏向IFRS准则,所以复习起来一脉相承,其他科目差别还是有点大的,毕竟适用的国家和历史沿革都是不同的。

AICPA如何备考?

选择适合自己的州,符合其报考资格之后,下一步就是备考了。由于AICPA有18个月的rolling的限制,所以下定决心考第一门的时间非常关键。如果是在校生,那么需要看课程的紧张程度,而且尽量不要和找工作的时间发生冲突;如果是在职考生,那么报考了之后,需要抽出平时休息的时间和周末的时间静心备考,如果经常周末加班的话就需要慎重选择第一门考试的时间。总体来说,AICPA备考不适合临时抱佛脚,也不太适合报考完再去准备。最好是订一个1年-1.5年的长期通过考试计划,并均匀分配每个月的备考时间,还要有重考的back-up plan,最后再完成报名。报名考试后一般要等1-2个月收到NTS(相当于准考证),NTS的有效期是6个月,需在有效期之内申请考试。

对于报考科目顺序,一般有先易后难或先难后易两种。我觉得我的AUD基础不错,于是先报了AUD,复习两周就上考场了,果然就挂了。后来就反思自己的报考顺序,发现主要还是会计基础不牢固,所以我就准备考过FAR之后再考虑考AUD,而不是下一个window就贸然考AUD。调整后的报考顺序是先难后易,先考FAR,然后REG,最后BEC和AUD是同一个window考的。复习的时间是FAR在职两个月、REG两个月、BEC和AUD各一个月。FAR相比REG稍微简单一点,主要考察US GAAP的会计处理以及和IFRS的对比、还有少量政府会计处理,题目偏实务处理,而非计算,这是AICPA和CICPA的区别,考的主要还是思维和逻辑;REG实在是很难,所有AICPA的难点全在REG里,主要考察联邦公司税、个税、合伙税还有一些PCAOB、SEC等政府机构的规定;AUD难度适中,在FAR的基础上形成审计思维,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而BEC偏记忆考一些宏微观经济学和公司战略、Ethics等等,后面有1-2个writing的题目,比较考察英文文字功底。题型主要是选择题、案例分析题以及BEC独特的写作题。四门考完,就可以欢欢喜喜拿成绩单啦。

收起
取消

在 3 个月之内准备托福,想要达到 100+,有哪些方法建议?

?:

两到三个月,六级500+备考经验。

回答者:@ Rachel Zhou,乔治城大学公共政策硕士,有留学、语言备考问题可戳链接直接联系。

一战 R27 L29 S24 W25=105

二战 R30 L29 S24 W28=111

写在前面:备考心情最重要

在备考的过程中,你不可避免地会经历挫败、迷茫、焦虑等负面情绪。请大家不要因此放弃。这都是备考中的正常现象,要疏解这种现象,可以停下来找找有相似烦恼的同学聊聊,上上论坛,看看前辈们的经验。调...

显示全部

两到三个月,六级500+备考经验。

回答者:@ Rachel Zhou,乔治城大学公共政策硕士,有留学、语言备考问题可戳链接直接联系。

一战 R27 L29 S24 W25=105

二战 R30 L29 S24 W28=111

写在前面:备考心情最重要

在备考的过程中,你不可避免地会经历挫败、迷茫、焦虑等负面情绪。请大家不要因此放弃。这都是备考中的正常现象,要疏解这种现象,可以停下来找找有相似烦恼的同学聊聊,上上论坛,看看前辈们的经验。调整好心态,就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备考基础

托福考试说到底是一个语言测试,虽然和四六级又很大差别,但是如果大家想要有一个预计的备考时间,我觉得差不多六级500分左右的话用一到两个月,每天4-6小时差不多。比这个分数要低的话,用三四个月就差不多了。但是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四六级分数低,有类似先把四六级搞定再来准备托福的想法。托福对于英语的考察模式和四六级完全不一样,而且突破口也不同。

总而言之,下定决心,留足时间!

阅读:

阅读第一次我的分数是27,第二次满分30。一个题外话,大一大二同学如果现在还没有报考托福,可以先考GRE/GMAT再回来考托福。因为前者的阅读难度和托福相比更大,用更高的要求备考之后再回来考托福,会发现阅读要简单很多。经过GRE/GMAT的“摧残”,对于单词、语法、长难句的掌握(不出意外)会迅速提高,托福的阅读会变得更加轻松。不过即使是考完G也要做一些TPO适应一下长文章和总结题。

阅读的主要备考材料应当是TPO。建议开始备考时先限时做一套TPO阅读体会一下。然后分析一下自己在阅读上有什么困难。如果是语法和单词的问题,建议前期的一个月主要把准备阅读的时间用来背单词和熟悉基本语法。(注意是基本语法,主要是分清主语、谓语、宾语和修饰成分)。

阅读题,在有基本语法和速度保证的前提下(可以做一些市面上推荐的托福阅读题目,当然重点还是做TPO),就是要细!心!看题,平常做完之后一定要分析是文章理解,还是题目或题干有错。文章理解有问题就要加大练习量。某一个类型的题目总是错就做针对性的训练。题干看错了就自己反思,记住错误,不要再犯。

在时间节省上,有一个我从别人经验里看的小技巧:把白纸横折竖折分四份。一份用于一篇文章的记录。每一份开头的左上角纵向标上ABCD,横向标不确定(确定的就不要浪费这个时间了)的题目题号。每次看完一个选项就用叉表示排除,勾表示选择,问号表示不确定。具体而言就是这样:

2 3

A × ×

B √ ?

C × ×

D ? √

这种方法就可以防止做题的时候总是回头去看看过了的判断的选项,也可以帮助检查。

对于最后的题目,一定是先排除错误,再排除无关,最后排除细节。如果有充足时间的同学,可以在前面阅读时依据每一段的理解做一个简短的笔记。

听力:

听力基础上,提高听力的一个大家公认的有效方法就是听写。此处推荐一个听写神器,aboboo(http://www.aboboo.com/)。关于听写的素材,推荐VOA慢速(美国之音慢速),VOA常速,和Scientific Americans’60-Second Science (科学美国人,“SSS”)。建议同学们可以先试一下SSS,如果正确率50%以下,应该听VOA开始。建议使用单句听写,练习到5遍以内可以把一句话听出来。听完之后:把不认识的非奇葩词记下来,可以用有道单词本或者印象笔记之类的软件把认识但是没有听出来的地方仔细听,注意发音和连读。

笔者上新东方的时候,老师说过,一篇听力文章能够出题的点有14个,能够听到12-13个都是非常好的水平,所以有的时候就算是觉得自己完全听懂了,一个听力题目出来还是有一种暂时性懵掉的感觉。有这种情况的同学不要为此太过纠结 。

虽然一战和二战的分数没有区别,但是二战我在和考友交流的时候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就是听听力的时候笔记永远没有听重要。保证自己在听,比盲目去记一些零散的词语更重要。

写作

综合写作要靠听力。细节听到,看几篇范文,写1-2篇就够了。如果在综合写作上有问题就练听力。模板不用太重视,就知道几个professor/lecture/listening material 这样的替换就好了,这个网上资源有很多,不再多说。

练作文主要是练独立写作。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托福作文一般是字数越多分数越高。因为短期备考的过程中大家的表达能力不会有很多区别,字数多表示你表达越流畅。现在回想起来,一战的时候总是觉得打字太慢,所以字数不够。后来我发现,只要有话写,写顺了,一般450字以上是没有问题的,要达到这种字数的飞跃,至少要练20篇作文再上场。行文上,虽然托福作文范文市面上水平不一,但是这些范文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没有特别艰涩的词,只要用简单的例子和句子表达你的想法就好了。但越简单的东西就要你越精准、地道地表达,这些只能靠多看范文,多加积累。

鸡精的使用:留学论坛上有许多鸡精,各位也可以通过淘宝购买 。鸡精不一定要等到当天对应的,最近几个月的鸡精其实都是相似的。时间特别充足(三月以上)可以练去年北美的题目。我二战在考试之前,写了大概20篇鸡精作文。然后等小范围的作文出来,按照论坛上分享的几家合并整理的鸡精把思路都整理一遍。

关于写作本身:开头控制在5分钟之内写完,结尾2-3分钟,准备模板,但是不要依赖模板,而且模板不可太生硬,太有模板的痕迹,一定不能出现一句话照搬模板,毫无改动。打字速度慢的同学,可以用模板练打字。中间段的安排一定不可逻辑混乱,不可太宽泛,你写的时候要准备到中间段的小点上。比如: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Technology designed to make people’s lives simpler but make people’s lives more complicated ?

我写的是科技使生活更加复杂了。两段论点分别是:

首段:科技使人更加忙碌:

小点1: (对于个人)科技带来了电话,email,即时通讯软件这些新的沟通工具,使得个人变得在非工作时间也需要接触和处理大量信息。

小点2: (对于国家)信息安全、交通建设,现代国家需要处理的时期越来越多,一个例子就是政府在不断地扩大。

第二段: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更多问题: 能源;伦理;(生化/核)战争。

这样每段有小点准备写120-180个字是没有问题的。

此外,让步段不可以写太长,最好不要超过3行。有同学写作的时候喜欢加入许多让步,这是一个容易造成语义不清的情况,需要尽量避免。最后5分钟有时间再加一两句话的让步段。

练习写完之后,完善思路,换词。可以把你的文章放在留学论坛上,让别人给你改一下。改动的收获上而言,思路上的建议大于语法、用词上的修改。所有愿意给你提意见的人都值得被感谢!

口语:

口语的准备,是一个长期积累,短期突破的过程。口音和语调主要是考跟读。在备考时期我没有做这些事情,因为感觉短期可能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效果,而且时间也紧。但是高中和学大英的时候是很喜欢跟读课本的,而且美剧和英剧对我的口音也有很大的影响。建议备考时间长的同学前期可以选一些口语的跟读材料读一读。在后半期才开始准备口语。

推荐的一些美剧素材:Friends/will and grace/ how I met your mother/ Modern Family/ This is us.

具体到各个题目的准备,主要的总体宗旨是,说得清晰流畅,模板越短越好。

第1,2题的模板就是well, personally I prefer XXX. To begin with XXX moreover XXX就可以了。可以根本没有模板,你就回答问题,随便说就好了,不用在乎这些细节。此两题准备用鸡精来练习。时间充足可以背一些自己的常用回答。如果想要灵活一点,可以尝试练习写点成句,即把自己的观点中的重点词快速卸下来

3-6题用TPO练。练习的程度上,注意两点

1, 练出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说完基本内容,知道能在什么时候说主题句/第一点/第二点。

2, 例子的细节要学会舍弃,一个例子顶多一句话说完就好了。

在这些题目中,模板短很重要,第一次备考的时候,我用的题说例子的句子是just as the professor demonstrated in the example of。这个句子真是又臭又长。不如直接说,the professor uses the example of。或者根本不要过渡,直接说the first example is。总而言之,不要让模版成为干货的累赘!

写在最后:托福和雅思的成绩并不能代表你的英语水平,因为归根结底是为了留学生活中,我们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准确理解别人的表达。 大家共勉!

修改 收起
取消

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经济学申请了解么?

Marco:

本文分别介绍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和波士顿大学经济学项目申请条件。

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

案例参考

案例一:J同学

申请背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概率统计专业,GPA88,托福101,GRE320

申请结果:UWM,ECONOMICS,2017 Fall

案例二:Z同学

申请背景:中央财经大学,数理与计量经济学,GPA3.7,托福111,GRE314

申请结果:UWM,ECONOMICS,2017 Fall

 

申请须知及要求

学制:2年

学费: $36,000(折合人...

显示全部

本文分别介绍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和波士顿大学经济学项目申请条件。

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

案例参考

案例一:J同学

申请背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概率统计专业,GPA88,托福101,GRE320

申请结果:UWM,ECONOMICS,2017 Fall

案例二:Z同学

申请背景:中央财经大学,数理与计量经济学,GPA3.7,托福111,GRE314

申请结果:UWM,ECONOMICS,2017 Fall

 

申请须知及要求

学制:2年

学费: $36,000(折合人民币23万左右)

申请要求:

1.申请者须完成以下本科课程:

至少一学期的微观经济学

至少一学期的宏观经济学

至少一学期的中级微观经济学

三个学期的微积分和线性代数

2.五年内的GRE分数

3.语言要求:两年内的托福成绩(至少92分)。雅思成绩至少7.0

38171-Q0qSdfnCY5kj_pt2jn2xNPS91BlN-qYg.jpg

4.申请材料:

1)Statement of Purpose(目的陈述)

2)所有成绩单:国际申请人的学术成绩单必须采用原始语言,并附有官方英文翻译。注意:绩点至少需要3.0

38171-5-WQGJS1OfKQPsyhxQ6oUpM9ubHcdnoX.jpg

3)Math Preparation Form(数学准备表):请填写数学准备表。对这个有疑问的同学,详见:https://econ.wiscweb.wisc.edu/wp-content/uploads/sites/89/2017/07/Math-Prep-form.-MS.-writeable.pdf

4)Writing Sample(写作):所有申请人都必须以英文提交写作。内容可以是研究论文或文章,它将展示您的研究能力并以书面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5)简历/简历:所有申请人必须提交英文简历或简历。

6)提供三封推荐信。

另外注意一下申请时间:(以今年为例)

秋季学期入学:所有申请材料必须在2018年3月1日之前提交。

春季学期入学:所有申请材料必须在2018年7月15日前提交。

担心录取率的同学不妨看一看官网给出的最近三年录取数据:

38171-nS6Geow03yScV4ZHg1U6RHi0RevZuwZ4.jpg

另外,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经济系十分重视学生的课程选择和职业规划,设立了专门的部门为学生的未来工作做出指导和咨询。

38171-321D8Dlimi7ls1nHBz_quuOrW4F1xW77.jpg

学术上能提供的指导有:选课、相关成绩要求咨询、整个学校的资源

职业上的指导有:写简历和求职信的建议、工作和实习的搜索技巧、面试准备和练习、以及如何利用Vault(一个关于公司排名、实习生评价以及行业和面试指南的全面性网站)

以上服务是经济系学生专属 :)

波士顿大学

案例参考

案例一:F同学

申请背景:北京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GPA85,托福108,GRE325

申请结果:MA in Economics,2015Fall

案例二:Z同学

申请背景: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GPA3.0,托福106,GRE315.

申请结果:MA in Economics,2015Fall

 

项目介绍及申请须知

波士顿大学经济相关的专业一共有三种,分别是:MA in Economics,MA in Economic Policy,MA in Global Development Economics。

MA in Economics

经济学硕士为毕业生提供商业世界经济分析师,咨询业,中央银行或政府所需的先进知识和量化技能。课程提供了对基本经济原理,数学方法和建模应用以及计算机软件用于大规模数据分析的全面了解。它是通过经济学核心(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四门课程)和四门选修课程完成的。这些课程专为硕士生设计,与博士和本科课程有所不同。选修课程在几乎所有主要经济领域都发展出定量技能和专业知识,并且主要由学校自己的研究人员授课。整个课程可以在一个学年完成。

该课程的申请人需要毕业于预计经济学,经济学和数学学士学位或与其相关的专业。

MA in Economic Policy

经济政策学硕士课程(MAEP)是一项为期三个学期的项目,将经济学基础和管理方法相结合,适用于对政府,非营利机构,国际政策分析师感兴趣的学生。该项目的核心是为经济理论及其应用,量化方法和管理分析的基本工具奠定基础。该课程的申请人需要毕业于预计经济学,经济学和数学学士学位或与其相关的专业。

MA in Global Development Economics

这个学位课程是一门为期三个学期的强化课程,我们主要是经济学课程,辅以政治,国际关系,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环境相关学科培训。此外,全球发展经济学硕士(MA GDE)还包括一系列关于发展问题和全球经济各个方面的经济选修课程。 MA GDE的学生还将和全球政策硕士(MGP)课程的学生一起参与治理和政治经济学,国际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环境规划课程以及顶尖研讨会。

该项目面向对中低收入国家和转型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感兴趣的学生,包括在政府,非营利机构,国际组织和私营部门担任政策分析员和决策者。( MAGDE是STEM指定的学位课程。)

该课程的申请人需要毕业于预计经济学,经济学和数学学士学位或与其相关的专业。

申请要求:

1.考生必须通过综合性的书面考试,测试内容是经济理论和定量方法的知识。 在完成经济学核心课程后,每位硕士生将参加第一次综合考试。考试每年两次。

2.GRE的数学分数需要在80以上,

3.该课程的申请人需要毕业于预计经济学,经济学和数学学士学位或与其相关的专业。学生需要学过以下课程,包括一年的中等宏观和微观经济分析以及统计学,微积分和线性代数课程。

4.语言要求:

38171-CVKku6zAAgdjp3JIoMDXQlBKo9F6ASH-.jpg

托福至少84(各项至少21)

雅思至少7分

5. 申请材料:

1)Transcripts 成绩单

2)2封推荐信

3)语言成绩单

4)Personal statement/statement of purpose:

每个申请人都必须提交不少于200字的个人陈述/目的陈述。 内容包括您的经济学学术水平展示和您预期的学术目标。 此外,申请人可以提交个人陈述简历或简历。

5)不需要writing sample

收起
取消

留学选专业求助?(市场营销专业or数据分析, 7年运营商销售经验再留学,未来想做懂数据分析的marketer)

Marco:

 

1. 什么是数据类的项目?

数据类硕士项目不仅是学习数据分析的项目,更是以后可以从事数据类工作的项目。

目前知名大学开展的数据类项目案例也有很多,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Data Sciences(数据科学),Data Analytics(数据分析),Business Analytics(商业分析);同时也有Decision Science(决策科学),Applied Analytics (应用分析);甚至还包括 Statistics(统计学)...

显示全部

 

1. 什么是数据类的项目?

