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Tip}} 

部分理科生对文科生的优越感从何而来?

Marco:

用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虽然数据可能是理科生给的。

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他们邀请了不同专业的26000多名学生参加文字推理、定量推理、分析写作三部分测试,调查发现学物理的学生是最聪明的。理科生整体超过文科生,而人文学科中最聪明的学生是学哲学的。

大多数普通人的IQ在100左右 ,而清华北大等世界名校的学生平均智商在120左右,超过130的基本可以被认定为天才了。

那么拥有大批天才的专业是哪些呢?

天文物理学

▌IQ平均值:139

...

显示全部

用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虽然数据可能是理科生给的。

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他们邀请了不同专业的26000多名学生参加文字推理、定量推理、分析写作三部分测试,调查发现学物理的学生是最聪明的。理科生整体超过文科生,而人文学科中最聪明的学生是学哲学的。

大多数普通人的IQ在100左右 ,而清华北大等世界名校的学生平均智商在120左右,超过130的基本可以被认定为天才了。

那么拥有大批天才的专业是哪些呢?

天文物理学

▌IQ平均值:139

天文物理学是研究宇宙的物理学,这包括星体的物理性质和星体与星体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应用物理理论与方法,天文物理学探讨恒星结构、恒星演化、太阳系的起源和许多跟宇宙学相关的问题。

一般研究外太空的都是爱因斯坦和霍金那样的超级学神,智商已不是正常人类了。

 

数学

▌IQ平均值:137

每个人都学过数学,但是想要学好学精依然是一般人无法做到的。数学包括数理逻辑、几何学、拓扑学等分支,是一门及其复杂的学科,如今仍有许多数学谜题无法被揭开。数学也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没发现学霸的数学成绩都是考满分的吗?

附上US News 2018年的数学专业大学排名。

Mathematics

 

38171-Dbr4raZ8kODuWbCv7VeAARvXOvlXp4Cd.jpg

 

 

经济学

▌IQ平均值:136

经济学核心思想是通过研究、把握、运用经济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最大限度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简单来说,经济学免不了跟数字、金钱、市场打交道。

现在许多跨国企业的总裁们都是名校的商科出身,不仅智商超高,而且有生意头脑。讲真,总裁不是你想当就能当啊!

 

哲学

▌IQ平均值:136

爱因斯坦这样谈论哲学: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哲学一向也是在探究人类存在的终极奥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虽然普通人是不会去费尽心思向这些问题的,但是哲学家们总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化学

▌IQ平均值:132

“化学”一词,若单是从字面解释就是“变化的科学”。化学如同物理一样皆为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是部分科学学科的核心,如材料科学、纳米科技等。化学始终是科技创新必不可少的尖端科学,尖端科学自然需要尖端人才来引领发展。

 

工程

▌IQ平均值:129

工程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是用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原理来设计有用物体的进程。实践工程学的人叫做工程师。工程学包括水利类、测绘类、土木类等等多种,每一项都是有关国家生计、人民生活的大事。这个专业需要耐心更需要细心,一毫米的差错也会酿下不可挽回的后果。

 

附上排名。

Engineering

 

38171-hnuDKS8rxoiBtDA_CerbkyyNmTMB97m0.jpg

 

 

政治学

▌IQ平均值:129

政治学是研究社会中各种政治关系的科学,是研究关于社会政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或者是研究社会各种政治势力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学与管理国家、大国外交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听起来有点“宫心计”的意味,但实际上是一门有关国家运行体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学科。

 

生物与生物医学科学

▌IQ平均值:128

生物医学是生物医学信息、医学影像技术、纳米技术、新材料等技术的学术研究和创新的基地,是与21世纪生物技术科业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领域,是关系到提高医疗诊断水平和人类自身健康的重要工程领域。此领域多出大神,不光智商高还十分有奉献精神。

 

历史

▌IQ平均值:125

历史学包括对过去事件的研究;对过去的事件,尤指从整体意义上来认识的过去事件;对过去事件的系统叙述。

普遍印象中理科是最难学的学科,而历史显得略微简单,但这种看法无疑是片面的。真正的历史学家需要在茫茫的历史遗迹中整理分析出各种史料,不做学者的人也可以选择作家、品牌策划等多种职业发展。

在企业文化方面,历史学专业的知识和品牌的策划有异曲同工的微妙相同点,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需要具备丰厚的文化积淀。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

▌IQ平均值:124

计算机专业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这是一个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当今时代无论任何科技创新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

继续看看排名。

Computer Science

 

38171-K3s7qXpCQPr3bB7dtgk6BtjxZ7NTFTbI.jpg

不难看出这些高智商专业中大部分为理工科专业,大概这就是他们优越性的来源吧。但数据万一是理工科学生给的,就变得不太有说服力了,期待文科生们的强力反击。

收起
取消

是否应该放弃国内本一的学历,出国读本科呢?

Vica Yin:

1、国内vs国外

国内高考竞争激励,所以好大学可以称得上“严进”二字。相信能考到985,211的,高中都属于比较努力的那一拨。可能是国内大学管的不严吧,题主感到学习氛围不浓厚。

相较而言,国外大学尤其是加拿大大学更倾向于“宽进严出”。不同专业有不同层级的课为大家所选择。拿中国学生比较擅长的数学举例。在多伦多大学,一年级的数学微积分分为MAT133, MAT135+MAT136,MAT137,MAT157等,难度也是依次增加,每一门课的侧重也是...

显示全部

1、国内vs国外

国内高考竞争激励,所以好大学可以称得上“严进”二字。相信能考到985,211的,高中都属于比较努力的那一拨。可能是国内大学管的不严吧,题主感到学习氛围不浓厚。

相较而言,国外大学尤其是加拿大大学更倾向于“宽进严出”。不同专业有不同层级的课为大家所选择。拿中国学生比较擅长的数学举例。在多伦多大学,一年级的数学微积分分为MAT133, MAT135+MAT136,MAT137,MAT157等,难度也是依次增加,每一门课的侧重也是有所不同。之所以设置这么多课,核心思想就是一个,请根据自身基础和未来要学的专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假设,A就是奔着数学家的路,那就MAT157吧;B可能数学不是很好,但一定要有一门数学课才能毕业,那就MAT133,等等。不过,不论选哪门课,整个学习的周期都充满了各种阶段性的测试。每周有小测试(Quiz)和作业,一个学期可能有3次阶段测试(2 midterm + 1 final),而且每个小项都要计分。通过这个机制,让大家不敢太懈怠,普遍还是比较上心的。

第二,国外大学对专业的选择比较自由。和国内转系转专业的繁琐不同,在多伦多大学,如果想转专业,只需要选目标专业的课即可。在多大,最终毕业是看学生是否修够了某个专业要求的必修课和所有学分。所以,转专业这事儿几乎零门槛。当然,某些对成绩有要求的专业例外了,那需要满足专业要求才能申请的。

第三,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学习的氛围努力程度还是看自己和看所处的小团体。出国留学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而且人的价值观也不一样。可以见到轻轻松松拿到GPA4.0的学霸,可以见到穿梭于各种活动现场的社交达人,也可以见到题主口中“堕落”的人。但是每个圈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当然也相应的有缺点和劣势。重要的是自己选择什么,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在国外,我感到最有收获的一点就是,大家的价值观很多元,彼此之间也很包容,人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圈子。而且,在加拿大,人和人之间有种冷漠的友善。说到友善,大街上陌生人之间都会热情say hi。我记得第一次去加拿大,行李大包小包,一个行李车推不下,过马路的时候还翻车了。这时候,路上的车就静静地停在路边,也没有狂按喇叭,还有热心的加拿大人帮我把行李收拾了起来。当时就觉得很棒。说到冷漠,可能是因为气候原因,偏北的地方人都比较冷...但更多的是因为大家对彼此隐私的界限保护得很好,很少能够更加深入的交流。这种状态反而比较适合我,所以我回到国内也有些许的不适应。言归正传,还是要主动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在国外就更是如此。

2、语言学习&语言考试

应该这样说,如果英语水平高的话,语言考试肯定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但是得到不错分数的人,实际的英语水平可能不适应国外的大学教学。也就是说,分数和实际水平之间可能会有一个错配。不过,为了更好的适应国外的生活,还是要扎扎实实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听,推荐网易公开课,上面有很多国外大学的课程,可以完全模拟课堂的环境,提升自己听和吸收知识的能力。

说,最好是能够有环境找到愿意一同说英语的人一起交流。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社团和英语角的作用,说不定就能找到你志同道合的人。现在也有很多付费的聊天老师和聊天社群,可以自行寻找加入。至于话题,我认为要从自己感兴趣有得说的地方着手,这样才能够聊得下去,才可持续,不必太拘泥于考试的那些。

读,这个资源就更丰富了。可以读专业论文,这样学习专业课和英语两不误。可以读流行的小说,流行的小说用语更为贴近当代的生活用语,不会落伍,而且流行小说读起来比较流畅舒服,能够轻松的读下去。可以读新闻,看twitter,等等。总之,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就读什么。找到内在动因做事情,才能做得长久。

写,生活中有感触的时候可以用英文记录下来,保持一个对英文的敏感度。用词不用特别的高级,主要是考虑到整个行文的逻辑,和怎样用自己会的词语把意思准确的表述出来。

至于考试,很多机构都会开那种技巧课程,可以适当的上一上,保证考试分数能够大于等于你真实的英语水平。总之,还是要去做事情,行动起来之后会有一种满足感,也能够降低自己的焦虑。

3、学费&生活情况

加拿大相比美国英国来说,学费相对便宜一些(多伦多大学例外。。。),国际学生一年大概4万加币左右吧。生活费的话,看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了,省一点的话800-1000加币一个月还是可以的。如果手头宽裕的话,想花多少也都是有地方能花出去的。学校宿舍相对于租房子来说比较方便,有单人间和双人间可以选择,宿舍还往往包含着meal plan,就是食堂自助餐那种。在外租房子需要考虑,时间、地点、室友、安全性、价钱、合同等等,要操心的事情比较多,身边也总有因为租房子闹出不愉快的事情。如果要租房子,需要前期做好调研工作。租房子的优势在于,退税的时候能够多退一小笔钱,加拿大住宿舍交的钱是不计入退税范围的。

工作的话,加拿大学生签证允许学生每周工作不超过一定的小时数,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申请一些实习或者是赚钱的机会。答主推荐大家可以试试学校自身提供的工作岗位,学术上的比如Teaching assistant, Lab assistant, Research assistant等,这样工作对学术也是促进;还有一些校内的餐厅零售员工,书店员工等等,也可以提供一些收入。也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一些校外的工作,多接触社会,挣一些小钱。如果手头宽裕的话,建议能选择一些高质量的实习、志愿者工作,或者利用这段时间多多学习知识了解文化,毕竟挣钱是一辈子的事儿,大学就只有这几年。

至于去哪里挣点小钱钱的part-time工作,建议多去浏览学校的career center website, 多多留心学校各部门发来的邮件,筛选其中适合自己的岗位,多多申请就好。也可以直接去心仪的小店(如星巴克之类的)提交简历。

4、DIY经历

DIY的话,就需要自己为自己负责。弄清流程和时间点,把材料准备妥当。

首先要去各个学校的官网,了解不同项目的申请要求。学校官网一般都会写得比较清楚,按照指示去做就好。

第二,申请时间点。申请当然是越早越好,因为时间早的话录取名额就多一些。但是,只要是在申请日期截止之前都是可以的。不想题主问题中写的过了9、10月就希望渺茫。所以,题主不要过分焦虑啦。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材料的准备。像是成绩单、托福、雅思这种标准化的材料,是怎样就是怎样,就比较简单。文书就在这些标准化材料中显得格外重要。文书就像一个自画像,它是能够展现出申请人的特点、个性和优势的。在标准化分数相近的情况下,文书越出彩,录取的可能性越大。在DIY的过程中,文书也是大家遇到的最高的山。有些人可能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有些人经历丰富不知道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有些人可能中文文章写得不错,但是英文表达不地道......总之,文书这里还是建议需要有一个懂行的人来把把关。可以找之前申请过的朋友,也可以找一些付费的文书修改机构。一篇漂亮的文书更能打动招生官的心。

最后,出国留学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时间和金钱,对人的各个方面都是考验,但是作为一个留学生,能够感受不同的文化,使用不同的语言,学习专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视野,感受不同的价值观,遇到更多的机会......收获绝对和付出成正比。如果你有想法,就坚定地去做吧!

以上,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收起
取消

申请伦敦大学学院这些条件够吗?

Marco:

列出伦敦大学学院管理学的录取要求,想要申请此项目的同学可作为对照。

UCL管理学分为授课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官网对于管理学专业授课型课程的介绍:

UCL硕士管理课程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国际课程。 它让学生有机会对实际管理问题产生深刻的理解,辅以理论辩论的坚实基础。 它有两类学生:一类来自商科的学生,另一类来自其他学科的学生。

学制:一年

学费:28370英镑/年(约25万RMB/年)

申请时间(以18年秋季入学为例):2017.10.16-2018....

显示全部

列出伦敦大学学院管理学的录取要求,想要申请此项目的同学可作为对照。

UCL管理学分为授课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官网对于管理学专业授课型课程的介绍:

UCL硕士管理课程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国际课程。 它让学生有机会对实际管理问题产生深刻的理解,辅以理论辩论的坚实基础。 它有两类学生:一类来自商科的学生,另一类来自其他学科的学生。

学制:一年

学费:28370英镑/年(约25万RMB/年)

申请时间(以18年秋季入学为例):2017.10.16-2018.5.4

申请要求

  • 本科毕业(专业不限);
  • 本科GPA不低于85%;
  • 不强求GMAT/GRE成绩;
  • 但语言成绩要求较高:
v2-a60deafe182638621b9ed709e8071376_hd.jpg

具体语言要求:

v2-4fdf5bb4b84dd78ff85781447b7cd55c_hd.jpg
v2-e5a19417dc0f96e85b913f6cc70650f1_hd.jpg

即:

托福100以上(阅读和写作需24分;口语和听力需20分)

雅思7分(小分需至少6.5)

项目课程结构

必修课程列表

Accounting and Finance Analysis(会计和金融分析)

Business Economics(商业经济学)

Business Strategy, Decision and Risk Analysis(商业战略、决策和风险分析)

Financial Decision Making(金融决策制定)

Markets and Customers(市场和客户)

Organisational Behaviour(组织行为学)

Career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就业和职业发展)

成功案例

案例一:L同学

本科学校及专业:中山大学+昆士兰大学(2+2项目),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

申请背景:GPA 3.7+;IELTS 7.5+;GMAT 730+;2个实习

录取结果:UCL MSc Management

案例二:M同学

本科学校及专业:某985&211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申请背景:雅思7.0;GMAT710;GPA 3.8

竞赛经历较丰富

录取结果:UCL MSc Management

 

官网对于管理学专业研究型课程的介绍:

此项目是为少数学术水平极高的学生提供独特的教育和研究经验,目的是为他们未来更高的学术做好准备。

学制:四年

学费:23740英镑/年(以往常汇率1:8.6来算,折合人民币20万左右)

官网未写明申请时间

申请要求

官网说明:我们非常欢迎具有高端教育背景、同时积极进取的学生。 被录取人将获得英国大学的一等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标准的海外学历。 我们鼓励来自各种背景(如工程学,经济学,商科,数学/统计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的学生来申请我们的这项课程。 申请人还必须参加研究生管理入学考试(GMAT)或者研究生入学考试(GRE)。

除GMAT、GRE成绩之外,对于语言成绩要求是:

38171-Kj4X_K4ULLq6UQkCl4GczqLl0zk67ym9.png

详细说明:

v2-3e1c4bef121583263f8a55ef9bb39ec3_720w.jpg

雅思需6.5分以上(小分至少6分)

v2-0841928e8e5cbc9c0155dfbf6b064967_720w.jpg

托福92分以上(阅读、写作至少24分,口语、听力至少20分)

研究方向一共有四种:

Organisations & Innovations Research(组织与创新研究)

Strategy &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战略与创业研究)

Operations & Technology Research(运行与技术研究)

Marketing & Analytics Research(市场与分析研究)

成功案例参考:H同学

本科学校及专业:南京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申请背景:平均分:88.32%

雅思7.5

科研成果丰富

录取结果:UCL ,MPhil/PhD,Management

案例较少,希望有志申请研究型课程的同学努力丰富自己背景。

收起
取消

在英国授课型研究生毕业,申请博士容易么?

