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Tip}} 

Rita 芝士圈咨询顾问

University of Warwick - Warwick Business Schoo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Employment Relations
本科浙大竺可桢学院,研究生华威商学院;本硕HRM。先后供职于全球顶级人力资源咨询公司Aon和互联网大

英国一年制硕士真的很水吗?

该话题答主

Rita | 芝士圈咨询顾问

University of Warwick - Warwick Business Schoo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Employment Relations
本科浙大竺可桢学院,研究生华威商学院;本硕HRM。先后供职于全球顶级人力资源咨询公司Aon和互联网大
Rita:

对英国一年制授课型硕士是否水的讨论由来已久,我想做一个干一些的分析。

作者Rita背景:本科浙江大学竺院+管院,研究生WBS华威商学院MS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 Employment Relations,目前在Aon做人力资源咨询,芝士圈留学行家。

2017年的时候,WBS人力资源授课型硕士项目贵绝全英,学费27,250英镑,隔壁大城市的LSE HRM&OB 是22,584英镑,而兰卡斯特的HRM才...

显示全部

对英国一年制授课型硕士是否水的讨论由来已久,我想做一个干一些的分析。

作者Rita背景:本科浙江大学竺院+管院,研究生WBS华威商学院MS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 Employment Relations,目前在Aon做人力资源咨询,芝士圈留学行家。

2017年的时候,WBS人力资源授课型硕士项目贵绝全英,学费27,250英镑,隔壁大城市的LSE HRM&OB 是22,584英镑,而兰卡斯特的HRM才17,500英镑(还不要申请费)。高昂的金钱投入当然让人觉得这段经历需要“够秤”。

没有对比就没有结果,单纯说某一种都会比较空,所以这次我第二个角度会用Comparative Analysis的方式讲讲:

一、WBS硕士项目本身的分析,以我就读的为依据;
二、WBS华威商学院 MSc HRM & ER、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硕士项目、复旦管院DDIM国际商务硕士项目三者之间的课程对比,选择刚好覆盖三类:纯海外院校项目,纯国内学校项目,中外合作项目。

一、WBS的HRM & ER硕士项目本身的探讨

在校期间水不水,和自己想下多少功夫、学到什么程度非常有关系。至少我学的专业,学习弹性非常大。

1. 课程本身。受限于每次都要打卡的设计,总体来说至少国内学生到课率都挺高。走神与否有取决于教授上课水平和学生自我管理,但体验和国内差不多,有讲得好、让人完全不想划水的老师;也有让人昏昏欲睡的。

2. 课堂外学习英硕一年的水份更多取决于课堂之外,会有天上地下的差别。如果你是一个每堂课后Reference/Recommended Readings都读的同学,那么你这一年将会过得非常非常非常充实。这一点我在本科也有过体验。当时我们有门课叫“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前沿”,总共八组,一组4人左右,一周进行四组小组文献精读Presentation,所有人都得当过主讲。篇篇文献都做到这种吃透能讲好的程度,一定是充实的。

3. 课程论文。有人先玩然后一周之内赶完3000英文*4篇的作业;有人篇篇认真,给了题目就构思怎么写;我的做法是自己喜欢的题目花真功夫,不喜欢的只是一般对待。别以为授课型硕士的教授们对课程论文撰写不看重,只要你跟自己较真,教授们会更较真。一篇我自己很喜欢的Gig Economy题材论文,花了很长时间完成,教授批阅的时候指出我附录一个文献的引用范围应该更小更明确到我真正用的部分,论文评语也不是泛泛几句。当你的论文“值得一读”,那么一字一句都不会被放过。这篇论文我得了最高分,72。

 

二、 项目间比较

这是我询问了两位小伙伴之后整理的,远程感谢支持,线下再表谢意。项目内容每年都会变,仅做参考用,如有误请多多包涵。

22617-5Ohi_wnrAKib6v5Hk7_-T9m8-pr5OGlF.png

1. WBS的课程没有权重差异,且基本都是9周(9次);上交的分为1、2、3学分三种,1分2分占绝大多数;复旦的课我数了下,基本是8次左右、16次的类型和贯穿全教学期的意大利语课。

2. 上交对于研究方法的教学非常细致,覆盖研究全周期,配合学术英语教学,对培养严肃学术产出很有帮助。

3. 上交有论文投稿要求(国内较多也是这样),这一点区别比较大,在课程外占用相当时间,也取决于导师们的要求了。

4. WBS的单位课程并不比其他的少,行课时间折了一半,必修选修一共9门。

5. WBS课程聚焦度非常高,就连泛管理类课程也是紧随HRM主题。国内大学普遍都是雨露均沾,什么都要学一点。

6. WBS多了特色课程,主要是对欧洲体系中HRM的学习,印象深刻的是从工会入手展开欧洲劳工关系的研究,基础读本Varieties of Capitalism(资本主义的多样性),那叫一个难懂。

7. 复旦的安排很全面,可以看出来是“学习如何多角度理解一家公司,其业务,以及其所在行业”。

8. 复旦课程中有不少经济/金融类的安排,对本科接触较少的是个挑战;意大利语学习也是难的,且频率和次数都高。

9. 注意:WBS选修课是我的版本;上交的选修课是按学分放了几门。

总结起来我个人的观点:

1. 至少WBS的安排不水,而且自己高标准的话,更是结结实实没有水分。

2. 一年制硕士其实是“短平快”,而且留学费用在那儿,所以有些人可能觉得要时间更长内容更多才对,进而有种“水”的判断。

收起
取消

出国留学会对人的一生有多大的影响?