数据类硕士项目不仅是学习数据分析的项目,更是以后可以从事数据类工作的项目。

目前知名大学开展的数据类项目案例也有很多,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Data Sciences(数据科学),Data Analytics(数据分析),Business Analytics(商业分析);同时也有Decision Science(决策科学),Applied Analytics (应用分析);甚至还包括 Statistics(统计学),Machine Learning (机器学习),AI(人工智能)。虽然各个项目的名称都不一样,但是在硕士课程中教授的内容都是相似的。

从就业角度来看,从数据类项目毕业的同学们就业方向都比较相似,但是就业选择范围非常广泛。根据不同的岗位,从事的具体工作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比如,有些同学会从事数据库相关工作,也有人选择数据清理的工作,或者统计分析相关,又或者是机器学习建模方向的。

如果想了解项目的具体教学内容,就业前景,毕业生去向,建议大家去学校官网上查询,可以获得更加详细的信息。

2. 我们在数据类项目中可以学到什么?

*TIP:在申请过程中,建议大家多查多看学校的官网,因为所有项目相关信息在官网上都有非常详细、具体的陈述。或者,直接给学校发邮件询问也是获得官方一手消息的好途径!

这里以Emory University (埃默里大学)的MSBA (Master of Science in Business Analytics 商业分析硕士项目)为例,简单分析一下数据类项目的教学内容及申请要求。希望大家可以举一反三,之后自己也可以分析一下梦想学校的数据类项目。以下为大家罗列并整理分析了这个项目的五个学习阶段,以及每个阶段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哪些知识。

在申请过程中,学校官网都会罗列出Pre-Requisites,是要求申请者在入学前必须掌握的相关学术知识,同时也是硕士学习中的基础。

如上图,在数据相关硕士项目的申请中,一般都会要求申请者熟练掌握以下学术知识:

(1) Advanced Calculus,比如微积分和高等数学。

(2) Statistics基础的统计学知识。比如,Linear Regression(线性回归),P-value(假设几率),Normal Distribution(正态分布)。

(3) Linear Algebra线性代数,比如矩阵运算。

同时,因为数据类项目逐渐变得热门,申请者的数量也逐渐增多。为了保证生源质量,有些学校也会将以下知识新增为入学前的必须学术要求。

(4) Programming Language 编程语言。

(5) Database & SQL 数据库及结构化查询语言。

*TIP:查询Pre-Requisites是申请中非常必要的一步。只有确保自己完全掌握Pre-Requisites中的学术知识,才能更安心自信的申请项目哦!

在秋季学期正式开始之前,埃默里大学为新入生提供了Summer Session,即暑期预科课程,会为大家普及数学及商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带领大家完成一些基础的计划,也会要求大家完成一些相关的演讲和报告。除了理论相关的学习,也会有导师和助教会指导新入生上机实践,也为没有编程相关学术背景的同学进行入门指导。

夏季预科课程相当于正式学习之前的预热和前瞻,以及对基础知识的再次整理和复习,为正式的学习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秋季学期一般在八月中下旬开始。以MSBA项目为例,秋季学期会同时涵盖商业领域及技术领域的学习。如上图所示,会有一些对商业分析、互联网分析、数据可视化、机器学习、决策分析等各个领域分析的入门介绍,这些一般都是必修课

之后,在春季学期的学习中将会引进一些更高级的课程。对于时长为一年的BA项目来说,春季学期将是大家上课的最后一学期,所以涉及到的课程也会比较广泛。比如上图左上角所示Managing Big Data,即如何处理大数据。举个例子,如果数据超过50G,无论是用台式电脑或是笔电都会比较难处理,这时候就需要用到GPU 或者云计算的平台,才能非常快速高效的处理大数据。这些都是目前业界非常需要的技能,但是相比于基础的数据处理来说,会比较有难度,所以会放在春季学期内学习。

每个项目根据不同的就业导向,也会提供不同的选修课。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更加专业对口的选秀类课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时在春季学期,大部分学校会带领学生进行Capstone Projects。在与业内企业的合作中,指导学生处理业界真实的实时大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决策。数据类的项目往往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与企业的合作实习部分也算是数据类硕士项目的一个关键环节。

3. 申请数据类硕士项目需要哪些背景?

绝大部分的数据类硕士项目的申请者都是商科类的学生,或是有商科背景的学生。其他的同学也会有经济学、社会科学,或者理科背景。

*Tip:普遍来说,比如GMAT考试,参加GRE考试会对申请数据类硕士项目更有帮助。有些data science/statistics专业的数据类相关项目不接受GMAT考试成绩。但是也要结合个人情况和具体项目。

成为一个合格的数据类申请者,我们需要:

  • 有商科或者技术领域的本科背景;
  • 有比较全面且完善的数学/统计学知识背景;
  • 有基础的编程能力;

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数据类申请者,我们还需要:

  • 数据分析类相关的实习经历;
  • 熟悉数据分析相关工作的流程,培养相关思维倾向和分析模式;
  • 对自身的职业规划有明确的认识。

*TIP:建议有时间的同学去领英网站查找业界前辈的背景介绍和相关职业经历。从中培养对数据类行业工作的理解,以及学习职业规划。同时,多多阅读相关职业指导或职业规划的书籍,对于自身的背景提升、专业选择以及未来的求职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帮助。

4. 如何根据要求来提升申请背景?

针对有时间的大三及以下的同学:

  • 主动选修更多数学/统计/编程(Python, R, SQL)相关课程,并在官方成绩单上体现出这些课程的成绩。成绩单是展现申请者学术背景和专业素养最直观也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TIP:根据个人经验,Python, R, SQL的相关知识将是数据分析相关职业中运用最多的语言。建议大家在本科阶段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对未来就业有帮助。

  • 多多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献,或业界企业的网站。
  • 时间和精力允许的话,从线上教育平台选择数据分析相关课程,提升数据分析的技能。更推荐英文版的课程,美国比较有名的线上教育平台有Coursera, EdX, Udemy, Datacamp 等。学成可以拿到网站颁发的电子证书,建议写入简历中。
  • 寻找数据分析相关的实习机会。

*TIP:可以在应届生求职网站或其他求职平台搜索“数据分析师”/“数据挖掘师”等类似的职业。一些短期的数据分析项目也会招收短期实习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跟完一个完整的数据分析项目并积累相关经验。

针对即将申请的大四同学:

  • 将简历和论文与官网上项目的招收要求比较,增加个人材料和学校官网课程的匹配程度。
  • 进行短期数据分析的相关实习或相关比赛。比如,KAGGLE平台上就有比较多数据分析相关的专题项目竞赛。如果拿到前10%的成绩,可以将成绩写在简历中。
  • 如果在成绩单上不能体现出比较好的理科背景,一个很高的GRE数学成绩会成为很好的补足条件。
  • 有时间就多参加线上教育课程。数据分析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需要保持快速学习跟进的步伐。前文所提到的线上平台在美国认知度比较高,也能成为补足相关技能的证明。

5. Q&A

Q: 怎么在美国找数据分析类的实习?

A: 一般来说有三个途径。

第一个平台是在大学职业发展中心网站,会有当地的公司以及欢迎学校学生的公司,简历命中率会比较高;

第二个途径是熟人内推,可以找本校的学长学姐,也可以在领英上主动寻找业内的HR相关人员,争取机会,这样针对比较大的公司来说命中率也会比较大,但也需要提前准备;

第三个方法是“广撒网”,大规模地海投简历。这种比起前两个方式来说会更加需要时间和精力,但由于量大,可能也会收获更多的面试机会或交流机会。

Q: SAS课程重要吗?

A: SAS课程的相关知识主要运用在统计领域。如果申请统计相关专业,SAS课程是必需的。但是对于大部分的数据分析相关专业,对SAS课程没有硬性的要求。如果是统计专业,努力学好SAS课程,并考到SAS相关证书会对就业非常有帮助;但如果是非统计专业,对SAS并没有硬性要求,在Python/R/SQL/SAS中选择精通一门也是可以的。

收起
取消

英国留学生回国就业真的有这么难吗?

该话题答主

Cathy Chen | 芝士圈咨询顾问

佐治亚理工学院 Supply Chain Engineering
美国工业与系统工程TOP1佐治亚理工学院在读,商科转工科,收获10所名校IEOR, SCM专业
Cathy Chen:

写在前面

似乎每年到了应届生找工作时都会听到“今年是毕业生形式最严峻的一年”这样的说法。确实,近几年留学生人数暴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毕业后回国就业而非留外,不得不面临和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留学生毕业回国就业与国内毕业生相比是否有优势?尤其是英国硕士留学生,因为只有一年(大部分,也有少数两年的项目)常常被扣上很水,学不到东西,因为考不上研才选择出国之类的帽子,很多人也想当然的认为英国留学生在国内找工作处于劣势。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我想说,只有...

显示全部

写在前面

似乎每年到了应届生找工作时都会听到“今年是毕业生形式最严峻的一年”这样的说法。确实,近几年留学生人数暴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毕业后回国就业而非留外,不得不面临和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留学生毕业回国就业与国内毕业生相比是否有优势?尤其是英国硕士留学生,因为只有一年(大部分,也有少数两年的项目)常常被扣上很水,学不到东西,因为考不上研才选择出国之类的帽子,很多人也想当然的认为英国留学生在国内找工作处于劣势。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我想说,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英国一年制硕士项目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优秀的HR都是很专业的,对于学生会有自己的判断,绝不会因为你是英国毕业的就对你有偏见认为你没有实力,毕竟学校世界排名都是靠实力事实证明的。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面试官问过我“你觉得一年的学习会不会不够扎实”之类的问题。相反,我常常会在自我介绍里说到一年制的项目对于我时间规划和快速学习的培养,把短学制变成自己的优势而非劣势。无论什么情况下,个人能力和充足的准备才是一份理想offer的敲门砖。

至少在我看来,英国留学生的身份从来不会成为求职道路的阻碍。

本人英国business management一年制硕士专业毕业,7月份回国开始着手秋招,9月份收到第一份也是最后选择的offer,即将入职某大型互联网企业。下面我将以英国一年制硕士生为例谈谈英国留学生如何更好的备战秋招,包括时间节点安排,笔试面试重点以及一些小技巧等等。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一、国内应届生 vs 留学生

首先来谈谈两者各自的利弊。国内应届生因为学制长有充足的实习时间,可以在明确职业规划前多去不同的行业实习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向,这样在秋招时也能减少一些无用功;同时,国内应届生可以提前一年参加秋招,毕业即入职。相对来说,留学生学制短,可以提前1~2年参加工作,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强大的校友关系网,在秋招找内推时获得很多帮助,人际交往能力也能得到很大提升。但是留学生一般在次年7月岛12月才毕业,很可能会错过秋招时间;好在现在很多企业针对海外留学生都有专门的招聘场次或提供视频面试机会,提供了很大方便。此外,由于没有三方协议且毕业证书发放的晚,在面临offer选择的时候也能有更多的时间考虑。

就企业而言,我在今年的面试过程中没有感觉到有什么明显的preference。外企不一定就偏向留学生,我也有本硕都在英国读书的同学去当了公务员。我始终认为,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读书,个人的能力和面试过程的综合表现在时决定你是否能拿到offer的关键。

二、时间规划

虽说留学生不方便和国内应届生一样提前一年参加秋招,但是也是要从出国那刻就开始思考求职的事情了。如果有机会,出国前可以试着申请几家开始的早的公司试试积累一些面试经验,也为来年正式参加秋招做准备。如果时间来不及,在国外也并非无能为力,有很多事情都可以开始着手准备。

Part 1: 9月~次年6月

刚到英国的时候英国也正开始秋招,虽说准备回国就业,但求职的过程和需要做的准备是相通的。英国很多学校刚开学就会举办很多career fairs,和国内的企业招聘会一样,各个公司的HR回到现场做宣传,还可能会遇到现场面试。千万别以为不准备留英就不去参加这些招聘会,活动上能获得的信息其实很多。例如贵公司想要什么样子的员工?在招人时最看重的品质是什么?有些热情的HR现场面试后还会给你反馈,哪些做的好哪些做得不好,让你对自身有更清晰的认知。此外,很多国内的企业也会在英国一些学校举办专门的招聘会,例如万科、中金等等。这些活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留学生无法参加国内招聘会的遗憾,也为来年的秋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要充分利用英国学校career center的资源。不得不说国外career center的资源比很多国内的学校好很多,从开学第一周起我们就有专门的career指导课程,指导老师也会主动来询问你的职业规划,还可以和他们预约修改简历,求职信,进行模拟面试等等。此外,career center的网站会发布很多活动,包括实习信息,校友经验分享,求职课程等等,给刚开始求职的学生很好的支持和引导。这段时间的重点就是好好完善自己的简历,学习网申技巧,挖掘自身经历的亮点,为接下来的求职做好充足准备。这里还要说一下在英国找实习。如果时间允许,读书时找一份part-time的实习队回国求职也有很大帮助,尤其是一些准备去外企或者做一些国际化相关工作的毕业生,能够积累一些和不同国家的同事协作的经验,了解不同的工作方式,还能弥补假期无法实习的遗憾。

次年3月开始求职的战争正式打响。这个时候很多国内企业开始招收summer intern,大家都知道,summer intern拿return offer是秋招的一条捷径。之前说过,很多企业针对海外留学生都提供视频面试选择,还有一些公司会给留学生专门的headcount,这个时候其实留学生是有优势的。此外,summer intern的面试难度比起秋招相对低一些,如果能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即赢在了起跑线。即使没有收到理想的offer,也能积累很多网申面试经验,为接下来的秋招打好基础。

Part 2: 次年7~12月

不同行业的校招时间和招聘流程不一样,大家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合理安排时间,如果决定跨行业更要做好规划。就我自己最了解的互联网行业和稍有了解的金融和咨询行业讲几句个人感想。

互联网行业的秋招开始的最早,一般在7月出就开始网申,7月下旬或者8月初开始面试,最早的9月就能收到offer。不同公司的面试形式不同,有机会最好去参加一些宣讲会,不仅有机会拿到直通笔试面试的名额,也能更了解公司的招聘计划和看重的候选人品质。金融行业秋招开始的稍晚,一般在11月和12月才开始大规模的笔试面试,不同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笔试题量多难度大,对候选人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招聘要求也更规范化统一化。这个时候多和往届的学长学姐或行业前辈交流是很有用的,不至于在准备过程中抓不到重点。咨询行业相较来说是难度最大的一个行业了,申请的人多但招聘名额最少,所以很多人都止步在了pre-talk阶段,没有相关实习经历的申请者更是直接挂在了网申。这种情况下,内推就变得尤为重要,至少能帮你获得第一轮面试的机会。

三、求职经历

1、内推的重要性

回顾整个秋招,很大的一个感想是一定要找内推!!!不要觉得大家都不愿意帮你内推会麻烦人,其实现在基本上正式员工内推成功都是会获得奖励的,所以即使是不熟悉的校友、学长学姐、同学朋友甚至之前的实习上司能为你提供很大帮助。但是内推也不是万能的,有些内推能帮你跳过笔试直通面试,有些仅仅是通过建立关(然而大部分留学生都不会挂在简历关),还有些能帮你争取一些不对外公布的个别招聘机会。但不管是哪种结果,内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用好了能节省很多力气。

2、留学生专场

英国相对来说毕业时间早一些,能够有更充分的时间做准备。很多企业会设置留学生招聘专场,这对留学生来说其实是很大的优待。自我介绍环节是展示自己的好机会,要对自己的学校有详细的了解,包括总体排名和专业排名等等,才能在被要求介绍学校时抓住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此外,留学时如果能够练就一口好英语或者小语种是很加分的一项,基本所有大企业在招聘时都对英语口语有一定要求。很多公司针对留学生是有专门的招聘名额的,即使留学生招聘专场没拿到 offer,还能参加普通招聘,无形中多了一次机会,所以一定不要小看留学生专场,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

至于网申笔试面试的经验有很多其他的精华帖,大家也可以多看看一些专门的求职网站做的整理,能得到很多启发。想强调的是,不要把自己留学生的身份看的太重要以至于自视甚高又或者不够自信,不管是国内应届生还是留学生,企业看中的都是过往经历所展现和培养的个人能力。

3、心理素质

我见过拿到很多offer最后却没有十分满意的选择的求职者,也见过破釜沉舟目标明确把重点压在自己最理想的公司最后拿到offer的同学。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结果,不同行业的offer发放时间也不一样,如果周围的朋友都拿到了理想的offer自己却两手空空千万不要着急和失落,要相信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报,相信自己一定能收获值得的offer。

写在最后

我曾经说秋招是我从小到大经历过的最苦的一段时光了,很多时候会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不像高考和申请出国,付出了便能够预见到结果。秋招充满太多可能性,就像今年各个行业都在缩招,出国前规划好的career planning可能要推翻重来;拿到了big name公司的offer很兴奋,但是由于缺乏相关实习经验去了才知道并不适合自己等等。但是秋招也是一个充满惊喜的过程,会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浅薄,会见到许多优秀的从世界各地毕业的候选人,让你知道什么叫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要努力。每轮面试的伙伴也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的同事和朋友,在这条充满荆棘的路上,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前进,最终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出口。

最后祝大家实力满满也运气满满,都能收获自己理想的offer~

收起
取消

美国 CS 就业,大多数公司真的不看学校吗?

该话题答主

Yiwen Xu | 芝士圈咨询顾问

卡内基梅隆大学 Computational Biology
美国互联网大厂Senior Software Engineer。Carnegie Mellon Un
Yiwen Xu:

先总结性地回答,美国CS就业,大多数公司并不是特别看重学校。因为对于一个求职者,公司要看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学校、专业是否对口、地理位置、实习、Project、Publication等。这些因素都很重要,而学校只是这其中的一部分。学校对求职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简历关。我将以自己和朋友在北美互联网公司的求职经历及我们公司的招聘要求来详细解答为什么学校并不算是很被公司看重的一部分。

虽然你在问题中说学校需要排除networking和地理位置的因素,...