Xin Li:

英国一年制硕士本身的定位不是读博,其中各个环节的设置也完全没考虑学生要读博。所以和美国比,肯定是有一点点劣势,和国内硕士比,大概率有优势,小概率棋逢对手。

具体解释如下:

这个问题的回答需要三个方面的分析综合在一起,分别是:

1. 博士申请,对于导师和录取委员会,申请者的核心成功要素是什么?2. 这些必须的成功要素里,英国一年制硕士,可以提供你什么,很难提供你什么?3. 你的对手,他们相比你,多了什么,或者少了什么?

 

第一部分:博士申请,对于导...

显示全部

英国一年制硕士本身的定位不是读博,其中各个环节的设置也完全没考虑学生要读博。所以和美国比,肯定是有一点点劣势,和国内硕士比,大概率有优势,小概率棋逢对手。

具体解释如下:

这个问题的回答需要三个方面的分析综合在一起,分别是:

1. 博士申请,对于导师和录取委员会,申请者的核心成功要素是什么?
2. 这些必须的成功要素里,英国一年制硕士,可以提供你什么,很难提供你什么?
3. 你的对手,他们相比你,多了什么,或者少了什么?

 

第一部分:博士申请,对于导师和录取委员会,核心成功要素是什么

核心成功要素是两个:

a. 一份优秀的成绩单,其中,英美教育系统下的成绩单效果远远好于国内
b. 一个比较深入的研究经历,而且老师看得懂,喜欢

读博士的英美博士的核心,是老师本人要招一个和他研究兴趣相同,并且小有成果,让老师认为你以后可以在他所在的学术圈里有一定水平,甚至可以成为他在他自己学术道路上的左膀右臂的人。他要招一个“自己人”。

所以,成绩单和科研经历的关系是这样的:这是一个两回合的竞赛,第一回合通过的人,进入第二回合,但是通过第一轮以后,第一轮的所需要的资料就没用了,和第二轮没关系。第一轮是成绩单,第二轮是科研经历。比如先用GPA 3.7卡一刀;筛完以后,导师开始看研究经历,这时候,GPA 3.85和3.75,没区别,除非最后没看到任何人和自己特别兴趣相同,那才会重新捡回GPA来比较。第一轮再高,对第二轮也没有帮助,但是第一轮低了,很可能没有机会进入第二轮。

所以对于成绩单来说,这份成绩单背后的说服力是很重要的,要让老师感觉到,你是一个受过良好系统科研训练的可教之才。这里面,国内的成绩单的说服力会低。

然后是科研经历,这里不是浅尝辄止的凑数的科研,而是你真的感兴趣,你查了很多资料,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系统的观点体系,并且对其中的诸多主要方面已经自己验证过了,结果已经有了。但是你这个体系可以是错的,也可以是有点幼稚的,但是老师是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你的兴趣,并且你为了你的兴趣已经进行了诸多努力,而且是已经有成绩了(虽然有可能是一大堆证伪)。这个情况下,你就必须要有时间去做科研,不是简单地出人出力,而是你自己申请机会,设计体系,验证它,并且已经出了一部分重要结果。

第二部分:英国一年制硕士,可以提供你什么?

录取委员会看重的这两个东西,其实英国一年制硕士都不一定能提供的出来。成绩单,你如果想要和博士无缝衔接,就要12月提交博士申请,那时候,你在英国第一个学期的成绩还没有出来,你的英国学校的成绩单是空的,只能给你一个简历上的名字。由于你尚未证明你在英美教育系统下的学习能力,所以这一环节,你缺失。科研经历,更加难有,因为你只有两个月时间,还要去熟悉导师,找机会,难度更大。

实施上,最可行的方法是,硕士8月毕业之后,准备12月的申请。但这样,在时间表上和美国两年硕士不就完全一样了吗?是的,就是完全一样了,而且你也很难有优势,因为英国硕士是一年的,就没有给大家进实验室预留很多空间,所以各个老板也不太有考虑招个硕士进来帮忙的习惯和传统。

所以,英国有研究性硕士和普通硕士的区别,前者是真正面向博士培养的,如果你要读博,你就需要申请前者。而前者,很多时候是两年的,又和美国一样了。

总之,读一个英国一年制的硕士,是一个hard模式申请phd的路数,只要看清楚了申请博士的核心成功要素,综合结合自己的情况,很少有人会选择这种模式,这种硕士本身的市场定位也不是为博士设计的。

但是这也不是说你就有劣势,还要看你的对手是什么情况。

第三部分:你的对手,他们相比你,多了什么,或者少了什么?

根据第一部分中提到的申请phd录取委员会所看中的,本部分的讨论,就集中在GPA和科研经验上。

1. 你的国内对手:

a. 国外的成绩单他们大概率没有,有可能有交换经历,那么在这个经历中,他们大概率会竭尽所能考取高分数,并且有推荐信。
b. 国外的科研经历他们大概率也没有,但是现在一些中介有渠道帮助学生出国做暑期科研,他们如果有这种机会,就一定比你有优势。因为这种暑期科研,是有固定岗位和工作内容的,不全是打杂。这等于ps里是有干货写的,导师的推荐信也就稳了。

2. 你的美国硕士对手:

a. 他们的机会超过你。成绩单有而且分数已经出来了(因为他们是第二年了),科研也已经做了一年多,而且很可能在刚刚结束的暑假中大干特干了三个月
b. 但是他们很多人不考虑英国博士

所以你的情况就是:

你对比美国硕士,竞争机会明显弱,这不是你能力不行,而是你选择的模式不适合和人家竞争;
你对比国内硕士,你比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有优势,但是也不是很多,因为你的优势其实只有一个没成绩单的学校名字;
你和他们中有海外交换和海外暑期科研的人相比,竞争力差不多,但是人家已经读了一年硕士,有了一年科研成果,你本科才毕业不到半年,暑假肯定本科学校也不会让你再回实验室做几天。

第四部分:结论,以及你最佳的路径是什么?

结论就是:英国一年制硕士本身的定位就不是读博,其中各个环节的设置也完全没考虑学生要读博。所以和美国比,肯定是劣势,和国内硕士比,大概率有优势,小概率棋逢对手。

但是,我最后觉得最重要的是回到楼主提问的实质上来,那就是,我作为还没到申请季的本科学生,我现在是有选择的,我要怎么办才能最大化我自己的结果?

相信刚才的回答,其实你已经看出来了:

1. 首先,美国一些州的2年硕士和英国1年比,并没有贵太多,不要因为钱,就上来先入为主卡掉整个美国

2. 你还没到申请季,我刚才说的所有国内硕士可以用的提升手段,都是给你准备的。你要:

a. 你也去申请美国大学的暑期科研

b. 你也去美国大学交换,考高分,力保四门课里有一个老师愿意给你写推荐信

3. 然后拿着这些,你即使去英国读硕士,也就没有任何问题了,读硕士只是你的一个缓冲期,该有的,你在来之前已经攒齐了。

就这样:-)

收起
取消

出国留学几年后再回国,值得吗?

Amelie:

目录:

一、内部的优势与劣势。1、优势2、劣势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1、机会2、劣势及问题三、个人的5点建议

正文:

比起高考和考研来说,留学尽管不容易,但是肯定起码给了你很多种被选择的机会,这样的非一次考试定终生的机会,也是最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留学的原因之一。当然了,留学之后肯定是非常关心就业的机会,相信大部分的同学都不太愿意成为那种新闻里报道的“多数留学海归收入低于…元”的一员。

所以,我觉得可以先将一个管理学中的理论SWOT分析应用在这...

显示全部

目录:

一、内部的优势与劣势。
1、优势
2、劣势
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
1、机会
2、劣势及问题
三、个人的5点建议

正文:

比起高考和考研来说,留学尽管不容易,但是肯定起码给了你很多种被选择的机会,这样的非一次考试定终生的机会,也是最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留学的原因之一。当然了,留学之后肯定是非常关心就业的机会,相信大部分的同学都不太愿意成为那种新闻里报道的“多数留学海归收入低于…元”的一员。

所以,我觉得可以先将一个管理学中的理论SWOT分析应用在这个话题上。

一、内部的优势与劣势。

1、优势

留学生首先比在国内读本科、研究生的同学多了一份非常珍贵的经历。国外的生活更好的锻炼了我们与孤独和寂寞相处的能力。也是这样独自生活的经历,让我们有了更清楚地自我认知,有了看问题不同的视野,也更能接受多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不仅如此,只要不是水过的项目,起码都会让我们在用外语交流沟通上更进一步,在适应能力上也比一般没有相同经历的同学强一些,这样的经历与能力也是在自己的简历上能向面试官展示的突出的一点。这点对于想在多元文化的职场氛围中发展的同学是非常有优势的。

2、劣势

说到劣势,可能从自身而言相对于国内同学接受的正统的国内教育而言,国外经历可能让我们一时间较难接受国内的职场文化。尤其是欧洲生活了几年,变得非常的从容,再也不会觉得免费加班就是应该的,合理的请假对于我们来说再自然不过,甚至说对于职场的性别歧视变得异常的敏感,因为欧洲大部分国家在这方面真的做的太周到了。

国外尤其是欧美,大多流行的时鼓励式教育,相对于国内大部分的鞭策式或打压式教育非常不同,这一点在职场氛围中也有很大的体现,周围就有一些归国的朋友对于这一点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相对于国内更注重短期效益的职场氛围来说,留学生要在很短时间内展现出远胜于国内应届生的优势还是比较难的。

除了上述的话,留学生就业尤其是回国就业,最大的内部问题相较于国内应届生,我们大部分并没有更牢靠、更深层的国内资源沉淀,在内推以及他人因为实习良好的表现而推荐你的机会比在国内拥有丰富实习经历的同学欠缺了许多。

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

1、机会

首先,从个人经历而言,作为留学生我们比广大的应届生多了不少的机会。

一是体现在,我们不仅可以选择留在留学的国家工作还可以选择回国发展,比起在国内读书只能选择秋招春招的同学,我们甚至更有勇气跳出国内的求职圈,放眼全球。毕竟几年的留学生涯已经能够让我们学会在陌生的国家和城市生存的本领。基本各个国家的留学生里都有留在当地工作和回国工作的两派,在留学的过程中,你就可以咨询这些有经验的学长学姐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从他们的角度给你的建议。

如果你留学过程之前或者过程中有国内外的实习经历,那对于你选择未来想过的生活就更有借鉴意义。我本人就是在对比了国内职场的氛围以及未来想发展城市的房价及户口政策与想留在国外的城市的永久居留权政策、职场文化和房价之后综合自己的身体情况和职业发展意向才做出了留在国外工作的决定。尽管国外求职肯定不是一间轻而易举的小事,但是有这样的机会还是需要努努力尝试一下。我一直信奉,如果没有真正体验过是没有发言权的。

不仅如此,留学圈的职场人脉通常是遍布各个城市甚至国家的,周围也有很多同学加拿大毕业去新加坡工作的,法国毕业阴差阳错来到了英国的……这种多元化的经历,让我们的求职范围更加宽广。比起没有过多的选择只能加入996大军的同学们,更多更广的选择让我们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和生活坏境更加容易。

除了上述更多更广的选择之外,机会二是体现在:针对想回国的同学,留学国家的相关企业在中国的公司,比起招收一个对当地人文风俗不了解的同学,有过相关学习生活经验的你肯定是更胜一筹;针对想在国外工作的同学,有当地生活学习人脉留在当地,又比直接从别的国家跳槽去当地容易很多。

2、劣势及问题:秋招时间以及优秀的国内大学毕业生的竞争

国内像BAT和一些互联网公司会有一些年份和实习三方的要求,尤其是阿里巴巴,对于应届生的毕业年份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两年制毕业生必须要在第二年的秋季和春季投递才可以算是应届生批次。比起国内专硕或者学硕最后一年几乎是“放养”的状态,国外的第二年研究生确基本是满满的课业以及并不可能水过的毕业论文。很多时候课业繁忙或者论文答辩忘了申请,你有可能就与这些大厂的校招真正的失之交臂了。尽管我曾也拿到了京东的提前批但要求签实习三方的,后来又因为我找到了瑞典公司的做毕设以及“强东门”的爆出以及后来京东毁约的丑闻,我还是选择了在瑞典实习并最后找到了工作。不仅如此,与国内的应届生竞争的时候,研二研三的她们可能有大把的时间刷网测题,刷公考书,而我们却要兼顾课业、论文、投递以及生活很多个方面,相对来说,准备的肯定不及国内充分。而且,国内应届生在针对国内求职的地理位置上也比留学生有有事,面试基本公交地铁高铁就可以轻松解决,而留学生面试秋招,尤其是不想“耽误”一年的同学,还得买机票看飞机以及协调考试和面试的时间。从国内的招聘方面来看,很多中国的非顶级公司的HR对于国外的学校根本分不清楚(基本hr本人如果没有海外经历确实对于海外高校认知普遍低于国内高校),很可能很好的学校只是因为名字很拗口或者在一些留学生口碑并不特别好的国家就会让他们觉得是水过的,这种在和国内同等水平学校的应届生相比下就显得略有劣势。

 

确实,针对研二或者大学最后一年有课的同学,如果想国内国外的求职市场都投投看看的话,确实需要在研一的暑假就做足充分地准备。

三、一些个人的求职建议

1、 想去大公司的可以随时关注公司的开放职位,一些有用的国内外求职网站必须要备好了(国内的诸如实习僧、应届生求职、牛客网、看准网,国外的诸如领英、glassdoor和当地比较活跃的求职网站)

2、 要构思好自己想做的几个方向,有备无患,很多时候只盯着一个职位可能会限制我们更多的被优秀公司录取的可能

3、 搞清楚公司的需求,在秋招提前批还没开始的时候多去各个招聘网站了解你想去的职位以及某种类型的公司所需要的技能,尽早在暑假打磨精进这些技能,把自己的简历经可能的跟公司的需求贴合

4、 尽早联系、梳理好自己的人脉,早一些获得求职市场的信息,能够随机应变

5、 收到了面试之后,要详细了解你未来的职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公司的企业文化以及提倡的工作风格,认真去准备每一次面试,不气馁、不放弃,多投多面才是硬道理

现在社会,基本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企业的用人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只看高学历不看个人能力的层面了,想要获得高薪一定要注重打磨自己身上被市场所需要的能力。

收起
取消

申请香港大学或香港中文大学的llm,申请季开始的这一年内,需要在哪些方面做提升才能弥补gpa低带来的不足?

