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Tip}} 

出国读MBA对于普通人而言,有什么意义?读MBA到底能学到什么?大学时候的黑历史能抹平吗?

该话题答主

Sinky WU | 芝士圈咨询顾问

伦敦商学院 Management
BG: 985本,LBS硕 在申请留学的过程中全程DIY,申请英港6所学校Management以及M
Sinky WU:

很多人会选择在工作几年后读一个MBA学位,大部分人读MBA的目的无非是这几个:给自己的经历镀金,强化自己的知识体系,还有就是转行或寻求晋升。

题目问到出国读MBA对于普通人而言有什么意义,这里我觉得题主说的“普通人”,大概就是来自普通家庭,职场打拼只能靠自己,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换取更好的生活的这一批人。对于普通人来说,出国读MBA不仅意味着要花时间,还要花钱(可能有些公司会提供赞助,但国外的生活费同样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大概率不能兼顾...

显示全部

很多人会选择在工作几年后读一个MBA学位,大部分人读MBA的目的无非是这几个:给自己的经历镀金,强化自己的知识体系,还有就是转行或寻求晋升。

题目问到出国读MBA对于普通人而言有什么意义,这里我觉得题主说的“普通人”,大概就是来自普通家庭,职场打拼只能靠自己,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换取更好的生活的这一批人。对于普通人来说,出国读MBA不仅意味着要花时间,还要花钱(可能有些公司会提供赞助,但国外的生活费同样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大概率不能兼顾家庭。所以在考虑要不要出国读MBA的时候,会考虑这到底有没有意义,是不是只是纯粹的“混一个学历”,没有实际作用。

个人觉得,出国读MBA,对于普通人来说,意义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如果是之前的学历或者学校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出国读一个不错的MBA确实能够让你的简历更好看一些。除此之外,这是你愿意为自己的学术经历付出努力的重要证明,证明你在有条件和机会的情况下,愿意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说得更加有高度一点的话,这还能证明你有一定的精神追求。从这方面来说,出国读MBA可以让你塑造一个更加饱满的个人形象,某种程度上也能让你更加有自信一些,如果读的是国外非常知名的MBA院校,那更是如此。当然,这是最表层的意义,更多情况下,人们会因为下面提到的原因而坚定出国读MBA的想法。

其次,如果是出国读一个与原来的专业/工作背景相关的MBA,很大的意义在于了解国外的理论,并巩固现有的知识体系。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说,MBA学不到什么东西,大家都只是水水就过去了。其实我觉得这种说法见仁见智吧,在于个人是真的想学到一些东西,还是只是单纯想镀个金。如果是抱着想深入学习的态度,可以在学术上多下点功夫。读MBA的人一般都是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出的经验,在MBA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得到验证,帮助你发现改进点和新的思考点。

此外,我见过不少人读MBA是为了转行或者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求。有的人可能工作了几年后,发现对自己的工作没有那么喜欢,或者是遇到瓶颈,当即转行并不是非常容易,毕竟大部分情况下跳槽都会看之前的相关工作经历;而即使成功转行了,很多时候公司都会要求从零开始积累经验。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会选择去读一个MBA学位,之后再参加相关岗位的招聘。我身边还有不少人是出于工作需要去读MBA的,投行和咨询的人会相对多一些,MBA学历对这些行业的人来说算是加分项,毕竟要经常面向客户,学历越高、经历越丰富是越好的,而且读MBA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自己的阅历,在行业里可以更加游刃有余。之前还比较流行一种说法是,有一个MBA证书对升职有帮助,这个待验证,毕竟影响因素比较多。但确实,我认识的很多高管,是有MBA学位的。