显示全部

先总结性地回答,美国CS就业,大多数公司并不是特别看重学校。因为对于一个求职者,公司要看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学校、专业是否对口、地理位置、实习、Project、Publication等。这些因素都很重要,而学校只是这其中的一部分。学校对求职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简历关。我将以自己和朋友在北美互联网公司的求职经历及我们公司的招聘要求来详细解答为什么学校并不算是很被公司看重的一部分。

虽然你在问题中说学校需要排除networking和地理位置的因素,但衡量一所学校还有很多方面,比如学校的排名,教学质量,名气,faculty实力等。

大公司开放给New Grad的software engineer校招岗位,会相对看重学历一些。而对于社招学校就没那么重要了。我将从几方面来说明学校对过简历关的影响。

【简历上的Education部分】

学校对于简历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在简历上的【Education】这部分。Stanford University、MIT、UC Berkeley和CMU是US News计算机科学专业排名Top4的学校。如果你是这一类学校MSCS(计算机科学硕士)毕业的人,那简历关相对来说就挺好过的。因为这个学校CS专业的实力,以及这个学校在各大科技公司的校友群体已经能让recruiter认可这个学校学生的学习经历了,科技公司也喜欢去这类学校的career fair招人。当这些学校MSCS专业的毕业生在Education部分放上自己的学位,就已经是一种专业实力的证明了。

这就像国内华为很认可华科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一样。除了Stanford University和MIT这类学校之外,美国科技公司还很认可的学校有USC、NYU、UMich、UIUC、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等等这些理工科很好的大学。

【简历上的Project/Research部分】

学校对简历来说还有一方面很重要的影响是【Project/Research】这一部分的内容。对于Software Engineer这类岗位,公司会更看重intern和project经历;对于Data Scientist/Applied Scientist这类岗位,公司会更看重research和publication经历。

对于大部分New Grad来说,除了在工业界的intern经历,其余的project/research/publication主要来自于学校的课程project或学校实验室research经历。所以学校的课程设计和faculty实力对这部分内容影响蛮大。

举个和research相关的例子,我有个学弟master一年级跟着CMU Machine Learning部门的教授做research,虽然他本人不是MSML(机器学习硕士)项目的,但是因为教授实力很强,学弟对做research也很努力很上心,一年内发了一篇NIPS一篇ICML。所以如果学校faculty实力很强很高产,对学生来说就有很好的research机会。

再拿课程举例,比如CMU的Cloud Computing(CC)这门课,能通过自己努力上下来的,可以往简历上加好几个硬核project和skills。我甚至有直接被hiring manager(非本校校友)问到我有没有上过CC,他说只要上过CC他就认为求职者的technical skills能胜任他的这个岗位。你可能会问,现在不是有很多CS求职培训班也可以带学生做project吗?网上也有Cousera、Udemy等网课网站,也有Udacity这样的网站开设nano degree。根据我在上课和求职期间对这些网课网站的了解,我个人认为CS求职培训班的很多project属于入门级的,这些project是属于recruiter已经看到过很多很多遍的那种project了,含金量不高。CMU的很多硬课的project,都是属于难度很高很复杂的。

就拿CMU的11785 introduction to deep learning这门课来说,虽然听名字是introduction级别的,但是作业要implement 很多deep learning基础算法(from scratch),以及implement很多近年该领域paper的model。每次作业都给个Kaggle competition,成绩按照model的performance打分。

我记得我那一学期第一个作业是从头implement一个简化版的PyTorch,最后一个大作业要写一个来自于google brain发表的语音识别的model,难度十分大,当然这个project也在我多次求职面试中引起了面试官的兴趣。其他推荐的课还有15214 Principles of Software System Construction 等。CS专排高的学校所带来的课程质量不是一般的网课可以比较的。

由此,学校对简历的Education和Project/Research影响蛮大的,所以学校对过简历关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但是除了学校名气和实力这个因素之外,公司还需要考察求职者专业是否对口、背景是否与招聘岗位匹配及地理位置等因素。

【Technical Skills】

Recruiter招聘的时候很看重你的背景和职位是否match。除了给New Grad的general software engineer岗,大部分岗位其实更看重你的过去全职、实习、project经历所用到的那些technical skills是否和hiring manager给他的job description符合。这些technical skills除了从学校上课这个途径获得,你也可以在很多网课上学到,毕竟CS是一个很需要自学能力的专业。求职者如果过了简历关,那么在后续面试中面试官几乎不会看学校title了,他们更多考察的是你本身对CS基础如数据结构、算法等的了解程度。

匹配的背景比学校的title更重要。比如有些同学在名校学习Mechanical Engineering等工科专业,虽然和software engineering一样都属于工科,但如果课程、project和工作岗位并不匹配,那么名校的title对找CS相关工作也没有任何帮助。比如我认识的一个Cornell 统计学master毕业的朋友,美本学的数学专业,有很优秀的数据分析背景,但她找Software Development Engineer(SDE)的工作并不顺利。虽然她有工作经验,但是投一些大公司junior level的SDE还是收到了简历拒,主要原因还是经历不大对口。而我内推过的一个SJSU CS专业的学生,虽然学校CS专排不高,但是学生自身基础知识很扎实,一样过了面试拿到offer。

【地理位置】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SJSU)并没有像题主说的那样由于学校导致工作不大好找。如果上LinkedIn搜索,可以找到各大科技公司都有不少SJSU的校友。位于苹果公司总部附近的SJSU,虽然专排并不算高,但由于地理位置好,找工作情况也很不错。美国有一个机构叫HiringSolved,在2017年收集了超过10000份来自科技公司的招聘数据,做了一份硅谷科技巨头招聘New Grad数量的学校排行榜,MIT、Stanford、CMU分别位列第一、第二和第三,SJSU排第八,超过了很多高校。

找工作的时候一般都要在申请系统填写自己的地址。通常公司去外州招聘一个员工比较麻烦,因为你来onsite,来回机票、Uber、住宿、吃饭这些公司通通都需要报销,而在本地招一个人,公司能少出不少钱,所以公司很看重学校的地理位置。我想CMU和NEU都在硅谷开设校区,并且在这两个校区开设的专业大多数是就业导向,也有一部分这个原因吧。CMU在硅谷校区的Master of Science in Software Engineering和Master of Science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等专业的就业率都非常好。NEU开给零基础转CS学生的Align Master of Science in Computer Science就业率也很高。

找工作Tips:题主说的在网上找内推,其实不如本地直接参加科技公司的networking活动来的直接有效。在手机上下个Eventbrite或者MeetUp之类的app,就可以找到公司networking活动的信息。或者关注LinkedIn上公司的官方账号,也能收到他们发布的招聘活动消息。如Amazon今年秋天在好几个城市开了大型招聘会,这些信息在Amazon的LinkedIn帐号上都有提前公布。

综上所述,除了大S、MIT等学校的毕业生,学校的title在北美CS就业中没有那么重要,US News所谓的学校综排更不重要了,很多综排很高的学校的CS系都很小,以研究为导向,而且很多藤校CS也不是他们的强项专业。比起学校,学习更多的technical skills,把简历写漂亮,积极主动地利用networking机会才对找工作更重要。

 

收起
取消

圣路易斯华盛顿供应链硕士的申请难度如何?

Marco:

案例参考

案例一:L同学

申请背景:南京大学,金融工程专业, GPA 88.2,托福104,GRE328+4

申请结果:Wash U,SCM,2016 Fall

案例二:M同学

申请背景:武汉大学, 数学与经济,GPA89, 托福111,GRE324

申请结果:Wash U,SCM,2014Fall

申请要求

申请要求:

1.首先申请都是线上进行,务必在ddl之前上传所有文件。

以18年为例:

[图片]

所以同学们要早点做准备,免得最后匆匆忙忙来不及。

2.申请材...

显示全部

案例参考

案例一:L同学

申请背景:南京大学,金融工程专业, GPA 88.2,托福104,GRE328+4

申请结果:Wash U,SCM,2016 Fall

案例二:M同学

申请背景:武汉大学, 数学与经济,GPA89, 托福111,GRE324

申请结果:Wash U,SCM,2014Fall

申请要求

申请要求:

1.首先申请都是线上进行,务必在ddl之前上传所有文件。

以18年为例:

38171-UgXoILd6Ov66iBuHUSBqxJ3agFSA85J4.jpg

所以同学们要早点做准备,免得最后匆匆忙忙来不及。

2.申请材料:

一页的简历

两篇小论文

标准化语言考试成绩(需要GRE或者GMAT分数)

学术成绩单

录制的视频

申请费$100

*特别说明:不需要推荐信哦

3.语言成绩:

和其他学校不同的是,圣路易斯华盛顿并没有给出最低要求,而是直接把过去申请人的平均水平展示了出来:

38171-bYRG6qy03AEWMqvw7AudNJjvIeUz3Gzq.jpg

申请常见问题解答

申请常见问题:

1.学校地理位置在哪里?

答: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 圣路易斯位于密西西比河和密苏里河的汇合处,靠近美国的地理中心。 城市一直名列“全国最最宜居城市”的排行里。

2.学校所处地方的气候如何?

答:圣路易斯气候的特点是四季分明。 冬季1月是最冷的月份(平均最高温度40°F / 4°C,最低温度24°F / -4°C)。 最热的月份是7月份,平均高达89°F / 32°C。 圣路易斯的降雨充沛,最高降水月份在五月。

3.住宿问题?

答:大多数研究生住在近学校10个街区内的私人公寓中。 提供家具和无家具的2种房间。 我们建议您咨询公寓服务(ARS), 可通过电话(314)935-5045或http://ars.wustl.edu/Pages/Home.aspx在线获取ARS。 另外,入学时您可以通过我们的Facebook页面与已经入学的学生建立联系。 如果有毕业学生准备离开,新来的学生正好可以联系上并获得帮助。

4.我毕业的时候有校内工作的机会吗?

答:学校各个部门都有提供很多职位。可以在https://careercenter.wustl.edu/tools/careerlink/Pages/Students.aspx上查看。

项目介绍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简称华盛顿大学(Wash U,WU),该大学以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命名,始建于1853年2月22日。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是美国历史上建校最早,也是最负盛名的“华盛顿大学”,该校在2018《华尔街日报》/《泰晤士高等教育》美国大学排名第11名 ;2017USnews世界大学排名26名;美国9所“新常春藤”名校之一,属世界一流大学。历史上共有2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此学习或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分为四个校区:丹佛斯(Danforth Campus)校区、医学院校区、西校区、北校区和泰森研究中心。

关于题主想申请的supply chain management专业,是属于其商学院旗下的,有STEM认证。

*什么是STEM?STE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 、数学(Mathematics)

那STEM有什么好处呢?对于国际学生来说,毕业之后想找工作就要申请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有了OPT才可以在美国合法实习、工作,但是OPT都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标准的OPT只有一年时间,也就是说如果毕业生一年之内无法拿到H1B工作签证,就必须离开美国了。但是STEM专业的毕业生可以申请额外24个月的OPT延期(最新政策),加上首次OPT的12个月,STEM专业同学可使用的OPT时长可总共达36个月。因此,选择STEM项目,对于国际学生在美国找工作来说是莫大的优势!

实践学习:将把课堂学到的技能应用到Olin波音供应链创新中心的企业合作伙伴的项目中。这些合作伙伴代表众多组织和行业,项目趋向于解决技术、信息和运营方面的各种问题。

职业资源:从入学第一天起,将有机会获得韦斯顿职业中心(https://olincareers.wustl.edu/EN-US/what-we-do/services-we-offer/Pages/specialized-masters.aspx)提供的职业咨询和支持,帮助您在毕业后做好事业准备。

来看看专业大概情况~

38171-O2a2R2k_A9S5C-CbSiXfOyns9zJS0xyx.jpg

就业情况:

据2017年就业数据显示,本专业毕业生100%就业且平均年薪为70,000美元。详情见:https://olincareers.wustl.edu/EN-US/what-we-do/employment-statistics/Pages/default.aspx

学费:

$77,740(折合人民币50万左右)

关于费用明细,详情看这张表

38171--_wEuLDCGWvZMpOV-lqwWGPZXFexmpV5.jpg

学制:

三个小学期,共18个月

收起
取消

怎么才能托福快速达到 110+?

该话题答主

Chen Keqi | 芝士圈咨询顾问

剑桥大学 Philosophy of Religion
北京大学印地语系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现为剑桥大学中世纪哲学博士生
Chen Keqi:

2017-10~2018-07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宗教哲学硕士学位,2018-10~至今为剑桥大学中世纪哲学博士生。

托福极简攻略

我自己的情况是雅思转考托福,因为学校要求雅思单项上7,但我的写作一直只有6.5,所以就去转考托福了。考了四次托福,其中第一次是纯裸考(好像当时总分只有100…),第三次考的时候在生病发烧,发挥不是很好,总分差了一点点,没上110。其实我真正认真准备的时间不到一个月,真正疯狂准备的时间是最后一次考试前的一周,而且主要...

显示全部

2017-10~2018-07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宗教哲学硕士学位,2018-10~至今为剑桥大学中世纪哲学博士生。

托福极简攻略

我自己的情况是雅思转考托福,因为学校要求雅思单项上7,但我的写作一直只有6.5,所以就去转考托福了。考了四次托福,其中第一次是纯裸考(好像当时总分只有100…),第三次考的时候在生病发烧,发挥不是很好,总分差了一点点,没上110。其实我真正认真准备的时间不到一个月,真正疯狂准备的时间是最后一次考试前的一周,而且主要是准备口语。

分数:口语26,听力28,阅读28,写作29,总分111

听力和阅读肯定不是发挥最好的情况,但是这个分数已经够用了,当时学校要求单项25,总分110。我觉得说没有准备时间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我当时赶上本科毕业,各种考试+毕业论文之类的事情,但还是抓住一切零碎时间备考,比如课间10分钟在手机上做一篇阅读,走在学校的路上听听力材料保持考试的感觉。

当然,我的备考方法只适用于词汇量基础还不错的同学,如果词汇量不够,请先背好单词。不是说阅读的每一个变态单词都得知道意思,而是说你的词汇量不能影响你对文章逻辑的理解。有人说托福的词汇量要求比雅思高,但我自己觉得如果本来词汇量就还不错的话其实是感觉不到这个差别的,因为就算阅读里有专业词汇(比如一种动物的名字啥的)不认识也绝对不会影响理解整体的逻辑和意思。

其次我们要记住,托福是一个规范化的考试,既然是考试,就有应试的技巧,就可以短期内快速提高,而且不需要太多的繁琐的准备工作,只需要一个手机app和一两本辅导书。

前期:(15-20天)

1、阅读: 下载一个小站托福的app,做tpo,建议从tpo40开始做起,坚持每天做一套阅读题(没时间 的话至少两天一套叭),刚开始做的时候可以不用计时,主要保证正确率。错的题目一定要回去看原文,搞清楚为什么错,是因为原文没看懂,还是因为做题技巧或者对题目理解出了问题。

小站托福上可以分类做题,建议利用零碎时间把里面的词汇题都刷一遍,差不多八百多道, 刷起来还是很快的。

 

另外的小tip就是,阅读最后一题,要注意,需要选择的不仅仅是和原文没有出入的句子选项, 而且要选和题目给出的那句话相关的句子选项,不相关的句子可以直接pass了,所以要清楚题目。

2、听力: 听力也是用小站托福的app做练习,每天一套,从tpo40开始。托福听力最重要,首先是听懂, 也就是听力水平的问题; 其次,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考点有意识,为了培养这个意识, 需要刷题,我个人感觉完整地刷10套以上就会有题感了,正确率会大大提高。

我并不推荐用听写的方法练听力,那样效率实在是太低了,而且我觉得短期内没什么用(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推崇听写的方法,我觉得听懂了就是听懂了,自己心里清楚哪里懂了哪里没懂就够了,没必要听一句用笔写一句,如果一篇听力你可以听懂80%-90%,那你还去做听写,岂不是浪费了很多时间在反复写自己已经明白了的东西吗?????五分钟可以搞定的事情为啥要花一小时呢?)。要做的就只是把没听清或者没听懂的部分听懂、听清,这样才有针对性。所以可以先看一下听力原文(因为很可能是有生词,或者有你不熟悉的连读,所以必须看原文,因为你不认识的单词听100遍还是不认识, 看听力原文是很高效的方法),然后关上原文,反复听反复听。十套题这样精听下来,就会有明显提高。我一开始做听力也就24、25分左右,差的时候甚至只有22分,后来每天听一套, 就稳定在28分以上了,而且做错的原因并不是我没听清,而是对题目理解有偏差。

走在路上也可以多听听托福听力材料,让自己习惯那个语速和说话方式。

至于做笔记,我在平时自己练习的时候是完全不做任何笔记的,我觉得做笔记会影响我听的专注度(这个和我的学习习惯也有关系,我自己在学校上课也很少记笔记),而且我觉得人的短时记忆完全可以记住1-2分钟内一段话的基本逻辑,不必依赖笔记。但我在正式给自己模拟考试的时候还是会记笔记,因为考试的时候当然还是要追求满分的,但是还是在听懂的前提下写一些和逻辑无关的细节,一些我可能会忘记的东西。可以试着发明一些自己能看懂的简写符号,节省记笔记的时间。

3、口语:

口语的话,我第一次基本上是裸考,虽然我知道题型,但没有集中训练,所以只有22,但我们要相信口语提高起来是很快的,我就是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每天练3-4小时,就26了。如果准备时间更久的话,肯定可以更高的。关键是真的要逼自己达到那个练习时间和练习量,短期内大量练习才会有质的提高,才会让你在考场上也记得那种熟悉的感觉,不会紧张。