Marco:

案例参考

案例一:Q同学

申请背景: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辅修金融学,GPA80,托福108,GMAT680

申请结果:香港中文大学,Master of Laws in Common Law,2015Fall

案例二:X同学

申请背景:上海交通大学,法学专业,辅修国际经济与贸易,GPA83,托福100

申请结果:香港大学,Master of Laws in Chinese Law,2016Fall

案例三:F同学

申请背景:南京大学,法学专业,GPA80...

显示全部

案例参考

案例一:Q同学

申请背景: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辅修金融学,GPA80,托福108,GMAT680

申请结果:香港中文大学,Master of Laws in Common Law,2015Fall

案例二:X同学

申请背景:上海交通大学,法学专业,辅修国际经济与贸易,GPA83,托福100

申请结果:香港大学,Master of Laws in Chinese Law,2016Fall

案例三:F同学

申请背景:南京大学,法学专业,GPA80,雅思7.5

申请结果:香港大学, Master of Laws in Arbitration and Dispute Resolution,2017Fall

香港大学

法学院目前分为两个部门(法律系和专业法律教育系),聘用来自全球超过17个地区的80多名专职教师。 2014年9月,本科生847人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和双学位,410名PCLL学生,79名JD学生和约467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

项目介绍

香港大学除了通常的LL.M.项目以外,还有下面的多种LL.M.项目:

Master of Laws in Arbitration and Dispute Resolution;

Master of Laws in Corporate and Financial Law;

Master of Laws in Chinese Law;

Master of Laws in Compliance and Regulation;

Master of Laws in Human RightsMaster of Law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Master of Common Law

那我们就拿The Master of Laws来看,官网上是这样说的:

香港大学法律硕士课程的竞争十分激烈,毕业后同学们将拥有出众的法律经验和学校的研究生学位。此外,能够擅长于英语及其他语言。可以看出课程难度不小,且课程压力比较大。

学制:一年

学费:$153,300(折合人民币12万)

申请时间:

38171-uY2YhrNkblgYhVy9ai5ZkeRDi8faZkjn.jpg

申请要求:

1.申请人需要拥有Bachelor of Laws学位,成绩至少Second Class以上。

2.语言要求:

雅思:总分7.0+,单项不低于6.5;

托福:97+

3.申请材料:

正式成绩单,

取得过的证书和其他提交的非英文文件(需要附有官方英文译文)。

两封推荐信。(至少有一位来自大学任课教师)

申请常见问题

1.如何看我的申请进度?

答:你可以登陆这个网址: https://sweb.hku.hk/tola/servlet/CreateUserScreen/loginForm

2.申请费?

答:HK$300

3.我可以申请多个专业吗?

答:可以的,每次都要提交申请费。

香港中文大学

项目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LL.M.项目有下面几种:

Master of Laws in Chinese Business Law

Master of Laws in Common Law

Master of Law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Master of Laws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Law

我们以Master of Laws in Common Law为例,

课程至少需要完成24个学分,学制为1年,总学费:港币126,000(约人民币102,000)

申请要求

1.申请人具有法学学士学位(LLB)学位或同等学历,或者非法律专业学士学位,但具有丰富的法律相关工作经验。

*由于许多专业活动领域都与法律有关,我们欢迎在商业,会计,社会工作,公共行政及类似领域工作的申请人。

2.语言要求:托福(TOEFL)为88分;雅思成绩6.5或以上

 

3.申请时间(以今年为例)

第一轮:2018年2月28日

第二轮:2018年4月13日

强烈建议早点申请,否则名额满了以后不会再被受理。

申请常见问题

1.research 和taught有什么区别?

答:研究型硕士主要关注研究工作。 这些课程要求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研究背景。 除了参加一些课程之外,学生还需提交论文并通过论文评估委员会进行的答辩才能毕业。

授课型硕士(例如MA,MBA,MSc,MSSc)专注于课程。 这些课程通常不要求学生提交论文。 学生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课程才能完成毕业的学分要求。

2.我可以一次申请多个专业吗?

答:不可以的。

3.如何申请资助?或者奖学金?

答:入读全日制研究生课程的学生所在的研究生部门会考虑你的奖学金和你的入学申请。 您无需提交单独的申请。

详见这里:https://www.gs.cuhk.edu.hk/admissions/scholarships-fees/scholarships#studentships

4.如何看我的申请进度?

答:可以登陆这个网址:https://www.gradsch.cuhk.edu.hk/Onl

收起
取消

英国留学一年费用二十五万够吗?

该话题答主

Chen Keqi | 芝士圈咨询顾问

剑桥大学 Philosophy of Religion
北京大学印地语系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现为剑桥大学中世纪哲学博士生
Chen Keqi:

在伦敦留学一年,过普通生活的话花费在40万人民币左右(这个不包括来英国之前的签证费、医疗保险费等等),非常节省的话可能35万人民币也是可能的,但是可能会很拮据,而且现在物价也在涨。这个预算的话就不能经常出去吃饭,也很难有钱出去旅行。

下面会仔细说说钱都花在哪些地方了。

Chen Keqi,芝士圈留学行家,2017-10~2018-07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宗教哲学硕士学位,2018-10~至今为剑桥大学中世纪哲学博士生,根据自身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

显示全部

在伦敦留学一年,过普通生活的话花费在40万人民币左右(这个不包括来英国之前的签证费、医疗保险费等等),非常节省的话可能35万人民币也是可能的,但是可能会很拮据,而且现在物价也在涨。这个预算的话就不能经常出去吃饭,也很难有钱出去旅行。

下面会仔细说说钱都花在哪些地方了。

Chen Keqi,芝士圈留学行家,2017-10~2018-07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宗教哲学硕士学位,2018-10~至今为剑桥大学中世纪哲学博士生,根据自身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

 

v2-c689fa6d178730e48a3c553c4d3e74e5_720w.jpg

1. 学费

不同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之间的学费差距很大,从2万磅到3万磅不等,而且大趋势是学费每年都在涨,比如五六年前帝国理工大学的物理专业本科学费还只有一年2.5万英镑左右,现在已经涨到了3万多。如果学费要3万英镑的话一整年的所有花费应该在45-50万人民币左右。所以这个大家要在学校的官网上查清楚。

2. 住宿

除去学费,伦敦最贵的就是住宿,一个人一个月至少也要800+英镑一个月,而且这个价格一般只能和别人合租。所以其实在伦敦住宿的话1000-1500英镑一个月都是正常的,具体浮动取决于地理位置和房型。

3. 吃饭

伦敦吃饭也很贵而且大概率不是很好吃。去外边吃的话,麦当劳肯德基和学校自带的cafe或者食堂都比较便宜,可能5磅左右就能买到一个带饮料的套餐;wasabi这样的连锁日本料理或者必胜客大概7-10磅一顿;正经的普通餐馆要吃饱的话平均一个人至少12磅;自助火锅的话一个人至少20磅(海底捞差不多40磅一个人);其他更贵的当然上不封顶。

一般学生的话平时还是会选择自己做饭,自己做饭的话就便宜很多了,去sainsbury’s或者tesco(tesco的clubcard优惠力度比较大)买的话,平均下来一顿饭的成本也就3-4磅,取决于你吃多少以及食材的昂贵程度,当然如果都要用很好的食材(比如都去M&S甚至Waitrose买的话)肯定不止3-4磅一顿饭,但是不管什么样的食材,自己做的话性价比肯定是高过去外面吃。中超和Japan Center是买东亚食材的好地方,但有些中超的价格一般会高过英国本土的超市,所以去中超一般只买英国超市里买不到的东西。

4. 水果、零食、甜点、咖啡

总体来说英国的水果没有非常贵,甚至有些水果其实比国内便宜,比如车厘子和蓝莓。当然如果买那种已经处理好了的切片水果就比较贵了,一小袋菠萝或者芒果就要2、3磅,不是很划算。

零食的话我一般吃各种巧克力饼干或者奶,都不贵,就1、2磅就可以买到。坚果比较贵,我比较少吃。

甜点主要就是蛋糕。M&S的蛋糕很便宜,但是我觉得有点太甜了。Sainsbury’s的面包其实做得不差,苹果派和核桃面包我都挺喜欢的。正经的话,我比较喜欢吃Patisserie Valerie的草莓蛋糕和芝士蛋糕,4.1磅一个,买两个会打折,7磅。他们家的下午茶也不错,25磅两个人吃到撑。是性价比比较高的甜品店。还有就是Pret A Manger,是我非常喜欢的连锁简餐店,他们家的燕麦水果酸奶超级好吃,抹茶拿铁做得也不错,各种沙拉做得也让人很有食欲,又健康。

咖啡的话对我也算一个必需品所以讲一下。一般的连锁咖啡店像星爸爸、CostaNero的话价格都差不多,大概2.6-3磅左右一杯的价格。我一般会去学校自己的cafe买,比较便宜,大概1.5磅就可以买到一杯,当然这个不同学校的情况不一样。其实自己可以买一个小小的胶囊咖啡机或者做ground coffee的咖啡机,基本款的机器价格也就100-200磅左右,还是自己在家做比较省钱。

5. 交通

伦敦其实交通费也算是大头了。巴士的话一程1.5磅,地铁的话价格比较复杂,不同区和不同时间的价格不同,zone1-zone5大概3磅左右,具体可以看https://www.honglingjin.co.uk/1893.html。在伦敦不建议骑自行车,比较危险。火车的话比较方便,不同时间不同的火车站价格都浮动很大,可以在trainline这个app上check,有很便宜的价格,25岁以前记得买railcard。长途巴士主要是national express,坐起来很舒适,记得买coachcard,有优惠。

6. 日用品

其实英国的日用品也很贵……锅碗瓢盆随便都10磅20磅,隐形眼镜水11磅,反正不是很友好。买日用品的话TK-Maxx比较便宜。

7. 护肤品+美妆

这些一般就在Boots和John Lewis解决,这些东西的价格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差不多,但是在英国买日本韩国的东西就非常贵,所以我一般会回国买齐带过去。但是Boots的积分卡优惠力度还是挺大的,非常推荐。还有就是希斯罗机场的兰蔻、雅诗兰黛都很便宜,建议囤货,La Prairie也很便宜,贵妇可以关注。

8. 衣服

个人感觉英国的衣服都不是很好看,不太适合东亚人,性价比也不是很高,我一般都假期的时候回国买。一定要买的话,ASOS是个很大的购物平台,有些衣服很便宜。然后就是一些快销,zara,new look,优衣库。个人感觉很多法国的牌子(比如Comptoir des Cotonniers,折扣力度很大)比较好看。

9. 医疗

英国的公立医疗都免费,但是效率比较低。所有避孕相关的东西都是免费的。HPV要自费,大概143磅一针;牙医和眼科都是自费。

收起
取消

去英国留学前要做哪些准备?

Marco:

和大家一起梳理在去英国留学前应该做的事项:

1.换Unconditional offer

把conditional offer换成Unconditional offer是最最最重要的事,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达到conditional offer当中的条件。

这些条件,一般来讲都是英语要求和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关于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在毕业的时候就可以拿到,关键是达到英语要求。很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拿到conditional offer就是万事大吉...

显示全部

和大家一起梳理在去英国留学前应该做的事项:

1.换Unconditional offer

把conditional offer换成Unconditional offer是最最最重要的事,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达到conditional offer当中的条件。

这些条件,一般来讲都是英语要求和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关于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在毕业的时候就可以拿到,关键是达到英语要求。很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拿到conditional offer就是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在截止日期前如果不能达到语言要求,就会造成无法入学的后果 。

同学们一定要尽早考出来学校要求的分数,将自己的offer换成无条件录取。

2.向学校要CAS

在达到offer当中学校的要求后,需要及时联系学校要CAS,即录取确认,这是申请签证的必要的材料之一。

申请tier 4签证

申请条件

1. 收到学校的“录取确认”,即CAS。

2. 英语能力,即雅思成绩单。

3. 有足够款项来支付课程费用和生活费用,即存款保证金。

申请时间

最早可以在课程开始日期前的三个月之内申请。

申请费用

人民币3171元。

申请材料

据英国内政部公布:从2018年7月6日起,中国留学生们申请英国Tier 4学生签证将不再需要提交财力证明、学历证明以及英语能力证明;学生即使不在国籍所在国申请,也可以享受这项政策!但需要注意的是,不需要递交这些材料并不代表你可以不满足这些条件。意思就是,在申请的时候,你可以不用再递交这些材料,但还是要准备好存款、学历证明、语言证明的材料文件,以防移民局的随机抽查!

1. 有效护照。

2. 打印出来的签证申请表

3. 一张彩色护照照片

4. 肺结核检测证明

5. 录取确认函(CAS)

6. 上面提到的非英文材料的翻译件

肺结核检测证明

英国Tier 4签证官方规定:如果你在中国居住并且申请赴英停留超过6个月,那么你就要提供有授权诊所开具的肺结核检测证明(Tuberculosis Screening )。

去检查需要携带一张2寸照片和你的护照原件,到了以后先填写两个表格,很简单,工作人员会详细讲解。建议大家提前记好自己在英国的地址,表格上需要填写。

银行存款证明(2018年7月6日起不再需要递交,但需要准备以防抽查)

1. 申请日期:即在线支付签证费用的日期。

2. 存满28天:在支付签证申请费当日,所需资金必须已经连续至少存满28天。并且最终余额日期在签证费付费日期前31天以内。

3. 存多少钱:1年学费+9个月生活费。

申请步骤

两个步骤:

第一步就是在线申请、交费、预约签证时间;

第二步就是带好材料,前往签证中心递签。

第一步:在线申请、预约签证时间以及交费

1. 确认信息

首先填写签证类型,接着填写“你即将在哪个国家申请签证”,然后你要选择你是否可以去一个城市的签证中心递签。接下来就可以正式填写申请表格了。

2. 开始填表

首先要注册,然后填表格,打印出来亲笔签字,签好字的表格是需要你带着一起去签证的。

3. 查收确认邮件

填写并保存完这个你的在线表格后,会收到上面提到的电子确认邮件,名称为“Visa Application Confirmation Email for GWFxxxxxxxxx”,里面有三个内容非常重要,一是你的GWF号码(Unique Reference Number),二是你的签证费,三是你的“Supporting Documents”支持文件(就是你要同申请表一起带到签证中心去的材料)有哪些是需要的,按着邮件里的要求准备就不会出错的。

4. 在线支付签证费

在中国境内申请英国Tier 4学生签证的签证费为人民币3171元每人,需要直接在线支付。

5. 在线支付医疗附加费

医疗附加费为学生每年300英镑。注意:申请人必须在递交签证申请前在线支付附加费。

第二步:带好材料,前往签证申请中心

1. 准备递签材料

按照邮件说的准备材料是绝对没错的。

2. 审核材料

进入签证中心后,会有相应的工作人员登记你的预约时间,然后会有两次叫号。注意:预约当天最好提前十五分钟到达。

3. 收集生物识别信息

所谓的收集生物识别信息,就是指扫描你的指纹以及面部照片。

4. 领取材料

两种方式,自取和邮寄。

最后(有关生物信息卡BRP)

“2015年4月15日开始,英国向申请赴英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中国公民实施生物信息卡政策。

显示完整赴英停留期限的签证将被有效期30天的临时签证页代替。申请人需要持该临时签证前往英国并在抵英10天内前往指定邮局领取生物信息卡。生物信息卡是持卡者在英国工作、学习和使用公共服务的凭证。

请务必在签证申请表中提供准确的英国邮编以及赴英日期。英国签证及移民局将根据签证申请表上的信息指定邮局和30天赴英期限。任何持有生物信息卡的个人均可在生物信息卡有效期内出入英国。

购买机票

签证申请好后,就需要为自己购买机票了,同学们可以从众多渠道购买机票,在这里不再过多阐述。

住宿

关于在英国的住宿,一般有三种方式,住学校,住寄宿家庭已经在校外自己租房子。每种方式都各自有各自的优缺点,价格也有不同,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行李

准备行李,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带东西。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收拾行李就不多啰嗦了...(其实是因为收拾行李写起来真的好麻烦

收起
取消

留学读化学 PhD 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该话题答主

Eric Du | 芝士圈咨询顾问

杜伦大学 Organic Chemistry
生物制药从业者,英国杜伦大学有机化学博士。科研方向为有机催化合成,药物化学。本科华东理工大学E
Eric Du:

PhD其实是一个具有一定个性化的过程。以下是关于我在英国攻读化学PhD过程的各种体验,并不代表其他人,在其他国家的相关体验。

最近在写论文的过程中,也是顺带回顾了自己这几年求学的整个过程。2016年10月,我来到了杜伦大学化学系。杜伦大学是全英著名的高等学府,化学系在全世界也享有良好口碑。论规模,杜伦只能算个小村镇,但却有很美的风景。恬静的氛围尤其适合耐心的科研工作。早在入学前几个月,我就初次探访了这里。导师亲自来到火车站接我,带着我有说有...