当然,出国读MBA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可以结识人脉。一般来说,MBA的同学来自各行各业,也是所在行业比较优秀的人才,所以读MBA无疑是扩展交际圈的一个好方式。相比于在国内读MBA,在国外读还有更重要的意义是将交际圈的范围扩大到国外。可不要小看这些交际圈,MBA同学变成未来的客户/同事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一份同学情谊在,将来需要帮忙或者引荐,都会比较容易。我经常在面试的时候会被问道:“你有什么比较好的人脉资源?”如果你的工作会比较需要外部人脉牵线搭桥,那MBA的经历会给你挺大的帮助,当然,这也要求你在MBA期间要善于认识别人。而且,每个人对行业的看法都不一样,当你正处于职业发展的瓶颈期时,你的MBA同学还可能成为那个帮助你理清职业困惑的人。毕竟有些人就是看得比较通透啊,多跟身边优秀的朋友聊天吐槽,还是能收获到一些有用的答案的。

以上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出国读MBA的意义,下面再来简单说下出国读MBA到底能学到什么。

MBA的目标对象是已经工作过几年并有志于成为管理者的人,所以MBA的课程设置基本上都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高效决策及管理团队。所以,出国读MBA最起码能够让你结合国外的理论,学习到一套有效的决策与管理方法,并养成综合的思维方式。上述这些也是绝大多数商学院MBA招生时的常用招牌,但我知道很多人并不觉得MBA项目实际上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其实一方面是现在有些商学院没有很好地贯彻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是部分MBA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没有用好正确的方法。

MBA的课程一般都比较万金油,囊括了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基本上是管理大类的科目。但这也有一个好处,通过广泛地涉猎这些学科,你可以对整个商科的知识体系有一定的了解,当成为中高层管理者时,可以对公司每个业务环节的运营都有所了解,辅助决策。而且因为项目的人基本上都有过工作经验了,你可以从他们口中了解这些业务在实操中的情况,相比于本科或硕士项目来说,能够更好地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还有就是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其实国内也有一些不错的MBA项目,出国读MBA除了名校光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交流。这对在外企工作的人尤其有帮助,试想一下周围的同事大多是外国人,如果不了解他们的看法和习惯,想必会给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与这方面需要的人,可以在MBA项目里多去主动与外国人沟通,摸清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习惯,也学会去解决不同文化之间产生的矛盾和分歧。

还有一个是说服力。MBA的课程不免也要做很多的presentation, 当你的presentation对象都是有工作经验的人,你的观点可能会被challenge。大家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在过去积累的一些看法,对你的观点提出质疑,或者是一些更好的想法。个人觉得这个是比本科和硕士学习更好的历练,这个时候如果你要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观点,你需要运用更加有逻辑性的思考,列举有说服力的论据。毕竟读MBA的人都是要在工作中做出决策,并赢取同事或客户信任的人,这方面能力的提升还是会对之后的工作很有帮助的。

题主还问到说本科成绩很糟,对申请MBA有没有什么影响。我觉得这个担忧是比较片面的,成绩是MBA项目招生的考虑因素之一,但绝不是全部,尤其是国外的院校会更加注重候选人的综合实力,所以本科成绩糟糕其实不能算是“黑历史”。我身边有不少本科成绩其实不怎么样的人申到了非常好的MBA项目,也有成绩非常优秀的人申不上,这主要还是看你在申请过程中怎么包装自己。

如果本科成绩确实比较糟糕,可以在申请的过程中多强调自己的项目经验,证明自己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且做得还不错,并且有进一步提升的需求;还可以强调自己比较突出的软实力,比如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等等,这些都是MBA项目比较看重的能力。如果你本身在工作中非常优秀,综合实力并不差,我相信MBA项目并不会因为你的成绩问题而对你全盘否定。有些项目也会在面试过程中着重考察你的言行举止,抛却成绩的因素去客观评价你。

总而言之,要不要去国外读MBA,还是要综合自己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判断。去国外读MBA这件事本身没有错,但考虑到时间和金钱成本,还是需要好好权衡下自己有没有这个需求。当然,如果各方面条件允许的话,还是非常建议尝试一下的,正好也可以跳出工作的压力好好思考下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人生嘛,还是要多经历一些不一样的事情比较好。我们不能说做某件事情会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许在某天需要用到的时候,就刚好能派上用场,而学习经历的积累,更是如此。

收起
取消

留学申请通过中介还是靠自己?各自的利弊是什么?

