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Tip}} 

大家都来说说,留学生活中的喜悦和快乐?

Marco:

我们之前日本史教授是个非常严肃的美国老头,不准迟到早退,不准说话不准玩手机不准带电脑,笔记全部都要手记的这种,上课也通常都是不苟言笑的状态。他上学期退休了,在最后一节课的结尾同学们给教授办了个简单的欢送仪式,并且为他准备了花花。他收到花花非常开心,并说会送给他的妻子。当整个班的气氛都非常温馨,有的感性的同学甚至有点点泪目的时候,教授突然说“你们不用哭,我又不是要离开地球……”(Don’t cry, I am not leaving th...

显示全部

我们之前日本史教授是个非常严肃的美国老头,不准迟到早退,不准说话不准玩手机不准带电脑,笔记全部都要手记的这种,上课也通常都是不苟言笑的状态。他上学期退休了,在最后一节课的结尾同学们给教授办了个简单的欢送仪式,并且为他准备了花花。他收到花花非常开心,并说会送给他的妻子。当整个班的气氛都非常温馨,有的感性的同学甚至有点点泪目的时候,教授突然说“你们不用哭,我又不是要离开地球……”(Don’t cry, I am not leaving the earth. )这大概是第一次他在上课的时候和我们开玩笑,可惜已经是上课的最后一天了。

38171-VjoTDJjQYDHQp2j3yBcb-T08XTuzImgj.jpg

依旧是这个教授,他非常喜欢收藏日本的瓷器,他的办公室陈列着很多很漂亮的瓷器。有次讲到瓷器发展史,他和我们说他曾经买过一对非常非常好看且非常非常贵的碗(大概20万日元+),但是他把玩其中一个的时候不小心握了一下,那个碗就瘪进去五个手指印,那个瞬间他的心也瘪进一块…从此以后他妻子就不允许他买超过5万日元的瓷器了……以前他带参考书或是课程相关的艺术品都会给我们传阅着观察,但那天他带的瓷器就没让我们任何一个人碰hhhhhhh

依旧是这位教授,我们有位同学在上课的时候打盹被发现了,教授说:我们这并不是一堂冥想课(meditation),所以我希望你们都睁开眼睛。

日语课通常也是非常欢乐的地方,虽然几乎每节课都有quiz。但我们有个日语老师特别可爱,因为冬天的早上实在起不来,很多人会迟到,她就规定迟到10分钟以上的同学必须要在课间给我们唱歌……她还自制了“迟到劵”,作用就是迟到的时候不需要唱歌;如果三次quiz连续拿了满分,就可以获得一张“迟到劵,但可惜直到学期结束咱们班也没人能拿到过迟到劵,老师表示很残念。

上面那个可爱的日语老师只在大一的第一学期教过我,之后就没有碰到她了。但非常碰巧的是夏天赶去上课的时候刚好在教室外面遇见这位老师了(*╹▽╹*)

而且最感动的是她竟然还记得我,她说:好久不见,XX桑还是和以前一样呢,又迟到了赶紧进教室吧……

对……那个时候已经开始上课了。我又迟到了……

依旧是日语课,这次是高级一点的日语课,大家需要开始写议论文了,1500字,题目由大家自己编,要求就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然后全班投票选出一个统一的题目一起写。其实大家编了很多正常的题目,比如“手机让人的距离更远还是更近”“大学生有没有必要打工”,也有同学贡献出了有深度的题目比如“该不该取消死刑”,但我们班同学在投票的时候不知道抽了什么风……最后选出的题目是“结婚后碰到真爱要不要离婚”……

当然老师也惊呆了,她表示要思考一下这题目究竟属不属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的范畴,大家看到翻船了(毕竟要正儿八经地议论1500字呀!)也纷纷表示可以再投一次票吗0.0 结果……并没有……

我们大概是全校唯一一个花了两三节课议论离婚的日语班。

很多人问过我怎么会想到去日本留学,我一般都会回答因为离家近))))

但其实真正放心安心地决定去日本其实是因为高中去名古屋的一所高中交流的经历,因为我碰到的homestay对我真的太好了。

我们是在5.9那天交流结束回国,而我的生日是在5.10,所以我就没告诉我的homestay我的生日。但是我万万没想到,他们还是在5.9给我准备了一个超级惊喜的生日party兼告别party。当我被叫出来,发现装扮的超超超可爱的客厅和我的生日蛋糕,homestay全体成员的时笑着说Happy Birthdya的时候,真的感动cry……住家姐姐还给我准备了一个纯手工的相册,贴上了交流期间的所有合照以及他们偷拍的各种表情包的我hhhhh ,还有全体家庭成员给我的留言。真的超级超级感动的,后来想想大概在生日前一周住家姐姐就悄悄问过我喜欢什么口味的小蛋糕,芝士的怎么样……可是我当时心太大完全没注意这是伏笔

 

38171-2epQVdg6ENN497evu7tKLf5gFxweCz0W.jpg

之后的每次生日和圣诞节都可以收到homestay给我寄的礼物和信,无论我是在国内还是大学之后又去到东京。他们真的超级棒,对我超级好。

当然我也有给他们寄礼物~有一年中秋节还给他们寄过月饼,他们表示完全猜不到中间的是蛋黄hhh从没吃过那种味道的蛋黄,非常好吃(*^▽^*)

大学的第一年春假我又决定回名古屋,因为想重新看看我的homestay。接到我的时候,住家妈妈对我说,我们的XXX已经长成大姑娘了呢!当时真的又要泪目了TAT 感觉这种久别重逢的语气太温暖了TAT 住家妈妈还是很唠叨哈哈哈哈不过这次换成用日语唠叨了,之前的时候因为我听不懂日语,她都是很努力用英语对我唠叨的,问我在东京住的惯吗吃的惯吗,课多吗上学辛苦吗,有没有新的小伙伴有没有男朋友!!!然后先带我回到熟悉的家,他们家新养了两只猫(#^.^#)之后住家又带我去了三年前我们去过的寿司店,因为他们还记得我三年前最爱吃这家店的玉米沙拉寿司。

希望下次见面的时候我就成长为立派的大人呢!

作者:早大小凡凡 (๑❛ᴗ❛๑)

收起
取消

出国留学申请的文书(PS、CV、WS等)怎么写?

Marco:

自2011年开始,我每年会修改100多篇PS或CV(以及一些其他类型的文书)。后来我开始管理的团队,这一数字变得更多了。因此,我觉得我在这一方面还是一些微薄的理解与见识。

自始至终,我对于这种类型的文档修改依旧保持着相应的热情,并且坚信积极正确地完成它们可以帮助您带来比你想象中要多的好处与帮助。

首先,不要想得太多,尽量简单地对待这些文书。

不要把写文书这一事情当成麻烦或令人害怕的事物来对待。你就是你,你并不能改变一些板上钉钉的事实,譬如教育背...

显示全部

自2011年开始,我每年会修改100多篇PS或CV(以及一些其他类型的文书)。后来我开始管理的团队,这一数字变得更多了。因此,我觉得我在这一方面还是一些微薄的理解与见识。

自始至终,我对于这种类型的文档修改依旧保持着相应的热情,并且坚信积极正确地完成它们可以帮助您带来比你想象中要多的好处与帮助。

首先,不要想得太多,尽量简单地对待这些文书。

不要把写文书这一事情当成麻烦或令人害怕的事物来对待。你就是你,你并不能改变一些板上钉钉的事实,譬如教育背景、职业背景以及个人发展等等。如何去呈现你的影响力在于你去向招生官们陈述这些事实的方式。是的,当我谈到“你的影响力”这一说法时,我的意思是这些申请文件是你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环境氛围,短时间内读者会被你所吸引,并局限在这一氛围中。你能够在个氛围里做的事情完全取决于你的意愿和个人才能。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是一个强大且不寻常的机会。如果我们胸怀壮志,我们应该抓住任何能够展现个人影响力的机会。我们应该满怀热情地去做这件事情。当我说到“你所呈现的方式”时,我是指一些你可以使用的方法方式,这一技巧你需要牢记于心并且熟知一些基本惯例和关于西方大学申请文书的针对性训练(让我们将它们称之为基础)。坚持这些原则性的规律可以极大地提高你文书的质量。

以下便是一些基础原则:

  • 仔细去揣摩校方所提出的问题
  • 将其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
  • 去寻求准确地理解被询问的内容
  • 回答每一个部分
  • 去发掘并欣赏一些潜在的东西。总之,你所写的这些文档都应当是准确的事实,然后你应该在事实的基础上去充实一个潜在的命题:我有动力且有能力在贵校取得一定的成就,做出一定的贡献。
  • 字数上的限制是为了强调文书中的每一个词都如同贵重的商品一般,我们应该字斟句酌。
  • 每一个词都代表着招生官的时间与耐心,因此你应当仔细斟酌每一个单词
  • 在内容的选择上也应当注意;提供的例子需要有目的性,即支持你文书中的论点与核心
  • 尽可能写得再好一点:
  • 当你在描述你所做的事情时,应当用具体且详尽的名词去描述
  • 当你在选择一些细节上的内容时,与此同时你也应当去补足相应的内容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你所说的事情
  • 如果你在文中涉及到了一些术语,例如团队合作,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有自己的内容去充实它。如果有的话,也要再问问自己是否需要费尽心思去证明你在团队合作上的才能;它是否已经自然地传达给了读者们?
  • 给你的读者一些启示:不要去解释一些能在教科书里看见的基本东西,譬如“市场运作是当代社会的基础”
  • 不要偏题:文书的主角是你,内容中的信息都是关于你的吗?对于那种费尽心思想要去写一些与自己无关内容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比如在文中写到母亲在JP Morgan工作或是叔叔的工厂如何如何。
  • 不要偏题X2:文书的主角是现在的你这些事情是发生在几年之前且与你近期的发展相关吗?你的学习、教学能力是很重要,但是完全没有必要从你幼年时开始说起。譬如硕士申请完全没有必要写一些你上高中的事情。原因同样很明显:时间也是限制条件,读者的是想要知道你现在的情况以及现在是什么驱使着你行动。为什么?因为这与他们的兴趣最相关。通过知道这个文书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不是什么来展现出的你战略与智慧(这并不是你的自传)
  • 去理解你的申请文件是一个互相关联的“包”:当这些课程在你的成绩单上时,就不用去在文书中列出你参加过的课程;不要因为同样的原因把分数写在你的PS里。总而言之,不要重复文档之间的内容。
  • 了解这些文件由于各自不同的目的和其要求的书写类型而如何相互联系的
  • PS是一篇具有很强说服力的文章。这意味着它可以展现并评估关于你的信息,以便于支持不同类型的论证,譬如
  1. 我在团队合作这一方面做的很好
  2. 我对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非常感兴趣
  3. 社会问题,尤其是贫富差距,在政策方面对我有很强的推动力
  4. 我将在贵校做出贡献,取得一定的成就
  • 很好!让我们看看原因。举例说明一种行为模式可以证明(1)你的动机的深度;或(2)你所拥有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线索:展现出一些硬性要求之外的一些长期活动;展示出你利用你的职位或是角色来实现了什么目标;通过提供具体的细节内容俩表现出你已经实现了什么
  • 简历是一种描述性的写作。其目的是提供一个事实上的概述。关于如何提供这些事实,肯定有很多强有力的策略方法。我想在这里指出的主要一点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两份文件的不同写作类型,并且允许这种理解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 做好功课与研究,并且在文书表明你已经做了这些工作
  • Cynical Reason:学校想要确信如果他们给了你offer,你会接受它。因为这样校方能够更容易地制定计划,而且在一些著名的学校排名中”录取率“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 Important Reason:这是你自己的生活,且学校生活也是昂贵的,这非常重要。你所就读的学习将对于你的教育与进步产生根本性的影响。那是非常非常明显的!你实现需要对学校有所了解,花时间去为你未来做出负责人的决定是值得的
  • 哦,对了,不要去反复写学校申请的网站的内容,不要毫无意义地列出课程或是提出“杰出设施”,而不要提及它对于该专业,讲师,他们的目标、所在地或是能够满足你的需求的设施。

牢记基础知识并允许它们为你准备文档的决策提供依据,这会让你能够理智地应对这一挑战。

通过了解这些文书的用途以及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呈现,你可以推断出在任何情况下所需要提供的内容。

祝你们申请顺利。

收起
取消

出国留学有何意义?

Marco:

分享一些经历,可能有利益相关的内容。

留学行业里不缺逆袭的人物。

大概在很多人的概念里,留学还是有钱人的专属,好像留学是件富二代才消费得起的奢侈品。但这件大众眼里的“奢侈品”切切实实地穿在了很多“穷小子”和“灰姑娘”身上,他们通过这个渠道改变自己的阶级,得到曾经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三四年前,接触过一个山里出来的孩子。全村好几年才出这么一个大学生,靠着各种国家补助在国内北京两所之一的大学读书。孩子争气,成绩好,年年拿奖学金,并在大三的时候获得了导...