书推荐《托福又语看这本就够了》,相当于对这个考试的一个说明吧,浏览一遍这个书,基本上就大致了解了托福口语的题型,以及每个题怎么考,考试的重点在哪里。

接下来就是疯狂的练习了。口语很重要的一点是流利度,最好不要说“嗯。。嗯。。”,停顿时间也不要太久,提高流利度没有别的办法,就是背诵+不停地练,而且要录音,并且听自己的录音。

练习口语还是可以用小站托福的app,还有一个app叫托福口语助手,这两个都可以录音,而且有参考答案,可以看他们的参考答案,然后记一些比较好的表达。然后反复练习,直到说流畅为止。

前期的话,如果时间不够,练习强度可以不用太大,每天保证1-2小时,但中途不要间断, 完整地练习1-2小时,可以用几天专门练1、2题,几天专门练3、4题,几天专门练5、6题。练习的时候不要懒,一定要按软件里的计时来,和真正的考试一样,自己按着时间做笔记,然后说。每道题至少说3遍,说到满意为止。

我个人感觉第4和第6题是最难的,后期复习的时候最需要花时间集中训练。小tips就是,口语的听力里可能会出现一些你自己不认识但是又比较重要的专有名词,比如一个器官、一种鸟,之类的,可以先把发音用自己看的懂的方式记下来,说的时候直接念那个发音就好了。还有要注意的就是时间的把控,练的时候要注意看剩余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说完自己的答案是很重要的。

关于报班的问题,我当时有在网上找外教给我上几节课,一对一辅导,我觉得实质性的作用不是非常大,因为她也不过是听我的回答而已,不能替我练。最实质的提高还是依赖于我自己的疯狂练习。但是我当时碰到的外教人很好,给了我很多鼓励,所以更多是心理上的支持吧。

4、写作

和雅思写作比起来托福写作真真是不知道简单了多少个level!!!!所以要有信心。

小作文不多说了,很简单,把开头段的模板记一下,把听力和阅读的内容表达清楚就行。最主要的是要搞懂人家说的立场和逻辑。记住了别人的立场,你就可以用自己的话把观点还原出来了。

强力推荐新东方出的那本高分范文,白色封皮的=。=里面的文章很好,建议精读,而且有个好处就是里面有很多高频表达,基本上读个十几二十篇,就会自然地记下不少,不能记下的就多看看。多读文章的确很有好处,不仅可以学一学套路,而且对好的作文会产生感觉。

英文打字速度是王道,字数一定要够,字数够了你的分就不会低。我一般独立写作都会写上600词。托福写作给我的感觉是,套路要有,但仅限于一些开头段的表达,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观点以及论述观点的详实程度。无论是举例还是纯说理,都要说得很详细,多呈现出一些细节来。就把它当做中文作文来写就 好了,不用拘泥太多,反而得分会比较高。

我一般会在看到题目之后花几十秒简单写下分论点,然后就开始马不停蹄地打字,很多例子都是边写边想的,千万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在前期构思上。我一般的模板是第一段亮观点,然后主体段落会写三段,三个例子,最后辩证地讨论一下自己的观点,然后就结尾了。

至于要不要自己练习写,我在考试前正经自己练托福作文也就写过2-3篇,而且当时是为了测试自己的打字速度而已。我觉得有质量的输入比盲目的输出重要很多,当然如果你能找到人帮你改你的作文是可以的,但我觉得没必要频繁练习写,有那个时间不如多读范文,多积累好的表达,多体会native speaker的用词和论证方法,因为这些才是一通百通的东西。

后期冲刺(考试前1-2周)

距离考试还有一两周的时候,就需要保证每天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来复习了。如果阅读基础比较好,就可以不用练习了,或者就偶尔练个一两套保持手感; 听力建议还是每天在考满分网站上做一套模考题,保持听力的状态; 如果口语不好的话,建议猛练,每天至少3小时无间断联系,可以一套一套完整地做,也可以猛攻比较弱的题,比如专门练4、6题; 写作可以继续读白皮书,但是一边也要做一做模拟题了,做模拟题主要是要练习速度,保证考试时候不紧张。

最后,如果对口语和写作没把握,可以去托福官网上花钱买真题,口语和写作也会被打分。

收起
取消

加拿大留学圈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该话题答主

Emma Chen | 芝士圈咨询顾问

西安大略大学 图书馆信息科学 Master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tudied Master of Arts (MA) in Education at the We
Emma Chen:

我在加拿大生活7年,其中在圣凯瑟琳住了8个月,在圣约翰斯住了4个月,剩余时间都住伦敦(对,加拿大有个小伦敦)。这期间,我在韦仕顿大学(Western University)攻读教育学硕士和图书馆信息科学硕士并有一个小宝宝。加拿大留学圈复杂多样,很难用几句话来概括,我仅以我的经历和视角为大家描述一些片段。

目录便于阅读:

信息来源学生群体社交活动文化差异衣食住行

信息来源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各类信息一般有五大要素及时性、相关性、权威性、准确性...

显示全部

我在加拿大生活7年,其中在圣凯瑟琳住了8个月,在圣约翰斯住了4个月,剩余时间都住伦敦(对,加拿大有个小伦敦)。这期间,我在韦仕顿大学(Western University)攻读教育学硕士和图书馆信息科学硕士并有一个小宝宝。加拿大留学圈复杂多样,很难用几句话来概括,我仅以我的经历和视角为大家描述一些片段。

目录便于阅读:

信息来源
学生群体
社交活动
文化差异
衣食住行

信息来源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各类信息一般有五大要素及时性、相关性、权威性、准确性和目的性。如果能够细细思考这几方面,你就能够更好地知道什么样的信息从什么地方去获取。如果有问题,是问朋友,问学长学姐,还是问学校办公室;是搜网页,搜数据库,还是挑选书目。不同的信息来源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和收获。

国内每个班都有班长团支书,信息是通过最高层一级一级有组织地通知下来,重要信息会反复强调,同学们接收信息是被动的。

在国外的高校,学校信息是通过发邮件的方式直接传达到每一个同学注册的学校邮箱。没有人来直接告诉你,大家必须要每天查邮件,主动去获取信息。刚到加拿大学习的第一学期,我特别没有安全感,生怕漏了什么信息,同学之间每天很焦虑地互通有无。后来养成每天查邮件的习惯,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查邮件,每一封邮件反复读。再后来通过邮件标题筛选邮件,没兴趣的就直接略过,相关邮件重要邮件才仔细看。

生活中,大多数留学生除了继续关注微信朋友圈,还都会有Facebook, Gmail, YouTube账号。拥有更多多媒体软件的使用权,就会常常发现一些有趣的信息传播现象。想起芝士圈最初创立的原因之一是传统留学中介信息不对称。芝士圈的顾问行家都是有留学背景的人群,对学校的官方网站相当熟悉,结合自身的经历,提供的信息相对真实准确。

学生群体

国内一般是全身心学习,然后学业结束找一份工作,在固定的工作单位升职加薪,即使有调动,也不会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加拿大学习的目的多元化,为了移民,为了学历,为了工作,为了带孩子时间灵活等等。留学生学习阶段不仅仅是在校学习,与此同时,在一个单位长期做志愿者或者兼职是普遍现象,一边学习一边积攒工作经验。在学习期间结婚生子也很平常,好多有小宝宝的妈妈都还没结束学业。很多教授也不反对带宝宝去上课,抱着孩子做演讲(presentation)也是可以的。

多元现象导致了在校的年龄差异和多重身份。本科生相对还好,硕士生和博士生横跨二十几到五十几,是同学,同时也可能是长辈。在加拿大这个有名的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多重身份再平常不过,是学生,同时也可能是老师;是学生,同时也可能是某公司CEO。不少人外显身份被人熟知,聊得久了深入了才知道他们的隐藏身份,真是身边处处有惊喜。总而言之,留学圈称之为学生群体,但不局限于学生身份。

社交活动

留学生活中,社交活动五花八门。校园里有很多俱乐部,每学期orientation期间都会宣传,把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汇聚到一起。学校会定期组织校友活动,国际生交流活动以及专业内部活动。做各类学生工作也会认识不同专业的同学。校外活动更为广泛,徒步旅行、摄影、插花、建模、餐饮、打靶、打猎、开游艇、开飞机等等,只要有兴趣爱好,就不怕找不到组织。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Facebook、当地城市官网加入团队并了解活动信息。

圈子多,选择广。想提升自己或者放纵自己,都由自己的选择。融入一个什么样的圈子,大部分决定了会身处什么样的环境氛围,进而会或多或少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虽然都是加拿大留学圈,但一个个的小圈子可以很不相同,自主选择性显得特别重要。现如今中国超市和中国餐馆林立,银行、电信公司、大使馆等机构都有中文服务,尤其是多伦多和温哥华地区,很多店面都可以用支付宝和微信扫码付款,如果不想走出舒适区,全天说中文也能生存。

文化差异

到了加拿大后才发现,没有人按照英语课本中学的对话来讲。

一般打招呼问 “How are you?” 回答最多的是 “Good”,而不是 “I’m fine”。“I’m fine” 一般接在 “Are you ok?” 后回答。告别的时候也很少说 “See you”,而是用 “Have a good day” 或者 “Take care” 等来代替。

另外,我在加拿大7年很少听人说 “disagree”,一般提出反对意见的时候会先肯定 “Good point! I agree with (观点的一部分)。From my perspective (不同意见的部分)”,或者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 “I think (完全相反的观点)”。

前面提到发邮件是学习和工作的主要交流途径。发邮件时要打招呼,比如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Happy Monday” 。回邮件时,在表达正式内容之前得感谢一下,比如 “Thanks for sharing the information”。任何东西都可以感谢,实在没有可以谢的,可以说 “Thanks for your email”。看似可有可无的话,实际上不可或缺。当一个人习惯收到这样模式的邮件,突然有一封邮件不是这样的,真的会觉得很不礼貌。了解语言文化的差异也是留学的一门必修课。

衣食住行

大多数加拿大城市会有大半年的冬天,而室内有暖气,室内外温差相当大。大家都会备一件很厚的羽绒服,出门穿,进屋脱。富裕一点的人手一件加拿大鹅羽绒服,毕竟是加拿大特产嘛!夏天正好相反,外面特别热,有些室内有点凉。出门随手带一件方便穿和脱的外套也成了必需品。有的人在加拿大的Mall买衣服,有的人还是选择淘宝买(今年双十一我也试了一下,加拿大的银行卡居然可以直接用,自动转换金额,十几样东西运到一个地点集装再运到家门口,下单到到货不到两周,有点震惊),当然也有从当地网上买,也有从其他国家代购,衣服不分国界。

因为学校没有食堂,留学生基本都会做饭吧,只是做得好还是糊弄一下的差别。有的人一次做二三十个鸡翅或者鸡腿,分一星期吃,第一天做,后面都只要热一热就行;有的人煮个面加点榨菜一餐就熬过去了;有的人去超市买半成品,热一热就可以吃;有的人一个披萨分两餐吃:午饭加晚饭。有追求的人就不一样,买各种调料和工具,下个做菜APP,很认真地一步一步照做。做菜的种类还要有变化,中餐、西餐、日料轮着来。富有一点的人一星期一半在饭店吃,一半在家里吃。也有周末跑去其他城市买菜或者仅仅为在那吃一餐饭。伙食费一个月从两三百到几千加元不等,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策略。

住宿的选择也不少: 住公寓 (apartment),住别墅 (house),住联排别墅 (townhouse),住当地人家里 (homestay),当然也可以住学校公寓。(这里也存在文化语言差异,国内一般认为的小别墅,在这边大家都称 “house”,但 “house” 翻译成中文是 “住宅;房子”,一般不会翻译成别墅。)住宿问题学校不会安排,都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就算是住学校的公寓也需要申请,还不一定能申请到。合租的趣闻趣事就很多了,没有好坏,一切都是经历。

加拿大地广人稀,出行公交车和汽车最为常见。公交车到达每一站都很准时,误差不超过两分钟。每个路线的公交车一般半小时或者一小时才有一辆,如果错过了,就真的要等半小时或者一小时。在大雪风飞、瑟瑟发抖的冬天,怎一个惨字了得!我在圣凯瑟琳的时候,从我住的地方到学校自己开车只要12分钟,坐公交车得近一小时,还遇到过公交车变号转路线,开到一半不服务了直接开去终点站等状况,特别无语。我在圣约翰斯的时候遇到过公交车全笼罩着一层厚厚的泥,路边没什么路灯,从车内完全看不清开到哪了,得配合手机地图看开到哪了,哪里下车。公交车也不报站,下一站要下车得自己提前拉线提醒司机。在加拿大生活没有小汽车真的很艰难。有小汽车就方便很多啦!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加拿大风景如画,空闲之余,大家都会去各大城市观光旅行。

 

出国留学意味着有更多的选择,尤其是在加拿大这样多元文化的环境下,生活中各个方面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选择。有留学经历的人和没有留学经历的人看这篇文章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留学,不仅仅是习得知识、感受文化,也是开拓眼界、丰富人生,留学生活只有经历了才能真正体会,希望大家能够踊跃申请,探索多姿多彩的世界!

收起
取消

女生还能读计算机专业吗?听很多人说计算机已经烂大街了?

Marco:

计算机没有烂大街,女生可以学好计算机。

为什么说计算机没有烂大街?我自己和周围女生朋友们的经历硅谷的女性大神女生学计算机可以选择的学习方向和职业规划

本文大概按照以上思路展开。

计算机所谓的烂大街是指很多人学了一点点编程语言就自称是会计算机这样的现象导致的,让人误以为现在学计算机的门槛越来越低,好像会一点Python就能去做软件工程师,听过一点吴恩达的机器学习就想去做算法工程师。计算机并没有烂大街,不管是不是科班出身,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包括深...

显示全部

计算机没有烂大街,女生可以学好计算机。

为什么说计算机没有烂大街?
我自己和周围女生朋友们的经历
硅谷的女性大神
女生学计算机可以选择的学习方向和职业规划

本文大概按照以上思路展开。

计算机所谓的烂大街是指很多人学了一点点编程语言就自称是会计算机这样的现象导致的,让人误以为现在学计算机的门槛越来越低,好像会一点Python就能去做软件工程师,听过一点吴恩达的机器学习就想去做算法工程师。计算机并没有烂大街,不管是不是科班出身,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包括深入了解一门编程语言,熟悉计算机系统、数据结构、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编译原理等基本知识),能写出可读性高的代码的应届生并不算多。

我是一个学计算机的女生,现在在美国的旧金山湾区做一名软件工程师,身边有不少优秀的Manager(经理)、VP(副总裁)和软件工程师都是女性。在CMU的两年间我也遇到很多学计算机的女生,她们有的是本科计算机专业出身,入学后不久便找到大厂的实习,也有很多转专业的女生,她们本科来自生物、金融、化学、建筑等各种与计算机无关的专业,通过努力在互联网公司找到理想的工作。

答主Yiwen Xu, 2017-08~2019-05就读于卡耐基梅隆大学(CMU)Computational Biology专业,芝士圈留学行家,现在为美国Top4互联网公司软件工程师,从事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相关的产品开发。

其实计算机分很多方向,也不是学计算机就一定要出来做软件工程师,我将在回答中总结女生学计算机可以选择的学习方向和职业规划,也想通过分享自己和周围女生朋友们的经历来鼓励题主和其他想学计算机但还在犹豫的女生们。

周围女生朋友们的经历:

学姐L本科是国内某985的生物科学专业。虽热转了专业,但学姐计算机课的成绩都很好,曾是我研究生期间一门算法课的助教。学姐在毕业前就拿到了阿里的offer。

学姐M本科是国内某985的化学专业,毕业后去美国读了化工的PhD。她在读博期间想学习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利用科研之外的时间选了很多学校机器学习部门的课,还发表了与机器学习相关的paper,通过努力在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硅谷的数据科学家。

同学Z也是国内某学校生物专业的本科,她在研究生期间通过努力和坚持上了我们学校很多很难的计算机课程,比如cloud computing,distributed system,最后她以几乎满绩的成绩毕业,去了字节跳动担任软件工程师。

除了我周围很多优秀的转专业学习计算机的女生,也有很多科班出身的女生,凭借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在研究生入学后没多久就拿到了很好的实习机会,有的去了很热门的独角兽公司,也有的去了FLAG一类的大厂。有了不错的实习机会,她们也收获了很多大厂的全职offer。

你可能会觉得我举的例子太极端,都在以那些找工作结果很理想的女生作为例子。其实我身边也有妹子找实习找全职并没有很顺利,但很大一部分原因并不是因为性别,有一些是因为运气不好,有一些是自身不够努力,有一些是由于转专业而导致简历关不好过。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想要在科技公司找到和计算机相关的工作,都离不开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和充分的面试准备,这些都需要通过努力,并不分性别。我有一些转专业学习计算机的女生,虽然相对科班的人缺少了些计算机方向的经验,毕业后只拿到小公司或初创公司的软件工程师offer,同样也在职场中学到很多,经过小公司的历炼后跳槽拿到了大公司的offer。

除了我身边的例子,硅谷也有很多大神是女性。

比如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方向的教授李飞飞,同时也担任Google Cloud的首席科学家;
曾任百度副总裁和Pinterest Senior VP的Li Fan,现在加入初创公司Lime成为VP和head of engineering;
英特尔大数据团队的VP马子雅、原Google AI中国中心总裁现任Snapchat研究主管的李佳,VMWare全球副总裁李严冰。

他们都是在计算机行业的女性工作者。诚然在计算机行业,尤其是在国内,是一个男性占大多数的行业,但这不代表女性学计算机没出路。现在在美国很鼓励Women in Tech或Women in Engineering,相信之后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妹子来学习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并在计算机行业就业。

 

我们通常指的学计算机,对应美国这边的专业叫computer science。除了computer science,其实有很多和计算机结合的学科也可以选择,比如Data Science,Machine Learning,Business Intelligence,Computational Finance,Computational Biology/Bioinformatics,HCI,Robotics。所以女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想走的方向,除了软件工程师之外,女生也可以走数据科学家、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商业分析师等职业道路。