该话题答主

Imane Wei | 芝士圈咨询顾问

帝国理工学院 Transport
Msc degree in Transport at Imperial College Lon
Imane Wei:

 

这个问题是没有适合所有人的统一答案的,所谓甲之砒霜,乙之蜜糖,希望大家能结合自身条件进行判断吧。如果我建议连官网信息都读不懂的同学自己DIY,恐怕要害人家没有学上了。

虽然我是自己DIY完成的申请,但我最初也接触了几个中介,同事身边有很多同学是请中介帮忙申请的,因此对中介的服务也有些了解。希望能以比较客观的角度,为想要出国留学的同学提供些建议,下面开始回答楼主的问题~

DIY的优势/中介劣势:

 

1. 把控学校和项目:毕竟关乎未来几年的学习生...

显示全部

 

这个问题是没有适合所有人的统一答案的,所谓甲之砒霜,乙之蜜糖,希望大家能结合自身条件进行判断吧。如果我建议连官网信息都读不懂的同学自己DIY,恐怕要害人家没有学上了。

虽然我是自己DIY完成的申请,但我最初也接触了几个中介,同事身边有很多同学是请中介帮忙申请的,因此对中介的服务也有些了解。希望能以比较客观的角度,为想要出国留学的同学提供些建议,下面开始回答楼主的问题~

DIY的优势/中介劣势:

 

1. 把控学校和项目:毕竟关乎未来几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机会,总要保证申请的是自己想学的,或者对未来工作有帮助的学校和项目吧。自己筛选学校不仅可以避免中介因利益关系推荐的野鸡大学,还能在筛选的过程中,了解具体的课程内容,考虑下项目是否适合自己。如果完全依赖中介进行选校,学校和项目与自己的匹配性是难以保证的。

2. 及时递交材料:自己申请可以很好的保证在开放申请后,尽早递交申请,毕竟很多课程项目都是先到先得的。可能有些中介,在帮同学申请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对申请开放的时间不是很清楚,或者申请材料上传不及时,导致申请不能尽早完成。要知道申请流程不完整,学校是不会开始审核的,迟交两天材料,也许就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了…

3. 锻炼能力:听起来很虚,但如果细想还是有点道理的。一方面自己准备文书、浏览官网、联系学校可以帮助提升英语水平,提前为国外的学习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时间规划、搜集资料、分析选择的能力,都能通过申请过程得到全方位提升。

4. 省钱:(如果不在乎money的大佬,请自动忽略这条)出国的学费和生活费开销是很大的,平时能省点就省点吧。如果自己有能力完成申请,当然最好啦。

当然还是有负责任的好中介存在的,请中介帮忙申请也有很多好处,比如下面这几点:

中介优势/DIY的劣势:

1. 省心:大多数情况下,请中介都是会比自己DIY省心,除非遇到极其坑的中介,不省心还会添堵。中介提供的服务内容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有的会提供全申请流程的服务,包括选校、文书和网申三大环节,有的只是提供其中的部分服务。即使请中介帮忙申请,最好自己也要参与下,比如需要一起讨论选校的问题,或者中介将文书写好后,自己再略微修改下。需要注意的是,成绩单和在读证明是需要自己在学校开具的,中介是没办法帮忙开的。整体而言,整个申请过程不会花费太多精力和时间。

2. 语言不是问题:有些同学英语可能不太好,准备先去国外读语言班,慢慢提升英语水平。这类同学自己申请的话,能力上的不足可能导致无法完全了解申请要求和项目介绍,更不用说自己准备文书了。这种情况下,我会建议请中介帮忙了,中介的老师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对于项目和申请流程的理解会更好,可以帮助同学更有效的完成申请。