显示全部

分享一些经历,可能有利益相关的内容。

留学行业里不缺逆袭的人物。

大概在很多人的概念里,留学还是有钱人的专属,好像留学是件富二代才消费得起的奢侈品。但这件大众眼里的“奢侈品”切切实实地穿在了很多“穷小子”和“灰姑娘”身上,他们通过这个渠道改变自己的阶级,得到曾经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三四年前,接触过一个山里出来的孩子。全村好几年才出这么一个大学生,靠着各种国家补助在国内北京两所之一的大学读书。孩子争气,成绩好,年年拿奖学金,并在大三的时候获得了导师推荐去美国某常青藤深造。推荐归推荐,语言考试、文书、网申这些流程一个也省不掉,恰好当时我们也才成立不久,有大型活动,他在我们这边改了文书,获得了一些留学信息。孩子自身条件过硬,出身校厉害,成绩高,有导师推荐,很容易就拿到了offer,并且成功申请到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数额基本cover生活费和学费。他的爸爸在山里赶来,经过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背着两麻袋特产出现在我们办公室里,举手投足显得很局促,担心我们嫌弃,用我们不太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激。

本来不过只是一场商业活动,如果不是这个孩子,也可能是别人,却在无意间收获了这样的心意。那样的瞬间也让在座的我们有一点中二的小心思:看,我们在做的事情能改变世界,哪怕只有一小点。

前几个月在朋友圈看到他分享动态,将爸爸接到了城市。可能他现在的生活只是过上了普通偏上的水平,依然和大部分人一样,挤地铁、还房贷,称不上富人。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大部人使尽全力奔跑也只能勉强和别人比肩。

分享这段经历不是想说留学是个镀金的好渠道,可以拯救所有贫苦孩子;而是想告诉大家,留学也是个可以改变命运的渠道,和高考、研究生考试一样,用努力就可以改变命运。国家公派留学为有经济困难的同学提供费用,各国校方也会为成绩优异的入学者提供奖学金,欧洲小众国家一部分学校是免学费的。只要你真的优秀,这条路你也可以走。

 

也有一些人的留学经历在大众眼里就是“作”。

就在刚结束的18fall申请,有位用户身在知名企业技术部门,高薪,活少,稳定。他留学回来不一定能找到现在这么好的工作,打定主意想要出去留学。

理由是:现在的工作日复一日,一眼能看得到头,想换种生活方式,给生活找点事干。

于是,离开学校这么久得把英语捡起来,辞职、查信息、考雅思、跑证明......确实是有事做了。

有人追求稳定,就有人追求冒险,留学对一些人来说就是简单地换个活法。也不一定非得是留学,只要能改变现在的状态就行。看了那么多条路,留学似乎也还是个不错的选择,那就留学吧。活到了很多人羡慕的状态也没那么有趣,给生活找点新乐趣也是当下的正事。

 

大部分人的留学,还是为了提升。

提升自己的价值,提升眼界,也提升未来的平台。

出国主流还是本科的学生,他们有的人家庭富裕,从小所处的环境让他们明白上进是理所当然的事,想要变的更厉害,就要付出同等的代价;有的人家境一般,想要去更高的平台,努力为未来搏一把。还有一部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深感自己各方面都有不足,想要遇见更好的自己。

不一定非得是留学这条路,想要上进的人会选择各种方式去满足自己的上进心。没错,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拥有“上进心”。他们可能也在转发丧系段子,自嘲咸鱼,但他们愿意把自己放在一个促人上进的环境中,因为长期的堕落会让他们心慌不安。这样的人即使不在国外学校实验、上课、赶due,也会出现在北上广加班打拼、熬夜学技能。

之前在知乎上火了很久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年轻人愿意带北上广打拼,即使过得异常艰苦,仍然义无反顾?”底下上千回答中大多数都提到了一个词:“眼界”。就像网友自嘲“贫穷会限制想象力”;经历也会限制我们的眼界和能力。

一个人的想象力基本是无法超越自己的所见所闻的,一个在中国长大的孩子总是会认为父母为自己付大学学费是应该的,也会认为美国普遍都富裕而拉美就是落后地区——而这些东西会一直适用吗,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适用吗?你只有出去走走,才会知道生活有无数种可能,更能体会到国内外教育的不同之处。之前,没有人告诉我们生活该是什么样的模式,没有告诉我们生活可以有多少种可能性,这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与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不同种族的人交流,去设身处地地感受多元的文化、习惯、生活方式,在这些点滴所积累起来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听内心的声音,寻求自己的价值观。而选择海外留学,除了国外高校的客观存在的先进资源,更是选择了一种独立上进的状态,这才是我们选择背井离乡去读书的初衷。

 

有人的留学是毫无意义的。

有很多的人留学是被动的,父母强加的意愿,毫无准备的自己。在异乡孤立无援,甚至惹出事端被遣返回国。

也有人仗着家里有钱,跑去国外镀金,夜夜笙歌,门门飘红。

......

这些人在国内和国外的状态不会有差别,即使在国内他们也是泡吧、惹事、无所作为。

无意义的生活在哪里都毫无意义。

 

即使身处这个行业,我们也不推荐每个人都去留学。真正有意义的留学是想上进的人去做能让自己有长进的事,是想改变的人去遇见新的人生。无论怎样,这都是一段的人生旅程,出发之前,我们都应该做好准备,想好自己即将面临的一切。

出国留学生活的意义,就是那些豁然开朗的瞬间,当你发现拉美未必那么穷,欧洲未必那么富,美国不是江山民主一片好,大把歪国人数学比你强的时候,而你竟然也可以做成这么多以前不敢想的事。这样你才不会后悔自己挑灯夜战备考雅思托福,不会后悔千里迢迢来到异国他乡,你会真诚的感谢自己给了自己看看这个世界的机会。

有一句话叫做“看过世界的孩子更强大”。这个世界不一定是外国,但我们不能囿于一角一落。青蛙至死还以为世界就剩那个扁圆,愿你我都不要成为这只青蛙。

收起
取消

出国留学的DIY过程?

Runke Huang:

大一就着手准备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一般申请就看语言成绩(雅思/托福/GRE)、本科成绩(GPA)、参加的学生活动(竞赛项目、研究项目、学术发表、兴趣特长)、学术活动(学术发表、国际会议参与)、大牛推荐。硕士和博士申请大概看得就是这些项目,现在着手准备的话就是往这些项目里面填空。

1. 划定你想去的国家和学校

这一步很重要,它基本确定了你以后语言需要考什么,成绩需要达到什么水平。根据你现在的专业方向,确定一下自己是想继续读本专业还是想跨专业申请。...

显示全部

大一就着手准备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一般申请就看语言成绩(雅思/托福/GRE)、本科成绩(GPA)、参加的学生活动(竞赛项目、研究项目、学术发表、兴趣特长)、学术活动(学术发表、国际会议参与)、大牛推荐。硕士和博士申请大概看得就是这些项目,现在着手准备的话就是往这些项目里面填空。

1. 划定你想去的国家和学校

这一步很重要,它基本确定了你以后语言需要考什么,成绩需要达到什么水平。根据你现在的专业方向,确定一下自己是想继续读本专业还是想跨专业申请。确定好方向后,一般策略是看QS排名、THe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等各种排名,确定一下自己想申请哪些学校,列张表格出来,如果是硕士申请,各个学校的申请材料几乎一致,基本不需要写研究计划,所以可以多列几所学校。然后读这些学校的官网,确定申请需要什么申请材料、申请开始截止时间,跟着步骤走就行。在这个过程中,你也找找你们学校之前申请到这些学校的师兄师姐,问问他们申请有没有什么策略,有啥需要注意的地方,少走弯路。打听好各种信息之后,就可以按照要求准备材料了。

2. 加油考语言成绩

确定了国家之后其实就可以开始着手准备语言了,是考托福还是雅思,还是托福+GRE。没确定学校之前也可以适当背背单词啥的,但是报名费没交可能没啥动力,这个得靠自觉了。确定了考试类型之后就赶紧报名抢考位啥的,如果是考雅思据说在香港和泰国考有优势,不过没去泰国亲测过。我考过两次雅思都是在香港,感觉还不错,应该是不会压分的,而且比内地考位多且考试费便宜。但是有时候自己准备交通和住宿。如果需要考GRE的话,个人建议先报名GRE,再战托福、雅思,因为GRE是真的难,备考GRE对于考托福、雅思是有指导意义的,因为GRE写作要求很高。如果考雅思的话推荐下载雅思哥,里面全是真题,口语自己买个几十节网课天天说着找找感觉也挺好。如果是托福机考的话,练练打字速度啥的,个人感觉托福比雅思难,可能高考训练都是手写,会不太适应打字。不过也是看自己啦,基本上托福和雅思都通用了。去英国和澳洲的小伙伴倾向考雅思,美国的倾向考托。雅思管两年、托福三年,GRE五年,自己也要规划好自己的考试时间,保证申请时能用。

3. 刷成绩

如果想冲击牛校,成绩是必须漂亮的,这是硬件。大学别光想着玩了,如果自己连漂亮的成绩都没有,申请的学校怎么相信你的学术潜力招你呢。而且刷成绩比发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简单多了,你才大一,多刷成绩啊。我本科同学全科90+的直接申请了牛津,证明了成绩好是真的重要啊。我本科成绩才89多,所以牛剑校啥的想都没想过。从大一开始好好刷成绩、选给分高的老师的课、咨询师兄师姐啥的,硬件别差啊。别被大学不看成绩这样的谣言骗了,有了好成绩之后就有评奖学金的机会,这些机会都可以填进简历里证明自己的本科很努力踏实啥的。我只是听说过有成绩一般的学生申请上了好学校,但是身边却没见过这样的例子,貌似都是学霸才申请上了牛校。

4. 学生活动

个人感觉自己写进personal statement(PS,个人自述)的学生活动其实都是主持或参与学术项目,以及自己参与的和自己的专业挂钩的学生社团活动。学生活动在申请中会在两个地方用到、一个是简历、一个是个人PS。在简历部分可以分为学术的和其他的,学术的就是项目、论文会议发表、竞赛,其他的就是文体美辩论啥的。你就在大学四年往这几个空里填活动就行了,我本科是主持了一个院系级、校级科研项目,参与了一个国家级科研项目。中文论文三篇、英文是硕士才有的。竞赛没写,感觉这个理科同学参与且写得比较多。其他文体活动啥的,拿大奖的可以写写,丰富下简历。在PS部分,这个得注意了,老师会仔细看的,你的活动得连成一个学术故事,证明你是热爱自己的专业、有目标,有规划,且有成果的学生,推荐写和专业相关的学术故事。别扯太多乱七八糟的,看起来很丰富但是不太专一,这是个人建议。也别一直夸自己,老师都是比你学术经历多的,太浮夸让人觉得奇怪。一般主要的感情线就是你热爱这个专业,然后你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有一些成果,但是这些成果还不够你来解决新遇到的问题,所以你想进一步申请深造,大概是这样,自己随意感受下哈。

5. 出国交流

如果想出国看看的话,最好在本科阶段申请一下出国交换或者短期交流的项目,先去看看。我的本科学校这类项目还挺多的,要抓住机会的话,就从大一开始着手准备以上四项。有了语言成绩、漂亮的考试成绩、学术和学生活动活跃,出国交流不选你选谁。这些出国交流的机会是可以写进简历里的,代表你融合过国外学校的生活,比较国家化啦。如果出国交流的学校就是你想申请的学校,那得抓住机会联系一下学校里的老师,如果有本学校的老师来推荐你读他们的学校,那效果应该也是很不错的。

6. 导师推荐

选了学校、语言过关、成绩漂亮、有出国经历、证明有学术潜力之后,接下来就是软实力了,推荐老师。如果推荐老师和申请学校的老师很熟悉,关系好,你应该是妥了。如果不熟悉,你就得选熟悉你的老师,最好是自己的导师,写出来的东西比较真实。如果只看title,选一个不认识你的,其实没啥意义,因为写得可能假大空。一般推荐老师是两个,牛津是三个。选导师三项指标:和对方有联系、指导过你且觉得你有潜力、有title。这是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申请的时候把你熟悉的老师往这个指标里套一套,各项打打分,找最优的,然后提前联系一下导师是否愿意推荐,然后讨论推荐信。一般推荐信得导师自己用自己的单位邮箱根据院校给的链接来填写信息。你自己在填申请表的时候留下导师的邮箱就行,对方院校会给这个邮箱发带有填写推荐信链接的邮件。

后续如果申请上了学校,希望在学校好好活下去,请一定记得提高自己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这两项指标直接关系到你在新学校的GPA。口语的话大胆说就行。我申请那一年托福、雅思、GRE都考了,列好计划和申请步骤,有条不紊的一步一步来肯定会有好结果的。你现在才大一,好好积累,把我在上面提到的前四个点弄漂亮,五六点水到渠成随之而来,申请好学校也就水到渠成。好好打基础吧,祝申请顺利。

 

收起
取消

对于出国留学打包行李,你有哪些建议?

Runke Huang:

出国留学前对于带什么不带什么确实是超级焦虑哇,我记得我第一次出去的时候带了一堆东西,我连衣架都带了,你别笑我…后来发现真心不是特别有必要。下面是根据个人经验列的各种必带清单啊,仅作参考。

一、必带品-证件类

不用多说啦,护照、身份证、信用卡、现金肯定是要带一些的。个人证件最好复印一份带身上,以防万一,掉了还有个证明这些证件曾经存在过的东西。录取通知书最好也打印一份,说不定办学生卡的时候需要,电子的入学相关材料,自己最好都先打印一下,不然很有可...