显示全部

PhD其实是一个具有一定个性化的过程。以下是关于我在英国攻读化学PhD过程的各种体验,并不代表其他人,在其他国家的相关体验。

最近在写论文的过程中,也是顺带回顾了自己这几年求学的整个过程。2016年10月,我来到了杜伦大学化学系。杜伦大学是全英著名的高等学府,化学系在全世界也享有良好口碑。论规模,杜伦只能算个小村镇,但却有很美的风景。恬静的氛围尤其适合耐心的科研工作。早在入学前几个月,我就初次探访了这里。导师亲自来到火车站接我,带着我有说有聊地穿过市镇中心,最后来到了学校。在向课题组成员介绍之后,组里的学长带我展示了办公和实验环境。

作者Eric Du,英国杜伦大学有机化学PhD在读(硕士就读于英国利兹大学化学系)。

我个人的整个化学PhD的体验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硬件条件

实验室的硬件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为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英国科研机构的硬件条件总体比较先进且成熟,体现在高安全规范等级下,整体完善的自运作机制。鄙人从事的有机化学相关研究。和其他科研机构类似,课题组拥有一个综合性的生化实验室,拥有数量充足的通风橱、手套箱、内接独立的水电、以及氮气氩气、提供正负压力的各种气体管线。

其他相关设施也一应俱全,包括了我较常使用的旋蒸仪、旋转蒸馏器、实时红外监测装置、手性HPLC等,以及系里多台实验用的自动过柱机、核磁共振仪,色谱、质谱、元素分析、微波反应仪、红外紫外、X射线衍射仪等。化学品及重要物资的采购和管理采取信息化流程。选择好资金账户和产品规格后在线下单,由仓库老师统一采购,到货后扫描二维码,注册进系里的数据库,方便日常管理和租借使用。我们组拥有着多年累积的上千瓶化学品,基本是全系最多的,组内经历了从传统管理方式的过渡过程,更加体会到构建现代信息化科学实验室带来的便利。

英国的大学也尤其注重学生安全,化学系可能是全校对安全问题最敏感的地方之一。每年学院定期测试楼内安全设施、组织大扫除和消防演习;检查仪器用电安全、日常维护及校准;整理药品,尤其对诸如酒精(即乙醇,兑一下就能喝的那种)、具有潜在化武特性的药品和毒*前体化合物等管控药品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责任制度。除了以课题组为单位的教学、科研团队,系里还聘请了专业尽责的化学分析服务团队、外加玻璃吹制、电工、钳工、后勤、基建等团队的支持,保证化学系顺畅的日常运作。

(2)完善实验进度

科研进展的顺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的化学基础、前期的背景研究和实验规划、中期的具体实验工作,以及后期的数据汇总和报告这几个阶段。

本人自然不是学术界的大佬,在抵达英国的初期,接触到了英国各大院校针对有机化学教学采用的教材,其上千页的内容涵盖了国内初等及中等有机化学的绝大多数内容。以机理为线索,系统性的梳理与介绍,非常便于理解和融会贯通。在学习大量专业英语词汇的同时,也让我对以往的知识框架有了全新的理解。相信在其他化学领域也都有类似的教材可供参考。在这之后就是大量的专业书籍和文献资源,这是对现有的化学领域进行针对性的更新和补充。对于每一种分析手段、每一类通行的方法,都以专业的书籍进行深入介绍;此外,订阅期刊,定期推送你可能会感兴趣的文章,也有利于自己课题的背景研究。

据我近几年的个人经验,最理想的实验规划莫过于,在导师协助下,针对个人意愿而订制的科研路线。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可以根据自身兴趣、能力、知识面等主观因素动态调整具体内容。例如在有机化学的基础上,向生物化学、材料化学、物理化学、计算化学等不同分支发展。

规划制定周密之后,便进入具体的实验操作阶段。遵循“胆大心细”的原则,确保所有实验拥有足够的安全评估、精确的可回溯性,以达到实验结果的高置信度。达到这个标准之后,更重要的就是自信和质疑精神,因为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各种理论与观测不相符的情况,对自己的实验结果充分自信,并考虑各种原因,质疑现有理论体系可能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正常操作。必要时和导师讨论,增加实验排除一些可能的因素,或者使用新的手段修正其中的偏差。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与导师有效且高效的沟通,是影响整个PhD体验的关键。常见的场景诸如组会或者私下的会面。由于导师曾负责本科有机化学的教学,因此除了一般的课题进度报告,组会上导师也经常安排一些化学机理的探讨,针对性的提问,也向我们介绍其亲历的实验情景和相关细节。而我日常的科研进度汇报,和导师更倾向于采用弹性的面谈形式。在工作量平铺的时候,采取低频率,长时间的面谈;而在关键的实验节点,采取高频率,短时间的汇报,便于更好地监测实验进度。当然,根据不同人的情况,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与导师沟通。

至于实验结果的汇总,不同导师有不同的习惯。这里说下我的情况,我是定期提交季度报告,内容涵盖了之前实验结果的概述、当季实验结果的汇总与讨论,并制定下季度实验目标。一方面这些报告可以提供移民局备查(英国移民局针对非欧盟学生有定期留档实验内容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完成每一年的实验报告、发表学术期刊、以及最后的学位论文时,这些报告搭配实验记录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术交流

过去的几年间,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有利于拓展自身学术外延。除了每年学院内举办的学术沙龙,在就读期间定期参加位于伦敦,由皇家化学会举办的各种专题会议,各地举办的区域性质会议,以及一些国家级、国际级的大型学术会,通过海报、口头演讲和各路同行交流心得,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完善自身的研究,培养英语口语能力和社交能力,收获各领域的人脉。

(4)校内兼职及志愿工作

化学系里的兼职和志愿者工作对于增强专业的参与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志愿者工作一般包括了杜伦大学承办的区域性学术会议的接待,以及一些校内化学主题的特色活动的筹划。除此之外,我还会选择杜伦市政府举办的社会性大型活动的志愿者工作。

针对化学PhD最合适的兼职工作就是teaching assistant,也叫demonstrator或者tutor,通常负责本科课程的辅导工作。在校期间我担任了三年本科第三年的有机化学实验助教,并参与了部分实验课程设计与改进工作,收获了很多丰富教学和实验经验的同时,对于协调团队合作、紧急事态下的应急处理能力,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与其他科研类PhD类似,化学PhD是一个注重科研核心本质、改善知识结构、拓宽应用领域的实验类学科。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体验,围绕着提升专业素养的目的,在考虑本身科研环境的同时,结合自身情况订制实验规划,评估安全与可行性之后切实地操作履行。在拓展自身科研阅历方面,运用图书馆提供的各方面资源,主动参与各级别的学术会议,投身一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校内工作。

很高兴你能一路读到这里,希望各位的科研生活顺利且精彩~

收起
取消

学药学的都去做什么了?

该话题答主

Molly | 芝士圈咨询顾问

香港大学 Public Health in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公共卫生-新发传染病方向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专业(本科),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新发传染病专业(研究型硕士) 我擅长药学、公
Molly:

根据我本人身边同学的经历,来谈谈这个问题。学药学的都干嘛去了?干嘛的都有。此规律在任何一个专业都适用。

作者Molly,本科中国药科大学药学专业,目前就读于香港大学医学院,芝士圈留学行家。

粗略按照以下情况分类:

消极型:

X同学:高分入校,自暴自弃。医生家庭里长大的H同学,志不在此。

积极型:

踏踏实实学习的Q同学(这类同学是主流)清楚自己优缺点的学霸Z同学

有强背景:

乐观随和的Y同学家里规划的很清晰的C同学

不喜欢或是不适合做科研,又没有强硬背景的同...

显示全部

根据我本人身边同学的经历,来谈谈这个问题。学药学的都干嘛去了?干嘛的都有。此规律在任何一个专业都适用。

作者Molly,本科中国药科大学药学专业,目前就读于香港大学医学院,芝士圈留学行家。

粗略按照以下情况分类:

消极型:

X同学:高分入校,自暴自弃。
医生家庭里长大的H同学,志不在此。

积极型:

踏踏实实学习的Q同学(这类同学是主流)
清楚自己优缺点的学霸Z同学

有强背景:

乐观随和的Y同学
家里规划的很清晰的C同学

不喜欢或是不适合做科研,又没有强硬背景的同学:

考公务员、留校当辅导员
医药代表

 

消极型:

X同学曾以高分考入国内某药科大学的顶配药学专业。像其他大学里的男生一样,上课,打球,玩玩游戏。作为一个学霸,在一个学霸云集的专业里,X同学也认真学习,成绩中上游。

谁都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只知道大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能挂的课他都挂了。挂课学分直接累积到需要留级的地步。作为一个曾经的学霸,他接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申请休学。

直到他的同班同学都升入大四,保研的保研,出国的出国,他也没有回到学校。负责跟原班级联络和收集整理他的学籍资料的,是他的同乡女友。

直到毕业,也没有再见到他。关于他为什么突然自暴自弃,也无从得知,大概率不会从事药学相关的工作了。

 

医生家庭里长大的H同学也早早放弃了药学专业。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毕生追求,是音乐。

从大一开始H同学就活跃于各种校内外的音乐类社团活动和演出比赛。短短两三年就在学生歌手圈里混的风生水起。还收获了一个学霸女友,也是他的歌迷,整日甜甜蜜蜜。

只是歌手的通告分散了太多的精力,这位H同学也因挂科太多,留级了。药学真的不容易学啊,也不可以浑水摸鱼,滥竽充数。毕竟祖国付我重托,人民健康所系。

在“大五”那一年,H同学痛下决心,好好学习。用他的话说,好不容易考上的重点大学,把毕业证拿到手也是好的。

毕业后的H同学成为了一名音乐老师,也在继续自己的音乐创作。大红大紫可遇不可求,但是开心充实的生活,是每个人都可以掌控的。

积极型:

Q同学在省重点高中读书时,跟随著名竞赛老师玩化学竞赛。奈何没有拿到保送资格,同时还耽误了高考复习。出成绩的那天,他就想明白了。他不愿辜负自己的天资,去三本混日子,毕业了再接受父母安排的工作。

在县中度过了炼狱般的一年后,他更新了QQ空间的状态:老子tm终于考上大学了!

机会来之不易,所以他格外珍惜。在别人都在大学校园里优哉游哉,卿卿我我时,他疯狂学习,参加各种比赛。再加上从前化学竞赛的基础,学起药学来更加轻松愉快。大学四年,Q同学狂揽各种奖学金,荣誉证书,顺利保研国内某顶尖药物研究所。以后的路,希望他也可以一切顺利,用科研为人类做贡献吧。

像Q同学这样的情况,在药学生中占了将近一半。因为对于药学专业而言,想要有高薪稳定且长远的发展,博士学历都只是入场券。

再加上“21世纪是生物医药的时代”,以及海外归国的年轻学者常常建议药学生们“出国要趁早”,相当一部分同学毕业后会选择国内保研/考研-国外读博/博士后,或者直接出国读博士。毕业之后多在海内外知名药企或者科研院所从事研究工作。这也是多数药学业内人士给自己孩子规划的理想路线。

善于考试却不善做研究的学霸Z同学,顶着老师同学们不可思议的目光,保研时毅然选择了临床药学专业的专硕,目标是成为一名CRA(临床检查员)。在开展药物一致性评价的关键阶段,CRA的工作至关重要。拿过药学专业第一又怎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有强背景:

Y同学是一个随和乐观的同学,成绩一般,追求一般,在本地大学读药学专业,周末常常回家改善伙食,他的爸爸是他所在大学的行政管理人员。

大三时Y同学报名了学校和国外高校的本硕连读项目,三年国内,两年国外,拿国内本科学历和国外硕士学历。合作的海外院校没什么名气,还得自掏腰包出国留学,所以学霸们和家境普通的同学们并不感兴趣。

机会就这样落到了Y同学的头上,而且在他刚拿到offer不久后,这个合作项目意外得到了CSC(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Y同学开心的说,天上真的会掉馅饼。

就这样,在别的同学还在读“大五”或者研一时,Y同学已经在朝九晚五的实验室里学习了快两年,也顺利拿到了国际知名药企的研发岗offer, 起薪5000美金/月。

C同学的爸爸某国内知名药企的高管。C同学先是考研去了国内某著名药理学家麾下读研,随后前往美国读博。按照他爸爸的规划,博士毕业后进入美国知名药企历练,再跳槽回国内药企做研发总监,年薪500万起步。

不喜欢或是不适合做科研,又没有强硬背景的同学:

考公务员或是留校当辅导员可能是很多家长的理想之选。只是名额有限,竞争相当激烈,而且工作并不如想象中轻松愉快。

医院药房也是个理想中事少钱多的好出路。只是油水多的大医院同样竞争激烈,而且很可能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在小医院药房工作的R同学工作后也需要为考职称烦恼,还很担心自己的工作有一天会被AI取代。

我相信在药学领域并非“万般皆下品,惟有科研高”。只要不忘初心,便都可以为人类的医药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还有相当一部分药学或药学相关专业的同学毕业后选择去做医药代表。

《我不是药神》中的医药代表,高薪,体面,衣冠楚楚却禽兽不如。现实中的医药代表,尤其是刚毕业的小年轻,常常要做的就是去医院跑腿,推销产品。他们的工作并不轻松,与人交往,十八般武艺都得用上。他们有自己的专业素养,也都是认真努力的人,没有那么唯利是图。毕竟没有他们把药品利润变现,也就没有新药被研发出来的可能。

前些年还有医药代表L同学毕业六年就做到大区经理,年薪近百万的励志故事。近几年由于政策收紧,医药代表行业也进入寒冬。连毕业第一年就拿到20万年薪的优秀医药代表D同学也从国际知名药企辞职了。他来找我咨询香港留学的时候感叹,还是学历再高点,心里才踏实。

学药学的都干嘛去了?干嘛的都有。此规律在任何一个专业都适用。

一个好的社会,是可以给年轻人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一个好的大学,不仅要培养专业人才,更要让学生的未来有更多可能;而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则是要更好的了解自己,勇敢的认识世界,拥抱充实又美好的生活。

收起
取消

留学选校有哪些注意事项?