3. 有经验:大型的中介每天都会接触很多学生,他们对整个申请流程和材料准备是比较有经验的。由于接触和服务的学生不断积累,中介在选校上也会相对有些经验。不过不同的中介经验值会相差很大,各位同学自己注意判别吧。

总结一下:如果英语还不错的童鞋,我会建议DIY。

 

关于选校:现在网络这么发达,通过网络搜索或者来芝士圈与有申请经验的前辈聊一聊都是可以的。对比下官网要求和自身条件,参考一下QS排名,询问下同专业的学长学姐拿到了什么offer,相信同学自己也是可以选出来的。

关于文书:自己尝试多写一写,学习下网上的范例,自己多修改几次,或者请学长学姐帮忙修改下,当然也可以请我们芝士圈的老师指导或者润色一下。

关于申请:材料都准备好了,申请的部分就相对简单很多了。选校的时候注意下开放申请的时间和整体的申请流程,按照官网要求,注册申请账号,上传材料即可。

当然啦,我只是建议,选择还是要靠自己,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身条件和看重的东西,如果想选中介的话,建议各位同学多对比几家,找一个负责任的中介。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拿到理想的Offer~

收起
取消

是否应该放弃国内本一的学历,出国读本科呢?

Vica Yin:

1、国内vs国外

国内高考竞争激励,所以好大学可以称得上“严进”二字。相信能考到985,211的,高中都属于比较努力的那一拨。可能是国内大学管的不严吧,题主感到学习氛围不浓厚。

相较而言,国外大学尤其是加拿大大学更倾向于“宽进严出”。不同专业有不同层级的课为大家所选择。拿中国学生比较擅长的数学举例。在多伦多大学,一年级的数学微积分分为MAT133, MAT135+MAT136,MAT137,MAT157等,难度也是依次增加,每一门课的侧重也是...

显示全部

1、国内vs国外

国内高考竞争激励,所以好大学可以称得上“严进”二字。相信能考到985,211的,高中都属于比较努力的那一拨。可能是国内大学管的不严吧,题主感到学习氛围不浓厚。

相较而言,国外大学尤其是加拿大大学更倾向于“宽进严出”。不同专业有不同层级的课为大家所选择。拿中国学生比较擅长的数学举例。在多伦多大学,一年级的数学微积分分为MAT133, MAT135+MAT136,MAT137,MAT157等,难度也是依次增加,每一门课的侧重也是有所不同。之所以设置这么多课,核心思想就是一个,请根据自身基础和未来要学的专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假设,A就是奔着数学家的路,那就MAT157吧;B可能数学不是很好,但一定要有一门数学课才能毕业,那就MAT133,等等。不过,不论选哪门课,整个学习的周期都充满了各种阶段性的测试。每周有小测试(Quiz)和作业,一个学期可能有3次阶段测试(2 midterm + 1 final),而且每个小项都要计分。通过这个机制,让大家不敢太懈怠,普遍还是比较上心的。

第二,国外大学对专业的选择比较自由。和国内转系转专业的繁琐不同,在多伦多大学,如果想转专业,只需要选目标专业的课即可。在多大,最终毕业是看学生是否修够了某个专业要求的必修课和所有学分。所以,转专业这事儿几乎零门槛。当然,某些对成绩有要求的专业例外了,那需要满足专业要求才能申请的。

第三,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学习的氛围努力程度还是看自己和看所处的小团体。出国留学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而且人的价值观也不一样。可以见到轻轻松松拿到GPA4.0的学霸,可以见到穿梭于各种活动现场的社交达人,也可以见到题主口中“堕落”的人。但是每个圈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当然也相应的有缺点和劣势。重要的是自己选择什么,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在国外,我感到最有收获的一点就是,大家的价值观很多元,彼此之间也很包容,人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圈子。而且,在加拿大,人和人之间有种冷漠的友善。说到友善,大街上陌生人之间都会热情say hi。我记得第一次去加拿大,行李大包小包,一个行李车推不下,过马路的时候还翻车了。这时候,路上的车就静静地停在路边,也没有狂按喇叭,还有热心的加拿大人帮我把行李收拾了起来。当时就觉得很棒。说到冷漠,可能是因为气候原因,偏北的地方人都比较冷...但更多的是因为大家对彼此隐私的界限保护得很好,很少能够更加深入的交流。这种状态反而比较适合我,所以我回到国内也有些许的不适应。言归正传,还是要主动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在国外就更是如此。