 

【Computer Science】

就业方向:不同方向的软件工程师

需要掌握的技能:一般给应届生的软件工程师岗位在招聘面试时常考数据结构、算法、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除此之外,软件工程师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称呼,这个职位还分很多领域,比如网络安全工程师,系统架构师,前端和后端工程系,测试工程师,嵌入式开发工程师,移动端开发工程师,大数据工程师,算法工程师,运维工程师(DevOps Engineer)。所以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外,可以在大三大四或者研究生阶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

一般计算机本科需要学习的课程和知识有:高等数学,数据结构,算法,计算机系统,编程语言,编译原理,程序分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软件工程,程序设计等。

 

【Data Science】

就业方向:金融行业、医药公司、科技公司做数据科学家。

需要掌握的技能:数据科学家对学历的要求相对会比较高,一般招聘博士或者硕士为主,需要掌握统计、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识。在编程语言方面,数据科学家一般用R和Python为主。随着大数据的发展,现在很多数据科学家的岗位也要求求职者掌握Hadoop、Spark等大数据处理工具。数据科学家还需要掌握扎实的数据库知识和SQL语言,熟悉数据可视化的工具(比如ggplot,Matplotlib和Tableau)。

 

【HCI】

就业方向:UX/UI designer。

需要掌握的技能:UX设计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需要了解用户和一个系统(比如手机、电脑)发生交互时的心理感受。除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ser-centered design)技能外,还要学习原型设计与制作,互动设计,用户研究(User research)等方面的知识。

常用的需要掌握的UI设计的工具有Photoshop,Illustrator,Fireworks和InVision等。这个职位还需要很好的沟通能力,因为需要经常与程序员和产品经理合作。

调查显示,在美国担任UX/UI designer这个职位的人,很多本科都是心理学、商科等专业。

 

【Business Intelligence/Business Analytics】

就业方向:这个专业是商科与数据科学的交叉学科,毕业后一般去互联网公司、金融行业、医疗制药等企业担任商业分析师或数据分析师。

需要掌握的技能:需要学习一些数据科学方面的技能,包括统计推理和建模,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统计。同时还要掌握一些计算机方向的技能,如编程,数据库管理,大数据处理。除此之外,一般Business Intelligence专业也会开设很多商业相关的课程,比如E-business,商业管理,金融基础等。

 

举这些与计算机有关的专业的例子是想说明计算机有很多发展方向和领域,还需要很多的相关专业的人去填补这些行业的空缺。计算机也和很多传统学科组成了交叉学科,比如计算金融学,计算生物学。女生不需要担心学计算机是否有出路,多尝试,确定一个感兴趣的方向并努力掌握该方向的专业知识才是现在应该考虑的事情。

祝每个学计算机的姑娘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收起
取消

你在国外名校遭遇过哪些坑爹的体验?

该话题答主

Nathalie | 芝士圈咨询顾问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International History and Politics
日内瓦国际关系及发展研究院international history and politics 全奖
Nathalie:

坐标赫赫有名的欧洲国际城市日内瓦,学校IHEID是欧洲最古老的国际关系学院 ,步行十分钟可以到UN、WTO,ITC等国际组织的总部or区域总部。当时选择这个学校,很大因素是因为学校的专业实力、绝佳的区位以及对这个富裕安全国家的向往。

确实,作为全世界人均GDP最高、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瑞士真的时时刻刻都在展示它的壕无人性。以留学为例,瑞士的留学签证虽然需要本人去使领馆办理,但它是免签证费的!而且办理的时候手续简单、工作效率贼高,不需要提前注射...

显示全部

坐标赫赫有名的欧洲国际城市日内瓦,学校IHEID是欧洲最古老的国际关系学院 ,步行十分钟可以到UN、WTO,ITC等国际组织的总部or区域总部。当时选择这个学校,很大因素是因为学校的专业实力、绝佳的区位以及对这个富裕安全国家的向往。

确实,作为全世界人均GDP最高、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瑞士真的时时刻刻都在展示它的壕无人性。以留学为例,瑞士的留学签证虽然需要本人去使领馆办理,但它是免签证费的!而且办理的时候手续简单、工作效率贼高,不需要提前注射疫苗,也不需要录指纹,financial proof也比较随意;同时无论是瑞士大使馆还是日内瓦的移民局,基本上工作日发的邮件,当天就可以得到回复,这让曾经体验过法国人半个月回复一封邮件的留学生直呼不习惯啊。。。。。办签证的时候除了花200块公证了一个毕业证以外,没有花任何的费用,跟去英国花了小一万办签证的朋友相比,感觉自己真的是赚翻了。

然而乐极生悲.......

原以为自己只需要9月开开心心一身轻松地去学校报道即可,然而在6月中旬的时候,学校突然向每一个中国学生发了魔鬼邮件:

44362-fG4aM8WqD1nEVCZimWhhppUs-e3Sj2VH.jpg

 

?????

据学校的admission office所说,拿到本科学位的中国学生 需要经历三重公证流程,我们不仅需要把自己的本科学位证、毕业证拿到地方公证处公证(这个步骤基本上留欧的筒子们都会经历),但是在拿到公证书之后还需要将这两份公证书做外交部的领事认证,而在拿到领事认证之后,还需要把这两份材料寄到使领馆(但像上海的瑞士领事馆就需要本人亲自去办理、取回),对外交部出具的领事认证作finalised的认证......在一切完成之后,入学的时候需要将这两份认证书协同自己的本科毕业证、学位证、官方成绩单一起拿到学校办理注册入学.......此全套流程耗时一个月或者更久,耗资2000RMB左右,瞬间感觉留学瑞士的手续并不比其他国家简洁......

但你以为坑爹的地方只在这里吗?并没有!!!

基本国外的每一个学校都会为新入学的学生们建立一个facebook group(当然各国的校友会也会建一个本国的相应群聊),然后在facebook小组里,某日一位意大利小哥哥求助小组同仁,问学校发邮件提醒他要求将自己的学位证进行认证,但他搞不清楚这是要干什么。秉持着中国人热情友善的品德,我就将自己学位证、毕业证公证认证的一些列的操作经历都分享给了他,在他的评论下与这位被手续搞晕的小哥哥进行了非常热烈地持续性互动。但在这时候,非常尴尬且无语的一幕来了,学校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我们的留言下面评论:”只有中国和俄罗斯学生需要做公证,你并不需要.......

??????

感情这个繁琐且坑爹地步骤还是针对中国和俄罗斯学生的独家定制啊.....

而在一个来自中国的学生下面直接来一个这么直白的评论,我只能说除了自己可怜又渺小的自尊心受到了挑战,感觉自己一本正经地跟意大利小哥哥科普的样子真的好尴尬。而自尊心受到打击的我秉持着格物致知的优良品格,特地去瑞士大使馆搜索了一下,发现这项规定果然只针对中国和俄罗斯学生,且是近年才颁布的。所以之前的中俄留学生们究竟干了些啥,导致瑞士对中俄学生下此毒手.......真是前人栽树(挖坑),后人乘凉(埋坑)。回想起来那位被我搞得一脸懵逼,直呼要去投诉的小哥,真的感觉对不起他(尬)

不过话说回来,这项针对中国、俄罗斯学生的规定并不适用于在海外大学拿到本科文凭的中国人、俄罗斯人以及所谓“3+2”项目和交换生,所以指责这项政策是种族歧视也确实不太合适。我在开学之后有咨询过学校的负责人,了解到主要原因还是之前发生过很多起比较严重的学历造假案件,所以导致了瑞士政府对中俄两国学生的学历认证实行一刀切政策。结果让我们这些勤勤恳恳拿学位的老实人背了锅......

 

 

而除了这件让自己又尴尬又生气的事情之外,留学生活中碰到的另一件坑爹的事情就是买保险了吧。

根据瑞士的法律规定,除了欧盟居民之外,在瑞士拿学生签证和工作签证的外国人都需要买当地的商业保险,根据所选的保险种类以及赔偿标准的不同,学生购买的保险每个月从63瑞士法郎到200瑞士法郎不等,而已经工作的人士每个月所缴纳的保险金额甚至高达500瑞士法郎。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按时缴纳保险在生病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赔,甚至有的人会觉得像在这种福利待遇超好的发达国家,缴纳的保险可以覆盖我们碰到的所有医疗问题。然而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资本家怎么可以让你轻易地撸到自己的羊毛呢?!

举个例子来说,在瑞士,一般人购买的商业保险是不报销看牙费用,想要看牙需要自己买额外的保险,很多学生为了省钱可能抱着侥幸地心态都不会选择购买这款额外的保险,结果碰到突发情况的时候,需要自己掏高昂的治牙费用(在日内瓦种植一颗牙折合人民币需要1万多)。而一般的保险方案也是存在种种的陷阱,比如一款保险,根据首次治疗时保险公司免除报销的费用的不同,你每个月需要缴纳的保险金也不同。

比如你如果选择了最基本的保险套餐,每年deductible的金额是1500chf(例如你一次住院的开销是2000CHF,保险公司只会给你报500chf,而如果是低于或等于1500CHF,则这次医疗费用保险公司不会为你报销),30岁以下(不含30岁)每个月需要缴纳差不多70CHF左右,而如果每年的deductible是1000CHF或则500CHF,则每个月需要交差不多80或者120多瑞士法郎的保险。所以,选择自己的保险套餐无疑也是需要认真思考(碰运气)的事情。

但你以为这样就算坑爹了嘛?不!瑞士的保险商们以其生动的表演向你展示了资本家们赤果果的面目。跟日本、德国等国家不同(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大部分缴纳的是公立的保险),在瑞士,留学生们只可以选择私立的保险公司,且治疗看病的费用需要自己先垫付,病愈之后需要自己拿着一些用得到开销单子去保险公司报销,而多久能拿到自己的治疗费用、能拿到多少治疗费用则完全看保险公司的良心。

比如我们学校跟Swissadvisor有合作,很多学生(包括我)出于信任都选择了这家保险公司,但这家保险公司后来被很多同学投诉报销效率奇慢,很多情况不报销,甚至出现过弄丢客户报销相关发票的情况......所以留学瑞士,最重要的是好好养生、爱护身体,努力打造一个好体魄,少生病......

 

 

除此之外,最坑爹的是学校不断变化的中文翻译名字以及在国内可怜的知名度了吧。

一般正常的大学,基本上把自己的英文名字翻译成中文都非常清晰好懂,比如King’s College of London——伦敦大学国王学院,Imperial College——帝国理工学院,往往看到英文都会知道中文名字;同时随着越来越多中国学生的到来,很多国外的大学也都确认了自己的官方中文名称。

但是我校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中文名字。学校的英文名字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nd Development Studies,在中国的翻译可谓五花八门:因为现在的IHEID(法语:Institut de hautes études internationales et du développement )是由成立于1927年的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HEI)和发展研究学院(IHED)于2008年合并而成,而HEI历史久、知名度高、优秀校友层出不穷,因此国内的大学以及一些企业还习惯性地称IHEID为日内瓦高级关系学院,然而在教育部的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上面翻译的名字确是日内瓦国际关系及发展高等研究院,除此之外,其他像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及发展研究院、日内瓦研究元的叫法的也屡见不鲜。

因此,每当我跟国内的亲戚朋友们介绍自己的学校时,总是会陷入一种异常尴尬的境地,不知道自己的母校到底叫啥。除此以外,因为学校专门培养的是从事国际关系相关方面的硕士与博士,不参与任何的university ranking,同时学校规模很小,每年去的中国人也很少,因此即使是在国际关系、国际组织领域拥有极强的实力与声誉,大多数国人和公司企业的HR 对这个学校都不甚了解。

因此每每跟亲戚朋友们聊天,介绍自己是在哪里读研究生的时候,亲戚朋友们的反应都是先困惑,后沉默,最后恍然大悟道:瑞士是个特别好的国家啊,厉害了啊,以后争取留在那里享受高福利吧2333(怕不是心内腹诽我去了一个野鸡?)

收起
取消

美国奖学金助学金之类的怎么申请?

芝士圈留学雅思课程:

研究生奖学金种类

1、非服务性奖学金

学院助学金(Fellowship)一般情况下如果获得一所学院授予的助学金,便是获得了全奖,即除了免学费杂费、住宿费、保险费、书本费以外,还给获奖学生一定金额作为其个人消费费用。

这类奖学金竞争尤其激烈,除了要求较高的TOEFL、GRE或GMAT成绩外,还要有较好的GPA、推荐信和读书计划(Personal Statement)。这些材料的准备要十分注意技巧,做到与众不同,才能顺利地拿到全额奖学金。

...

显示全部

研究生奖学金种类

1、非服务性奖学金

学院助学金(Fellowship)一般情况下如果获得一所学院授予的助学金,便是获得了全奖,即除了免学费杂费、住宿费、保险费、书本费以外,还给获奖学生一定金额作为其个人消费费用。

这类奖学金竞争尤其激烈,除了要求较高的TOEFL、GRE或GMAT成绩外,还要有较好的GPA、推荐信和读书计划(Personal Statement)。这些材料的准备要十分注意技巧,做到与众不同,才能顺利地拿到全额奖学金。

奖学金(Scholarship),它的的形式可以是规定一定的金额数量,以某种形式如Economic Scholarship, Graduate Scholarship, 颁发给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可以是一种学费或杂费的全免。

此种奖学金的具体金额,随学院规定的学杂费金额高低而不同。在同一所大学可能设置几种甚至十几种不同形式的奖学金,一个学生可以有资格同时申请两种以上的奖学金。

通常来说,获得Scholarship的机率要比获得Fellowship的机率大些,但Scholarship的金额比Fellowship要少一些。

2、服务性奖学金

包含助教金(Teaching Assistantship)和助研金(Research Assistantship)两种。一般颁发给研究生、博士生,供给学生一定数额的现金或者按月给津贴,并在大多数学院同时免学杂费(Tuition and Fees),但要求获得此类资助者每周担任12-20小时的辅助教学或研究工作。

获奖者多数都是以拿到这两种服务性薪金的一种来获得全奖的。绝大多数的美国高校研究生院都设置这两种资助。

助教金一般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英语能力尤其是英语口语,不同学校要求各有不同,这种奖学金一般由院系提供。助研金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并且由教授通过自己的科研项目提供奖学金。

3、学校贷款

此类一般只提供给美国本国学生,但并不绝对。

4、其他

留学生在美国校园内还有很多可以节省学习和生活费用的机会,例如:宿舍助理,可得到免费住宿;研究生助理;成绩评改员;勤工俭学;暑期临时工。

同时美国校内奖学金,还有一些社会团体设立的多种形式的奖学金,有些是基金会、企业、公司、工厂或私人捐助给学院的,这类奖学金有几十万种,金额从500美元到10几万美元不等。

影响奖学金申请的因素

美国大学奖学金申请的前提是申请人必须具备优秀的申请条件,并且通常申请研究生学位的学生比申请读本科的学生获得资助的机会更多。所以想要申请的小伙伴们,要加油啦~

影响奖学金申请的因素,大致归为四类:

1、专业

一般而言工科、理科比文科、商科更容易得到奖学金。但对于我国学生来说,如果在大学所学的专业属于那些竞争较激烈的学科,最好还是改申请其他与该学科十分接近的相关专业。

竞争最激烈的专业为:工商行政管理学、牙医学、法律学、外科医学、市场营销学、金融学、美术与表演艺术等。(一般来说法律、金融竞争最激烈)

竞争较激烈的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子工程、材料科学、信息科学、自动控制、智能化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管理工程、心理学、内科医学、临床医学、市场经济学、食品科学等。

竞争性一般的专业为:系统科学、运筹学、建筑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船舶工程、动力工程、环境工程、电力工程、激光技术、化工技术、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免疫学、药物学、脑神经科学、犯罪心理学、比较文学、美国历史、政治学、社会学等。

竞争较弱的专业为:数学、统计学、普通物理学、高能物理学、基础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工程、生理学、海洋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农业科学、哲学、教育学、欧洲历史、印第安人历史、人类学、考古学、非洲历史等。

2、学校

不同大学因为地理位置,资金来源等因素有不同的资金实力,自然提供给学生的奖学金也各不相同。

3、套磁

对于申请RA的学生,套磁显得尤其重要。

对于理工科的同学,你所拿到的奖学金其实就是教授的研究经费的一部分,因此与其说是学校给你发奖学金不如说是教授给你发。

而对于文科,情况完全不同,研究经费一般由院系决定,教授可以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4、申请材料的准备

除了GPA、TOEFL、GRE/GMAT成绩”达标”甚至高出基本条件外,申请人还要格外注意推荐信、个人简历、读书计划和研究取向,因为校方更看重你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背景。

另外,在个人材料中,推荐信的分量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得奖学金。小伙伴们可选择现在或以前的老师、教授或雇主,比较理想的人选是系主任、专业课教授和自己的导师。如果推荐人是在国内外学术界的知名教授,他的推荐信会很有用。(抱大腿最重要!)