该话题答主

Steve Bai | 芝士圈咨询顾问

布兰迪斯大学 Business Analytics
0背景,起步晚,从英国转美国,如何从头开始美国BA之路
Steve Bai:

虽然每一个申请季都免不了众多大神的身影,但是更多的“沉默的申请人”总是会因为各种原因和一些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作为众多“沉默的申请人”中的一个,我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申请季心路历程,希望能帮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获得更好的offer。

一、专业的选择

很多时候,大家在申请季开始后对自己的专业规划并不清晰,免不了跟风选择一些看起来热门的专业,自己却说不出任何对这个专业的独到见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来帮助自己发掘自己的兴趣...

显示全部

虽然每一个申请季都免不了众多大神的身影,但是更多的“沉默的申请人”总是会因为各种原因和一些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作为众多“沉默的申请人”中的一个,我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申请季心路历程,希望能帮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获得更好的offer。

一、专业的选择

很多时候,大家在申请季开始后对自己的专业规划并不清晰,免不了跟风选择一些看起来热门的专业,自己却说不出任何对这个专业的独到见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来帮助自己发掘自己的兴趣所在:

1. 本科四年最喜欢上哪一门课,这门课的成绩又如何,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觉得这门课虽然难,但学起来并不吃力。
2. 如果没有一门真正喜欢的课程,那么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本科的专业和自己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没有共通之处。
3. 如果确实是本科专业不适合自己的原因,那么回想一下自己在生活里更对哪些行业/话题/工作感兴趣。
4. 自己在实习/社会活动中,有没有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领域。

在我的经历中我并不是一开始就发现自己对商业分析这个方向的兴趣。相反,我在一开始申请的时候也是跟随着大家的脚步,选择申请和我本科商科有关的专业进行申请,比如管理学和金融。

但是在我心里当时并没有真正的想要在这两个领域深入研究的打算。想要申请只考虑到和本科专业相关的话申请成功率会相对较高一点。

但是随着自己对文书的不断修改和对自己经历的回顾,我逐步发现自己在大三一门和数据库相关的课程中激发的对数据分析工作的热情,并且暑假实习中公司对数据分析部门的重视也让我对这个新的领域充满期待。所以在申请的后期将自己的专业申请方向从传统的商科变成了商业分析。

二、国家的选择

国家的选择大概可以从三个角度考虑:

首先是毕业以后的发展需求;
其次是自己对不同国家文化的期待程度;
还有就是每个国家的申请难易程度。

在确定自己的理想专业后,就要考虑毕业以后的去向问题。

无论是读博也好,留在外面工作也好,抑或是回国就业,都对申请国家的选择有重要影响。如果希望硕士毕业以后在外读博或工作的话,可以选择工作签证政策宽松,或工作/学术深造机会更多的国家。

诸如爱尔兰,瑞士,瑞典等欧洲国家的知名大学,或者北美地区的加拿大等,可能在国内校友网络不是很强大,知名度不算高,但毕业生在当地很受欢迎,那么这些小众国家不失为一个好的留学选择。如果毕业一心想要回国工作,那么选择国内更为认可的留学目的地则更为重要,比如美国,英国。

选择国家的时候还要考虑到自己对不同文化的喜好。

由于我在美国,爱尔兰和英国都有过学习经历,我认为课程质量上各国不分高下,选择不同的国家关键还是在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强行给出国家之间的排名我觉得有些武断,所以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吧。

毕竟留学生活不仅仅是学习,更重要的是浸入和体验当地文化。很多人选择自己的留学国家是因为自己对这个国家/文化有很强的好奇心,想要去进一步体验当地人的生活。

如果选择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地方留学,那么生活中各种微小的负面情绪都有可能被不断放大。在异国他乡如果不能及时排解掉这种情绪,留学也不再像自己之前期待的那样美好了。

最后是每个国家申请的难易程度。

考虑到自身实力,条件好的同学可以冲刺一下英美等热门国家的热门项目,而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则可以考虑一些较为容易申请的国家来“曲线救国”。

三、 选择合适的学校

很多人在提及选校的时候都会说到保底校。确实,申请季的每一步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没有人希望自己忙活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最终没有获得任何心仪的offer。但是保底校的选择则有着很大的空间。

首先要明白自己出国读研的目标,想清楚这个几十万的教育投资要为自己带来哪些收益,是名牌学校在就业市场中的口碑,还是留在海外找工作的机会,抑或是仅仅为了体验另一个国家的留学生活,拿到一个大陆以外的文凭。

不同的目标所带来的保底校选择策略也不尽相同。

如果是为了获得顶尖大学的口碑和资源,让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那么很多在国际上不是很出名,但在当地有口皆碑的大学可能并不会满足自己的需求,即使申请到类似的学校,自己可能也不会甘心于此。

如果是为了获得在海外工作的机会,那么在当地就业市场有竞争力,但在国内知名度略逊一筹的学校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类学校通常比名牌大学热门项目有着更高的录取率,并且自己在收到这个offer时不会有很大的心理落差。

如果仅仅是为了体验国外的学习生活,那么保底校的选择范围和之前相比就变得更广了。

作为我个人来说,我一开始申请英国的学校,申请了IC, LSE, UCL和华威四所学校,却只拿到华威WBS的offer作为保底。由于自己心里还是有去伦敦读书的执念,觉得在英国不在大一点的城市呆一年会很压抑,对于前往华威心有不甘,所以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保底的offer,转而在三月份的时候申请美国的学校。

所以保底校的选择一定要和自己的目标贴合起来,过度相信中介推荐的保底校并不明智,因为中介机构选择的保底校更多时候仅仅是为了拿到一个offer以达到他们无论申请结果好坏都不用退款的目的。

说完保底校再来说一下更高档次的目标学校。

首先,选择学校我更为看重的是学校的专业实力和地理位置。

在申请英国的过程中地理位置相对来说更重要一点,因为毕竟大家都知道留英不易,在一个热闹一点的地方读书可以让这段海外经历不那么枯燥,毕竟出了本科校门我们都要逐渐学会平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而申请美国的话专业实力在我看来更为重要,一是因为美国很多强校的地理位置并不在大城市市区,二是美国工作机会更多一点,毕业以后也有机会在大城市里体验热闹一点的生活。

相对于地理位置这种可以很容易搜寻到的信息,学校的专业实力则更为主观,各种排名也纷繁复杂。

我觉得了解学校专业实力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在各大留学论坛里面自己搜集各个学校的专业排名,了解学校项目在论坛里的口碑;
第二种则是和在读学生直接交流,对每个项目的质量有更为直观的了解。
除了咨询自己学校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在芝士圈这样的平台上也可以找得到大多数项目的在读学生。聊天的时间可以不必很长,但要问清每个项目都开设哪些方向的课程,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及学校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资源。这些信息很难在项目官网上挖掘出来,所以和在校生的交流就很有必要。

讲了这么多,也希望各位能够在自己的申请季里能有所收获,去往自己心仪的下一站。

收起
取消

DIY留学很划算吗?为什么那么多人上来就劝人DIY留学?

该话题答主

Yi Hu | 芝士圈咨询顾问

慕尼黑工业大学 Transport & Logistics
提供服务包括:TUM Asia咨询、CV指导、物流方面PS逻辑梳理、新加坡和慕尼黑留学生活的介
Yi Hu:

作者Yi Hu,芝士圈留学行家,2017-07至今就读于慕尼黑工业大学。

如果题目满分只有一分,那我的回答是:DIY的划算与否在于自己如何给时间成本和DIY中的收获定价。我劝人DIY的最大原因还是因为自己操作的性价比最高。

可是我不知道题目满分是多少啊???

所以接下来就是进一步阐述来支撑我的论点,为了方便阅读,我把目录先单独列出来。

怕你看不见最后的心里话,那就在这里提前安慰各位好事多磨,提前祝愿各位留学之路心想事成。

 

 

第一章 自我情况

第二章...

显示全部

作者Yi Hu,芝士圈留学行家,2017-07至今就读于慕尼黑工业大学。

如果题目满分只有一分,那我的回答是:DIY的划算与否在于自己如何给时间成本和DIY中的收获定价。我劝人DIY的最大原因还是因为自己操作的性价比最高。

可是我不知道题目满分是多少啊???

所以接下来就是进一步阐述来支撑我的论点,为了方便阅读,我把目录先单独列出来。

怕你看不见最后的心里话,那就在这里提前安慰各位好事多磨,提前祝愿各位留学之路心想事成。

 

 

第一章 自我情况

第二章 我为什么找中介却不推荐中介

第三章 为什么总是提985

第四章 如何DIY或者半DIY

第五章 如何更好的DIY

第六章 如果想找中介

第一章 自我情况

普通985的均分80的工科狗。曾想通过中介联合申请新加坡和香港,后来综合考虑了香港和新加坡差距甚远的发offer的时间以及香港高校高昂的留位费,最后只通过中介申请新加坡。申请了三所学校四个专业,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三个专业的申请中了两个。

第二章 我为什么找中介却不推荐中介

这里倒不是打广告,我不是觉得我的中介坑。而是我觉得太贵了。对我一个真真的普通工薪家庭来说,选择新加坡就已经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有限,然而中介费就已经占到了学费的10%,我是真的在哭穷。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可我当时之所以找中介,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信息不对等。

我在需要准备语言考试的情况下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录取要求、文书技巧。作为一个对留学世界毫不知情的小白,天真地以为中介能够把自己的背景用一定的技巧和资源进行美化和提升。

但是实际上,在我后来一年多浪迹于“寄托天下“论坛的经历后发现,新加坡、香港、澳大利亚的录取要求真的很低。最真实的例子就是我自己,作为一个普通985均分80的工科学渣,找中介前觉得申请的三所学校都不会要我,最后结果出来三所学校都要了我,我才发现这些地方的授课式研究生本质上都是利用教育来赚钱的。尤其是新加坡和香港,凭什么晚上上九个月的课就动辄十万二十万的学费?

我当年申请的时候某东方申请香港研究生的要价就是一万三。我的中介在我下一届申请时候就涨到了两万二。

并且,当我告诉你,以寄托天下和我认识的朋友的offer情况来看,就工科专业为例,澳大利亚八校只要你是个985均分超过75就能收,香港港中科的话985均分78以上且申请时候有托福雅思成绩就稳了(热门专业CS和EE则需要更高一些,但我看见的案例也不过就83分就稳了),而港理工和港城市在申请的时候都不需要语言成绩,这个录取要求就更低了。新加坡两所高校也就是985均分80就行(热门专业会超过85甚至都不录取,新加坡最近两年申请人数越来越多,录取要求也是水涨船高)。

基本条件你都知道了,当你再知道文书都不是申请的硬性要求时,你还会觉得花两万去找中介但它其实没有做多少事情时,值得吗?

有一个道理你必须得清楚,找中介只是花很贵的钱帮你做事情,而并不能提高你本身的条件。

 

第三章 为什么总是提985

因为大多数985排名常年稳在中国高校榜上的呀。211的话太多了,中上流的211学生正常情况还算跟普通985区别不是很大,但是排名继续往下的211就真的没有优势了,这个时候均分就要往90奔去才能弥补学校背景的不足。

 

第四章 如何DIY或者半DIY

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想去的国家确定有哪些大学及其专业是自己计划申请的。

根据专业介绍列出自己所需材料的汇总清单,注意那些没有明确要求文书和推荐信的专业,你懂的。Coursework Program,赚钱嘛,赚谁的不是赚?自己早早申请就好。比如香港澳大利亚英国还有欧洲一些学校是先到先得的。

留学必备论坛“寄托天下”和自己大学里的留学qq群和学长学姐,可以了解收到offer的人的条件,以及各种取经。

以上都是自己不需要花钱能获取的信息,而付费的时候,此条作为广告,在“芝士圈留学”中付费咨询自己感兴趣专业的学长学姐或者购买/修改文书。其实,你如果自己有认识的学长学姐,你花钱去让他们帮帮你的申请材料,两不亏欠。再不济,在淘宝上下单购买文书、推荐信服务,算一算成本,哪怕推荐信文书和简历都是花钱买的,也不过小几千,剩下的中介费都够一次来回欧洲的旅游团费了。

不吹不黑,我很喜欢芝士圈留学这种打破信息不对等的平台。其实这里想吐槽一下自己填高考志愿的时候也是对专业并不了解,稀里糊涂进了一个垃圾课程设置的专业,如果有平台能打破高考志愿的不对等,那就真的是拯救高考生。

 

第五章 如何更好的DIY

留出充足的时间。

当时找中介的最大原因就是我自己没有时间去搞推荐信和文书了(后来发现也不怎么需要这两个材料才觉得,坑)。我认为要出国的学弟学妹们,早早把语言该考的考出来,实习该做的赶紧做,虽然实习都是打杂的,但是有经历总比一片空白的简历好。

留出大四前的暑假和大四上学期,按照之前说的申请材料清单,好好完成自己的申请过程吧。

另外就是纠正一下语言成绩的执念,对于港新的工科专业,语言达标就够了,没有必要执着于刷分。对于GMAT和GRE,有的话算是一个小小的plus。之前记得看过新加坡国立大学CS的申请中有提到,“成功的申请者的GRE均分是320”,所以有打算考G的工科党,比着320+3.5的目标去考吧。

第六章 如果想找中介

如果申请港新的你,在我说了这么多后,你还是壕无人性。那找中介的时候最主要的是确定合同条款,给钱之前一定要确定网申的账号和密码是你能知晓的,申请材料完成的时间点和提交的时间点都是确定的,文书推荐信和CV是你能看见的,违约后的惩罚是怎样的。这四个问题一定不能够马虎,栽在中介上的人,基本都是这个坑。

在中介准备材料的过程中,自己不能完全让中介负责一切,你自己也要检查给你准备的材料是否有低级语法错误,网申时候的个人信息是否有填错,等等。我之前让中介网申提交前先让我看一遍,后来发现我的出生日期给写错了。不过都是小问题,因为这毕竟是我自己的人生大事。

最对你负责的是你自己,不是别人。

That‘s all。

收起
取消

国外有哪些值得推荐申请的数据分析方向 Master Program?

Yang Cao:

干货文来啦!内附具体学校项目推荐+官网链接!针对不同背景的同学,有不同的项目推荐!

作者Yang Cao学姐,芝士圈留学行家,目前就读于杜克大学,19fall录取结果如下:

Master香港中文大学 —数学(大数据track)卡耐基梅隆大学 — 信息技术 (智能与数据分析track) 20% 奖学金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大数据分析Track) 10% 奖学金PhD南洋理工大学 电气电机工程路易斯安娜理工大学 计算分析与模型

数据分析可能是...

显示全部

干货文来啦!内附具体学校项目推荐+官网链接!针对不同背景的同学,有不同的项目推荐!