2、语言学习&语言考试

应该这样说,如果英语水平高的话,语言考试肯定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但是得到不错分数的人,实际的英语水平可能不适应国外的大学教学。也就是说,分数和实际水平之间可能会有一个错配。不过,为了更好的适应国外的生活,还是要扎扎实实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听,推荐网易公开课,上面有很多国外大学的课程,可以完全模拟课堂的环境,提升自己听和吸收知识的能力。

说,最好是能够有环境找到愿意一同说英语的人一起交流。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社团和英语角的作用,说不定就能找到你志同道合的人。现在也有很多付费的聊天老师和聊天社群,可以自行寻找加入。至于话题,我认为要从自己感兴趣有得说的地方着手,这样才能够聊得下去,才可持续,不必太拘泥于考试的那些。

读,这个资源就更丰富了。可以读专业论文,这样学习专业课和英语两不误。可以读流行的小说,流行的小说用语更为贴近当代的生活用语,不会落伍,而且流行小说读起来比较流畅舒服,能够轻松的读下去。可以读新闻,看twitter,等等。总之,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就读什么。找到内在动因做事情,才能做得长久。

写,生活中有感触的时候可以用英文记录下来,保持一个对英文的敏感度。用词不用特别的高级,主要是考虑到整个行文的逻辑,和怎样用自己会的词语把意思准确的表述出来。

至于考试,很多机构都会开那种技巧课程,可以适当的上一上,保证考试分数能够大于等于你真实的英语水平。总之,还是要去做事情,行动起来之后会有一种满足感,也能够降低自己的焦虑。

3、学费&生活情况

加拿大相比美国英国来说,学费相对便宜一些(多伦多大学例外。。。),国际学生一年大概4万加币左右吧。生活费的话,看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了,省一点的话800-1000加币一个月还是可以的。如果手头宽裕的话,想花多少也都是有地方能花出去的。学校宿舍相对于租房子来说比较方便,有单人间和双人间可以选择,宿舍还往往包含着meal plan,就是食堂自助餐那种。在外租房子需要考虑,时间、地点、室友、安全性、价钱、合同等等,要操心的事情比较多,身边也总有因为租房子闹出不愉快的事情。如果要租房子,需要前期做好调研工作。租房子的优势在于,退税的时候能够多退一小笔钱,加拿大住宿舍交的钱是不计入退税范围的。

工作的话,加拿大学生签证允许学生每周工作不超过一定的小时数,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申请一些实习或者是赚钱的机会。答主推荐大家可以试试学校自身提供的工作岗位,学术上的比如Teaching assistant, Lab assistant, Research assistant等,这样工作对学术也是促进;还有一些校内的餐厅零售员工,书店员工等等,也可以提供一些收入。也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一些校外的工作,多接触社会,挣一些小钱。如果手头宽裕的话,建议能选择一些高质量的实习、志愿者工作,或者利用这段时间多多学习知识了解文化,毕竟挣钱是一辈子的事儿,大学就只有这几年。

至于去哪里挣点小钱钱的part-time工作,建议多去浏览学校的career center website, 多多留心学校各部门发来的邮件,筛选其中适合自己的岗位,多多申请就好。也可以直接去心仪的小店(如星巴克之类的)提交简历。