申请步骤和方法

1、联系大学,发第一封索函

决定了入学时间之后,要在入学前9-11个月向美国大学发出索取申请资料与表格的信函,一般要向50-80所不同学校发出此函,要求对方寄回录取申请表,奖学金申请表以及有关申请专业和学校的介绍。

收到美国大学的回函后,要进行大略的挑选。可以着重注意申请学校所设置的奖学金类型,国际学生可以申请的奖学金种类有多少,能否达到全额奖学金资助。学校有无对申请奖学金在TOEFL与GRE/GMAT分数上的限制。申请人数与颁授奖学金资助人数的比率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重要的筛选因素。

2、参加必要的考试

美国大学在评定申请人奖学金资助时,会要求申请人提供一种或几种标准考试成绩。美国目前在中国举行的标准考试有:TOEFL、GRE、GMAT、LSAT、TSE。TOEFL有效期为2年,GRE、GMAT、LSAT的有效期均为5年。

参加必要考试的时间应越早越好,这样才能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具体申请资料,在申请过程中做到有条不紊,顺利获得奖学金资助。

3、准备申请材料

整套申请材料包括:(1)已填好的校方寄来的入学申请表(2)已填好的各种奖学金资助申请表以及财力证明表(3)TOEFL等必要考试成绩复印件(同时要求ETS寄送成绩)(4)二至三封教授推荐信(5)中英文两份学习成绩单(6)简历(7)读书计划(8)学历证明。

4、催询与继续联系

申请人把自己的一套申请材料寄出后,应与学校保持联系。一些学校由于每年都有大量的人申请,便不会主动与申请人联络。有时申请材料不齐全,学校会一直对你的申请不予理会。

如果所寄出的材料并未符合对方的要求,校方来信要求更正或补充。申请人在收到校方回信后应尽快查收并作出更正。缺少的材料如果已寄发一个月仍未到达,则很可能丢失,需再寄一次。

5、奖学金的颁授与录取通知

美国大学一般在每年的3月、4月评定奖学金的颁授,学校采取循环制评定(Rolling Basis),在收到材料后的两三个星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作出评定。评定一旦作出后,学校会以书函形式通知你已获得奖学金资助,资助金额为多少,资助是否能覆盖全年的总消费并要求申请人尽快作出是否接受奖学金资助的回复。

校方接到奖学金资助接受的回复函后便会寄发正式的录取通知书。因此你在作出最后决定之前应慎重考虑,一旦接受录取与奖学金资助,学校便会根据你的决定去做计划,在此之后,你不应再撤销自己的决定而再接受另一所学校。

收起
取消

法国留学圈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Xin J:

作者Xin J,芝士圈留学行家,现就读于法国ESSEC Grande Ecole项目二年级。

坐标巴黎,商学院二年级在读,在某法国企业实习,来法国第二个年头。更多地是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巴黎的留学圈观察和我看到的商学院学生的生态。

法国留学存在鄙视链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看看法国的教育体系和学校分类。法国的高等教育相比国内或者英美国家要相对来说更为复杂。学校除了大学,还有商学院、工程师学校,各种专业学院等。接下来,让我们学术地来吃这个瓜。

[图片]...
显示全部

作者Xin J,芝士圈留学行家,现就读于法国ESSEC Grande Ecole项目二年级。

坐标巴黎,商学院二年级在读,在某法国企业实习,来法国第二个年头。更多地是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巴黎的留学圈观察和我看到的商学院学生的生态。

法国留学存在鄙视链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看看法国的教育体系和学校分类。法国的高等教育相比国内或者英美国家要相对来说更为复杂。学校除了大学,还有商学院、工程师学校,各种专业学院等。接下来,让我们学术地来吃这个瓜。

44485-CAdZUIVB01SvuPOl1a06V59hGb6NvhRR.jpeg

常规意义上,学生会选择大学(三年制本科教育),而后再完成两年的研究生学习,这样的学习途径适用于大多数专业。

但是,法国还提供给学生在完成了高中教育之后,如果你想往Business方向发展,或者Engineering方向发展会选择在结束高中教育之后,上一个叫做classes préparatoires aux grandes écoles (CPGE)(下文简称prepa)的两年制的预科课程,然后进入相应的商学院或者工程师学校学习,sounds so fancy。但是,prepa完全不是上课拿文凭这么简单,两年后,学生们要参加一个叫做 concours,近似高考难度的考试,然后根据分数与其他综合实力决定学校。(看到法国高中生们和大家一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心态顿时平衡了)。

44485-s_W8lRbvmDR_LJAhhXLpx536X5ey3Gli.jpeg

Prepa和concours是一场智力、体力与经济实力的挑战,这两年的预科课程可以想象为商科高考大冲刺,所有参加过的法国盆友们都说过程让人脱发,也有盆友第一年挂了,第二年重头再来。为什么这也是经济实力的角逐呢,如果在Prepa之后选择进入商学院学习,因为之后四、五万欧元的学费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因为毕竟公立大学学费近乎全免。

但也不能说上公立大学就不如商学院的,因为公立大学大部分都是法语授课,所以在公立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大部分法语都不错。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法国人也这么说,TOP3的商学院(HEC,ESSEC,ESCP)在你的简历上对你找工作真的很有帮助。比如,欧莱雅现任CEO Jean Paul Agon就是HEC的校友,LVMH集团总裁Bernard Arnault毕业于Polytechnique。当然了,La Sorbonne或者Science Po也是十分优秀的学校。因为来法国念书的留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读研究生,所以大家也都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无论是商学院还是公立大学,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国际化与多元化

在欧洲大陆上,法国真的算是比较包容和多元化的国家了。大部分商学院的国际生比例可以达到20%以上,主要组成中国人、印度人、和其他欧洲国家的人。在学校大大小小的社团里也都能看到中国留学生的身影,而且你也会看到有那种中文说很好,很热情的法国人。我曾经认识一个会讲中文的法国同学,他曾经在中国学习了很久的乒乓球。也遇到过在case study的时候一个法国同学 carry了一个微信的行销方案。

因为法国对于一些非洲国家的影响,学校里也可以看到很多来自摩洛哥、黎巴嫩、阿尔及利亚的同学。在英国脱欧和整个欧洲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法国日趋成为欧洲文化、经济、科技与制造业的中心。因此,法国也是很多欧洲其他国家学生ideal学习的地方,这里有来自意大利、葡萄牙、荷兰、德国、波兰等国家的同学。

学校的学生会叫做BDE(bureau des étudiants),会组织很多学生活动,party为主。可以说法国学生还是玩得很疯的,记得第一学期开学的时候,学生会包了几辆大巴车,把我们送到一座山上的club。在大巴车上,已经pre-drink的同学们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又唱又跳,还有男孩子大跳脱衣舞(露出了你懂的微笑)。

然后,我还参加了学校的WEI(weekend of intégration),一个长达三天的蹦迪。当时是周五晚上,我们坐大巴去露营地,第一个露营地是在一个山洞里,然后就开始近乎坟头蹦迪的感觉,第二天没怎么睡,就开始破冰游戏,露天泡泡浴,beer Pon, 体力不支的我们,第三天,又一起去了一个水上公园。

44485-WZnh9zteA-dTMzaaAPAGMep8zKRytuS8.jpeg
44485-3nI1_diAvkA7BnoGbyJh9BtRuDYm4f4L.jpeg

 

如果你问我法国的商学院好不好玩,我觉得用心体会认真生活,还是挺好玩的。因为我觉得来了欧洲之后,真的可以感受到什么是“活在当下”。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居安思危的心态还是挺好的,但是我们总是想得太远,就忘记享受眼前的生活了。来到法国之后,我自己也在找到一个平衡点,即为未来做好准备,也能享受当下的生活。

学生福利

在法国,留学生可以享受和本国学生近乎相同的待遇,租房子,会有一个叫做CAF的机构根据房屋租金数额提供不高于207欧/月的补助。看病的话,首先,我们会拿到一张叫做carte vitale的社会保障卡,之后我们需要购买一份叫做mutuelle的补充保险,之后我们去看病或者去药房买药就可以近乎全额报销,朋友玩笑说,通过不停看医生发家致富。市政交通有青年票,大小博物馆25岁以下青年免费,包括卢浮宫、奥赛博物馆等。

工作机会

来到法国之后才发现,其实法国的经济还是挺繁荣的。如果你对奢侈品或者市场营销感兴趣,法国还是很有发展机会的,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LVMH,旗下拥有Louis Vuitton, Christian Dior, Guerlain等品牌、还有Kering、欧莱雅集团、阳狮广告等法国企业。如果你对快消或者零售感兴趣,这里是有达能、家乐福。如果你对能源与制造业感兴趣,这里有Valeo和Total。金融业有BNP Paribas和SG。

人在海外,更能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带来的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大部分的法国集团都对中国充满好奇,并认真地处理中国区的业务。这也给我们这些留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机会。

一年半过去了,我的法国留学生活也过去了一半。在巴黎走过了一整个春秋冬夏,昨天,变黄的树叶被雨水拍打在地上,就让我想起北京的秋,树叶会变成鲜艳的红色。这一年多来,我在这里认识许多朋友,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我遇到过拿到CDI(法国正式员工的合同形式)的中国朋友,也有刚刚到法国念书的学弟学妹,我自己的感觉大家总体来说还是怀抱着或大或小的梦,一步一个脚印地生活。

收起
取消

该不该读mba?

Marco:

众所周知,MBA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称得上是“含金量”最高的学术文凭之一。

根据《金融时报》统计,全球最大的500家上市公司31%的CEO都拥有MBA文凭。其中,毕业于美国MBA项目的高管占75%以上,绝大多数来自斯坦福、宾大、哈佛等名校的商学院。

但是最近却有外媒报道让人羡慕的高大上专业MBA,突然“不吃香”了...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美国爱荷华大学(该校在权威的U.S.News排名里排在八十几位,硕士项目有16个入围全美top25...

显示全部

众所周知,MBA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称得上是“含金量”最高的学术文凭之一。

根据《金融时报》统计,全球最大的500家上市公司31%的CEO都拥有MBA文凭。其中,毕业于美国MBA项目的高管占75%以上,绝大多数来自斯坦福、宾大、哈佛等名校的商学院。

但是最近却有外媒报道让人羡慕的高大上专业MBA,突然“不吃香”了...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美国爱荷华大学(该校在权威的U.S.News排名里排在八十几位,硕士项目有16个入围全美top25),今年的42名MBA毕业生成了限量珍藏版…

因为对于这所学校有160年历史的商学院来说,这是他们最后一届全日制MBA。

 

而美国传统MBA项目的萎缩,并不是个例。

排名相当靠前的UIUC,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宣布:停止招收Full-Time要到校上课的MBA项目,把更多资源转投线上课程。

38171-o2W5IRE89DCAIL7JtTyaTDx69uGGOj_l.jpg

而且,这篇报道揭示这是不可逆的趋势。

首先,从美国MBA项目的申请人数来看,截止去年,这个数字已连续四年下降,不出意外今年将是第五年。

38171-lxOb7t3Cg0c0gTrFXKKW9CHoX1fcsqS3.jpg

 

另一个数据是美国全日制MBA项目的减少。从2014-2018的五年间,1189个美国全日制MBA项目,直接砍掉119个,缩水了1/10。

38171-AUaHo08GTXugJivAQlCvJTMUoiAiR2bs.jpg

 

但是对于申请者来说,美国MBA申请人数下降,全日制项目减少并不一定是坏事。

从深层面来说,意味着美国之后的MBA项目将迎来质的变化,对申请者来说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更进一步的成长。

从教育质量来看,美国MBA仍然是世界领头羊,是高质量的代表,是无数申请者心中的梦想。

 

英国《金融时报》今年上半年发布了2019年全球MBA百强排行榜。

 

本次全球MBA排名有20个不同的标准,占比最大的两个权重分别是:

  • 毕业生三年后的平均薪资(占比 20%)
  • 攻读MBA前后的薪资涨幅(占比 20%)

其中,校友的回复为本次全球MBA排名提供了8项标准,这些标准加起来贡献了其权重的61%;

另外,有11项标准是根据学校数据计算得出的,占排行榜的29%;

最后,还有一个标准是研究排名,占10%。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还增加了一项新的排名标准——企业社会责任排名。

商学院传授企业社会责任、伦理道德、社会和环境问题等在其核心课程教学中所占的课时比例。此项标准是首次采纳使用,权重占到整个排名的 3%。

 

排名前十院校

1.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

2. 哈佛商学院

3.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

4.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5.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6. 伦敦商学院

7.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

8. 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

9. 哥伦比亚商学院

10.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

从排行榜不难看出,美国MBA项目的水平之高,而以magic 7 MBA项目也代表了美国MBA的最高水平。

而美国MBA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独特的教学,它以培养和造就职业经理人为目标,为有志于在企业界发展的人士创造了一个独特而有效的学习环境,提供给他们以决策和实用管理技能的训练,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管理岗位的需要。

而商科管理类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管理类研究生实践能力是学院研究生培养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美国高校更青睐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群,课程中也都十分重视课内实践环节的设置,案例教学、计算机模拟、课程讲座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已成为美国商学院MBA教育的一大特色。

申请美国MBA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申请人要具备大学学士学位。

任何专业背景的本科生都可以申请,在各行各业中都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大多数情况下美国学校的硕士要求申请人具有工作经验,有些学校也录取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

但多数情况下,要求学生平均要有3年工作经验,学校希望学生有成功的职业生涯,并把这些实际经验带到课堂上和同学分享。哈佛商学院近年来录取的MBA新生平均都有3年以上的工作经历,而且一般在企业中已经被提升至较为重要的管理岗位,具有丰富的实际管理经验。

 

申请MBA需要的材料?

 

大致包括6项:

申请表和申请费

大学成绩单(如果是研究生,还需要研究生时的成绩单)。比较好的商学院对申请者的GPA有最低要求,最低也要在3.0以上;

GMAT成绩单,有些学校也接受GRE成绩;托福成绩,有些学校也接受雅思和培生英语水平考试(PTE)成绩;

工作简历,考生要说清楚自己的工作单位、职位名称、职责描述和离职原因;

文书,是考生展示自己优势的好机会,要抓住这个机会。考生还要好好研究自己所申请的学校,必须指出为什么申请该校,该校为何适合自己;

推荐信,一般要两到三封,推荐信要由申请人的直接上司写,最好至少有一封是近期工作单位上司写的。

美国MBA有哪些细分方向?

  • 会计学
  • 金融学
  • 运营管理
  • 国际商务
  • 市场营销
  • 电子商务
  • 创业学
  • 综合管理
  • 医疗保健管理
  • 管理信息系统
  • 人力资源管理
  • 战略管理
  • 供应链/物流管理

 

其中,会计、金融和综合管理是美国MBA留学三大热申方向。

 

有人说,接下来的10年,将会是magic 7 MBA项目和非magic 7差距越拉越大的10年。

作为美国MBA项目的最高水平,无数申请者都在向magic 7发起冲刺。

38171-N3wmQ_8AFaW2YUJdquBiWNL2yPpIUywM.jpg

尽管magic 7的申请耗时在半年左右,但是你是否能申请入这个项目却是一个很多年前就决定的问题。

你本科读的是什么学校,GPA是什么水平,GMAT成绩如何,工作经历这些都在很大程度决定了你是否能申请进入magic 7的项目,而文书却是你整个申请的核心。

首先,顶尖商学院希望通过文书来衡量申请者学术以外的综合能力;

其次,文书更能说明申请者与项目的匹配程度;

最后,magic 7的申请十分激烈,一份高质量的文书更能让你从数千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芝士圈留学作为专业的DIY留学品牌,用专业的服务,圆梦了近三万名申请者,新推出的MBA文书服务,也将助力你实现magic 7梦想。

收起
取消

双非学校可以申请到美国前三十学校吗?

该话题答主

Nathalie | 芝士圈咨询顾问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International History and Politics
日内瓦国际关系及发展研究院international history and politics 全奖
Nathalie:

当然可以。

首先我们来分析下985、211强在哪里?

美国各大学录取标准相对公平、透明,并没有针对中国大学根据985、211以及制定录取list,不以985、211作为录取学生的标准,同时在学术成绩要求上也一视同仁。

作为一个出身于双非院校、缺乏百年名校光环笼罩的答主,身边有好多同学都成功申请到了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纽约大学、乔治城大学等TOP20的名校,而且都是非网上流传的含水量高的项目。

当然,每一个好...

显示全部

当然可以。

首先我们来分析下985、211强在哪里?