作者Yang Cao学姐,芝士圈留学行家,目前就读于杜克大学,19fall录取结果如下:

Master
香港中文大学 —数学(大数据track)
卡耐基梅隆大学 — 信息技术 (智能与数据分析track) 20% 奖学金
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大数据分析Track) 10% 奖学金
PhD
南洋理工大学 电气电机工程
路易斯安娜理工大学 计算分析与模型

数据分析可能是近年留学的大热。但是对于不同背景的同学可能会有不同的困惑,不同项目也有不同的侧重。转去数据分析的同学本科可能来自以下几个不同的背景:数学/统计、商科、计算机和其他工科。我就简单的就数学/统计、商科、计算机相关背景的方向来谈谈。

数学/统计背景

1. 香港中文大学MSc in Mathematics

虽然是MSc in Mathematics,但是港中文去年新开了一个方向是 Big Data Analytics and Computations Stream。其中的可以选择数学图像处理、图论与网络、计算数学、金融数学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这个方向的开课还是有很多金融和经济方向的课程。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中文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是大名鼎鼎的丘成桐。香港中文大学的数学系名师璀璨,排名可能是亚洲前三。报名的时候建议附上GRE。

更多信息https://www.math.cuhk.edu.hk/

2. 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 MS in Statistics Data Science option

这是威斯康辛麦迪逊分校在统计系底下开设的一个数据科学选项。这个与统计学是分开招生,申请者可以同时申请这两个专业。威斯康辛麦迪逊的统计学在全美也是可以排得上号的。申请的时候需要GRE 同时也需要申请者除了提交成绩单外还需要列出自己的统计学、经济学、数学课、计算机相关的成绩。其中提供的课程有统计推断、非参统计、统计学习、时间序列分析,还包含金融统计。

更多详情https://stat.wisc.edu/graduate-studies/data-science-option/

商科背景:

3. 杜克大学 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Financial Technology (FinTech)

这是杜克大学今年新开的项目是普拉特工程学院和杜克金融经济中心DFE联合新开的项目。这个项目的必修课主要有基于金融的编程课和软件开发课程,而选修方向有区块链、数据科学基础、基于金融科技的机器学习等等。和其他数据分析的项目不同,这个项目重视和金融领域的紧密结合。同时这个项目也包含了实习规划。杜克的career service十分发达,充分利用了强大的校友资源和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为每个学生定制他们想要的职业规划。

更多详情https://meng.pratt.duke.edu/disciplines/fintech#Curriculum

4. 卡耐基梅隆大学:MISM

这是卡耐基梅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底下的一个项目。卡耐基梅隆可能算是全美数一数二的计算机神校,有点全民计算机的氛围哦。而这个项目主要是对于商科转专业同学比较友好,同时这个项目接受的同学也比较多样性。MISM分为几个不同时长的项目,其中12月的项目这个需要有工作经验的人才能申请。请申请的时候仔细阅读指南。这个项目的开课十分广泛,也主要是集中在机器学习和商务智能的应用,诸如数据库管理(CMU非常出名的课)、商务智能和经济分析。

更多详情https://www.heinz.cmu.edu/programs/information-systems-management-master/

计算机相关背景

5. 杜克大学 MS in ECE and M.Eng in ECE

最后这个适合EE或者CS 专业的同学转的项目。这是杜克大学普拉特工程学院底下ECE系开设的一个项目,包括了很多方向,其中一个方向就是数据分析方向,杜克的教授们在AI和机器学习方向排名全美top10。在杜克ECE 主要授予两种学位一种是Master of Science 这个可以理解成研究型硕士时长两年。另一种是Master of Engineering 这个是工程师内最高的学位了,时长一年半,主要是为就业打造的。两个专业开课没有太大区别,基本上杜克ECE的课都可以修,但是Meng 强制实习才能毕业和多修两门管理学课(为了以后进入科技公司升职做铺垫)。另外杜克ECE系和CS系有很好的合作关系,是可以自由互相选课的。杜克ECE毕业生平均起薪是10W美元,就业还是相当不错的。Big Data开课包括C语言和C++和数据结构、信号处理、向量空间,机器学习导论、深度学习等课程。除了杜克本部的项目外,杜克还有一个昆山校区,实现1+1的培养模式,获得杜克学位和OPT的机会。

更多信息:https://ece.duke.edu/masters/degrees

不同的项目会有的不同的偏向和对于招生学生不同的偏好,希望大家可以在申请的时候选择真正适合自己和感兴趣的项目。

收起
取消

发达国家中,留学性价比较高国家有哪些?

Marco:

众所周知,留学的主流国家是英国和美国。英国G5、美国常春藤更是每年的申请热门,名校的申请费用和学费都不便宜,加上很多名校处于伦敦、纽约等大城市,生活成本相对也会高一些。

根据最新的2019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排名前十的学校中有5所是美国大学,4所是英国大学;世界排名前100的学校中有30所美国大学,18所英国大学——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和美国就代表了世界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虽然美国入榜的学校更多,但也不一定代表美国的教学实力更强,不管是英...

显示全部

众所周知,留学的主流国家是英国和美国。英国G5、美国常春藤更是每年的申请热门,名校的申请费用和学费都不便宜,加上很多名校处于伦敦、纽约等大城市,生活成本相对也会高一些。

根据最新的2019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排名前十的学校中有5所是美国大学,4所是英国大学;世界排名前100的学校中有30所美国大学,18所英国大学——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和美国就代表了世界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虽然美国入榜的学校更多,但也不一定代表美国的教学实力更强,不管是英国还是美国,都聚集了非常多顶尖的院校。在美国,有著名的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由8所美国最顶尖的高校组成的高校联盟,这8所学校分别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在英国,G5精英学校的名声同样响亮,他们分别是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IC)、伦敦大学学院(UCL)、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也称金砖五校。

算上生活费,在美国本科的费用大致在每年30-50万,硕士两年一共至少50万人民币,多则上百万。而英国本科的费用为25-40万人民币每年,硕士仅一年,大概是30-50万人民币。

而且由于英国和美国的教育水平高,含金量也高于其他地区,历来都是留学的热门地点,竞争激烈,想要得到奖学金也非常难。

英国留学的优势

在英国留学的好处首先一定是拓宽眼界和知识面,在全英的环境中锻炼自己,这是大部分不在国内院校读研的留学生的重要考虑因素。

如果选择了留学,就应该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那就是step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走出自己熟悉的环境,去融入新的人和事。只有当你完全身处于不一样的文化环境中时,你才能真正地了解到异国文化渗透下的方方面面,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于以后想要在外企工作或者追求比较全面发展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既然花了这么多钱了,不如走远一点,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二是拓展人脉和机会。

这里我主要强调的是,在英国留学有更多与其他国家朋友结识的机会,这些人不仅仅是在校内的同学,还可能是你的邻居、房东甚至是实习公司的同事等等。我以前的导师总说:“现在教室里的同学,很可能就是你以后生意场上的客户或者合作伙伴。”就拿我的学校LBS来说,跟校友coffee chat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想要在欧洲、中国大陆、香港或其他地方工作的人都能够通过相关的校友去获取相应的信息,甚至获得宝贵的内推机会。

三是留在国外工作。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搬出英国政府在2019年9月11日发布的消息:将恢复深受国际留学生欢迎的PSW(Post study work)签证,允许留学生在毕业后继续留在英国两年寻找工作机会。除此之外,如果能够申请到不错的英国学校,凭借着学校在欧洲的知名度和接受度,以及面试的便利性,留在欧洲工作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大的

38171-cHE_iyegDU-etEiplIkW1nan2ukyfQk7.jpg

美国留学的优势

一是教学质量高,文凭含金量高,技术最前沿。

在配套设施、师资水平、教育支出、教学等级、教育环境以及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上,美国都是世界第一。同时,美国的高等教育学历在全世界得到广泛认可。

二是奖学金种类丰富、涵盖面广

美国大学重视对人才的吸引、投资,即便是国际学生,只要在各方面都很优秀,申请到奖学金的几率也相对较大。而且,只要学生在校表现出色,奖学金可以支持在美学习期间的全部学费和生活费,这在其他留学国家几乎是不可能的。

美国是移民国家,热衷于吸引、吸纳国际人才,留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机会多,留美几率更大。不过签证的名额竞争也十分激烈,学生签和工作签都在收紧,现在想要留在美国也越来越难了。

其实,除了出国,香港留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是香港的学校综排普遍不错,申请难度也不算太大。

根据2019年6月发布的2020年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香港大学排名25,香港科技大学排名32,香港中文大学排名46,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分别排名52和91。这几所学校是大部分香港留学生会选择的范围,在世界上知名度较高、排名较好。而且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整体的申请难度不是很大(个别学校专业除外),对于想要拥有比较知名学校的留学经历的人来说,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另一方面,如果是有打算在大陆找工作的话,综排还是能够起不小的参考作用的。而且在香港留学的话,留在香港工作也是几率比较大的。

38171-Mi9t0OrWUae79P4HARhRCPK_27gUV3Gl.jpg

(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之香港大学)

二是方便中途参加各大公司的秋招。

这其实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一个点,因为国内秋招的形势确实是一年比一年严峻了,这种严峻的形势一方面来自于应届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大盘经济活力有所萎靡。大公司缩招的新闻比比皆是,一个好的岗位往往是千里挑一。秋招除了拼实力之外,也有拼机遇的因素在,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能够多一次秋招就是多一次机会。在香港留学的学生,可以回大陆参加2次秋招,一次是在读期间,一次是在回国后。(当然,愿意承担中途回国机票的国外留学生可以忽略这点。)这对于非常急切求职的留学生来说,确实有利于抢占先机。

去哪儿留学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最终要看你的留学目的和自身偏好(申请条件也很重要hh),最后,祝大家都能拿到理想的offer鸭!

38171-LkFLEYY50Xm1c3axdJkpUrwbOJ34D-7J.jpg
收起
取消

英国留学申请硕士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该话题答主

Steve Bai | 芝士圈咨询顾问

布兰迪斯大学 Business Analytics
0背景,起步晚,从英国转美国,如何从头开始美国BA之路
Steve Bai:

答主Steve Bai,芝士圈留学行家,2019年即将就读布兰迪斯大学商业分析Master学位。

随着越来越多的同学决定本科毕业以后出国深造,拥有众多QS排名前100大学的英国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同学的关注。这片回答主要针对英国各大高校的授课型硕士(Taught Postgraduate Courses)的申请所需材料进行讲解。

核心材料:

 

1. 成绩单 + 在读证明(重中之重)

作为英国研究生申请的最主要材料,成绩单和在读证明一定要由本科学校官方...

显示全部

答主Steve Bai,芝士圈留学行家,2019年即将就读布兰迪斯大学商业分析Master学位。

随着越来越多的同学决定本科毕业以后出国深造,拥有众多QS排名前100大学的英国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同学的关注。这片回答主要针对英国各大高校的授课型硕士(Taught Postgraduate Courses)的申请所需材料进行讲解。

核心材料:

 

1. 成绩单 + 在读证明(重中之重)

作为英国研究生申请的最主要材料,成绩单和在读证明一定要由本科学校官方开具,印有学校标志,教务处印章,学校联系人等信息,包括申请人的本科就读专业,大一到大三/大四全部学期的所有课程成绩,均分/GPA,以及学校的成绩等级说明(如有)。在决定申请出国留学后,就可以开始和学校教务处申请成绩单和在读证明。由于每个学校流程不同,开具材料所需时间也不同,建议大家尽早准备。

另外成绩单的格式和均分的计算规则也很重要。由于每个学校的成绩单成绩报告的格式不同,建议提前和教务处沟通,确定成绩单上的均分是多少。以免在成绩单开具后发现均分和申请学校的要求有所出入所造成的麻烦。

 

2. 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Statement of Purpose

在确定选校以后,大家就要着手准备文书的编写。尽管文书的内容和结构因人而异,但和美国大学申请不同,英国大学硕士项目对申请人文书的要求基本都不尽相同: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学校,自己的兴趣,自己的背景如何与这个项目匹配,毕业以后的就业目标等。而作为除去成绩单以外最重要的申请材料,一篇优秀的文书无疑可以帮助申请人的申请结果更上一层楼。尽管文书的所包含的信息都较为相似,但每个英国大学都对文书的风格有着不同方向的偏好。比如伦敦政经(LSE)就比较偏好学术气息浓厚的文书,在材料中加入一些学习/科研经历,或者强调学校内容对实习工作的帮助,都可以让文书更符合伦敦政经的偏好。而帝国理工商学院(ICBS)则看重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实习经历。所以在编写文书的时候寻找有相关经验的学长/学姐/导师的帮助尤为重要。

在这里也给大家推荐我自己使用过的芝士圈的外籍导师文书服务。这是一个算是C2C的留学服务平台,有很多外籍的文书老师专门提供文书修改和写作服务。这些外籍老师很多都是名校毕业在这里做兼职赚外快。比如给我修改过文书的Henry L老师拥有牛津大学的英语文学硕士学位,另一位Adam S则是伦敦政经的经济学硕士。

导师过硬的学术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匹配不同学校的要求,而丰富的文书撰写经验和英语母语背景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书语法质量。其实这个宝藏平台一开始我并不是很相信,但我用了一次他们的文书修改服务,改得真的比我中介写的…肉眼可见的出色,而且真的很快,比预计的时间快了一倍。然后我就下定决心甩掉中介自己DIY了。相比中介,这个平台真的好便宜!!!修改文书基本也就几百块钱,即使自己申请十个学校,花在文书上的钱相比于动辄五六万的中介费,也就是个零头,毕竟都是研究生了,继续花父母的钱,能省则省。

 

3. 个人简历/CV

简历也是申请所有学校都必不可少的材料,用一张纸的篇幅向招生官解释清自己的经历和背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每一个动词的使用,每一段经历侧重叙述的地方,每一个板块的篇幅比例可以决定申请人在招生官眼中的定位,毕竟在众多的申请材料招生官留给一份简历的时间可能只有十几秒。在这个条件下找人帮忙阅读和修改简历也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芝士圈也有自己的简历修改服务,同样也是有着出色学术和职业经历的外籍导师来修改每一份简历。通过润色简历,让自己的简历变得更容易被招生官读懂,同样可以提高自己在众多申请人中脱颖而出的几率。

 

4. 语言成绩

尽管很多英国大学允许学生在不提交语言成绩的情况下进行申请,并在后续的conditional offer中再对学生的语言成绩进行进一步要求。但是一个出色的语言成绩的确可以对一份申请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具体的语言成绩要求每个学校每个项目都有所区别,建议大家在申请初期就在学校官网上提前检查清楚。

另外,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和爱丁堡大学商学院的所有硕士项目都要求学生提供有效的语言考试成绩,否则申请不予考虑。这也是英国为数不多要求语言成绩和其他申请材料一起提交的学院。

如果有同学想要申请语言班,则要注意每个大学语言班的申请截止时间和最低语言成绩要求,提前准备语言考试。一般来说语言班所需的语言成绩最晚都要在入学当年的2月前考出,有需要的同学尽早准备。

 

5. 推荐信

推荐人一般为学生的导师(Academic)和实习领导(Professional),英国学校以学术类推荐信居多。在选择推荐人时,首先要确保推荐人和自己有相关的交集,无论上课还是假期科研,都对你在学术能力方面有所了解。另外要确保推荐人有推荐意向,愿意对你作出积极的评价。还要告知推荐人具体的内容要求,保证写出的内容不跑题。

很多时候由于导师或者实习领导事务繁忙,没有时间逐字撰写推荐信内容,学生需要自己编写推荐信内容,再交给推荐人审阅修改和上传。这需要提前与推荐人沟通,切忌夸大自己。作为招生官了解一名申请人的另一个重要渠道,推荐信中描述的你同样对申请起到重要作用。建议大家在前期和推荐人沟通的时候就要了解推荐人对自己的评价,确保推荐信内容对自己有积极作用。如果需要自己准备推荐信草稿,当然也可以找芝士圈的推荐信写作服务,同样是由外籍导师负责撰写,省时省力~

 

6. GMAT/GRE(非必需)

对于英国大学来说,这两个的考试成绩并不是必需,并且在整个申请中起到的帮助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与复习备考所花费的精力不成正比)。建议大家在选校时提前检查学校官网说明,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不建议花大量时间备考。特殊说明的项目,比如伦敦政经的商科,牛津剑桥的商科,帝国理工商学院的国际管理专业,卡斯商学院的金融相关专业,以及伦敦商学院的项目除外。

 

7. Writing Sample/作品集

对于一些专业,writing sample是一份必需的材料,这些专业主要包括心理学,美术,电影艺术,传播学,建筑学,工业设计,和文史类的专业等。主要考察学术写作能力和专业知识储备,作为额外文书材料提交。

8. 护照扫描件,银行卡,奖学金证明,获奖证书

这些作为辅助材料,必要时按学校要求提供。确保提交申请时成功上传即可。

收起
取消

申请瓦格宁根大学?