4、DIY经历

DIY的话,就需要自己为自己负责。弄清流程和时间点,把材料准备妥当。

首先要去各个学校的官网,了解不同项目的申请要求。学校官网一般都会写得比较清楚,按照指示去做就好。

第二,申请时间点。申请当然是越早越好,因为时间早的话录取名额就多一些。但是,只要是在申请日期截止之前都是可以的。不想题主问题中写的过了9、10月就希望渺茫。所以,题主不要过分焦虑啦。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材料的准备。像是成绩单、托福、雅思这种标准化的材料,是怎样就是怎样,就比较简单。文书就在这些标准化材料中显得格外重要。文书就像一个自画像,它是能够展现出申请人的特点、个性和优势的。在标准化分数相近的情况下,文书越出彩,录取的可能性越大。在DIY的过程中,文书也是大家遇到的最高的山。有些人可能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有些人经历丰富不知道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有些人可能中文文章写得不错,但是英文表达不地道......总之,文书这里还是建议需要有一个懂行的人来把把关。可以找之前申请过的朋友,也可以找一些付费的文书修改机构。一篇漂亮的文书更能打动招生官的心。

最后,出国留学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时间和金钱,对人的各个方面都是考验,但是作为一个留学生,能够感受不同的文化,使用不同的语言,学习专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视野,感受不同的价值观,遇到更多的机会......收获绝对和付出成正比。如果你有想法,就坚定地去做吧!

以上,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收起
取消

DIY香港留学申请要准备哪些?

该话题答主

Jessica Luo | 芝士圈咨询顾问

香港中文大学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了解不同国家地区的申请,帮助明确留学选择。生命科学领域面试技巧以及香港申请生活全方面答疑
Jessica Luo :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香港的招生类型:

香港学校的招生分为授课型 master,和research型 master(Mphil),博士(PhD)。授课型需要自己交付学费,绝大多数没有studentship,只需要在有课的时候去上课就可以,没有固定的导师,和大学上课类似; research型 master(Mphil),博士(PhD)同样需要自己交学费,但价格相对低一些,并且有学校或者香港政府发的 studentship,但相应的也需要有一个 te...

显示全部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香港的招生类型:

香港学校的招生分为授课型 master,和research型 master(Mphil),博士(PhD)。授课型需要自己交付学费,绝大多数没有studentship,只需要在有课的时候去上课就可以,没有固定的导师,和大学上课类似; research型 master(Mphil),博士(PhD)同样需要自己交学费,但价格相对低一些,并且有学校或者香港政府发的 studentship,但相应的也需要有一个 teaching assistant 的任务需要去做,基本上是每个星期一个下午到两个下午的课时时间。

这里我主要想说 Mphil 和 PhD.在学校的官方网站上面,学校的最低要求是非常简单的:雅思6.5托福79或者GMAT verbal21.在校平均分不低于80(B等级)。

但是据我所知,我并没有认识任何一个学生只凭借80分的平均分就真的成功申请。我个人不负责任的认为,因为申请的第一步就要交申请费,可能也是学校赚钱的一种方式吧。

关于准备的材料,各个学校网站上都是非常清楚的,我在这里想谈一下申请的打分机制。

如果是本科毕业的学生申请,那么本科毕业学校和在校成绩是一个占比较大比重的考量因素;如果是硕士毕业申请读博士,那么导师以及是否有文章是更加重要的考量的因素。对于内地生而言,英语水平也很重要。如果有出国出境的交流经历或者是在英文表达比较突出的,一定要强调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

除了硬件方面的准备,如果想申请 research型的 program,如果提前自主选择想要填报的导师并套磁成功的话,基本上只要硬件可以达到学校的要求都会被录取。这里想要特别的写一下套词。因为套词是不会出现在任何官方的页面上面,只是看学生自己有没有主动的去联系导师。很多有名的导师因为有非常多的人去申请,一般不会花费太多时间自己一个一个去那些申请里面找自己想要的学生,都是从主动联系他的学生里面再通过自己的一套方式去选择想要的学生。但是一些新 PI 可能名气相对比较小,或者是新加入的PI,错过了第一批的招生,那么他们才会在无数符合基本条件的简历中去一个一个翻阅。