显示全部

出国留学前对于带什么不带什么确实是超级焦虑哇,我记得我第一次出去的时候带了一堆东西,我连衣架都带了,你别笑我…后来发现真心不是特别有必要。下面是根据个人经验列的各种必带清单啊,仅作参考。

一、必带品-证件类

不用多说啦,护照、身份证、信用卡、现金肯定是要带一些的。个人证件最好复印一份带身上,以防万一,掉了还有个证明这些证件曾经存在过的东西。录取通知书最好也打印一份,说不定办学生卡的时候需要,电子的入学相关材料,自己最好都先打印一下,不然很有可能找不到打印店或者超级贵。

钱的话,个人建议带信用卡加一些现金,到时候到国外可以刷卡消费,一些小东西花钱就好。以前我听信别人的意见说现金少带点,危险容易掉啥的。后来我发现最不能缺的就是钱啊,至于带多少,你得先搞清楚还有哪些费用是你入学之后必须赶紧交点,比如住宿费那些要怎么交、交多少,学校收不收其他的保险费用啥的,你得保证你带的钱或者信用卡够刷你必须交的钱啊,然后留下近一个月的日常开支的费用,第一个月真的会花很多钱去吃饭、买日常用品、还有交通费啥的,切记切记,然后到达目的国之后抓紧办储蓄卡,支持跨境转账那些的。

然后证件照得自己准备一些,一寸、二寸、白底、蓝底备几张,个人感觉到了国外办申请有时候好像都要证件照。你也可以提前打听一下,你所去的国家流行什么型号的证件照哇,自己电脑里面也得备一些照片,到时候直接印方便一点,毕竟国外的PS技术不咋滴。

二、必带品-学习类

电脑、手机、U盘、插头转化器得带。如果是苹果电脑,还得带上自己的投影仪转换器啥的,课堂展示应该超多的,自备一下比较靠谱。如果在国外读硕士有申请博士的打算,记得带你的成绩单翻译件、本科毕业证、学位证翻译件。别到时候要提交成绩单搞申请,啥都没有哇。从国内寄文件类的快递真的很贵。记得放只黑色签字笔在自己的包里,上飞机会填资料啥的,到时候别借不到。

三、必带品-生活用品

电话卡一定得淘宝买两个带去,不能让自己失联。护肤品、化妆品就不用提醒啦,带啊!在去读书之前计算一下自己大概是半年还是一年会回来,这期间会经过啥季节,需要啥衣服哇,挑选一些。切记挑衣服的原则,自己近半年没穿过的不带,别以为自己到了国外会穿啊;放箱子前先搭配好,别因为到时候没衣服搭就永远压箱底了,这可是你花力气背过来的;对于女生来讲,衣服简直可以装几个大箱子,但自己又背不动。我的方法是发国际快递啦,因为衣服一般比较好清关,我是直接找淘宝发EMS到学校啦(抱学姐的大腿,让她帮忙收个快递)。

被子的话,我看很多人都建议不带,但是我真的是懒宅啊,我会选个季节适宜的压缩了快递过去,真的不想第一天人生地不熟的跑出去买被子、枕头、床单,超级重,搬一路也挺尴尬的。

衣架的话看情况啦,我也会选两个吧,因为有些衣服不挂起来真的皱得难看啊。做头发的得带啊,比如卷发棒,带一个自己得心应手的。刚开学的那几天,你总不想人家美美的,你还在披头散发吧。到时候买个卷发棒也行,但是前提是背的动,钱够,完全做好了到达第一天各种逛日用品超市背东西的准备啊。

洗发水、沐浴露那些,个人建议先带个旅行套装小的过去顶几天,熟了满满搞定这些。隐形眼镜一定得带!还得多带!有的国外买隐形要有医生证明啊,而且看医生又超级贵。各种色号走起啊~女生的卫生巾还是得带一些备用的,如果你很难接受卫生棉条的话。 但是日用品超市应该都有,如果你大姨妈不着急,晚点也无所谓啦。牙膏牙刷也得带着,飞机上或者刚到住的地方都会用到。

常用的药品可以带一些,比如感冒药、拉肚子的、止痛经的那些常用药得备下,以防刚到水土不服导致的各种不舒服哇。手机壳和膜可以备一两套,根据自己摔碎屏幕的频率判断一下自己需要带多少。

四、必带品-干粮类

作为一个吃货,带零食真的挺重要的,也不用带太多啦,够自己吃两天,缓缓思乡之情。老干妈、辣条啥的说不定亚超会有,就是价格贵一点点啦,但是也还好。自己也可以带一个小锅,保证自己在到达的前两天,人生地不熟、没有朋友的状态下,自己可以喂饱自己。到国外其实最大的困难不是你无法和同学或者导师交流学术,而是在不熟悉的前几天正常的点菜。我记得和我同学第一次去美国,由于不会点菜,第一天完全没吃饱,第二天,点的旁边的坐的外国girl来了句“oh my goodness”,可想而知该有多尴尬了。为了证明我们是可以的,两个人吃得扶墙回酒店。所以,手机里下载一个识图翻译的APP吧,保证自己至少可以正常点菜啊。

五、没必要带

以前的旧证件、不用的银行卡那些,几乎最近半年没有动过的卡啥的都不用带啊。家里的钥匙,比较笨重的可以不带,自己是会弄丢的。

然后可能自己想带一些书啥的,以为自己会看。到了新大学,有你读的,完全可以不用带。如果你要准备国内第二年的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啥的,带着电子版的参考资料就行。自己真的超级想带的书就扫描吧,下载一个扫描的APP。背厚重的书去异国他乡,你真的会在路上恨自己的。

没必要带的生活用品的话,自己将近一年没穿过的衣服不要带,浪费空间啊。大只的洗发水、沐浴露、锅碗瓢盆、家用电器啥的都别带啊,不要负重前行啊。零食的话要记得托运,特别是全是中国字的零食。记得有一次过海关,安检小哥哥拿着一位中国小哥哥抖动的卫龙魔芋爽看了半天,中国小哥哥也不知道该咋解释,最后及其无奈来了句:“you can keep it。”然后安检小哥意外地还给了他。 各类保健品就别带了,记得查好出入境法律规定啊,别带了水果啥会被扣押不合规定的东西啊。打包原则就是重的、大的、不喜欢、近期用不上的都不要带。

至于订机票的小技巧,如果要订经济舱的话,提前订哇,我发现有的跟团的机票加酒店的费用比机票还便宜,记得多查查各种方式。要订头等或者商务的话,可以淘宝哇,淘宝上会有卖家专门帮忙订半价的头等舱,真是万能的淘宝。

收起
取消

目前法国高商学校的中国留学生就业情况如何?

该话题答主

Joyce Niu | 芝士圈咨询顾问

巴黎高等商学院 Master in Management(Grande Ecole)
法国TOP1商学院HEC GE项目毕业,工科背景跨专业DIY申请商科,法国高商TOP4学校均拿
Joyce Niu:

作者Joyce Niu,毕业于法国HEC。

对于“找工作是否顺利”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不顺利的。

但是他们最终还是找到了工作/实习。

个人观察而言,法国高商的中国留学生就业情况,相比英美还是友好很多的。这一是因为法国商校的独特体系是就业导向的,二是因为法国本身对留学生政策还是比较友好的。

题主笼统地问法国高商的中国留学生就业情况,这是一个很模糊的问题。首先法国高商学校繁多,所有体系里的法国私立商校都统称为法国高商,细数下来可能有三四十所,...

显示全部

作者Joyce Niu,毕业于法国HEC。

对于“找工作是否顺利”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不顺利的。

但是他们最终还是找到了工作/实习。

个人观察而言,法国高商的中国留学生就业情况,相比英美还是友好很多的。这一是因为法国商校的独特体系是就业导向的,二是因为法国本身对留学生政策还是比较友好的。

题主笼统地问法国高商的中国留学生就业情况,这是一个很模糊的问题。首先法国高商学校繁多,所有体系里的法国私立商校都统称为法国高商,细数下来可能有三四十所,虽然都是精英教育体系,但他们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在国际上的声誉也大不相同;其次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不一样、对就业的期待不一样,光靠“法国高商”一个牌子 就想看清楚未来三年的就业道路,是很不现实的。

因为我自己的经验集中在前五高商,所以我只能给一些前五高商的就业情况判断。

从结果来看,法国前五高商的学生,如果认真坚持找实习,无论过程多么艰辛,最终都是能找到的,只不过对实习的期望不同。

很多人觉得“找不到实习”,大多是由于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认为有了法国高商的名头就理应进去世界五百强,非麦肯锡摩根不去那种。对于这样不能从全局角度认识自己的学生,觉得找实习难 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们评价一件事情难不难,不能光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因为难是相对而言的,“感觉难”更是一件太主观的事情。

我更建议的评价标准是,不要问到底难不难,而要问对于同样的人 和同样的就业期望,来法国读前五高商是否比去别的国家更有利一些。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这里是对比美国英国的同学,当然样本不一定全面。

原因如下:

1. 充足的实习时间。

法国高商的学制里都有半年以上实习期:MSC项目在一年的学习后还有半年实习期;GE项目在两年学习任务之外还有一年半实习期(有条件也可以选择不做)。所以,你有充足的时间好好找实习,相比于只能用寒暑假找实习的英美学生,读法国高商的学生找起实习来也比较从容。当然,因为有这么长的实习期,你的同学们也都在找实习,所以你会觉得压力山大,而英美学生可能找不到就算了,反倒没有逼自己的意思。

2. 全面的职业辅导。

所有学校都会吹自己的career center,但是法国高商的特色在于它是完全的职业导向。写论文、做研究这些,在学校的评价体系里都是靠后的事情。因为是就业导向,学校每年在职业辅导上的投入非常大,职业中心、宣讲会、校友会都是尽可能为你提供资源。在学校里,找工作的重要性是大于好好上课的,有的时候上着上着课,有的学生问了个工作的问题,老师就认认真真地开始了职业介绍,并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职场心得。这种“就业导向”不需要具体地列出来学校有多少资源,而是这种氛围会逼你去好好找工作。当然同样,这种氛围会让你压力很大。

3. 法国商界非常认可高商文凭。

文凭不代表一切,但前五高商的文凭在法国确实好用。对于法国本地学生,企业都会高看你一眼。留学生的话因为语言隔阂可能感受不到这个红利。举个例子吧,我的一个好朋友拿到一个银行实习offer后觉得人家给的工资不够,于是去argue说自己是hec的理应比别人给高一点,然后人家就真给了……当然再辩证地说一下有利有弊,因为企业过于重视名校,甚至在一些法企里还有小团体,排挤hec的同学觉得他们没什么了不起云云……当然这也是道听途说啦。

4. 法国签证对于留学生也很友好。

英国美国的签证有多困难就不说了,而法国研究生毕业后,一般学生签证能多给到半年的时间,你可以一边实习一边找工作。半年到期后,还可以申请APS签证,多呆一年的时间找工作,这一年半过后你还找不到才必须要回去。这种签证制度已经非常友好了。而且不像英国这么难sponsor visa,法国这边对工作签的限制并不强,还是给你很多机会的。

以上都是法国高商的大环境对就业的利好,当然,学制上的特色比如适合转专业、适合多元学习这些就不赘述了。

 

当然也有一些不利的地方。比如说,欧洲目前的经济环境一般,法语会对就业机会有限制,回国之后有一些HR不认识这些学校……这些当然都有。

但是我觉得,对于利于不利要辩证地看这些问题。如果说欧洲经济不好,但国内其实也不好,互联网寒冬、中美贸易战,你到了其他国家同样也会面对经济不好的困境,你是无法预测的。HR对你的评判,也绝不仅仅只停留在学校这一行字,你在法国积累的实习经验,难道不是更有力的竞争力吗?

再回到你觉得难不难的问题。我只能说,说易也易,说难也难。这完全取决于你如何做这个价值判断。

对于很多国家的项目,显然都没有留下来的希望,所有人都抱着毕业就算了的心态,你甚至都不会听到有人问这样的问题。而对于法国,就是因为环境太宽松了,大家都抱着留下来的希望,觉得自己可以搏一搏进入西欧社会,所以好多人觉得难。难也是因为有希望啊。

有很多我辅导的学生,每到找实习的时候又会过来找我聊天,说学姐找实习真难啊……我问你投了几份简历?他说投了五家都被拒了……然后就觉得难的不得了……

我自己Hec的同学,阿尔及利亚人,法语溜溜的,原来做IT,现在要转投行。他一开始投了上百份简历,最后回复他的七八份,拿到offer的一两份。现在他在巴黎做投行了。你问他难吗?他也会告诉你很难。

没有什么不难的事情。法国高商能给你的也只是一些资源,能不能抓住它也完全看你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全面了解你要去的行业,目标明确,然后坚持尝试。

也就没有什么难的事情。

如果你想对自己的发展有更针对性的建议,欢迎来芝士圈和我聊聊。

收起
取消

有哪些选校定位和申请网站推荐?

该话题答主

Steve Bai | 芝士圈咨询顾问

布兰迪斯大学 Business Analytics
0背景,起步晚,从英国转美国,如何从头开始美国BA之路
Steve Bai:

作者Steve Bai,芝士圈留学行家,就读于布兰迪斯大学商业分析Master学位。

首先先分析一下在申请过程中自己需要处理哪些方面的问题:

 

1. 了解申请的流程

从定校,选专业,写文书,交申请材料,跟进申请进度,收到offer以后选择合适的项目,一直到最后的签证办理,甚至是当地接机租房,整个申请过程费时费力。虽然每个学校申请递交材料的过程大同小异,但中间很多细节都有可能对最终的申请结果有决定性影响。

 

 

2. 了解往年的录取结果

作为即将毕业准...

显示全部

作者Steve Bai,芝士圈留学行家,就读于布兰迪斯大学商业分析Master学位。

首先先分析一下在申请过程中自己需要处理哪些方面的问题:

 

1. 了解申请的流程

从定校,选专业,写文书,交申请材料,跟进申请进度,收到offer以后选择合适的项目,一直到最后的签证办理,甚至是当地接机租房,整个申请过程费时费力。虽然每个学校申请递交材料的过程大同小异,但中间很多细节都有可能对最终的申请结果有决定性影响。

 

 

2. 了解往年的录取结果

作为即将毕业准备申研的大四学生,很多人之前并没有任何申研的经验,申请的时候对目标院校的确定也会因为经验不足而有失准确。在寻找自己目标学校和专业的过程中,往届申请人的背景信息和录取结果往往是最重要的参考。通过了解往年被录取同学的本科专业课程,GPA, GMAT, 实习经历,项目经历等信息,然后和自己的背景做对比,能够帮助自己更客观地了解自己在全部申请人中的实力,也会帮自己更准确地定位要申请的学校和项目。

 

3. 找熟悉文书套路的过来人帮忙

申请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文书,好的文书内容可以帮助自己在众多申请人里面脱颖而出。而作为一个没有任何申请经验的大四学生,很难对自己文书的质量有客观地评判。这个时候找一/多个有经验的人帮忙修改文书是最方便的办法。这种类型的人包括但不限于:在这个项目就读的学长/姐,自己的朋友,导师,实习时的mentor。通过和他人交流,能够找到文书中各种逻辑漏洞,完善文书内容。毕竟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很多时候自己觉得还不错的文书,在别人眼里就是一篇毫无细节的流水账……(比如我自己现在回看当时最一开始写出的文书,感觉每一句话都不忍直视,恨不能穿越回去掐死当时写文书的自己但当时刚写完的时候觉得简直无懈可击orz……)

 

4. 文书语法

毕竟作为陆本的各位,写作能力和海本以及英语母语的申请人相比还是略逊一筹(当然也有一些陆本的英语大神,但从总体而言,非母语者和母语者的写作仍然有很大区别)。在DIY的过程中找一个英语母语的人阅读文书,然后在语法方面进行修改,即使文书内容一模一样,但仍然可以让文书质量飞升一大截。当时我阅读老外给我修改完的文书,心里只有一句话:“英语居然还能这么写……”尽管申请人的硬实力决定了自己能申请到什么层次的学校,但一篇读起来通顺流畅的文书同样能体现出自己优秀的英语能力,在冲击更好的学校的时候助自己一臂之力。

 

5. 关于学校和项目信息的深入了解

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毕业后就业方向,课程设置,学校的就业服务,导师的研究方向,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选择学生时的偏好,面试准备等。这些信息一方面能用在文书里面,作为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的理由,一方面可以帮自己更好地了解这个学校,以作为收到offer以后取舍抉择的标准。而这些信息,最直接的方法是找过去就读同学校同专业的人咨询。

当然这些信息内容众多,搜索起来费时费力。我也给题主推荐几个我自己用过觉得还不错的网站。

 

1. 芝士圈

这个平台一定要强推给DIY的同学!!!