该话题答主

Rita | 芝士圈咨询顾问

University of Warwick - Warwick Business Schoo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Employment Relations
本科浙大竺可桢学院,研究生华威商学院;本硕HRM。先后供职于全球顶级人力资源咨询公司Aon和互联网大
Rita:

作者Rita,芝士圈留学行家,2017-10~2018-10就读华威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硕士。

这个命题真的非常的大,而且一般回答题目的人才走过人生的1/4左右。或许是刚毕业,整理国外的经历回顾这段时光,写下一些感性的文字;或许是步入社会,有了一点不知所起的感慨,偶然发现当时当日思想深处的某个点连接上了在海外漂泊日子的某一段轨迹。不管怎么说,答者都抱着谦虚的态度尝试回答这个问题,性质更多是一种自我反思,基于“总结-判断-预见“的思路...

显示全部

作者Rita,芝士圈留学行家,2017-10~2018-10就读华威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硕士。

这个命题真的非常的大,而且一般回答题目的人才走过人生的1/4左右。或许是刚毕业,整理国外的经历回顾这段时光,写下一些感性的文字;或许是步入社会,有了一点不知所起的感慨,偶然发现当时当日思想深处的某个点连接上了在海外漂泊日子的某一段轨迹。不管怎么说,答者都抱着谦虚的态度尝试回答这个问题,性质更多是一种自我反思,基于“总结-判断-预见“的思路。

评论区有很热门的回答已经完美概括了留学的直接可见效果:读书轨迹发生改变,继而带来的是工作地点、方式、收入的截然不同。这一个个阶段像环环相扣的大齿轮,最后撬动了命运的指针,把个体带出家族命运的循环,走上完全不同的自己的路。

但是生活中更多的,我个人认为,通过留学可能不是达成从贫穷到富裕的阶段转变,而是在原有的阶层中小幅颠簸(至少相当一段时间是这样)。无法获得跨越式改变带来的庆幸和痛快,但也觉得似乎获得了某些浮尘一样无处不在又无法估量的东西。所以其实真要说留学对人一生的改变,浩浩荡荡的留学生群体中大部分是感受不到这样的改变的。

这么说来的话,留学除了加一道海外学历,似乎没什么意义了,也过于悲观。所以平淡面对之余,还是想分享一些跳出“阶级改变”这种现实问题之外的,精神层面一点的体会。

海外留学时间或短或长,如果要能产生改变,我认为是要判断个体是不是真的“lived there”——身体和灵魂均“居”于此,而不是始终为一个游客。这个观点有点抽象,我举点例子。

博物馆是每个英国留学生都会去的,一些人读书期间也就去过两次:第一次打卡,第二次带人。我作为一个在村里(考文垂)读书的人,去伦敦还是比较频繁,但是心态却不是一个游客。我基本每次进城都会去博物馆,这对我而言就是去一个我日常到达所以不会引起太多内心波澜的地方。特拉法加广场晒晒太阳,进博物馆到几个想看的展区逛逛,默默发现一些让自己快乐的灵感。我会和地铁里问路的游客、展馆的工作人员、午饭店的服务员、挨着博物馆小巷里某个小店的老板产生交集,唠唠嗑吃吃饭买买东西组成一天的生活。

这种生活不像精心拍图修图发朋友圈那样能留下现实可回溯的东西,只会在心里有一种浅浅的感受,蜗牛爬过的痕迹那样。

不少学弟学妹问过我相似的问题:我怎么融入新国度。一般大家的方式是通过拼命和本专业的留学生建立connection,抱着广结朋友、练习口语的心态。我从来没有这个纠结,因为我不是“居住”在有外国人的教室里,我“居住”在M&S、Tesco、Iceland、Boots、华人超市、二手书店、TKMaxx、酋长球场等细细琐琐场景构成的环境中。尽情地用英式英语和普通本地人进行日常交流,就是我“居住”在此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我在英国的心态一直就是这样,相比热热烈烈去留下一点东西的人,我确实比较冷清的度过了一年的时光。我在伦敦很少拍照。加快脚步行走,转过街角被风掀起一点风衣的下摆,按了信号灯之后静静的看着红色公交车穿来穿去,然后速速过马路。这大概就是我一个人玩伦敦的常态了。所以我才觉得当身心真的居于此地,生活反而变得平淡了一些。

不知道还有没有和我一样(奇妙)奇怪心态的留学生。

概括起来,留学的日子没让我爱上蹦迪;它让我更会和自己相处,习惯冷清之后,我能够冷却沉淀更多的难以捕捉的感觉知觉触觉。回想起来,我住过的地方、我睡过觉的课堂、我以国内几倍价格买韭黄的超市,看了AC米兰对阿森纳的酋长球场,我都只记得它们的好。

回到最开头,我在自己所处的阶级小幅颠沛的时候更加淡定。当然了,谁不希望往上走呢?我也期待未来真的有质的重组,但反思目前的人生,我要表达的观点就是如上所写了。

收起
取消
芝士圈小程序
  • 芝士圈留学文书
    芝士圈留学文书

    实时查看文书进度,随时随地联系导师

  • 留学快递寄送
    智能选校工具

    数据基于65000+申请用户,简单2步定制你的专属选校分析

  • 留学申请咨询
    留学申请咨询

    全面扫除留学疑问,随心所欲召唤行家

  • 留学疑问全解答
    留学疑问全解答

    与梦校学长学姐交流,解答申请路上的任何疑问

  • 出国留学申请文书修改服务
  • 智能选校工具
  • 留学申请咨询
  • 留学疑问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