Marco:

真实申请故事系列之瓦格宁根、乌德勒支大学。

姓名:Tiffany

本科院校:吉林大学

GPA:87.69 IELTS7.0 (6.5)

录取信息:瓦格宁根大学、乌得勒支大学

[图片]
[图片]

瓦格宁根大学乌得勒支大学,这是什么野鸡大学?”不止一次听到身边的人这样问。Tiffany 也解释累了。毕业于吉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 Tiffany 最近收到了两份来自荷兰的 offer,分别是瓦格宁根大学和乌得勒支大学

每次听见这样的问句,Tiffan...

显示全部

真实申请故事系列之瓦格宁根、乌德勒支大学。

姓名:Tiffany

本科院校:吉林大学

GPA:87.69 IELTS7.0 (6.5)

录取信息:瓦格宁根大学、乌得勒支大学

38171-TWk4CbqlkZLxyTb8jJoconuTgd9LwLu1.jpg
38171-23ZmGUARppA1TbIFgKAbpXiEZI4-ilHq.jpg

瓦格宁根大学乌得勒支大学,这是什么野鸡大学?”不止一次听到身边的人这样问。Tiffany 也解释累了。毕业于吉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 Tiffany 最近收到了两份来自荷兰的 offer,分别是瓦格宁根大学和乌得勒支大学

每次听见这样的问句,Tiffany 的心里有点五味杂陈。“这两个荷兰的大学是我 DIY 申请到的,碾压哈佛牛津好吗。”完美主义的她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冲劲儿,坚持自己刷雅思,自己 DIY 文书,什么都亲自上阵。在不断地尝试、失败,再尝试后,她终于为自己的申请之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来一起看看 Tiffany 的申请故事。

为什么选择荷兰

在留学国家中似乎英美总是热门,法德澳也不少,荷兰相对于这些显得有些小众。对于这一点 Tiffany 表示自己选校时并没有考虑过地理位置,更多考虑的是花费和综合排名。工薪家庭的她并不打算只是把留学当作镀金的手段,而是想踏踏实实的学习知识。

 

38171-2qMh6XVfIrnG7PF9Jr0xfv0dYXtsYGP8.jpg

2018QS农业专业排名 Wageningen University 排名第一

她也考虑过澳洲、英国这些主流的留学国家,但在最终衡量性价比后,她选择了奖学金更容易拿的欧洲国家,又因为自己在小语种方面的劣势而选择了英语更为普及的荷兰。

为什么读第二专业

Tiffany 在本科期间除了本专业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之外,还辅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修双学位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更何况计算机专业还在另一个校区,所以当初修双学位的决定遭到了很多人反对。有的人觉得太累,有的人觉得没有必要,可是在Tiffany看来,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第二学位在她的申请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拥有双学位专业不仅可以直接申请双学位专业的硕士,还有机会申请交叉学科比如生物信息。大学四年的辛苦换来的是更多选择的机会和更广阔的视野,她很感谢自己当初的坚持和想做就做的决心。

为什么有如此丰富的经历

不管是各类实验操作比赛,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Tiffany 都积极参加过。她说,自己什么都想尝试一遍。

由于专业属于交叉学科,跨生物、农业、环境类,所以课程覆盖面广。为了让自己的学习生涯找到更明确的目标,她才想从这些领域中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深入研究。参加各类比赛、选双学位等等尝试都是为了引导自己去找出自己最适合最擅长的部分。

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她和另一个女生组队参加了生物技能大赛。参加这个比赛的人数很多,在初试的笔试中,Tiffany 只以中等成绩晋级了第二轮。但是在第二轮实验操作的实战中,她们以领先的优势拿下了院里的晋级名额,代表学院去参加了学校的比赛,最终获得了校二等奖的好成绩。回忆起比赛那天的场景,Tiffany 还感到几分紧张,因为当天她比完赛后立即就赶去参加了自己的双学位考试,还迟到了,可谓是惊心动魄啊。

虽然精力不够用,但有得必有失,她在各种研究活动中都交到了很多朋友,团队关系也很融洽。在大创课题中,Tiffany 提出要建一个网站。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团队里只有她一个人学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没有实践经验的她也只能一个人边做边摸索。为了让团队和老师都满意,她查了很多的资料,也咨询了很多大佬,最终还是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老师对她出色的能力感到满意,而这个课题也成了她毕业论文的一部分。

为什么自学雅思&DIY文书

“所有的答案都来源于不断的尝试”,Tiffany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很多时候别人给你也不一定就能有自己想要的,但一旦选择了就要专注。”大学四年她做了很多尝试,从学生会到轮滑社,从实验设计到技能大赛,到了申请学校的关头,Tiffany 决定尝试自学雅思和 DIY 文书。

如同她当初选择出国一样,既然有了目标就要尽力而为。她说自己的英语基础并不算好,四六级都只有500多出头,但铁了心的她反复研究经验帖,每天5点多起床12点多才睡觉,就是为了挤出时间学英语,就连吃饭的时间也在看书,“那段时间班里的人都觉得我丧心病狂”。回顾这段疯狂的学习经历,Tiffany也觉得自己当时真的是太拼了。

可惜的是,第一次考雅思她只考了6分,但她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在总结经验,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雅思学习方法之后,她在第三次考试中就拿到了7分。

至于文书,Tiffany 一开始也认为 DIY 根本不可能,但如今的她已经能熟门熟路的去浏览每个学校的网站,挑出学校的特色。虽然自己写文书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她依然针对申请的不同学校分别写了十来封不同的文书,每一封都是针对特定学校的特点来写的,着重强调为什么要去这个学校。她甚至直接在文书中指出自己就想去哪个教授的手底下学习。

Tiffany 在文书中强调了在大学生涯中印象深刻的经历详细描述,而不是把自己的荣誉列成长长的流水账。想想中文要写什么,再改成英文,再加以语言和逻辑上的润色,就这样,一篇属于自己的文书就完成了。

 

希望小姐姐未来的留学之路一帆风顺,也希望她的申请经验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收起
取消

在英国读博士是什么感受?

该话题答主

Chen Keqi | 芝士圈咨询顾问

剑桥大学 Philosophy of Religion
北京大学印地语系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现为剑桥大学中世纪哲学博士生
Chen Keqi: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我将简单介绍一下在英国读文科博士的主要感受;接着会介绍英国博士生的日常生活;最后会提出一些关于读博的建议。

作者Chen Keqi,2017-10~2018-07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宗教哲学硕士学位,2018-10~至今为剑桥大学中世纪哲学博士生,芝士圈留学行家。

 

一、在英国读博士的主要感受

在英国读文科博士最大的感受就是自由,但是与之相伴的就是巨大的压力。

自由是因为英国的博士制度没有任何必修课和做助教工作的硬性要求,绝大...

显示全部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我将简单介绍一下在英国读文科博士的主要感受;接着会介绍英国博士生的日常生活;最后会提出一些关于读博的建议。

作者Chen Keqi,2017-10~2018-07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宗教哲学硕士学位,2018-10~至今为剑桥大学中世纪哲学博士生,芝士圈留学行家。

 

一、在英国读博士的主要感受

在英国读文科博士最大的感受就是自由,但是与之相伴的就是巨大的压力。

自由是因为英国的博士制度没有任何必修课和做助教工作的硬性要求,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自由做研究的时间,这一点对于刚刚起步的研究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之后一旦开始做博后和申请教职,伴随着发表和教学的压力,就不可能每天都有时间来给你单纯做研究了。

巨大的压力则来源于较短的博士学制,英国一般要求文科生3-4年毕业,毕业要求是写一篇合格的八万词的博士论文。这个要求乍一看好像不是非常高,如果想水的话可能水水也能勉强给你通过,但是对于之后还想继续追求学术道路的人来说,博士论文的质量非常关键。要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达到出版水平的博士论文,难度高出许多人的想象。

因为出版意味着你的论文对学界有实打实的理论贡献,而且这个贡献不能仅仅是在一些细节上有小的推进,或者仅仅对其他二手文献进行对点打击,而是要有结构性的理论创新,要能更新学界对某一个问题的整体认识。要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是非常非常难的,因为你只有3-4年的时间,但是你面对的对手却是已经在这个领域里浸泡了大半辈子的人,无论是在阅读量,还是在理解的深度上,你都很难和其他人抗衡。

 

所以作为一名英国博士生,良好的心态和自律的生活节奏是通往成功的不二法门。

在英国读文科博士的日常实际上非常简单,以我自己为例,剑桥的学制非常短,一年只有三个学期,前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只有八周,最后一个学期只有五周,所有的reading group,想听的lecture和conference都只在学期中有,所以学期中其实是比较忙的;其余时间都放假,当然对于博士生来说没有放假的概念,放假的时候会有更多整块时间写论文。

我的日常基本就是每天早上起来去图书馆工作(理工科的学生会有自己的办公室,这点比较好),如果有reading group或者课的话就去参加一下,中午一般就在cafe买个三明治和咖啡吃一吃,晚上七点左右回家做饭,有时候会去gym,晚上继续在房间里工作。睡觉时间取决于我是不是在赶ddl,如果我规定自己这一周一定要写完多少多少,就很难避免熬到3-4点,如果没有ddl我一般就会在凌晨1-2点睡觉。

关于见导师的频率,其实我自己的导师不是非常push的那种,但是他对学术非常严格,对论文要求极高,而且如果很久不见他他就会来问我。所以我要求自己每个月都和他supervision一次,就算没有成篇的东西出来我也会逼自己至少写个outline出来给他。因为导师的建议对我来说太有用了,我非常信任他的学术直觉,和他讨论之后我的思考方向会变得明确很多。如果只是自己闷头搞的话,可能很多问题卡很久都解决不了。

 

二、我的日常生活

我自己每天的工作分为这么几个部分:练习拉丁语阅读,练习英语学术写作,读文献,写论文,改论文(editing)。前两项基本是每天都会做的,后面三项视情况而定。

其实每天能做的事情是非常有限的,很多时候看一篇核心文献,做做笔记,想一个小点,一下午甚至一天就过去了。产出的话,每天写500words已经很不容易,而且后期还会大量删改,很可能之前写的好几版draft都没有用。每天都发现有新的东西要学要读,每天都可能推翻自己前一天写的段落,或者可能有新的想法。

我自己很享受这样的生活,虽然每天都觉得压力很大,觉得时间不够,觉得自己知道得还是不够多,思考不够扎实,但是每天都觉得自己在进步,都觉得自己对一些东西有了新的理解,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而且,你一旦写出来了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发表之后,这个东西就是百分之百属于你的了,任何人都抢不走。要知道,世界上的大部分职业都无法为你提供这种新鲜感和成就感。

 

三、关于读博的建议

最后说一下关于读博的建议。篇幅有限,我只挑最重要的几件事来说。对于要申请博士的同学,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位正确的导师。博士生涯的成功和你导师的水平和人品直接挂钩。不要天真的以为只要这个学校好,就算随便找个导师也能自学毕业,对于正常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而所谓正确的导师,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他非常熟悉你要研究的领域。英国很多博士生导师其实都不怎么管学生,特别是如果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自己不太一致,那甚至会出现他们没能力指导学生的情况。其次就是学校和专业排名,好的学校和系所可以为你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对日后找工作也有很大帮助。

对于已经博士在读的学生,我的第一个建议就是要努力避免孤立(isolation),这个对于建立良好的心态非常关键。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社交是非常有必要的。无论是学术社交还是和自己朋友,总之千万不能每天都一个人闷着。第二个建议就是要养成自律的习惯,每天都要逼自己去图书馆或者cafe工作(如果有朋友和你一起就更好了)。因为其实读博是没有人每天盯着你检查你今天干了什么的,特别是纯文科的学生,就算你一整个礼拜躺在床上打游戏也没人会管你。所以自己一定要有时间意识,要给自己设定小的ddl,规定自己在某个日期前一定要完成某个任务。

第三点建议就是,在合理范围内,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在研究过程中,要越来越来明确自己能在这个领域里做出什么样的贡献,然后朝那个方向努力。

最后就是,面对批评时,第一时间永远要反省自己,只有客观地对自己有一个认知,才能判断对方的批评是客观的还是情绪化的,如果是客观的,就take it as constructive,然后想想怎么样改进自己;如果对方只是因为主观原因批评你,你就大可以不必理会,也不必为此影响心情。坚持这样做的话,心态就会越变越稳定。

收起
取消

药学这个专业怎么样?

该话题答主

Molly | 芝士圈咨询顾问

香港大学 Public Health in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公共卫生-新发传染病方向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专业(本科),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新发传染病专业(研究型硕士) 我擅长药学、公
Molly:

作者Molly,本科中国药科大学药学专业,目前就读于香港大学医学院,芝士圈留学行家。

作为一枚曾经的药学僧,且现在转去了公共卫生学院读研,不敢说对这个专业能做出什么评价,只是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在医学领域中令人熟悉又陌生的分支学科吧。

目录:

一般定义本科阶段的药学本科之后的方向(深造现状)药学的局限与未来方向

一般定义

维基百科上对于药学的定义是,是以各种科学为基础来研究药物的知识系统。药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可以继续划分为药理学,药物化学,生...