它应该算是一个C2C的留学申请平台,上面有往届的学生兼职做选校咨询顾问,也有很多外籍的文书老师专门提供文书修改和写作服务。这些外籍老师很多都是名校毕业在这里做兼职赚外快。其实这个宝藏平台一开始我并不是很相信,但我用了一次他们的文书修改服务,改得真的比我中介写的…好太多,而且真的很快,比预计的时间快了一倍。然后我就下定决心甩掉中介自己DIY了。相比中介,这个平台真的好便宜!!!修改文书基本也就几百块钱,即使自己申请十个学校,花在文书上的钱相比于动辄五六万的中介费,也就是个零头,毕竟都是研究生了,继续花父母的钱,能省就省一点吧…

另外芝士圈这个平台功能还蛮全的,除了文书服务以外,还可以找平台上兼职的学生顾问,了解定校经验,不同学校的具体信息,GT考试技巧,面试经验,也可以画几块钱解锁往年申请人提供的个人背景信息,对于身边缺少申请同方向前辈的同学,这简直就是个福音啊!!!总之在自己申请的后期才发现这个小众宝藏平台,我觉得自己真的浪费了好多钱…(有这些钱能吃多少顿烤肉啊orz)。

2. chasedream和一亩三分地

不解释,老牌的留学申请网站了,无论是DIY还是找中介,都可以在这个网站上了解很多录取信息,也能找到很多申请同方向的好友。商科建议chasedream,理工科推荐一亩三分地。

另外作为老牌留学信息网站,在上面还能找到很多关于毕业后就业的帖子,可以说能从留学开始一直用到毕业。

3. GMAT: 考满分,GMATclub

考满分是个免费的GMAT做题网站,把很多题库按题型分类,界面清爽,题量充足,还有错题本可以导出成word文件打印出来随时复习。

GMATclub是一个国外的备考论坛,上面除了官方题库,还有很多GMAT辅导机构的题目。题目按难度和考点分类,都有对应的tag,700-800分的题库普遍较难,但大多数题目比较合理,可以作为后期没有新题冲刺高分的时候使用。

总之,提醒一下,最好不要去*东方或者太*这种中介机构办的论坛,毕竟屁股决定脑袋,中介开的平台,核心目的还是要让学生选择他们的中介服务。很多信息并不真实,看太多就是浪费时间。

收起
取消

如何申请美国东北大学留学?

Marco:

题主的问题范围有些大,不知道题主是要申请本科还是研究生,具体要申请那个专业,没办法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这里分享一下东北大学的特点,并以东北大学的金融硕士项目为例具体讲解申请步骤,希望能为题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学校特点

东北大学位于波士顿市区,下设项目多以就业为导向,大部分本科课程配有co-op,为学生提供专门实习的时间。近几年来,东北大学在USnews上的排名上升势头强劲,从70名左右上升到2018的40名,发展前景很好。学校处理申请的速...

显示全部

题主的问题范围有些大,不知道题主是要申请本科还是研究生,具体要申请那个专业,没办法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这里分享一下东北大学的特点,并以东北大学的金融硕士项目为例具体讲解申请步骤,希望能为题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学校特点

东北大学位于波士顿市区,下设项目多以就业为导向,大部分本科课程配有co-op,为学生提供专门实习的时间。近几年来,东北大学在USnews上的排名上升势头强劲,从70名左右上升到2018的40名,发展前景很好。学校处理申请的速度非常快,一般情况下会申请者在递交全部申请材料后两到三周下发面试邀请,申请者完成面试后一到两周就能收到录取结果,非常适合在申请季前期申请,作保底学校。

申请步骤

以MSF项目为例

东北大学的主页经常出现卡顿的现象,但各学院或项目的界面不会出现这个问题。若遇到卡顿,可以直接搜索想要申请的项目所在的院系。

在商学院的网页上,选择“Academic Program”,然后在下拉菜单中选择要申请的项目,比如说MS in Finance。

38171-P4nL37EpXhFARBh_n7C40dbDbF5hfgNy.jpg

点进该项目的界面后,在网页的左侧有一排菜单,第一项“Fast Fact”是关于该项目的基本信息,第二项“Admission”中包括申请需要的各项材料,时间表,学费,以及往届录取学生的背景统计,第三项“Curriculum”是课程设置,“Career service”是求职服务,“Student Experience”则包含了各类社团,校园周边信息等内容。

38171-YAD06DaP6u1ORhLwFWvno3toli2kMkQA.jpg

项目简介

该项目为一年制项目,在一年时间里要修满30学分,可以选择在五月或八月毕业。项目班型较小,85人分成两个班,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国际学生。该项目有两个特色机构合作,一个是360 Huntington Fund,是一个由该项目学生运营的共同基金,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基金将课本上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个是IDEA,是由学生管理的创业孵化器,在这里,学生将在老师的指导下作出决策,体验投资人的工作。这两个活动的具体内容可以在“Curriculum”下“Experiential”找到。

材料准备

•官方成绩单

申请人只要提供扫描版的成绩单就好,不需要提供官方成绩单。一旦被录取学生将需要提交官方成绩单或由WES,CED等机构认证的成绩评估结果。根据官网上的信息,该项目学生的平均GPA为3.3。

•个人陈述

个人陈述在800字左右,在文中,申请者应提到短期及长期目标,将要面临的挑战,过去的经历如何帮助在未来取得成功。个人陈述要用12号字,双倍行距,必须在每页上表明申请者姓名和题目。

•两封推荐信

要注意东北大学的推荐信对内容有非常具体的要求,一定要提前和老师做好沟通,不能直接提交已经准备好的推荐信。

•托福/雅思成绩

•GMAT或GRE成绩

38171-UCibBpQG2xz7bOfvgARyWwSa7_d3TSZW.jpg

根据官网信息,该项目GMAT平均分为688,GRE平均分为Verbal150分,Quant162分

•简历

•护照复印件(国际学生)

•申请费(100美元)

项目费用

项目费用的相关内容可以在“Admission”下“Tuition and Aid”下找到,该项目按学费收费,每学分为1560元,完成整个项目共需要46800美元。

38171-gj7LYUGZqR2YevXfm2xH_M-zZ96mv_la.jpg

该项目的奖学金不需要额外申请,招生委员会将根据学生的GMAT/GRE成绩以及GPA发放奖学金,奖学金为10000刀,一般GMAT700分以上的申请者都能得到奖学金。

收起
取消

留学生回国就业渠道?

Marco:

针对商科专业回国就业做一些介绍:

1.无论选择在国内还是海外求职,都必须把握好求职的最佳时机。

海外求职的黄金时间集中在大四的九月份和第二年三月份,而归国求职可以在毕业后的一年进行,大四优先在当地求职,若找到心仪的海外工作则可以直接留在国外就业,若没找到再考虑回国。如果做出决定,不留在海外,那么最理想的回国时间就是获取毕业证的时候,因为只有在毕业后这一年,才具有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对找国内的工作非常有利。

那么要不要先利用OPT在国外的公司找一些...

显示全部

针对商科专业回国就业做一些介绍:

1.无论选择在国内还是海外求职,都必须把握好求职的最佳时机。

海外求职的黄金时间集中在大四的九月份和第二年三月份,而归国求职可以在毕业后的一年进行,大四优先在当地求职,若找到心仪的海外工作则可以直接留在国外就业,若没找到再考虑回国。如果做出决定,不留在海外,那么最理想的回国时间就是获取毕业证的时候,因为只有在毕业后这一年,才具有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对找国内的工作非常有利。

那么要不要先利用OPT在国外的公司找一些实习积累下工作经验再回国呢?

这取决于你所实习的公司的规模。如果所在企业是一个“Big Name”比如国外的四大,投行,世界500强的企业,那完全可以工作一段时间再回来,因为这样的实习经验是被国内的HR们所认可的,但如果是在当地的一些中小企业工作,其工作经验并不能够被国内的大型企业认可,这一年的时间就有点浪费啦

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格外重要,因为只有应届毕业生有参与各大公司校招的机会。大多数公司在校招时将海外留学的应届毕业生界定为在当年以及前一年毕业,且为初次就业的留学生。

以毕马威和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38171-H0kmadi5QBKtDElSA1fsRqC_femO1a67.jpg
38171-r-F4EWeWRSnnAU57-_rqxIVohzI4oy3U.jpg

2.海内海外就业准备时间

大三暑假和研一的暑假就可以参加Summer Intern,表现好的同学可以通过企业的return offer 提前留用。9成以上的留学生都是通过这种“暑期实习-被留用”的方式进入到海外的大型企业的。因此对于希望在海外找到工作的留学生来说,必须从大三甚至大二就开始准备,积累经验和人脉。

如果没有通过暑期实习拿到return offer,就要加入到大四求职季校园招聘的大军中,这个阶段,既可以选择申请海外的企业也可以申请国内的企业。由于国外企业只有这一次校招计划,而若要申请国内企业还可以参与第二年的国内校招,建议优先准备海外企业的校招。

3.留学生就业准备

对自我的分析,要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并对自己的性格有一定的了解,不同性格特质会有不同职业倾向,比如专业服务型和销售型对人才性格的需求就不同,这可以通过网上的MBTI性格测试来帮助自己的性格定位。

对不同行业和岗位进行调研,明确不同行业和岗位的发展性以及和自己情况的契合程度。

明确方向后,根据岗位的具体能力需求,对自己制定能力提升方案。

能力主要包括硬件背景、软件能力、职业技能。

硬件背景指简历上教育背景、实习、考试、社团活动、奖项证书等;软件能力指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business sense等;职业技能指专业知识的储备等。

求职过程主要包括简历投递、笔试、面试三个阶段,一般经历三轮左右的沟通就能得到最终答复。

不同专业在求职过程中也各有侧重。研究型学科,如理工科,医学,建筑,重点看重专业性知识和经验,在求职时应更注重准备能充分体现自身专业能力的简历和学术成果或设计作品。而商科在求职的过程中,除了要考察硬件背景之外还要从分考量求职者的综合能力,如领导力,抗压能力等。

4.商科求职的几个主要行业

金融行业

金融销售岗位:商业银行管培生、银行及金融机构客户经理

金融学术型岗位:投行岗位、证券基金研究/投资主力、资产管理型企业研究分析员:需要扎实的金融专业知识和科研功底

金融中后台职位:运营、风控、法律、核规部门:对学术要求不高,求职相对容易

财务会计

四大会计事务所(德勤、安永、毕马威、普华永道):培训,发展体系完善

企业财务部(联想,华为等财务类型岗位)

咨询行业(不限专业,经济学,数学,工商管理等均可考虑)

战略管理类咨询

市场研究

财务咨询

IT咨询

HR咨询

其他咨询

5.总结一些商科就业条件

各大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将综合考量求职者的各方面能力,主要包括:

GPA :咨询投行3.7以上较有竞争力;四大至少要达到3.2以上

实习经历:几乎所有岗位都要求求职者有相关实习经验,必须尽早准备,建议从大二暑假就开始着手准备实习

英语水平:一般来说需要通过六级,或托福95分以上,雅思6.5以上

资质考试:CPA CFA FRM等含金量较高的证书需要较长时间准备和考试,因此要至少提前一到两年开始准备,并空闲时间考下职业规划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

领导力及沟通能力: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能够体现自身素质的事例。

收起
取消

留学面试中,你遇到过哪些惨痛的经历?

该话题答主

Claris Liu | 芝士圈咨询顾问

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IMC
西北IMC刚毕业,交流关于Marcom相关专业最新鲜的一线信息~ 申请的时候拿了哥大、西北、南
Claris Liu:

作者Claris Liu,西北IMC在读中,芝士圈留学行家。

 

2018年初,正值我的申请季。翻来覆去修改的文书、接连而至的机面让我焦头烂额。我等待梦校的面试等到快绝望,看着申请群里和论坛上一个又一个接到梦校面试甚至offer的消息,心理上已经不抱希望了。

3月1日,在拿到已经过去快两年了,现在想起这次梦校面试的经历仍然心有余悸。从结果来看好像不算失败,但是过程真的是totally failed。在这里写下我的经历,也算是给同样准备申请留学的...

显示全部

作者Claris Liu,西北IMC在读中,芝士圈留学行家。

 

2018年初,正值我的申请季。翻来覆去修改的文书、接连而至的机面让我焦头烂额。我等待梦校的面试等到快绝望,看着申请群里和论坛上一个又一个接到梦校面试甚至offer的消息,心理上已经不抱希望了。

3月1日,在拿到已经过去快两年了,现在想起这次梦校面试的经历仍然心有余悸。从结果来看好像不算失败,但是过程真的是totally failed。在这里写下我的经历,也算是给同样准备申请留学的小伙伴们一点提醒和攻略。

两所保底学校offer的同一天,梦校居然给我发了面试邮件!这是我申请的所有学校中唯一一所真人面试的面试,更何况是梦校,当然要好好准备!我在系统上约好3月6日凌晨通过Skype面试,并跟实习的上司请了3天假,连同周末一起5天集中攻克这次面试

准备面试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刷面经。我把论坛上能找到的面经全部复制下来,删掉重复的,留下不同的。梦校的面试问题比较常规,无非就是自我介绍-实习经历-对IMC的理解等几个部分。

2. 写自己答案的逐字稿并熟悉。在整理完问题之后,我把我对于每个问题的回答全部写成逐字稿,并且多读几遍增强记忆。

3. 模拟训练。首先自己录音反复复盘修改答案;其次找同学帮忙听一听答案(但是这一步效率其实不高,因为同学也没什么经验,不知道什么样的答案是好的)。最后,我在芝士圈上找了同专业师姐帮我模拟面试(外籍顾问也有模拟面试)。师姐是过来人,知道面试官更加青睐什么样的答案,也能听出我的答案中有什么逻辑不自洽的地方,给予我修改建议。

4. 最后就是不断不断练习自然,让自己听起来不像是在背书。

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我准备的看上去很充分,令人崩溃的危险却在暗中潜伏中:

3月5日,我早早准备好了skype账号,加了面试官好友,提前三个小时就坐在准备面试的房间里不断练习稿子,调试摄像头,让自己看上去得体好看一点。

晚上十二点,我准时拨视频给我的面试官,过了一会她终于接了,我看到了她的画面。但是!万万没想到!!!我的skype没有声音和画面!!!她看不见也听不见我!!!