美国各大学录取标准相对公平、透明,并没有针对中国大学根据985、211以及制定录取list,不以985、211作为录取学生的标准,同时在学术成绩要求上也一视同仁。

作为一个出身于双非院校、缺乏百年名校光环笼罩的答主,身边有好多同学都成功申请到了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纽约大学、乔治城大学等TOP20的名校,而且都是非网上流传的含水量高的项目。

当然,每一个好的申请结果背后都蕴含着申请者多年来的努力与奋斗,因此,如果确定了要出国的计划,尽早规划,确立申请目标,对我们最后的申请结果会有极大地优势。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本科出身于名校的学生在申请国外高校时要比出身双非的学生容易地多,例如美国顶级的私立研究高校麻省理工、普林斯顿等每年招收的大陆学生大多出自于清华、北大、浙大、上交等TOP5 的国内大学;同时像全美TOP10、常春藤名校也招录了大量来自985、211的学生。

但这种可喜的结果并不是因为他们自带的名校光环,而是因为这些985、211学校他们能够提供的优质资源往往要高于双非的学生:

本科期间跟世界top100大学大量的交换、交流的机会,优秀的师资,行业大牛带领的科研活动,big name的实习机会......因此这些学校的学生有充足的机会来丰富自己的简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因此,对于来自资源有限的双非院校的学生来说,只有主动出击,从大一开始有意识地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保持一个良好的GPA、积极寻找各种实习、科研机会,不断充实、丰富自己,在申请季的时候实现弯道超车。

与高考、考研等单纯地以学术成绩为衡量标准的考试不同,美国高校对申请人的评判是全方位的,不仅重视学生的日常学术表现(GPA),而且强调申请人的综合能力。因此如果想申请到名校,申请人不仅要在大学期间保持一个良好的成绩,还需要积极参与各种实习、实践、科研活动。因此对于双非的学生来说,在跟手握大把资源的名校生的pk中拿到TOP30的offer,必须全方面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接下来我以计划赴美读文科专业的学生为例,分析一下双非生如何制胜申请季。

首先,申请人需要在本科期间保持一个良好的GPA,尤其是最后两年的GPA(一些学校会要求申请人的大三、大四成绩不低于85or80)。一个良好的GPA是我们申请学校的根本,美国的高校虽然没有根据本科学校的不同而划分不同的GPA录取要求,但是各个学校还是会规定一个最低录取标准,前30的学校大部分都要求80or85以上,只有达到了这个成绩要求,才会被学校考虑。与此同时,如果申请人的成绩达到了这个要求,之后学校对申请人的评估、挑选会更看重申请人的综合能力。我身边就有均分90+的同学被康奈尔据而86的同学被录取的情况,因此不需要因为自己的GPA不够90而患得患失(硬性规定90+的项目除外)。因此保持一个良好甚至优秀的GPA是通向名校的敲门砖。

其次,申请人需要在大三期间开始准备托福、GRE、GMAT等规定的语言考试(如果想大一大二期间参加summer school、大三交换的同学可以尽早准备)。跟GPA的规定一样,美国top30的高校对托福,GRE等考试成绩也有最低要求,不同项目之间的语言要求还不一样,有的要求90+,有的要求100+,有的大学对单项小分也有要求。语言成绩跟GPA一样,达到最低要求即可。

所谓的“考的越高越有优势”“只有110+申请名校才有希望”纯粹是各大语言培训机构、留学中介忽悠人的话术。感觉刷托很吃力的同学没有必要为了110+的执念砸下好几万,转战天南海北的各个考场来考试,够用即可(当然,如果英语底子特别好的朋友也欢迎考110+)。

 

除此之外,个人认为非常重要的一项便是申请人需要合理规划实习、实践和科研活动。

在刚入学的大一、大二阶段,因为专业能力不强,学生在这期间可以参与积极参与一些校内校外的活动,参加模拟联合国、商赛、辩论赛、演讲比赛以及一些国内外的志愿者活动等,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社团活动重质量,通过组织一些社团、学校活动来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同时在大一大二的暑假,可以申请国外大学的summer school,按照自己未来的申请需求选择项目,一些国外大学如LSE、KCL、Sciences Po、UCB等夏校的含金量很高,好好表现的话还有机会拿到教授的推荐信,帮助我们申请。

在大三期间,同学们可以参加学校提供的交换项目,想去美国读研的则更要首先争取赴美国的交换机会,在交换期间,认真上课,努力提高自己的GPA,跟各位教授保持良好的关系(混脸熟),申请季的时候可以请他们写推荐信。

同时在大三、大四阶段,如果计划去美国读职业型硕士的同学们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多多积攒实习经历,可以关注一些实习公众号和网站来寻找实习。学生也可以多多关注国内各大高校的就业公众号,找寻合适的实习机会。而如果自己本科学校在非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学生也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一线城市做实习。而打算读学术型硕士的同学们则可以多多参与科研项目,并且做一些field trip,不断丰富自己的学术背景。

有的人可能会说,相对于理科、工科专业比,文科专业的科研机会很少。但其实我们的专业老师手头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科研项目,大家需要主动地跟本科老师沟通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想要继续深造、参与科研工作的愿望,一般来说,老师们是很愿意把自己手头的资源分享给学生的,让学生加入到自己在做的项目之中。对于本科生来说刚开始我们可能做的只是一些基础性工作,但日积月累,随着自己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对项目的contribution会不断提升,如果跟对老师(抱对大腿)的话说不定还可以跟着老师蹭几篇核心期刊。申请人展示的全面、优秀的综合能力才是申请人制胜名校的法宝。

 

而到了大四上学期,则到了决胜美校最终的一个环节——申请。

可以说,前期所做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能够在申请季斩获梦校的offer。而这一阶段也可以分为3个环节:

首先,决定自己是DIY申请还是找中介。中介的好处是比较省心,他们会为我们提供选校、文书写作、网申等一系列服务,但缺点是中介的水平参差不齐,文书质量也很随机。而DIY的话我们可以真正的按照自己想法选择学校、创作unique的文书;但缺点则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以及自身写作能力的限制,对学校和专业的了解程度有限且文书质量一般。

因此不管是找中介还是DIY,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参与到申请的每一个环节,选校定位、申请材料等都需要自己来把关,多跟往届申请相关专业、学校的学长学姐们沟通,了解申请信息,并且反复修改自己的文书。这些需求都可以在芝士圈找到专业的老师进行帮助,大家可以看自己需要什么,然后了解对应的服务。

而在这之后,申请人需要开始选择专业制定学校方案,建议大家多多关注US NEWS发布的大学排名和专业排名。因为不同大学的优势学科不同,某某专业在TOP30的学校是王牌专业,而在TOP15的大学可能是一般专业甚至是为了“开源”而成立的“水专业”。前者的申请难度是远远大于后者的。因此双非学生想要制胜名校,需要在申请专业上做出取舍(比如哈佛的教育学可能是哈佛大学非常友好的专业,而哈佛肯尼迪则是世界上最难进的国际关系学院之一;南加州大学的传媒专业排名以及申请难度要大于约翰霍普金斯),自己是想要名校光环还是说更看重专业实力。

而在申请过程中,申请人需要认真阅读学校官网提供的申请信息,准备SOP,PS,Writing sample,cv,推荐信等材料。有的学校会明确说明他们想录取什么样的学生以及学生需要有什么样的经历,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将自己在过去积累的经验和经历进行整合,有的放矢地开展文书写作,一封好的文书真的可以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美国的大部分学校都会有一个oral interview,学生也需要提前准备面试,口语差的同学可以没事拉着小伙伴们反复练习这一环节。

 

总结

如果把学校比作家庭的话,985、211的学生可能出身在所谓的“豪门”或者“中产”而双非的的学生则是来自“小康”家庭,我们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不管本科出身于哪里,想要申请名校必须通过自己前期大量的准备和努力。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躺着”进名校。但就像人一样,豪门家庭本身可以为自己的孩子配置丰富的资源,而出身在“小康”家庭的孩子需要付出相对多的努力、主动找资源。因此,双非的同学们需要未雨绸缪、及早准备,抓住有限的资源,并主动为自己找新的资源来丰富完善自己,在申请季期间梦想成真。

收起
取消

美国留学申请时间规划表是什么?

该话题答主

Catherine Gao | 芝士圈咨询顾问

达特茅斯学院 Engineering Management
985/211建筑管理本科,美国常青藤达特茅斯学院MEM(Master of Engineering
Catherine Gao :

此贴主要介绍一下我的DIY申请时间规划表。先说一下申请结果以提升一部分阅读体感。我一共申了13个学校14个项目,结果如下。

录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西北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硕+博)、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南加州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北大学。

被拒: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康奈尔(no notification)

最终去向:达特茅斯学院MEM专业。

 

1. GPA 成绩(大一上至大三下)...

显示全部

此贴主要介绍一下我的DIY申请时间规划表。先说一下申请结果以提升一部分阅读体感。我一共申了13个学校14个项目,结果如下。

录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西北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硕+博)、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南加州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北大学。

被拒: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康奈尔(no notification)

最终去向:达特茅斯学院MEM专业。

 

1. GPA 成绩(大一上至大三下)

一般应届申请的时候是大四上,所以提交网申的GPA只计算大一上至大三下的成绩,并且每个学校的GPA分制不同,以我校4分制的GPA为例,一般3.7以上比较稳妥,所以希望大家从大一一开始就能够重视GPA,越高越好。个人感觉其作用或占比非常大,因为它就是你综合学习能力的直接反映,在此只能建议大家:好好学习,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

 

2. 托福/雅思成绩(大二下至大三上)

考雅思还是托福是根据留学国家而定,一般去美国都是考托福,当然有的美国学校也接受雅思成绩,具体要求要到各个学校的官网上去确认。

请注意,托福成绩只有两年的有效期,因此个人推荐在大二下至大三上的周期内能够考出满意的托福分数。虽然托福可以一年多次考来刷分,但还是建议能够在考前用1-3个月的时间集中准备一下,争取在2次之内解决掉,不然每次都考不好既消磨心气又浪费钱。

关于托福分数的要求,一般前30的大学要达到100以上甚至105以上,很多学校官网上可能会写我们没有最低的分数要求(尤其是很多顶尖的学校),这种情况可以去看历年的录取数据,以确定学校的实际要求。

最后,语言考试没有捷径(其实任何事情都没有)。请不要妄想不背单词、不刷阅读、不练口语就能得高分,所以我没有办法回答所有诸如“我懒、我不想背单词、我控制不了自己”这样的问题,请对自己负责。

 

3. GRE/GMAT(大三下)

一般商学院要求GMAT考试,法学要求LSAT,医学要求USMLE,其他专业一般是要求GRE考试成绩。这里重点介绍一下GRE考试。

GRE考试成绩有效期为5年,因此可以说是越早准备越好。个人认为最迟要在大三下之前考出满意的GRE成绩。因为GRE相对来说比托福难不少,所以很多人建议先攻克GRE,再考托福,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GRE分为Verbal、Quantitative和Analytical writing,一般排名前30的学校需要GRE总分325以上,当然很多学校对小分也有具体的要求,比如Verbal 155以上/Quantitative 168以上/Analytical writing 3或3.5以上等等,所以首先要确认一下学校的硬性要求,再看一下往届录取的平均分,作为参考。

 

4. 确定申请专业(大三下结束之前)

个人建议在开始准备申请之前(大三下结束之前)就确定好想要申请的专业,如果master想和本科申请相同的专业,那么就尽可能学好专业领域内的各种课程并进一步确定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如果master想要转专业,那么要提前了解好新专业涉及哪些课程哪些技能,然后有计划地通过网课或者科研项目的方式向新专业靠拢,以提升个人申请时与申请项目的匹配程度。

 

5. 选校定位(大三暑假)

在选专业选校都进行完毕之后,麻烦大家给每个学校建立单独的文档并在excel里制定一个总结表,分别记录好学校、网申链接、申请时间、申请轮次、项目时长、所需材料、录取人数、录取方式、课程设置等等。

a) 关于选校

首先说一下我自己。迁木网一搜,直接截图三张有本专业的学校,按排名从高到低一拉,第一阶段完成。之后将前30的学校所有的专业目录看了一遍,又重点研究了一些与本专业相似的项目。然后用了大概半个多月的时间去每个学校的官网研究项目,看overview, academic study, career, admissions等等。个人认为选校是一个虽重要却不一定非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环节,原因很简单,当选择变得不唯一且没有上限,它的关键度就变的非常有限。

b) 关于选校层次

我认为申请就是个简单的互相匹配的过程。当然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可以根据综排、专排、地理位置、项目硬核程度、就业情况等等自由挑选(前提是自己diy),像我最看重的真的是安全度。希望各位多研究多分析,多去官网看看往年录取数据、就业报告等等,你对学校的态度就是学校对你的态度。

此外,我真诚地建议大家少申保底校多申冲刺校,目前认为合理安排8个学校数量足够。

 

6. 文书写作(大三暑假至大四上结束)

a) CV/Resume

简历要注意的地方太多也比较细节,在这里难以一一赘述。我给大家最重要的一个的建议是:重点在结果。比如在科研上,你的表达应该是“我的研究提升了多少多少稳定性/效率/质量”而不是“我干了啥啥啥”;在实习上,你的表达应该是“我给公司带来了什么样的业绩/减少了多少资源消耗/提升了多少利润”而不是“我每天被老板安排什么什么任务”。

b) Personal Statement/Statement of Purpose

个人陈述应该是整个申请中最头痛的环节【也是绝大多书同学找中介的原因吧……】。此处必须感谢各位亲爱的学长学姐们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写文书的时候我个人也是一头雾水,最后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敲字。刚开始就是想到哪写哪,写着写着就有了灵魂。千万不要因为一开始思路不太清晰就一直拖延不写,早晚都要克服的困难完成的事情,赶早不赶晚。

在写完初稿之后,我去找了芝士圈润色(十分感谢舞伴的推荐),个人感觉润色效果还不错,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行购买服务(我发誓我不是在打广告,24k纯真心言论)。我最终的文书成品属于中规中矩型的,整体逻辑性较好。

对于文书,我的建议是:请浓墨重彩地描述真实的自己。另外其实你会发现,在写不同学校的时候你保有的热情和忠诚度是不一样的,请用写“情书”的态度去写文书,告诉学校你很适合它。

c) Recommendation Letter

我在申请时提交了两封本校本专业教授的推荐信和一封实习公司经理的推荐信。对于Master, 个人认为最佳的搭配是本专业大牛老师一封、暑研大牛导师一封、实习Senior老板一封。

此外,有人问过:是找跟自己比较熟悉的老师写比较好还是院系的大佬教授写比较好?我的答案是后者。但我真诚地建议各位早早地跟老师好好做研究、做项目、写论文,提前联系好写推荐信的导师以加深好感和印象。

最后,从整体上讲,简历、文书、推荐信应该相辅相成,即使达不到互斥也不要重复太多。

 

7. 网申(大四上)

每个学校网申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一般9月份会开放网申,当然瑞士的学校也有10月份的,因此要去选定的学校的官网上去查看。有一部分学校是实行rolling的录取制(即先到先得),因此可以尽早提交网申尽早审核尽早录取尽早安心。

填写网申的时候看清楚每一网页的每一个字,上传完每一个文档后都VIEW一下看看格式对不对,最后SUBMIT前至少检查3-5遍。

网申时候如果有不清楚的,可以询问申请同一学校的同学或在读的学长学姐,当然最保险的是直接联系各个学校的小秘。

 

8. 寄送纸质材料(大四上)

这里所说的纸质材料包括中英文成绩单,推荐信,成绩排名证明,在读证明,有的还需要高中毕业证明及公证等等。在投递材料时,要用到之前说的单独文档,每进行完一项工作(比如XXX导师提交了推荐信),请记录下时间并打钩,这样既有条理也极有成就感。

 

9. 面试(大四下)

事实上,目前很多专业都会设置面试,并且需要面试的专业也越来越多,不仅限于商科。并且,个人认为面试在录取过程中的重要性很大,因此希望大家在预约好面试时间后,能够提前用3-5天来准备一下面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有条件的可以进行mock interview。也可以去论坛上搜索一下往年面试的面经,其实每年各个学校的问题都是相似的,尽力准备,正常发挥即可。

 

10. 等待OFFER(大四下)

等待offer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学校会告诉你具体出结果的日期,但大部分学校的回复大概是:我们的录取人员在全力审核,但由于申请量巨大,希望您能耐心等候。所以给大家的建议是:稍安勿躁,好事多磨。

希望这篇回答能够帮助到题主和其他准备申请的小伙伴~

收起
取消

出国留学选择什么专业最有就业前景?

Marco:

留学除了需要申请一个好学校之外,专业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什么是好专业呢?最直接的指标就是以后能不能“赚大钱”,简单来说,就是就业前景如何。

作为一枚留学党,如果你的目标是回国工作,那么一定会关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国内的就业形势风云变幻,可以说每年都不一样,两会释放出的信息可以说是最新以及和大家的未来最密切相关的。

那么,哪些才是热门专业呢?哪些专业才是真正的既有“前途”又有“钱途”呢?

农业类专业

两会上曾强调,加快发展农业,让大学生甚至海...

显示全部

留学除了需要申请一个好学校之外,专业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什么是好专业呢?最直接的指标就是以后能不能“赚大钱”,简单来说,就是就业前景如何。

作为一枚留学党,如果你的目标是回国工作,那么一定会关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国内的就业形势风云变幻,可以说每年都不一样,两会释放出的信息可以说是最新以及和大家的未来最密切相关的。

那么,哪些才是热门专业呢?哪些专业才是真正的既有“前途”又有“钱途”呢?

农业类专业

两会上曾强调,加快发展农业,让大学生甚至海归人才主动回乡务农,使得农业成为了有奔头的产业。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农林牧渔业和种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前景看好,农业需要专业人才。附上QS排名。

2018年QS世界大学农林业学科排名

v2-1beff814e130a704451c51ee016182ee_hd.jpg

IT、汽车工程、材料学等

今年政府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互联网发展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内都是热门专业。

谈及新能源汽车话题时政府表示,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的一条必由之路。信息产业、移动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前景广阔,对人才也有很大需求。

2018年QS世界大学材料学学科排名

v2-466ec93b99ce9a7220334a895ef5fed5_hd.jpg

环境类专业

随着工业发展,环境污染的治理自然也被重视。政府要加强雾霾治理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深入推进水、土壤污染防治,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

环境治理,任重道远,相关行业也会随之发展。

2018年QS世界大学环境科学学科排名

v2-650833f9f3cfe23788457d97e5d73924_hd.jpg

人工智能、人工设计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四次提及“智能”,并特别指出要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科技部部长10日表示,人工智能项目指南和细则马上就要发布。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未来前景可观,而且人工智能还会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人工智能+”机会多多。

小米老总雷军9日在代表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制造业要强起来不仅要靠创新和质量,还要靠设计,大力发展中国设计产业、全面提升中国设计水平,需要大量的设计人才。

2018年QS世界大学计算机学科排名

v2-a3a3ef1d6a33da7e0388b2b5612ee428_hd.jpg

国际贸易相关专业

到2020年前,我国会进一步巩固经贸大国地位,推进经贸强国的进程。计划到2035年前,基本建成经贸强国。2050年前,全面建成经贸强国。而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将改革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外贸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2018年QS世界大学经济学学科排名

v2-98a9ed47ddea34ce1edd8588d1a840a6_hd.jpg

经济、金融类专业

央行副行长曾在记者会上表示,我国将稳步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股市、债市的开放,中国居民将来也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产,配置组合投资。

种种证据显示,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未来五年资本市场迎来绝佳发展机会。想要在这行就业的留学生们可以抓住这股风向实现自身价值。

2018年QS世界大学会计与金融学科排名

v2-f02d8c5e5bdc169def49899a1ad0a43d_hd.jpg

土木工程类专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完成铁路投资732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左右,水利在建投资规模达到1万亿元;加强排涝管网、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开工580万套。

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未来五年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确定一批重大工程、重大行动和重大计划,明确实施步骤。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留学生未来仍有不少机会。

2018年QS世界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排名

v2-fe0a6b08f0d4029d23440b8931fad042_hd.jpg

教育类专业

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为教师压担子、指路子、提点子、给位子、发票子,是这次两会的重点建议。学前教育仍然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短板,未来应就扩资源、增普惠、强监管、提质量方面重点发力。

待遇的提高和教育行业的发展利于把有爱心、懂教育的教师吸引到教育的队伍里来,也为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们提供了更好的就业待遇。

2018年QS世界大学教育学学科排名

v2-ebe3e3ce3e578c0672d6cc2cda96bc4d_hd.jpg

医学类专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加强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改善妇幼保健服务;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政府也将逐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收入待遇,并改革基层的人才职称评定办法。

全国政协委员在记者会上也呼吁,一定要想办法让医疗行业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把中华民族的健康乃至生命托付给一流人才。

在医学这类世界范围内重点学科,以及国家急需优秀人才的背景下,学习国外先进专业知识的归国留学生们会更有优势。

2018年QS世界大学医药学学科排名

v2-a80cbe3ba7abf5ebb91a632bf0daa19b_hd.jpg

新闻传播类专业

对于丰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化中外人文交流。

根据不同人群,提供不同文化需求,开展针对性服务,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是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在“互联网+”的发展下,新闻传播行业特别是新媒体行业也需要大批专业人才。

2018年QS世界大学传媒学科排名

v2-609a9bad0c1da1268bc53f9db838c856_hd.jpg
收起
取消

推荐信怎样写才更具吸引力?