显示全部

作者Molly,本科中国药科大学药学专业,目前就读于香港大学医学院,芝士圈留学行家。

作为一枚曾经的药学僧,且现在转去了公共卫生学院读研,不敢说对这个专业能做出什么评价,只是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在医学领域中令人熟悉又陌生的分支学科吧。

目录:

一般定义
本科阶段的药学
本科之后的方向(深造现状)
药学的局限与未来方向

一般定义

维基百科上对于药学的定义是,是以各种科学为基础来研究药物的知识系统。药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可以继续划分为药理学,药物化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临床药学和药事管理这八个大类。

本科阶段的药学

本科阶段的药学专业,又可以称为“药`什么都`学”。但是每个小专业,或是系,又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我所在的基础药学专业,虽然上述八个方向都会设置必修课(实际上我们没有专业相关的选修课),但是实质上是更侧重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的。

这八个方向都可以继续深造,只是大多数加入“科研民工”的同学在硕博阶段研究的都是前六个方向。少数同学会在研究生阶段继续学习最后两个方向,比如我在之前的回答中提到的Z同学加入了临床药学专业,立志当一名CRA;以及W同学跨专业考研去学了法律,主修药事法规方向。

像N同学那样本科毕业去药企工作的,多半是在做药物分析相关的工作,因为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分析手段确定药品合成在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效率等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像在药房工作的R同学和医药代表或药事专员之类的销售岗(我猜)算是药事管理类。

由此可见,药学专业是一个相当庞大的交叉学科,也一个复杂且完整的体系,涵盖了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的方方面面。

这样的特性也决定了,药学专业的学习注定是一场马拉松。本科阶段虽然是有侧重点的“什么都学”,但涉猎广泛却浅尝辄止,也就直接导致了药学专业的本科生就业起薪较低。值得安慰的是,这个庞大的产业,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所以工作还是不难找的。只是考虑到学习难度、时间成本和毕业后的收益,对于想要“赚快钱”或是希望大富大贵的同学来说,药学专业不是首选。和医学一样,这是一个需要一些情怀的专业。

 

本科之后的方向

既然本科就业薪资不高(销售岗除外),自命不凡的学霸们自然不甘于拿着四五千的工资朝八晚六,时不时还得加班。于是,继续深造就成了可以通过延迟满足获得更大收益的最佳选择。

来看一则来自中国考研网的新闻冷静一下。

“截至10月31日全国考研报名系统关闭,报考中国药科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人数达到近6200人,比2019年增加了900余人,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的考生人数也在以每年近千人的速度激增,2020年的统考报考人数相比于2015年的2800余人,在5年内增加了118%。”

然而,2020年中国药科大学的研究生招生总人数不到1500。除去已录取的优秀推免生 409人外,还剩大约一千个名额供六千多名考生竞争,考研录取率小于20%。

这还只是整体情况,包括了所有专硕和冷门专业。而热门专业,例如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化学等的录取率分分钟跌破10%。

激烈的竞争压力面前,为考研复习成什么样都不算过分。很多高考发挥失常又不甘于在普通高校默默无闻的同学更是可以从大一就开始复习考研。

即使你熬过了漫长辛苦的复习,过五关斩六将通过了初试、复试,在找导师、选课题等等问题上,也是一步一个坑。所以我非常佩服考研的同学,他们不仅聪明勤奋,还有着超强的意志和决心。在2020年考研季,祝愿每一位考研的同学都能成功。

 

药学的局限与未来方向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挑战。药学作为一个涉及各个领域的交叉学科,我相信每一个学药学的同学都会有过这样的困惑:学药物化学的,合成能力比不过化学专业学有机合成的;学药理的,病理知识比不过学基础医学的;学药物分析的,比不过学化学分析的;学药剂的,不仅从合成到动物实验都得会,发文章也比不过学材料的。

同时,药物研发带来的巨大的潜在收益,使得很多生化医药领域的科研人员都在盯着“药学”这块“肥肉”。无论是化学家合成的某种新的化合物,还是材料学家发现了某种新材料可以更好的达到缓控释的效果,生物学家揭示了某种重要的疾病或药物靶点,抑或是病理学家构建了更贴近人体生理情况的动物模型,相比于科研论文的影响因子或是遥遥无期的晋升之路,把科研成果转化成能卖钱的专利才是更大的诱惑。这不仅是人性所趋,也是让科学技术惠及普罗大众的最好方法,是可以达到良性循环的双赢的结果。

尤其是将在2020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允许高校院所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给科技成果完成人的比例提升至不低于70%,科技成果转化奖酬不受工资总额和绩效工资总量限制、不纳入工资总额基数,还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一定条件下的自主实施转化权[3]。这是促进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产品的好政策,但是这种趋势却不可避免的削弱了药学作为多个学科“交叉点”的优势。

 

说了这么多药学的局限性,我不是完全不看好这个专业的未来发展,因为激烈的竞争就是最好的发展动力。而且在这种大趋势下,想要从基础研究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可使用的商品,在生物医药领域,这个“最后一公里”的过程其实给了药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

站在个人的角度,我一直相信,选择比努力重要。而做出选择前,我们需要想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如果你只想有一份体面的工作,那么完成医药产业下游的相关工作,例如质检、生产、临床实验、销售等,随波逐流的考研也许不如早些开始工作积累经验。而如果你希望探索疾病的原因、拥有自己的专利甚至医药公司,那么你需要在某一个小方向上钻研的足够深。

相较于国内三年硕士,三到四年博士的超长学制,很多人都不知道本科毕业是可以直接申请海外高校的博士的,更加不知道在北美、香港、新加坡等地方读研是有稳定且丰厚的奖学金作为保障的。在受全世界的认可的名校读书,不仅不需要家里支持,还能存下一笔小金库,这样的选择是不是比埋头苦读更明智呢?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学业顺利。

收起
取消

我的背景值得去英国读研吗?

该话题答主

Cathy | 芝士圈咨询顾问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Management
全程DIY拿到帝国理工经济战略,LSE管理和港科大全球运营offer,申请成功率100%,对英
Cathy:

对于我来说,我认为不管结果怎样,至少从过程看这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在英国的一年大概是学生生涯最开心、收获最多也最怀念的一年,有太多回忆;虽然最后没能留在英国工作,也常常会想以后是不是还有机会再回去读书或者工作,去走一遍之前每天都会走的路,一定会是不一样的心情。

是否值得其实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相同的选择对于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价值,关键看个人的衡量标准和人生定位至于这一年经历对于我的价值,我将从money、个人成长、职业选择、社会关系四方...

显示全部

对于我来说,我认为不管结果怎样,至少从过程看这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在英国的一年大概是学生生涯最开心、收获最多也最怀念的一年,有太多回忆;虽然最后没能留在英国工作,也常常会想以后是不是还有机会再回去读书或者工作,去走一遍之前每天都会走的路,一定会是不一样的心情。

是否值得其实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相同的选择对于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价值,关键看个人的衡量标准和人生定位至于这一年经历对于我的价值,我将从money、个人成长、职业选择、社会关系四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仅供参考~

作者Cathy,2017-09~2018-06就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芝士圈留学行家

金钱评估

从最实际的金钱角度出发,英国留学一年花的钱到底值不值得呢?不同城市不同专业的花费不一样,以伦敦商科为例,一年大概在50~60万(不买很多奢侈品)。乍一看会觉得比在国内读研多很对,但是仔细算算,英国读研只要一年,国内要三年,两年的时间用来工作拿到的薪资可以平衡一部分。

但是,三年后,已经有两年工作经验的人跟刚毕业的学生相比,不管是可以选择的范围、职位层级还是salary level都会高很多。从最近一年的工作经验来看,工作经验比学历带来的帮助会多得多,所以提前两年毕业早点进入职场,对于职业发展来说绝对是有更大的帮助。当然,如果想多享受几年学生时光就另当别论啦~

个人成长

英国学制和授课方式和国内有很大不同,而这种弹性灵活的方式让我及时面对更重的学习压力也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英国的学制一般是上3个半月的课然后放1个月的假,一年有3个学期,最后一个学期常常被用来考试和写论文,所以总体来看其实一年中用在上课的时间没有国内多。

但是,这绝不代表压力小课程水,课前预习和课后回顾占用的时间往往比上课时间更久。老师们很注重inspiring和practicing,几本每节课前都需要读很多篇paper(每篇十几二十页的那种),课后会有联系或者小组讨论,课上时间除了讲基本知识,还有大量时间用来讨论和分析实际case。这种方式跟本科在国内很不一样,之前常常是到了学期末拿着老师的重点速成背一堆概念公式,考完试就立刻忘记,收获甚微。

所以这一年下来,我认为自己对于问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time planning也是很大的挑战,即使学习压力很大,大家还是会把学习和生活分的很清楚,work hard and paly hard可谓是发挥到了极致。这种做什么事都尽心尽力恣意享受的感觉会让我觉得每一天都很充实,收获很大。

职业选择

其次,对于求职的帮助,英国研究生的学历在国内的认可度比大家认为的要有意义的多。

选择留学国家时大家常常会犹豫,是不是英国的认可度太低,大家只知道G5更甚至只知道牛剑?是不是1年时间太短大家觉得这段留学经历太水费钱又费力?其实不然。

首先,很多大公司(尤其外企)都会有针对留学生的专场招聘和head count,并且不会对学校有任何限制,录取率也比正常招聘要高很多。同时,如果一家公司很看重学历,那么一定会对世界排名靠前的学校有所了解因此也不用过度担心。

当然,top name的美国学校大家基本都会知道,但是我从来没有感觉到说起自己是英国毕业的就受到任何不公平的对待,毕竟每个学校的世界排名都是公认的,即使面试官不知道你的学校,你也可以很自信的跟他们做介绍,讲述自己学校的优势,反而是一个额外的表现机会。最后,不管学校排名如何,至少大多面试官都会认为留学生的眼界、想法、语言会更突出一些,因此至少从我的求职经历来看,英国留学生的身份会有很大的加分~

社会关系

其实对我来说,我认为这一年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习或者职业帮助,而是友谊。在英国的一年遇到了太多美好的人,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有着各种经历各种背景,让我可以跳出固有的圈子,知道还可以有那么优秀的人,那么丰富的经历,那么洒脱的生活态度和那么坚定的追求。

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背景,工科、文科、金融、法律…有国内本科第一次来到英国的,也有在英国生活了很多年已经融入的很彻底的,还有已经工作了几年想要回学校重新学习管理知识准备创业的,还有已经拿到几个硕士学位因为对不同领域知识的好奇选择继续读书的。

大家因为不同的原因聚在一起,共同经历一段人生,站在不同的起点互相启发互相帮助,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我可以了解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和人生规划,可以和德国室友一起做饭喝酒聊天,都是以前内敛的我不曾想过的事情。

虽然只有短短一年,但是大家每天一起上课、一起泡图书馆、一起逛博物馆艺术中心,一起到欧洲各国旅行,都留下了太多太多值得一直一直记得的回忆,以至于刚回国的那段时间,我都不敢轻易想起在英国的生活,会有一种难以控制的想念和说不出的难过。

毕业后,大家有的留在英国,有的回到各自的国家开始新的生活,见到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偶尔哪位同学从英国回国探亲,我们会在周末从不同的地方赶过来聚在一起,只为了吃一顿饭。

最不一样的感受是,大家不是只聚在一起吃喝玩乐,我们会探讨很多人生选择的难题,社会热点,永远没有结论的辩题,这种思维冲突或者融合会让人很兴奋。除了珍贵的友谊,这一年也会遇到很多很多优秀的校友,每年一次的校友会大家也会见到更多优秀的前辈,对于我们不管是职业发展或是人生选择都很愿意提供建议,也是一笔莫大的宝贵财富。

所以总体来看,英国这一年的读研经历对我来说有很大收获,收获更多知识朋友,收获更多理想和笑容。当然,也会有一些不好的经历,但是是都值得只看自己人生道路上追求的是什么。希望大家在做出选择前都能先确定自己的人生规划,然后,就勇敢去追梦吧!

收起
取消

去美国读MBA真的很好吗?

Marco:

美国MBA项目的火爆也持续很多年了,每年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很多人都把MBA项目吹得天花乱坠,那么它究竟是不是很好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MBA的录取标准和课程安排,也就是以下两个问题:

 

MBA喜欢收什么样的学生?

 

[图片]

我们看看著名的哈佛商学院对申请者的要求吧:希望我们的学生有领导力的习惯、对分析的天分和兴趣以及社会责任感。

领导力:MBA项目培养的是商业精英,而商业精英必备的一个能力就是领导力,领导力的定义一方面是要convince...

显示全部

美国MBA项目的火爆也持续很多年了,每年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很多人都把MBA项目吹得天花乱坠,那么它究竟是不是很好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MBA的录取标准和课程安排,也就是以下两个问题:

 

MBA喜欢收什么样的学生?

 

v2-c5ee72220824530af6c22b7303172c29_720w.jpg

我们看看著名的哈佛商学院对申请者的要求吧:希望我们的学生有领导力的习惯、对分析的天分和兴趣以及社会责任感。

领导力:MBA项目培养的是商业精英,而商业精英必备的一个能力就是领导力,领导力的定义一方面是要convinced,让别人能够信服你,换句话说,就是要有个人魅力、要自信、要有优秀的沟通能力,这样才能够管理好整个team;另一方面是要有组织统筹的能力,能够把复杂的商业问题一点点解决,把复杂的商业计划一点点落实。

分析能力:逻辑水平强,具有快速学习的能力,对商业问题或者其他领域都有很高的洞察力,能一下子抓住问题的核心并给出对应策略。

社会责任感:在现代社会,商业的发展和社会关系密切,能够细心社会、发现需求、解决社会问题的商业人才才是精英,这一点要求申请者能够注意到这个世界上或者身边的某些群体的需求,并有意识地运用商业策略提出解决方案。

 

v2-edf4dc24f150ae951438210c7fad3c50_720w.jpg

 

MBA项目希望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还是以哈佛商学院MBA项目为例,他们提供在真实案例中训练领导力的课程,让你能够迅速应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脚踏实地,解决的都是现实世界实际存在的商业问题;在MBA项目中,你可以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和老师合作,锻炼你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你还能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身上学习到不同的技能和想法;MBA项目还创造出在personal和professional中不断切换的环境,以培养出快速应对、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抗压能力,这也是在职场中商业精英必备的素质。哈佛商学院MBA项目希望自己的学生时刻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要做什么?你能为这个世界的进步做什么?

我们可以看出,MBA培养的宗旨就是要学生时刻心怀社会,想让世界变得更好,并具有足够的头脑和领导力去落实自己的想法。

为达到这一目的,哈佛商学院课程的安排极具挑战并且practical,学习的课程非常全面,也十分重视leadership的培养。

 

v2-689b0597d09fdb4d7585ca62693b39df_720w.jpg

 

v2-d716f907592f69d8e7ff7d7553f39ae8_720w.jpg

再看看沃顿商学院MBA项目的课程设置,和哈佛商学院的MBA项目理念如出一辙。

38171-bgHjf9RpcXSdxoE8uvhnwmIf-AO8jUIm.png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能从读MBA中获得什么?

1,实战经验

38171-OA-zBB_3ZXJNQzT2-qCJbeyukbNvkW_J.png

美国MBA项目的老师都是在职场曾经“征战沙场”的有经验的前辈,实战经历非常丰富,而且MBA的课程安排中也有非常多实战的机会。能够读完MBA的话,不仅在思想上对整个商业的理解更上一层楼,在实际操作上也会进步非常大。

2,高薪与就业

很多人把MBA视为职业上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可以借助学校的平台找到更好的工作,回国或者留美都有优势。在MBA项目中,学校也把就业放在第一位,会提供非常有力的career support。

3,人脉资源

MBA项目非常强调校友圈的力量,当你入学MBA项目,你将拥有是这个学校校友圈的一员,终身都可以享受到校友圈的福利。读MBA的不乏一些企业高管,和他们打交道说不定你可以直接谋得一个好的工作机会;如果你打算创业,你也很轻易地能够在你的同学中找到足够优质的合作伙伴。当然,最起码你也可以通过和同学的交流增加眼界和对行业的了解。

4,软技能的提升

如上所言,MBA项目非常看重培养学生的领导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抗压能力、创造力和networking的能力等,这些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而且一段海外经历可以增强你的英语水平、扩展国际化视野,思维方式更加多变,未来如果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共事,会有交流优势。

收起
取消
芝士圈小程序
  • 芝士圈留学文书
    芝士圈留学文书

    实时查看文书进度,随时随地联系导师

  • 留学快递寄送
    智能选校工具

    数据基于65000+申请用户,简单2步定制你的专属选校分析

  • 留学申请咨询
    留学申请咨询

    全面扫除留学疑问,随心所欲召唤行家

  • 留学疑问全解答
    留学疑问全解答

    与梦校学长学姐交流,解答申请路上的任何疑问

  • 出国留学申请文书修改服务
  • 智能选校工具
  • 留学申请咨询
  • 留学疑问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