我完全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又重新拨给她几次,还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面试官很无奈地说“我们电话面试吧”并告诉我她的办公室电话。我立刻给skype充了钱打电话给她。一阵忙活,总算接通了,这时候距离面试开始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五分钟。

就在我以为可以顺利开始交谈的时候,另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又发生了,也许是因为这是跨洋网络电话,信号太差了,她一说话信号就会断掉。。。

我们尝试了好几次,最后面试官用无奈并不耐烦的语气说,“我不说了,你自己说说你的经历吧”。谁也无法想象我心中的绝望。我看的面经里,许多大佬同学和面试官谈笑风生,各种寒暄,而我准备的客套话一句话都没用上。在我说我的实习内容时候,说到最后一个,面试官也立刻打断我说不用说了,我的心越来越凉。结果面试十几分钟就结束了(因为基本都是我一个人在说话,而正常的面试一般要30-40分钟才比较正常和内容饱满)。

面试结束后,我最后可怜巴巴地问她,这次设备的问题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没有可能reschedule一次面试?面试官说设备问题以前也发生过,不过他们非常繁忙,她会把这件事情报告上去,但是会不会reschedule不能保证(简而言之就是不行)。

面试完我整个人仿佛坠落到深渊。一整个申请季就为了梦校梦想专业而努力,而该死的没有提前测试而导致的设备问题ruin it all!

接下来,我把梦校的申请群都退掉了,邮件也都放进垃圾箱,眼不见心不烦,开始消化事实并且投入其他的申请过程。

3月30日,我收到一封邮件:Medill has posted a decision to your online application. 得,审判书来了。那天晚上我心情不错,且之前又收到一个offer,心怀着“regret 就regret吧,无所谓,梦校本来就是冲刺的选项”的心情我点开了系统里的decision。

“Congratulations! I’m delighted to inform you that you have been admitted to our program.”

……

看到Congratulations! 的那一瞬间,时间仿佛都凝固了。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喜极而泣,申请果然是个玄学啊。。

后来,我有思考为什么能得到录取的原因。很显然,对于面试本身来说,我绝对是失败的——我没有提前调试我的设备,没有准备plan B(第二台电脑),这些都让我显得很不专业。我想也许是我的硬性条件(GPA、TOEFL、GRE)为我弥补了一些面试的缺陷,才能让我侥幸得到了这个录取。

但是,对于申请者来说,对于每一个学校,我们只有一次机会,每一步都要尽力做到100%,绝对不能抱着侥幸心理。

所以切记,Skype面试前,一定要调试设备,最好可以拨通另一个账号试试声音画面是否正常,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再准备一台电脑!

这就是我的惊险的经历,希望给大家一些参考~

现在,我已经顺利从这个项目毕业啦~有对IMC项目感兴趣需要文书修改、模拟面试的同学可以找我~

收起
取消

有哪些用料操作简单但味道不赖,适合出国留学生做的美食?

该话题答主

Bowen Lin | 芝士圈咨询顾问

伦敦商学院 Management
Studying for a Master degree in Management at L
Bowen Lin:

作者Bowen Lin,芝士圈留学行家,2013-09~2014-07就读于London Business School的Management Master学位。

留学生的餐桌上,多半寡淡。

白日里为了学业劳累奔波,在异国他乡里耗尽了自己的精气神,晚上还要给自己伺候一顿吃食,或者是所在的城市食物不堪下咽(伦敦:咳咳……),或者是周遭一顿饕餮对钱包是实实在在的挑战(纽约:这个……)。最终选择自己走向了灶台,却对着记忆里仿佛迷宫一样的厨房和灶台望...

显示全部

作者Bowen Lin,芝士圈留学行家,2013-09~2014-07就读于London Business School的Management Master学位。

留学生的餐桌上,多半寡淡。

白日里为了学业劳累奔波,在异国他乡里耗尽了自己的精气神,晚上还要给自己伺候一顿吃食,或者是所在的城市食物不堪下咽(伦敦:咳咳……),或者是周遭一顿饕餮对钱包是实实在在的挑战(纽约:这个……)。最终选择自己走向了灶台,却对着记忆里仿佛迷宫一样的厨房和灶台望锅兴叹。

有没有什么食物,简单易上手,口味有底线,还能给辛苦了一天的自己一些仪式感呢?

当然有了。

煎个牛排。

一说起牛排,我每次都得咽一口口水。

能不馋么?一块好牛排,有细腻的肉质,表面浓郁的牛肉味与焦香下,内里却是汁水四溢的淡粉色,边缘的油脂经过了火热的煎锅,在黑胡椒和海盐下绽放出完美的香气。这一刻,你的大脑在怒号:“去TM的减肥,我要吃肉!”

牛排最可爱的地方在于,虽然它自带高级感,但烹饪起来却具备相当高的容忍度,在食材过硬、手法靠谱、设备齐全的前提下,不管是厨艺新手还是多年大厨,基本上都能产出一份品质不错的牛排。

如何做一份让自己具备幸福感的牛排?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你要有一块不错的肉。

和中餐里对烹饪手法五花八门的要求不同,牛排质朴纯良得像一个村里孩子,一力破十巧,好肉顶万功。

如果你在国内,多半我会劝你自己寻找靠谱的渠道,毕竟目前大量品质和价格都能接受的好牛肉还分布在欧美澳,不少时候都得寻寻觅觅,找到合适的路子。但留学生是具备天然优势的,以我自己为例,选一个比较不错的品质超市,所谓英国有waitrose,美国有wholefoods,基本上在fine beef区域都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伦敦waitrose里,一份上好的350G安格斯西冷,差不多搞活动10英镑以内就可以搞定。

买好牛肉后,如果本身冻得比较严实,下锅前第一件要事就是解冻。解冻的常规步骤,建议提前一天先把牛排转移到冷藏区,让其慢慢软化。第二天提前2-3小时放置在常温下,基本就能搞定。

解冻完的牛排表面血水不要直接用水冲,稍微擦拭即可。牛排本身需要腌制,但好牛肉自带风味,无需过多调味。一般以橄榄油为牛排做一个深入肌肤的马杀鸡,配合粗颗粒的海盐抹匀,如果你是个蒜头爱好者,还可以切些蒜头蒜片简单涂抹,让牛排在1-2小时里慢慢吸收风味。

 

然后,你得准备一口对口的锅。

煎牛排的好伴侣在于一口铸铁锅,同样的,国外的留学生买铸铁锅非常方便,而国内不少品牌在运作下硬生生把朴实的铸铁锅改造成了艺术品,其价格让不少人都觉得辣手。

铸铁锅的优点在于受热均匀,其中自带条纹的锅体更能在煎牛排过程中创造独特的煎烤纹路及不同部位略有差别的口感与熟度,可谓非常迷人。

如果实在没有铸铁锅,也可以用相对厚实的平底锅代替,但切记不能用太过薄底的锅,因为整个煎牛排的过程中需要持续大火,温度较高,一般的锅子很有可能在高温下中道崩阻,那就只剩下你欲哭无泪了。

开煎牛排之前,勤劳的你可以准备些配菜。从方便好吃的角度来说,土豆、西葫芦、西蓝花都是牛排好伴侣,简单滚刀处理后,发挥留学时烤箱的重要作用,用橄榄油抹匀配菜们,洒上黑胡椒和盐,烤箱200度大概20分钟就能烤出一盘香喷喷的配菜了。

最后,火力全开煎牛排吧。

大火上锅,不用加任何油,持续加热,直到一滴水掉落在锅子里会迅速汽化,差不多温度就到位了。

锅热了,牛排下锅,次啦啦一瞬间就是烟气,香的不要不要的。

首次两面煎的目标是瞬间锁汁水,时间控制的稍微精准一些。大火家庭30多秒就可以翻了,小火家庭差不多45-60秒翻。

后面就是控制熟度的日常翻了,我的习惯是差不多1分钟翻1次面。记得牛排边也可以立起来快速煎一下,尤其是西冷,边缘的脂肪煎过了之后焦脆香气重,非常美。

在牛排自身已经有一定熟度的情况下,可以配合一些黑胡椒,均匀得洒在牛排的表面,一开始下容易烤糊产生令人不适的焦味,现在这个时刻下,当然是刚刚好。

4分钟(也就是每面都煎了2分钟)后这种小牛排差不多5成熟了,好牛肉不能太熟,基本上可以起锅了。如果想要7分,额外加2分钟差不多了。

第二个小细节,在煎牛排的同时,可以把盘子放在烤箱里预热一会,如果是冷冰冰的盘子,牛排在接触后会迅速流失温度,从而影响风味,所以这个暖盘子的小细节对口味影响却很大。

煎完了牛排之后,先别急着上桌,还需要在盘里静置一会(大概3-5分钟),因为煎牛排过程中,肉里会有汁水,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说好牛排非常多汁的原因。如果上手直接吃,在刀切割的过程中汁水会溢出,导致牛排本身变得比干。但静置后,汁水逐步被锁在牛排内部,整块吃起来口感会很好。

静置完毕后,会有一些血水渗出,如果想来张美照发朋友圈,记得把汁水用厨房纸吸干。烤箱里配菜应该也已经新鲜出炉,没什么好犹豫的了,二一添作五,赶紧用一顿结结实实的美食慰藉辛苦了一天的心灵吧。

相较于其他繁复而不合中国胃的西方美食,牛排可以说是直白、简单却能带来巨大满足感的留学生小食谱了。不管是平时里随手烹饪,还是宴请了中西方同学准备大露一手,一块好牛排总归是能带来幸福感的。而只要能保证牛肉本身材质过硬,烹饪的流程没有大差错,这道食物对于在火候或者刀工等技艺上积累有限的留学生而言也不算巨大挑战,快手的同学可能20分钟就能搞定。

留学是与自我奋斗与和解的过程,吃饱吃好,才能一路前行。祝你有个好胃口。

收起
取消

怎么才能申到哈佛法学院?

Marco:

专业介绍

  哈佛法学院是美国最优秀的法学院之一,常年位于TOP2,哈佛法学院在众多的学科领域内都具有显著优势,由于哈佛法学院的强大实力,才会收到众多留学生的追捧。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哈佛大学法学硕士LLM项目2018年申请要求。

基本要求

  与小而美的耶鲁法学院不同,哈佛法学院是大而全的法学院的典范。哈佛LLM每年招收180人左右,录取十来位中国申请者,其背景十分多元,同时包括全国各大法学高校无工作经验的应届生和在职律师、大学教师等。想冲击T...

显示全部

专业介绍

  哈佛法学院是美国最优秀的法学院之一,常年位于TOP2,哈佛法学院在众多的学科领域内都具有显著优势,由于哈佛法学院的强大实力,才会收到众多留学生的追捧。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哈佛大学法学硕士LLM项目2018年申请要求。

基本要求

  与小而美的耶鲁法学院不同,哈佛法学院是大而全的法学院的典范。哈佛LLM每年招收180人左右,录取十来位中国申请者,其背景十分多元,同时包括全国各大法学高校无工作经验的应届生和在职律师、大学教师等。想冲击T3法学院的申请者或可将哈佛法学院作为主力申请。

  哈佛法学院LLM申请者应已获得JD学位或其他类型的法律类学位,如:LL.B.、abogado。哈佛基本不接受已在美国法学院取得或正在修读LLM学位的申请者。

  哈佛2018年秋季入学的LLM的申请会于八月开始,截止日期是12月1号 11:59 p.m (美东时间)。

  提示:申请者除了必须保证在申请截止日期前通过网上申请系统提交所有申请材料外,还应当确认成绩单、托福成绩等材料在截止日期当日或之前已经寄到招生委员会。请注意上述截止日期将被严格遵守,申请者将自行承担要求材料未能在截止日期前到达招生委员会的后果。

哈佛LLM项目申请材料

申请者必须完成相关的LLM项目网上申请,申请材料checklist以及要求:

1.Online application form在线申请表格

2.Recommendations:由教授或雇主提供;至少2份。

3.Transcript(s):申请者须提交曾就读的所有大学的成绩单。

(a)交流项目成绩单:申请者参加过且因此获得了计入所修法律学位学分的交流项目的成绩单都必须提供。若交流项目所获所有学分以及所有所修课程的成绩都反映于总成绩单中,则可以不另外提交交流项目成绩单。

(b)暑期项目等:所有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短期项目均不需要提交成绩单。

4. TOEFL(if applicable)

(a)最低要求:100分(每一个section的最低要求是25分)

(b)托福成绩寄送相关信息:HLS Institution code:3457 HLS Department code: Graduate Law。

(c)不接受IELTS成绩。

5. 个人简历CV/Résumé

6.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PS”), parts (A) and (B)

哈佛LL.M.对PS的要求:

PS不能超过1500字,其中Part A 不得少于750字,注脚不计入在内;

Part A 部分要求申请者描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法律领域,或者当今国家/地区或世界所面临的一个法律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法律分析并提出一个理论的解决方案;

Part B 部分则介绍申请者本人,介绍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你为什么想读哈佛的LL.M.学位?你以前做过什么?你将来想做什么?你将如何把哈佛的LL.M. 经历与你之前和之后的生活联系起来?

7. 申请费Application fee: US$ 85

哈佛LLM项目其他信息

  申请哈佛法学院的LLM项目必须通过Harvard Law School Graduate Program’s online application系统提交申请,而不是如其他学校一般通过LSAC提交。国际生申请者的成绩单和TOEFL成绩可以通过Law School Admission Council (“LSAC”)报告给哈佛法学院。但推荐信不得通过LSAC提交。另外申请哈佛LLM不进行面试。

  和哈佛大学法学院强大的综合实力相当的是,申请条件和要求也不低,想要申请该校的同学还要早做规划。

收起
取消

美国西北大学的新闻学硕士难申请难度如何?有没有相关的参考案例?