Marco:

 

介绍段

  • 尽早为这一关系奠定基础:推荐人知道这封信的主题有多长时间了?推荐人在什么样的情境下知道这封信的主题?这种关系的性质和形式是什么?这种关系是这封信的前提。这就是招生官阅读它的原因。推荐人所了解的这封信的深度、强度和依据传递给了招生官,他(她)为什么要费心阅读更多的内容,以及应该对后续内容赋予多大的权重。
  • 推荐人应当自我介绍。这是这封信的另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赋予了它很大的权重;它告诉了招生官如何理解后续的内容。博士申请者的观点与名誉教...
显示全部

 

介绍段

  • 尽早为这一关系奠定基础:推荐人知道这封信的主题有多长时间了?推荐人在什么样的情境下知道这封信的主题?这种关系的性质和形式是什么?这种关系是这封信的前提。这就是招生官阅读它的原因。推荐人所了解的这封信的深度、强度和依据传递给了招生官,他(她)为什么要费心阅读更多的内容,以及应该对后续内容赋予多大的权重。
  • 推荐人应当自我介绍。这是这封信的另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赋予了它很大的权重;它告诉了招生官如何理解后续的内容。博士申请者的观点与名誉教授的观点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然而,必须强调的是,推荐人的相对潜在地位并不一定会使得这封推荐信会“更好”。最重要的是,首先并且也是最重要的是你与推荐人接触的深度以及这个人对你的了解程度。这是通过描述这种关系的基础来确定的,但这也必须在信的正文中得到证实。

主体段

  • 在好的、令人信服的写作中,相关的评价最好以具体的细节形式,采用实例-证据-加以证实。这些具体的细节既能激发招生官的想像力,又能让推荐人更仔细地控制阅读体验。
  • 主题的选择应取决于申请者希望传递的质量。可优先处理的主题事项类型将取决于:
    • 什么可以被应用于推荐信的写作中,因此强调申请人是有益的事情。
    • 申请人向推荐人提供的任何指导(例如,候选人可能希望避免重复他或她在其他的申请材料中提到的内容,并告诉推荐人避免某个特定的趣闻,因为它已经在其他地方被提及)。

结尾段

  • 推荐人应该重申他们的真诚支持。
  • 把内容重温一遍。
  • 简要回顾一下他们对这封信未来的高度期望,或许会提到,无论他们申请什么,这都是一个很好的契合度。.

这些建议均有一个假设:推荐人想要写为你写一封高质量的推荐信。一般来说,如果一个推荐人想要提出写一份好的的推荐信,他们应该写一些关于这封信主题的华丽的文字。有时还应包括某些“正面的,负面的”或“增长的边缘”的内容。但如果推荐人追求提供一封完美的推荐信,对其写作的真心不应打折扣。

确保一封有意义的推荐信的技巧

大多数研究生项目的录取并不仅仅取决于分数。事实上,竞争激烈的项目可能知识利用这些分数作为筛选手段以缩小申请者的规模。我与合伙人创办了一家公司,有一项服务是专门帮助申请者发挥他们推荐人的最大作用,并充分润色推荐人的语言。这个课程的目的是让你知道如何开始思考和有效掌控你的申请进程。

第一部分:推荐信的规则

让我们看看推荐信在你的申请中起到的作用。

为什么招生委员会需要你的推荐信?

大学入学状况报告-这是由美国大学招生顾问协会进行的年度调查。它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数据,说明了美国学校的招生委员会是怎样想的。推荐信被评为中等重要因素的最常见因素(重要性排名第二)。这使得推荐信比面试更重要,比你的班级排名更重要。很多人只把推荐信当作申请过程中的一个不重要的辅助,例如,成绩单可以表明随着时间推移你取得了进步,学生的成绩加速进步,表明了一个特别积极的迹象,在成绩单的第二页可以发现课程正变得越来越难。而越来越难的课程更是一种考验,考验学生是否对课程有足够的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更难的课程需要好奇心和热情,而这对更高水平的学习至关重要。但是,所有的研究生院都在寻找拥有这种特质的学生。但是你申请材料中的成绩单表明的这些特质,成就和这种进步(本科期间智力的发展,独立思考和研究的态度,分析的能力,交流学术想法的能力,领导力和创造力的品质)的状态是少见的,有限的。所以推荐信存在的原因是因为仅仅从成绩单数字推断出的结果是有限的,不确切的。软实力(如可持续学习的技能,自我激励,独立的能力,分析交流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些数字背后的东西是招生官们希望看到的。推荐信是帮助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那么,这是如何转化为我们文档中的内容呢?我们如何让传达关于你的重要事实?而这些事实只有通过主观评估才能确定。

首先,你的推荐人对你大加赞扬是不够的,光说没用。

如果可以的话,请一点也不要吹嘘你自己多么棒!让事实说话。这不仅仅是一个好的推荐信的关键,这也是写好文章最有效,最容易实现的原则之一。一个强有力的推荐信应该是一种具体的方式来传递。我说的具体指的是用具体的,事实的细节来表达你的观点,而不是用抽象的概念。具体的细节就是指所有能证明你那些优秀特质的内容。必须保证有实质的内容。不要泛泛而谈。不要在没有确定实质内容的前提下断言你拥有哪些优秀品质。你的推荐信需要提供一些能证明自身能力的实例。作为一个申请者,这种细节的专一性使得文章更好更具备说服力。一封用心的推荐信体现在-教授会通过会议和记住相应的事实细节并概述出来的方式,表达对申请者努力的认可。这样真诚的表现才会使你自己与众不同。

第二,真实性。

真正好的推荐信会让你觉得你很清楚推荐信的主题。虽然微弱的赞扬是没有效果的,但是过度的赞扬就有事关乎可信度和可理性的另一个问题了。在招生官那儿有一个流行词叫“涂有华丽的词藻”。它的基本意思是这篇推荐信有失偏颇,充满了无资格的赞美。

第二部分,解决方法。

确定一个成长优势。这意味着一个不致命的缺点可以为申请者提供一个提升的机会。这将申请的项目和推荐人确定的发展方向联系起来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以此来强调自己的候选资格。课程是希望能够叫你一些东西的,如果让他们意识到你在各方面表现都非常完美,那就无法发挥作用了。他们想要有进步空间的学生,希望可以帮助他们走得更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谁比你的教授更有资格发表意见的了。

第三部分,与教授的关系。

实质上这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大家对此的重视程度。推荐信的目的是为你提供一种信用背书(确认能力,证实经历,建立担保),这是了解你的另一种方法。

了解都有哪些内容

知名度?在该领域的突出地位?令人印象深刻的职位头衔?如果你的推荐人没有达到这些标准该怎么办?不要担心!推荐信需要的的是一个非常了解你的人,而不是某些知名人士,学校可能不认识推荐人,但他们会认可对你未来的抱有的热忱。你不一定需要找最有声望的教授来写你的推荐信,相反,一个了解你的学科背景才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基础

为了获得一封优秀的推荐信,你需要与推荐人建立良好的持续关系,尽早开始,建立关系,给你的推荐人足够时间了解你,以此建立融洽的关系。追求有价值的经验和与教授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成为教授的学生期间,努力从中获得最大的收获。在教授的办公时间去问关于申请的问题,这并不能让教授提供足够的基础和背景来为你做一个强有力(甚至是优秀的)推荐。尽早为你的推荐信谋出路,在你早已建立关系的基础上,诚恳的询问,

似是而非的理由

这是比较合理的。同时意味着,这应该只讨论推荐人对你有什么了解。如果你的推荐人是你的物理教授,举例来说,他们不太可能详细讨论你组织学生会时时装表演时如何努力。你的论文导师也不会有足够的知识来评论你对足球队的贡献。不管怎样,除非你是一个申请时装或者足球项目的物理专业学生,那么对于你的申请而言,他们对这些课外活动的评论不太可能是他们所能提供的最有价值的见解。要确保自己的潜在推荐人是由你共事的人组成的,这些人能够反映你在本科阶段里参与了哪些重要的活动。这体现了推荐信的制约作用。

大胆一点

我们的目标是了解谁愿意和能够写好最好的推荐信,找出合适的人,勇敢面对你的目标。和你的教授讨论你的申请意向是非常重要的。大胆一点,不要羞于询问他/她是否对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有保留。

认真对待自己的申请

你如何能期望推荐人能认真地对待你,如果申请人都不严肃地对待他们自己的申请的话?对推荐人来说,以下是让推荐信变得简单的方法,全力以赴,言简意赅,尽量处理清楚,让推荐人可以很容易地帮到你,

给你的推荐人一些写作建议

你肯定也不希望在推荐信里面出现其他申请材料中已经重复的内容。因此仔细组织自己的材料,以便你能合理的安排每一个推荐人的讨论内容。并且一定要给他们足够的信息,能让他们轻松完成。招生官可能已经看到你的成绩了,所以教授们最好一定要分享一些能产生更多影响力的信息,以此来表现他们可能已经忘记了的细节。具体的时间,项目或特点,对他们来说都是值得讨论的。

收起
取消

GRE如何准备才能考高分?

该话题答主

Yi Qian | 芝士圈咨询顾问

西北大学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四年美本,本科主修Journalism。 研究生Northwestern Integrated Ma
Yi Qian:

 

GRE总分331,其中阅读164,数学167,写作4,自主备考时间共一个月。

[图片]

关于我的背景:芝士圈留学行家Yi Qian,本科就读于美国top30的一所大学,主修Journalism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focus 策略性营销),辅修computer science 和digital studies。目前就读于专排第一的西北大学整合营销传播硕士项目。

DIY成功拿到西北大学Integrated Mark...

显示全部

 

GRE总分331,其中阅读164,数学167,写作4,自主备考时间共一个月。

43938-ETRZ8bpNKeiuRW23kUVGS3KIgq73e5cR.png

关于我的背景:
芝士圈留学行家Yi Qian,本科就读于美国top30的一所大学,主修Journalism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focus 策略性营销),辅修computer science 和digital studies。目前就读于专排第一的西北大学整合营销传播硕士项目。

DIY成功拿到西北大学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南加大Communication Management,纽约大学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罗彻斯特大学 Marketing Analytics,弗吉尼亚 Business Analytics,约翰霍普金斯Marketing Analytics($35,000奖学金),福特汉姆Marketing Analytics($15,000奖学金)等七所学校的录取。

短时间内如何快速提高GRE? 我需不需要报班?阅读如何快速解题拿高分?

相信点进这篇文章的你早早的就下定决心想要考出一个GRE高分,拿到理想的录取。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说的是只要掌握解题技巧,合理制定刷题计划,多练多总结,GRE想要拿高分并不难~

我是在大三的暑假腾出了一个月的时间来准备GRE。首先如果你是拖延症患者,那么请先去报考,这样定下一个确切的deadline可以充分提高紧迫感 ,让自己在开始准备之前就有一个动力(化压力为动力是提高效率的好方式)。当然时间得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我个人建议GRE准备时间1-3个月较为合理。

那么下面我就分填空、阅读、写作和数学四个板块来说说我是如何准备的。

1) 填空:

Step 1: 背单词。

提升词汇量和对词语的理解是解题的基础,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词汇量呢?首先你需要制定一个计划,每天背1-2个list (大约400)个单词左右。选择一天中你精力最集中的时间来把今天要背的单词过一遍,用不同符号来标记自己1)认识但不熟练 2)完全不认识 的单词。然后再单独把这些单词写在便签纸上,贴在自己的电脑/房间/镜子/冰箱 (反正就是你每天都会看到的地方),这样可以提高背单词的效率,比如你每打开一次电脑或者想要休息起身去冰箱吃点东西的时候都可以顺带再背一遍不熟悉的单词。我们的记忆大部分都是短期的,只有通过不断的重复记忆才能加深short-term memory从而变成长期记忆。另外,建议大家在背单词的时候尽量去记它的英文意思,这样对词语的理解会更透彻精确。对于一些难词如果实在记不住意思可以用谐音法、联想法等。(我记得很多年前在背“ambulance 救护车”这个单词的时候,老师教我们用谐音“俺不能死”来记,过了这么多年这个单词依旧深深的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哈哈。)除了保持背单词的频率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近义词和反义词归类总结,这样在后续做题的时候解题速度可以更快。

Step 2: 单词和刷题配套使用效果最佳。

每天背完规定的list之后一定要刷2-3套填空题,这样可以巩固背过的单词。填空题无非考的就是逻辑关系,我总结出来的解题规律就是:找句子主干→确定逻辑关系。若是多选题,先看选项,将选项进行同义词归类,再开始解题。一定要把每次写错的题进行总结,整理写在一个错题本/doc里,并在后面标记上错的原因:单词没记熟/题目理解有误等等。

材料推荐:

在这里我推荐佛脚的单词、填空和Magoosh GRE flashcards(下载app),佛脚的词汇建议每天背2个list左右,每次刷朋友圈之前先刷一遍Magoosh flashcards,亲测有效。

2) 阅读:

p.s.先刷几套题测一下正确率,如果解题起来速度很慢比较吃力请继续多背单词。

提高阅读最有效的方式并不是光刷题,而是要找到解题的规律。我当时考前一共刷了3遍12套佛脚的阅读题。第一遍熟悉题目类型总结错题,第二遍精读文章,找准段落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最后再刷一次加强对考点的记忆。

以下是我总结出来的一些解题技巧:

A. 解题顺序:

i. 短文章先看文章再解题。看完短文章尝试回答几个问题:

1)这篇文章的主要讲的是什么 2)是否有两个opposing opinion 3)语句前后逻辑关系。

ii. 长文章先看段落主旨句→看选项→回到文章具体位置找答案。不用吧文章仔细看完一遍再开始解题,这样的话会很慢,而且读完题很可能就已经忘记文章内容了。

B. 心中有框架:

长文章如果不理解某个单词的意思没有关系,更重要的是心中要有一个大的逻辑框架,读的时候就要主动去思考这一个句子和下一个的关系,每一段之间的承接关系如 平行,强调,递进等,学会有技巧的跳读。比如for example大多都是支持前面一句的观点,所以可以直接跳过看下一句。

C. 不要把题目打印下来!用电脑看题解题!这样在考试的时候才比较适应。

D. Gre背后的算分机制:

verbal这个部分是有难度系数的,根据你答题的正确率进入下一个考试环节:

i. 第一个section对0-6个,第二个section进入easy;
ii. 第一个section对7-12个,第二个section进入medium;
iii. 第一个section对13-20个,第三个section进入hard。

以下是GRE每个模式不同的区间分值:

· Easy模式:130-154
· Medium模式:142-162
· Hard模式:150-170

所以想要阅读拿高分第一个section一定要做好,保证后面进入hard模式。

3) 数学:

我的数学分数还算过得去,一般拿到169、170是最好的。数学最重要的就是细心,考前刷一遍考满分和猴哥数学112难题,过一遍数学常用词汇。我当时数学的第一个section看题速度太慢以至于在最后一分钟还有两题没有写完,所以一定不要轻视数学的难度而放慢做题的速度,有的图表题题干挺长的,所以在考前一定要多练习解题速度和比较tricky的考点,保持细心才是王道!

4) 写作:

相比起阅读和填空来说我没有分配太多时间给写作,在考前我熟悉了一下写作的两个题目类型,看了十多篇范文,大概写了一个自己考试时可以用的逻辑框架、例子等,就直接上场考了。如果很看重写作想要拿到四分以上的同学可以在考前多写几篇,然后创建一个自己的写作框架,准备一个论据的list,这样考场上就不用临时想了。

 

临近考试如何准备?

首先至少在考前一周进行2次模考,找一个安静的环境,静下心来完成。如果没有考的很理想也不用灰心,至少还有机会和时间来找到和提高自己的薄弱环节。在考试前一天就不要再刷新的题了,把之前做错的题和原因都过一遍,快速看一遍记得最不熟练的单词,保持健康饮食,早点睡。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若前期准备充分,那也不在于最后几天的临时佛脚了。

最后祝大家都考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分数~

收起
取消
芝士圈小程序
  • 芝士圈留学文书
    芝士圈留学文书

    实时查看文书进度,随时随地联系导师

  • 留学快递寄送
    智能选校工具

    数据基于65000+申请用户,简单2步定制你的专属选校分析

  • 留学申请咨询
    留学申请咨询

    全面扫除留学疑问,随心所欲召唤行家

  • 留学疑问全解答
    留学疑问全解答

    与梦校学长学姐交流,解答申请路上的任何疑问

  • 出国留学申请文书修改服务
  • 智能选校工具
  • 留学申请咨询
  • 留学疑问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