Marco:

案例参考

案例一:C同学

申请背景:复旦大学,广告学,GPA3.6,托福114,GRE310

申请结果:Master of Science in Journalism,2015Fall

案例二:L同学

申请背景: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GPA3.8,托福109, GRE326

实习经历:MSL PR Group实习

申请结果:Master of Science in Journalism,2015Fall

这里有一个快速了解专业大概的表格:

[图片]

学制...

显示全部

案例参考

案例一:C同学

申请背景:复旦大学,广告学,GPA3.6,托福114,GRE310

申请结果:Master of Science in Journalism,2015Fall

案例二:L同学

申请背景: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GPA3.8,托福109, GRE326

实习经历:MSL PR Group实习

申请结果:Master of Science in Journalism,2015Fall

这里有一个快速了解专业大概的表格:

38171-IELvAhAAbUslCvKIzQyvyq6Uf3KZqJIf.jpg

学制:一年;

地址是在芝加哥;

学生平均年龄24.7以及学生数有130名。

学费:14250美元(折合人民币九万左右)

校园网:

38171-zIkYgrpectNrvwhpaJW0ApI4HAIE4J1P.jpg

可以看到校友分布在全球各地,著名行业精英不在少数,对他们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直接点击:http://www.medill.northwestern.edu/journalism/graduate-journalism/our-alumni/index.html

 

课程设置

MSJ课程为您提供现代新闻学原理的坚实基础,并且让您可以灵活选择符合您兴趣和职业目标的专业领域。 学生还将有机会参加一些有趣的选修课程。

必修课:

伦理与法律

互动新闻学的基础

视频新闻基础

现代新闻业的框架

新闻学方法

选修课有:

受众洞察

音频报告

数字框架报告

纪录片项目

使用数据的企业报告

长篇非小说叙事

叙事结构

新闻图形和设计

个人叙事

新闻摄影

旅行写作

 

申请要求

38171-Pnpr-nQJoMqvwpfDvP8VvuMQaxP9CB9y.jpg

1.申请人本科毕业

2.大学成绩单

3.有面试

您可以在申请过程中与我们联系安排面试。 我们鼓励您在提交申请之前或不迟于两周后安排面试。 面试是在Medill或在我们招生官员访问的地点校外进行的。 对于无法亲自见面的申请人,可通过Skype或类似软件进行面试。

4.需要有GRE/GMAT成绩

*不过,如果是在下列情况下,学生可以申请免除GREGMAT要求:

你是西北大学现任学位学生或西北大学校友;

你已经获得了硕士或博士学位;

你有五年或五年以上的新闻专业工作经验或与其紧密相关的领域;

你本科GPA为4.0或3.5以上,或者你是目前GPA为3.5或以上的高年级学生;

你是目前就读香港浸会大学的双学位申请人。

5.托福/雅思

TOEFL总分不低于80分,IELTS总分不低于7.0分

6.个人简历

需要突出描述您的专业和学术经历。

7.小论文

请按照要求来写小论文:

Professional statement:在500字以内,描述你对新闻和Medill MSJ项目的兴趣,你未来职业生涯的目标以及你认为这个项目如何帮助你实现这些目标。此外,在300字左右的内容中,解释您为什么选择专业化课程以及专业化课程如何适应您的职业目标。

Writing sample: 您可以从大学或研究生课程中提交已发布的作品。请将您的写作限制在三页左右。或者也可以写一篇750字以内的短文,回答下列问题:你如何界定新闻业在社会中的角色?目前的新闻机构正在做什么,你想改进什么?你认为新闻从现在起五年后会在哪里?

8.如果有工作经历的话,也可以提交工作证明

9.推荐信(2封)

10.申请费$75

收起
取消

去瑞典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

Amelie:

作者Amelie,2017-08~2019-06就读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统计学Master学位,,从乌普萨拉大学统计系毕业以后在沃尔沃继续工作,芝士圈留学行家。

一、换克朗!换克朗!换克朗!

瑞典有自己的货币是克朗,欧元在瑞典并不通用。瑞典大学里各个nation的活动大多数是需要现金或者Swish转账。在瑞典大多数还是银行卡支付,人和人之间可以使用Swish转账(支付宝支付的简单版),但是Swish一般是要有银行卡以后才可以开通。

说起在瑞典申请银...

显示全部

作者Amelie,2017-08~2019-06就读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统计学Master学位,,从乌普萨拉大学统计系毕业以后在沃尔沃继续工作,芝士圈留学行家。

一、换克朗!换克朗!换克朗!

瑞典有自己的货币是克朗,欧元在瑞典并不通用。瑞典大学里各个nation的活动大多数是需要现金或者Swish转账。在瑞典大多数还是银行卡支付,人和人之间可以使用Swish转账(支付宝支付的简单版),但是Swish一般是要有银行卡以后才可以开通。

说起在瑞典申请银行卡,可以说是非常考验我们的耐心的。

首先,你得确保自己是两年的你硕士项目,你就可以去申请人口号,拿到人口号以后再申请ID卡,拿到ID卡以后再去银行申请账号,申请成功后你就会收到一封纸质信件,你就可以打电话预约去设置自己的账号和密码,之后你的银行卡就可以正式使用了。

然鹅,所有流程一共要花费5-7个月不等,还可能因为瑞典税务局或者银行效率原因有意外的延长。如果是不介意汇率与手续费的大佬,完全可以用信用卡支付。但是一般的同学,还是建议换足够五个月生活费(除去房租,房租如果没有瑞典卡只能用信用卡支付)的克朗现金。

二、好好学习,不要挂科!

瑞典整体留学的压力并不大,老师们也都是比较佛系不会点名考勤的类型。整个瑞典大学都是一种比较“放养”的模式。

如果你个人有研究的兴趣点或者对职业发展有规划,老师会不遗余力的帮助你;但是如果你经常翘课挂科、不写作业,老师也并不会像高中班主任那样追在你屁股后面“望你成龙”。不仅如此,很多人听到瑞典所有挂科科目都可以“无限次补考”且不会在最后成绩单有所体现也不会被压分最主要的是还不收费,就开始放飞自我。

但是国际留学生会被签证续签所影响,周围也有因为挂科无法毕业,回国申请补考续签被移民局拒绝的例子。尤其是研二的课程,千万不要怀着“反正还可以补考”的心态去学习,最后就可能导致无限期延毕。考试如此,毕业论文更是如此,瑞典整体学术严谨,不管是课程论文还是毕业论文都会查重,而且允许的重复比远远低于国内。如果怀着类似做本科毕设论文的心态去做研究生论文,最后很可能弄得学术不端的下场。如果只是指望一个月就搞定研究生毕设论文,估计等待你的也只能是延毕了。

三、收起歧视的心态,平等的对待各个肤色和取向的同学

瑞典社会整体是崇尚平等和中庸的,尤其在男女平等和维护LGBTI群体这方面。如果你有明显的对某一群体的不喜好,确实需要收起这一面。在公共场合发表歧视言论,你很有可能会被大家讨厌。

四、比起火锅底料,不如带个电饭煲

瑞典大部分城市都有自己的亚洲超市,基本国内的调料包都可以买到。瑞典人与英国或德国等欧洲国家不同,他们也很喜欢吃米,所以米在超市也卖得很好。但是,瑞典人基本都是用小火和锅煮饭,而且瑞典的电饭煲确实不怎么发达,基本电饭煲只有煮饭键且价格不菲,一般中国人都会带多功能的电饭煲或者在二手买卖群买学姐留下的电饭煲。这不仅可以煮饭还解决了主轴和煲汤之类的问题,极大的提升做饭的效率和质量。

五、带个备用的眼镜和手机

瑞典配眼镜不仅时间非常的长而且价格非常昂贵(基本价格都需要3000元左右),基本都需要先去医院验光,再等待两周+的时间。

因为瑞典是申根签,难免去瑞典留学的大家不会去欧洲其他国家旅游。由于治安情况的不同,偶尔也会发生手机被盗的情况。因为瑞典手机价格比国内同类型的还会贵一些,可能是由于瑞典消费税更高一些,所以有备无患建议带个备用手机。

 

六、做好超市里都是瑞典语的准备,提前下载好谷歌翻译

尽管瑞典人优异的英语水平几乎是排在非英语母语国家中的前三,街上向大爷大妈用英语问路都没有问题,但是瑞典的超市里却都是瑞典语标注的。楼下答主Wong Jodie写的“在手机里装一个谷歌翻译,可以扫描的那种,并提前离线好瑞典语语言包”简直说出了我的心声。但是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如果谷歌翻译都无法帮你找到心仪的物品,你还可以用英语问超市的工作人员,他们都会很热心地领你去要找的东西。

 

七、续签时间点需要注意

在瑞典留学如果你是两年制的硕士或者三年制的本科都涉及续签学生签的问题,因为瑞典的学生签都是一年的,如果不能妥善的处理还会遭遇像我一样被拒绝入境然后得重新买高价票延迟入境。

考虑到瑞典办事效率的问题上,续签申请的递交还是建议大家尽早办理。因为在录制指纹被收走旧卡以后至拿到新卡之前,你虽然可以出境但无法再重新入境瑞典的。如果你像我一样很早的申请了续签居留许可并很早录制了指纹也幸运的在离开前拿到了居留许可新卡,你就需要购买新卡生效期(一般的9月2日)及以后的机票。

也有同学选择在国内续签居留卡并去北京或上海大使馆拿卡,这种情况下周围的同学表示没有被收走旧卡的,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新卡制作好再由瑞典寄往中国有一定的时间,时间不充裕的同学可能还要面临没拿到卡回瑞典重新申请的情况。

收起
取消

DIY香港留学申请要准备哪些?

Jessica Luo :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香港的招生类型:

香港学校的招生分为授课型 master,和research型 master(Mphil),博士(PhD)。授课型需要自己交付学费,绝大多数没有studentship,只需要在有课的时候去上课就可以,没有固定的导师,和大学上课类似; research型 master(Mphil),博士(PhD)同样需要自己交学费,但价格相对低一些,并且有学校或者香港政府发的 studentship,但相应的也需要有一个 te...

显示全部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香港的招生类型:

香港学校的招生分为授课型 master,和research型 master(Mphil),博士(PhD)。授课型需要自己交付学费,绝大多数没有studentship,只需要在有课的时候去上课就可以,没有固定的导师,和大学上课类似; research型 master(Mphil),博士(PhD)同样需要自己交学费,但价格相对低一些,并且有学校或者香港政府发的 studentship,但相应的也需要有一个 teaching assistant 的任务需要去做,基本上是每个星期一个下午到两个下午的课时时间。

这里我主要想说 Mphil 和 PhD.在学校的官方网站上面,学校的最低要求是非常简单的:雅思6.5托福79或者GMAT verbal21.在校平均分不低于80(B等级)。

但是据我所知,我并没有认识任何一个学生只凭借80分的平均分就真的成功申请。我个人不负责任的认为,因为申请的第一步就要交申请费,可能也是学校赚钱的一种方式吧。

关于准备的材料,各个学校网站上都是非常清楚的,我在这里想谈一下申请的打分机制。

如果是本科毕业的学生申请,那么本科毕业学校和在校成绩是一个占比较大比重的考量因素;如果是硕士毕业申请读博士,那么导师以及是否有文章是更加重要的考量的因素。对于内地生而言,英语水平也很重要。如果有出国出境的交流经历或者是在英文表达比较突出的,一定要强调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

除了硬件方面的准备,如果想申请 research型的 program,如果提前自主选择想要填报的导师并套磁成功的话,基本上只要硬件可以达到学校的要求都会被录取。这里想要特别的写一下套词。因为套词是不会出现在任何官方的页面上面,只是看学生自己有没有主动的去联系导师。很多有名的导师因为有非常多的人去申请,一般不会花费太多时间自己一个一个去那些申请里面找自己想要的学生,都是从主动联系他的学生里面再通过自己的一套方式去选择想要的学生。但是一些新 PI 可能名气相对比较小,或者是新加入的PI,错过了第一批的招生,那么他们才会在无数符合基本条件的简历中去一个一个翻阅。

所以如果是自己 DIY 的申请,我强烈的建议大家先找老师们提前套磁一下。毕竟提前多了解一下导师以及办公室、实验室的情况绝对不是坏事,如果有可能,比较谨慎的导师可能会安排Skype或者直接请你来一次香港,过来当面聊一下。绝大多数导师对于选择新学生还是比较慎重的,毕竟谁都不希望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起码聊聊天看看态度,气场合不合,也可以更方便的聊一些每个导师不一样标准的一些细节问题。

既然说到了套磁信,这里我想说一下套磁信怎么写以及需要在心里面放入什么内容。

首先,我比较倾向于推荐大家一次性申请多个学校或者多个导师(如果目标不是特别明确或者是害怕只联系一个导师会在最后被拒)。先去想要申请的学院网站上面找到自己想要申请的导师们,可以考虑打印下来他们的介绍页面,并且划重点出来。我觉得这一步很需要做的原因是,在非常多非常多的套磁信一封一封发出的时候,会很有可能搞混这些导师的名字以及领域,所以一张一张的打印下来亲测会有效的避免这些问题。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加以编号。毕竟如果套磁信连导师的名字都写错,印象分就已经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了。我们不要嫌麻烦,把细节最好了才更加容易申请成功。

关于套磁信的内容,可以有固定的模板,然后把中间 “I am interested in xxxx” 的那一部分空出来,每次填上想要申请的导师的领域相关内容就可以。当然,如果有能力,可以在这部分自由发挥,如果能有一些课题上的 idea 那是最好不过了。除此之外,邮件内容可以长一些,但是要清楚的介绍自己的背景,突出自己的优势,以及渴望想要成为这位导师的学生的一个想法。另外,可以在附件中附上自己的 CV, 本科生的话可以带上自己的在校成绩单,如果有文章发表,那是一定要把文章附在链接上面的。在和导师沟通和套词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回复导师的邮件,如果等了若干天还没有回复的话,非常建议再发个邮件询问。因为大老板们都很忙,很有可能忘记了。但此时就不要说“你是不是忘记了回复”,改成说“是不是因为网络的原因没有正常的发出、接收”。 之后一般情况下,导师可能会需要你去写research proposal,这个时候一定要阅读导师相关的文章,当然如果觉得写得没有那么的好,可以请认识的相关领域的师兄师姐帮忙修改。

如果条件非常优秀的学生,老板还会推荐你去申请 HKPFS,也就是所谓的政府奖学金。但这个奖的申请除去自身的实力,和所学的专业,以及support申请的老板的title也可能有相关性。但如果能申请到,不需要交学费,并且有比普通学生更加高的奖学金。并且以后的简历都可以把这一条写进去。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奖主要针对非本地的学生,所以竞争是非常强的。有实力的伙伴可以考虑一下,含金量非常的高。

如果顺利通过,下面就是面试。面试的话我觉得只要不紧张,穿着比较得体,口语比较流畅就没有太大问题。如果口语和听力不太好的小伙伴们可以着重加强一下这两个方面。尤其是相关专业的基础词汇,一定要能听懂而且可以自己表达。最后强调一下,如果是自己不会的问题,千万不要瞎说,毕竟坐着的老板们全都是行家,这时候可以老实的说“我不知道”。如果有一些关于这个话题的其他答案,可以说“我不清楚,但可能是xxxx样”。

香港一般来说第一批在3月就会发放录取通知,在得到录取通知之后还需要自己去办理香港签证等事宜。就跟着流程去出入境管理那边一步步办理就好。

希望大家都可以申请成功!

收起
取消

如何建立有效的高校防范性骚扰机制?

Marco:

那就来谈谈国外的高校如何应对性骚扰。

性侵或者性骚扰这种词让人感觉到无助。尤其当这种事情发生在纯洁的象牙塔之中,更加让人难以想象和接受。

最近,英国剑桥大学承认学校在性骚扰事件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不用怀疑,真的就是那个英语世界中历史第二悠久,全球排名数一数二的剑桥大学。

剑桥大学自2017年5月起启动了一个匿名举报系统,到2018年1月底,共收到173起投诉。其中约有119起关于学生的性行为不端的投诉,有9起关于学校老师、职工的投诉。

面对校园...

显示全部

那就来谈谈国外的高校如何应对性骚扰。

性侵或者性骚扰这种词让人感觉到无助。尤其当这种事情发生在纯洁的象牙塔之中,更加让人难以想象和接受。

最近,英国剑桥大学承认学校在性骚扰事件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不用怀疑,真的就是那个英语世界中历史第二悠久,全球排名数一数二的剑桥大学。

剑桥大学自2017年5月起启动了一个匿名举报系统,到2018年1月底,共收到173起投诉。其中约有119起关于学生的性行为不端的投诉,有9起关于学校老师、职工的投诉。

面对校园性行为不端的压力,剑桥大学和其他大学的受害者不太可能正式投诉,因此剑桥推出了这样的匿名举报系统。剑桥大学副校长格雷厄姆·弗戈说到:这些数据证实了我们对于学校存在重大性行为不端问题的猜想。

10月,剑桥大学校方推出了“打破沉默”(Breaking the Silence)计划,旨在打击师生性骚扰及行为不当等问题。这个计划教导了学生如何面对校园性骚扰,并呼吁教职员避免与学生发生性关系。

38171-7qFPNhsFVFqvQ2LKMx4g5tWLR1pN4Dg2.jpg

弗戈称,“打破沉默”运动刚开始就产生了令人鼓舞的影响,在此之前,如果有人提出投诉,52%的案件都会不了了事。这一运动开始后,这一数字已经降至30%。尽管还需要做出很多努力,但这个运动传达出一种信息,那些受到伤害的人会得到支持。

剑桥大学是第一个公开该匿名举报系统报告数量的院校,目前这个系统也正在被其他院校相继引入。学校师生通过这个系统不仅可以举报性骚扰,还能举报仇恨犯罪。

早在2017年3月,《卫报》就报道过英国大学教职员骚扰、行为失当以及性别暴力的问题,报道是这样描述的:

Sexual harassment, misconduct and gender violence by university staff are at epidemic levels in the UK, a Guardian investigation suggests.

报道根据信息自由组织(FoI)对英国120所大学进行的有关性骚扰的调查显示,在2011/12至2016/17学年度的6年间,共有至少169起学生指控教职员的个案,另外还有127起教职员指控教职员的个案。

在调查的120所学校中,牛津大学的学生投诉教职员工性骚扰案件数量居首位。诺丁汉大学排名第二,爱丁堡大学排名第三。而后是伦敦艺术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以及剑桥大学。

实际上很多受害者因为害怕自己受到影响,并没有上报;甚至有些上报了却被学校要求撤销了……最终这个数字也许只是冰山一角。但还是能够看出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性骚扰案例数目高于教师之间的。

到底什么算“性骚扰”?参照美国加州大学发布的《关于性暴力和性骚扰的规定》,性骚扰是指“不受欢迎的性举措、性要求以及其他涉性的语言、非语言或肢体动作。”

但很多校园性侵事件很难界定性质。因为如果师生双方有爱慕的情感存在,性侵或者性骚扰就很难确认。有些老师因为手中的权利能决定学生的前途、未来更加肆无忌惮,学生们大多苦不能言,不敢上报。而且不止女生,男生也是被骚扰的人群。

 

身为留学生,面对性骚扰,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零容忍,站出来。

一旦遭遇性骚扰,第一时间说不,勇敢举报性骚扰。不要担心自己会因此“没有面子”,也不要觉得遇到这样的事情是自己的原因。勇于站出来对抗恶势力,才能让更多人发声,让他们能够公平、安宁地生活在更好的环境里。

美国《时代》周刊2017年的“年度人物”就是揭露了各行各业性骚扰和性侵事件的“打破沉默者”。

38171-LUlX__vN0vuMspn_XOHqjvpVFLFQr-6t.jpg

 

▌利用现有资源,捍卫自己的权利。

如果自己不懂得法律,又担心请不起律师,没有关系。绝大多数英国大学都专设人手帮助学生和教职员工应对校园性骚扰问题,留学生们如果遇到类似问题,可以到学校官网上查询有关服务,比如剑桥的“打破沉默”计划;网上的公共资料很多,许多公益网站、法律网站和妇女权益网站提供了防范性骚扰、如何收集证据、如何投诉的有益资讯,都是免费的信息,可以充分利用。  

▌收集证据。

收集一切证据。包括录音、录像、电子邮件等等。

 

提高自己的意识,保持适度的距离。世界没有那么完美,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妥协。

收起
取消

出国留学gap一年大家都在干什么?

Marco:

国内学生普遍认为上学不能gap,一定得是应届生,否则就算是复读生。这个错误的认识不知坑害了多少人。国外大学内的硕士各种年龄阶段的人都有,工作几年后向读书的,到三十多还想继续深造等等比比皆是。所以首先要纠正同学们对Gap 一年的错误认识;其次gap一年适合在当年认为自己硬实力,软实力不足,或者认为在gap一年内积累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可以获取更好,更高排名学校offer的同学。

gap一年的在对自己的要求与应届生相比肯定是会有点不同的,在这里,...

显示全部

国内学生普遍认为上学不能gap,一定得是应届生,否则就算是复读生。这个错误的认识不知坑害了多少人。国外大学内的硕士各种年龄阶段的人都有,工作几年后向读书的,到三十多还想继续深造等等比比皆是。所以首先要纠正同学们对Gap 一年的错误认识;其次gap一年适合在当年认为自己硬实力,软实力不足,或者认为在gap一年内积累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可以获取更好,更高排名学校offer的同学。

gap一年的在对自己的要求与应届生相比肯定是会有点不同的,在这里,我跟大家讲解一下gap一年需要准备的东西:

雅思成绩(必要件)

毕竟gap了一年,就要在申请之时比别的申请者更有优势,首先体现在雅思上,建议同学们在申请之时达到学校的最低要求或者更高千万不要再指望语言班

获取方式:登陆www.ielts.org,注册考试。

注意事项:你也可以选择去国外考试,相对来说口语,写作不会被压分。

GRE & GMAT

GRE和GMAT是证明自己逻辑能力,数学能力等相关能力的最好证明。因此在应届生申请之时我们拿不到分数,那么gap一年希望同学们能够至少能够拿到700+的分数。

获取方式https://gmat.etest.edu.cn/,登陆,注册考试。

毕业证中英文件,学位证中英文件

Gap一年这四份文件最好是提前准备好,关于英文翻译件,最好准备5份以上。

获取方式:毕业证,学位证,其对应的英文件,对于已毕业的学生来说,一般到学校的档案馆获得,档案馆会提供其对应的翻译,并加盖公章。

注意事项:对于英文件,某些学校可能还会让你去做公证,因此到时候还需要去一个值得信赖的公证机构做公正。

成绩单中英文件,均分(必要件)

Gap一年,在大四的时候无需操心申请的事情,那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放到学习上,所以在校成绩一定要多注意,尽最大的努力,确保每门成绩达到90+,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录取的几率。

获取方式:对于已毕业的学生,需要去学校的档案馆获得,档案馆会出具中文及其对应的英文件。

注意事项:对于中英文件,某些学校可能还会让你去做公证,因此到时候还需要去一个值得信赖的公证机构做公正。

个人陈述(PS),推荐信(RL),简历(CV) (必要件)

非常重要,gap一年,就要求同学们多打磨自己的文书,多听听在这方面有经验的人的意见,一定要展现出最优质的文书,忌把这些事情一股脑子交给中介。

获取方式:一般来讲,你可以选择DIY或者找中介代写,但是我建议DIY,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更了解你自己。

注意事项:简历最好一页纸;推荐信打印在有学校抬头的信纸上,推荐人的邮箱最好是学校邮箱,即学校+edu的邮箱;个人陈述一般不超过两页,页眉最好写上专业,姓名。

实习经历(中英文实习证明) (非必需)

这个对申请来说,并不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他的确可以在申请当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但是gap一年,就会有时间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实习。Gap的同学,我就不再建议了,而是确保自己在申请之时有三到四份的实习,并且每份实习的时间不要低于三个月。对于实习公司的种类,个人建议,第一,要有两份big name公司的实习,且与专业相关的实习,虽然接触不到核心业务,但可以为自己的申请增色。第二,要有一份与专业相关,但不是big name的公司实习,在这样的公司可以接触到核心业务,可以很快地锻炼到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并且可以成为自己写个人陈述(PS)的素材。

获取方式:在每次的实习结束后,都可以找公司的HR出具中英文的实习证明。

发表论文,奖学金,荣誉证书,校园比赛活动(非必需)

这四项也不是必须的,但是如果你有,就可以大大提高录取几率。比如如果在期刊上发表过论文,那么这个就是自己学术能力的最好证明;奖学金,荣誉证书是自己勤奋学习,成绩优秀的最好证明;对于校园比赛活动,不同的活动分别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获取方式:只要能成功发表论文,那么就会收到杂志社寄来的书籍,成功拿到奖学金,就会收到国家或者学校出具的奖学金证明,荣誉证书也是如此,而对于校园比赛活动,只要参加拿到名次,就会拿到学校颁发的奖状。

收起
取消

怎样的留学文书更能吸引名校的注意?

Marco:

本文译自芝士圈首席文书官Andrew Daum(牛津大学PPE);

下面是正文,由芝士圈留学行家Vicky Zhong翻译(2017-07~2018-05就读于杜克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

“都是些文字,文字,文字。”哈姆雷特如是说。现在有超过300,000的中国学生在美国留学,那就意味着,在过去三年,有至少300,000封500~1000字之间的个人陈述静静躺在美国各个大学招生官的桌上。就算保守估计,也有1.5亿个词等着这些招生官去读,我们这...

显示全部

本文译自芝士圈首席文书官Andrew Daum(牛津大学PPE);

下面是正文,由芝士圈留学行家Vicky Zhong翻译(2017-07~2018-05就读于杜克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

“都是些文字,文字,文字。”哈姆雷特如是说。现在有超过300,000的中国学生在美国留学,那就意味着,在过去三年,有至少300,000封500~1000字之间的个人陈述静静躺在美国各个大学招生官的桌上。就算保守估计,也有1.5亿个词等着这些招生官去读,我们这还只是算上了那些申请成功的学生。

那在这浩如烟海的文字中,一个人能被注意到的几率会有多大?

我知道你肯定会说:“啊,我又不仅仅靠个人陈述,我还有成绩单,这是我的实习经历…”这难道不是意味着更多的文字要去读吗?并且,不仅仅是这些美国学校被堆积成山的文字压着,在这个电子时代,我们所有人都被越来越多的文字信息围绕着。只要轻轻敲击键盘,我们笔下的文字就能飞跃千山万水,到达世界各地。从我们早上睁眼看手机的那一刻起,到晚上伴着iPad里的电影字幕入睡,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在被各类文字环绕。商务邮件,法务信息,无糖可乐和万艾可的广告,各类沙雕表情包……从南京到美国南塔克特岛,从北京到百慕大…….这些文字不曾停息的跳动在一双双眼睛里。每一秒,这个世界都变得越来越小,而文字,越来越多。

所以,我们要怎么办呢?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的文字脱颖而出呢?

莎士比亚对此颇有研究。他发明创造了1700多个文字(包括bedroom, blanket和birthplace)—— 把名次变动词,把动词变形容词,甚至追溯到了拉丁语和古希腊语来创造新的词。他对于文字是无畏的,甚至有些蛮横——从所有他能想的到的地方抢夺新词——也正是这种态度,塑造了英语。英文学习届伟大的老国王,牛津英语词典,每年都还在增添无数新词,因为英语这门语言,还在不断的成长!仅仅是今年1月,就有1100个词(差不多是莎士比亚一生所掌握的词汇总量了)被添加进了这本词典,包括”mansplanning”(男人在向女人解释她们早已知道的事实)以及”hangry”(因为饥饿而感受到愤怒)。英语不是死水无波的,也不是什么古化石,它是生气勃勃,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成长,不断变化的语言。我们每一次开口讲话,或者拇指在键盘上纷飞的时候,英语都在变化——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同时不断创造。

让我们先一起暂停一下。任由你的神思飘荡一会儿,飘荡过电脑屏幕的蓝光,飘过窗。让我们深呼吸,跳跃着,旋转着去更远的地方——飘过喜马拉雅山(你看,我们还遇见了一只山羊),飘过印度的黄色平原(你还能听见遥远的汽笛轰鸣),飘过沙漠,村庄,工厂,宫殿,飘过突然出现的地中海的湛蓝(是的是的,我知道我们在绕远路,但你的脑袋值得这样的一个假期!),飘过大西洋冰冷的潮水(你看,那是一只鲸鱼吗?),最后飘进了天鹅绒一样的属于美国的夜色里。你看到附近有一栋被高大的树木环绕着的砖房,上方的窗户里隐隐透出蓝色的光,你飘了过去,看到一位女士正坐在桌边,脸被电脑屏幕的光点亮。这位女士的名字,大概是Stacey – Stacey Whelks. 她正在用一个写着“全世界最好的妈妈”的杯子喝着温咖啡。这栋楼属于一所美国大学,而这位女士,正是这所大学里的招生官。她现在极度疲惫了,毕竟已经在词海里遨游了整整一天,她需要一片坚实的土地,在词海里的一个岛,而你,就可以是那个岛。

这个世界上有76亿人,但幸运的是,对Stacey Whelks(对你来说也是),他们并不会和你一起申请你的梦校。这76亿人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指纹,也有着不同的故事。你和任何一个人都不一样,你一向是知道这件事的——我们都知道这件事。只是,有的时候我们都忘了,尤其是在申请工作或学校的时候。我们都很容易在学校列出的,那些所谓的理想申请人的特质里迷失。我们都有一个幻想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的样子——勤奋,有野心,坚持,关注细节,有敏锐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所以当我们写申请的时候,我们试图把自己挤进这个幻想中的,窄窄的框子里。我们刻意填充我们个性中或简历中的一部分,并削减另一部分。我们试图让自己符合这个抽象的概念。你可以想象每天阅读成百上千份一模一样的,来自一个虚伪,不现实的所谓的好学生的个人陈述吗?Stacey真的有点可怜。

Stacey期待见到的,是真实的你。她想要见到独一无二的每个人。我们在申请的时候常常忘记有一个特质也是学校无比渴望见到的,那就是独特性。

“好好好”,你叫到,“好,但我怎么向他们证明我的独特呢?毕竟我唯一能展示的,就是那些无聊的文字,文字,文字?!”好吧,我只能回答,请你想想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知道的——就像每个人都一定有不一样的指纹(好吧,其实欧洲人直到1788年才知道这件事,但我们先忽略这个细节)——就像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指纹,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文字表达,不一样的声音。我不是在说你要在申请中创造新的文字(千万不要,真的不要这么做),但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和你一样,所以你应该在你选择的文字中,和你组织文字的方式中体现这一点。你用的词汇可以是很宏大抽象的,也可以是很基础日常的(你不如去牛津英语词典里找找看可以惊艳到Stacey的文字?),也可以是很谦逊低调的,但他们都必须是诚实的。让那些可以真正代表你的,代表这个75亿人中,独一无二的那个你的文字,替你说话。

这件事情真的没有听起来的那么难,你所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停止想象那个虚拟的三好学生,但是,开始认真的想想自己。

收起
取消

学金融,该怎样选择留学国家?

Vica Yin:

我在本科要毕业前也有过和题主一样的困扰,最终选择了去英国爱丁堡大学,度过了一年美好的时光。

Vica YIN,曾就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金融硕士学位,芝士圈留学行家

我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读的本科,以3.92/4的高GPA提前一年毕业。提前毕业的很大原因是,我在读书的时候曾经很想读博士,同时又想压缩整个学习的时间…所以,决定本科读快一点。但随着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发现象牙塔里的理论研究比较少有实践的价值;实习的经历告诉我,工作挣钱也很有意思,很有...

显示全部

我在本科要毕业前也有过和题主一样的困扰,最终选择了去英国爱丁堡大学,度过了一年美好的时光。

Vica YIN,曾就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金融硕士学位,芝士圈留学行家

我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读的本科,以3.92/4的高GPA提前一年毕业。提前毕业的很大原因是,我在读书的时候曾经很想读博士,同时又想压缩整个学习的时间…所以,决定本科读快一点。但随着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发现象牙塔里的理论研究比较少有实践的价值;实习的经历告诉我,工作挣钱也很有意思,很有成就感;另外我感觉自己和社会的有一点点发展,如互联网、新媒体等有一点点脱节,所以果断放弃了读博士的想法。大学的学习比较理论化,所以我申请了比较偏重于实践的硕士项目。

当时读研的时候申请了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的学校,考虑过去德国念书,但是没有申请。

英国,是因为我很喜欢英伦的风情,感觉和英国的气场相合。这一点很重要,我感觉一个城市的气场会决定人在那里是否生活得舒服,能否有长期努力的欲望,是否可以寻找到生活的乐趣。

加拿大,是因为我本科在加拿大就读,对那里已经比较熟悉,无论是生活还是学术;但最终没有去,原因是,我不喜欢那里的气候,冬天实在太冷啦!!

澳大利亚,呈现给我的画面是阳光和沙滩,挺棒的,所以作为备选,但是最终因为不是很熟悉而放弃了。

香港的话,是考虑到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东方和西方交流碰撞的中心,国际金融中心,不论是日后在香港工作或者回国工作都比较方便,所以作为备选。

德国,是因为学风严谨,学费低廉,也有英语授课的项目,但综合考虑,我不会德语,生活上可能会有诸多不便,感觉还是不要去冒这个险了…

至于完全没有考虑美国,完全是出于个人兴趣,当时一直对去美国上学不是很感冒,不过现在看来,当时也是有一点草率;从同学朋友那边分享的经历来看,美国的教学质量和生活水平的确还是很棒的。

下面我主要讲加拿大和英国的申请情况。

1. 加拿大

加拿大的金融算是比较发达并且比较稳健。当年金融危机之前,加拿大的金融一直被批评过于保守,但正是这个保守,使得加拿大较少地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

比较代表性的学校有多伦多大学、滑铁卢大学、西安大略大学、UBC、麦吉尔大学、渥太华大学等。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项目可能分布在多个不同的学院,比如商学院、经济学院、数学学院、工程学院等,根据大家学习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去相应的学校寻找心仪的项目。一般来讲,商学院更侧重于实践,经济学院更侧重理论和宏观经济,数学和工程学院对数理要求比较高。申请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背景有重点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总体来说,商学院对申请者的专业放得最宽,所以竞争也相对的更加激烈一些。

同时,很多项目会自带实习时间,但需要申请者自行申请具体的实习项目。所以,是否有实习、实习项目的质量也是筛选项目的考虑选项之一。

在加拿大,多伦多算是经济最为活跃的地方,金融也比较发达,有利于毕业以后在国外就业。渥太华是政治中心,一些学生毕业后会选择供职于加拿大的政府部门,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渥太华说英法双语。

加拿大是个适合留学之后找工作的地方,对留学生工作签证也比较友好,研究生毕业都能提供工作签证。

2.英国

英国是我去读研究生的地方。和加拿大相比,气候比较好(虽然英国的天气也饱受吐槽),没有加拿大那么冷。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金融氛围比较好。我当时申请了伦敦的诸多学校,但是最终选择了去爱丁堡读书。爱丁堡也算是苏格兰的金融中心。关键是爱丁堡城市不大不小,去哪都很方便。爱丁堡也是一些英国著名金融机构的总部。但平心而论(经过和同学们的沟通),伦敦学校招聘会的确会比爱丁堡的质量高一些,表现在:名头大的公司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在伦敦,在爱丁堡的时间可能会比较少(但是大公司都会去的);伦敦招聘会纪念品质量更高。

英国的金融项目多种多样。基本分为研究型和非研究型。研究型是为读博士做准备的,通常会对申请人的研究水平有一定的要求。非研究型主要针对就业,最近英国政府要放宽psw签证,对中国留学生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利好。

从金融的项目来说,每个项目也有不同的侧重,例如:会计、投资、数理、量化、资产管理等,还有很多比较新比较专的项目,比如碳金融、房地产金融等。申请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方向综合选择。

是否有最后的论文也是区别各种项目重要的参考。没有论文的项目一般由两个学期的课程组成,历时8个月。有论文的项目一般历时1年,多出的4个月是大家写论文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未来想在国内有些城市走留学生渠道落户,落户条件是对出国时长有要求。申请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申请。不写论文是最为高效的硕士项目;写论文的好处在于会帮自己对前一阵的学习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并且真正拥有自己的智力产出。

收起
取消

英国一年制硕士真的很水吗?

该话题答主

Rita | 芝士圈咨询顾问

University of Warwick - Warwick Business Schoo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Employment Relations
本科浙大竺可桢学院,研究生华威商学院;本硕HRM。先后供职于全球顶级人力资源咨询公司Aon和互联网大
Rita:

对英国一年制授课型硕士是否水的讨论由来已久,我想做一个干一些的分析。

作者Rita背景:本科浙江大学竺院+管院,研究生WBS华威商学院MS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 Employment Relations,目前在Aon做人力资源咨询,芝士圈留学行家。

2017年的时候,WBS人力资源授课型硕士项目贵绝全英,学费27,250英镑,隔壁大城市的LSE HRM&OB 是22,584英镑,而兰卡斯特的HRM才...

显示全部

对英国一年制授课型硕士是否水的讨论由来已久,我想做一个干一些的分析。

作者Rita背景:本科浙江大学竺院+管院,研究生WBS华威商学院MS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 Employment Relations,目前在Aon做人力资源咨询,芝士圈留学行家。

2017年的时候,WBS人力资源授课型硕士项目贵绝全英,学费27,250英镑,隔壁大城市的LSE HRM&OB 是22,584英镑,而兰卡斯特的HRM才17,500英镑(还不要申请费)。高昂的金钱投入当然让人觉得这段经历需要“够秤”。

没有对比就没有结果,单纯说某一种都会比较空,所以这次我第二个角度会用Comparative Analysis的方式讲讲:

一、WBS硕士项目本身的分析,以我就读的为依据;
二、WBS华威商学院 MSc HRM & ER、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硕士项目、复旦管院DDIM国际商务硕士项目三者之间的课程对比,选择刚好覆盖三类:纯海外院校项目,纯国内学校项目,中外合作项目。

一、WBS的HRM & ER硕士项目本身的探讨

在校期间水不水,和自己想下多少功夫、学到什么程度非常有关系。至少我学的专业,学习弹性非常大。

1. 课程本身。受限于每次都要打卡的设计,总体来说至少国内学生到课率都挺高。走神与否有取决于教授上课水平和学生自我管理,但体验和国内差不多,有讲得好、让人完全不想划水的老师;也有让人昏昏欲睡的。

2. 课堂外学习英硕一年的水份更多取决于课堂之外,会有天上地下的差别。如果你是一个每堂课后Reference/Recommended Readings都读的同学,那么你这一年将会过得非常非常非常充实。这一点我在本科也有过体验。当时我们有门课叫“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前沿”,总共八组,一组4人左右,一周进行四组小组文献精读Presentation,所有人都得当过主讲。篇篇文献都做到这种吃透能讲好的程度,一定是充实的。

3. 课程论文。有人先玩然后一周之内赶完3000英文*4篇的作业;有人篇篇认真,给了题目就构思怎么写;我的做法是自己喜欢的题目花真功夫,不喜欢的只是一般对待。别以为授课型硕士的教授们对课程论文撰写不看重,只要你跟自己较真,教授们会更较真。一篇我自己很喜欢的Gig Economy题材论文,花了很长时间完成,教授批阅的时候指出我附录一个文献的引用范围应该更小更明确到我真正用的部分,论文评语也不是泛泛几句。当你的论文“值得一读”,那么一字一句都不会被放过。这篇论文我得了最高分,72。

 

二、 项目间比较

这是我询问了两位小伙伴之后整理的,远程感谢支持,线下再表谢意。项目内容每年都会变,仅做参考用,如有误请多多包涵。

22617-5Ohi_wnrAKib6v5Hk7_-T9m8-pr5OGlF.png

1. WBS的课程没有权重差异,且基本都是9周(9次);上交的分为1、2、3学分三种,1分2分占绝大多数;复旦的课我数了下,基本是8次左右、16次的类型和贯穿全教学期的意大利语课。

2. 上交对于研究方法的教学非常细致,覆盖研究全周期,配合学术英语教学,对培养严肃学术产出很有帮助。

3. 上交有论文投稿要求(国内较多也是这样),这一点区别比较大,在课程外占用相当时间,也取决于导师们的要求了。

4. WBS的单位课程并不比其他的少,行课时间折了一半,必修选修一共9门。

5. WBS课程聚焦度非常高,就连泛管理类课程也是紧随HRM主题。国内大学普遍都是雨露均沾,什么都要学一点。

6. WBS多了特色课程,主要是对欧洲体系中HRM的学习,印象深刻的是从工会入手展开欧洲劳工关系的研究,基础读本Varieties of Capitalism(资本主义的多样性),那叫一个难懂。

7. 复旦的安排很全面,可以看出来是“学习如何多角度理解一家公司,其业务,以及其所在行业”。

8. 复旦课程中有不少经济/金融类的安排,对本科接触较少的是个挑战;意大利语学习也是难的,且频率和次数都高。

9. 注意:WBS选修课是我的版本;上交的选修课是按学分放了几门。

总结起来我个人的观点:

1. 至少WBS的安排不水,而且自己高标准的话,更是结结实实没有水分。

2. 一年制硕士其实是“短平快”,而且留学费用在那儿,所以有些人可能觉得要时间更长内容更多才对,进而有种“水”的判断。

收起
取消
芝士圈小程序
  • 芝士圈留学文书
    芝士圈留学文书

    实时查看文书进度,随时随地联系导师

  • 留学快递寄送
    智能选校工具

    数据基于65000+申请用户,简单2步定制你的专属选校分析

  • 留学申请咨询
    留学申请咨询

    全面扫除留学疑问,随心所欲召唤行家

  • 留学疑问全解答
    留学疑问全解答

    与梦校学长学姐交流,解答申请路上的任何疑问

  • 出国留学申请文书修改服务
  • 智能选校工具
  • 留学申请咨询
  • 留学疑问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