所以如果是自己 DIY 的申请,我强烈的建议大家先找老师们提前套磁一下。毕竟提前多了解一下导师以及办公室、实验室的情况绝对不是坏事,如果有可能,比较谨慎的导师可能会安排Skype或者直接请你来一次香港,过来当面聊一下。绝大多数导师对于选择新学生还是比较慎重的,毕竟谁都不希望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起码聊聊天看看态度,气场合不合,也可以更方便的聊一些每个导师不一样标准的一些细节问题。

既然说到了套磁信,这里我想说一下套磁信怎么写以及需要在心里面放入什么内容。

首先,我比较倾向于推荐大家一次性申请多个学校或者多个导师(如果目标不是特别明确或者是害怕只联系一个导师会在最后被拒)。先去想要申请的学院网站上面找到自己想要申请的导师们,可以考虑打印下来他们的介绍页面,并且划重点出来。我觉得这一步很需要做的原因是,在非常多非常多的套磁信一封一封发出的时候,会很有可能搞混这些导师的名字以及领域,所以一张一张的打印下来亲测会有效的避免这些问题。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加以编号。毕竟如果套磁信连导师的名字都写错,印象分就已经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了。我们不要嫌麻烦,把细节最好了才更加容易申请成功。

关于套磁信的内容,可以有固定的模板,然后把中间 “I am interested in xxxx” 的那一部分空出来,每次填上想要申请的导师的领域相关内容就可以。当然,如果有能力,可以在这部分自由发挥,如果能有一些课题上的 idea 那是最好不过了。除此之外,邮件内容可以长一些,但是要清楚的介绍自己的背景,突出自己的优势,以及渴望想要成为这位导师的学生的一个想法。另外,可以在附件中附上自己的 CV, 本科生的话可以带上自己的在校成绩单,如果有文章发表,那是一定要把文章附在链接上面的。在和导师沟通和套词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回复导师的邮件,如果等了若干天还没有回复的话,非常建议再发个邮件询问。因为大老板们都很忙,很有可能忘记了。但此时就不要说“你是不是忘记了回复”,改成说“是不是因为网络的原因没有正常的发出、接收”。 之后一般情况下,导师可能会需要你去写research proposal,这个时候一定要阅读导师相关的文章,当然如果觉得写得没有那么的好,可以请认识的相关领域的师兄师姐帮忙修改。

如果条件非常优秀的学生,老板还会推荐你去申请 HKPFS,也就是所谓的政府奖学金。但这个奖的申请除去自身的实力,和所学的专业,以及support申请的老板的title也可能有相关性。但如果能申请到,不需要交学费,并且有比普通学生更加高的奖学金。并且以后的简历都可以把这一条写进去。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奖主要针对非本地的学生,所以竞争是非常强的。有实力的伙伴可以考虑一下,含金量非常的高。

如果顺利通过,下面就是面试。面试的话我觉得只要不紧张,穿着比较得体,口语比较流畅就没有太大问题。如果口语和听力不太好的小伙伴们可以着重加强一下这两个方面。尤其是相关专业的基础词汇,一定要能听懂而且可以自己表达。最后强调一下,如果是自己不会的问题,千万不要瞎说,毕竟坐着的老板们全都是行家,这时候可以老实的说“我不知道”。如果有一些关于这个话题的其他答案,可以说“我不清楚,但可能是xxxx样”。

香港一般来说第一批在3月就会发放录取通知,在得到录取通知之后还需要自己去办理香港签证等事宜。就跟着流程去出入境管理那边一步步办理就好。

希望大家都可以申请成功!

收起
取消

计算机专业出国留学读研有什么好的建议?去哪个国家?去哪所大学?

该话题答主

Louis Liu | 芝士圈咨询顾问

哥伦比亚大学 Computer Science
留学全程自己申请,拿下近15所学校录取;找工季一路面试,斩获6家公司offer。善于思考总结,
Louis Liu:

作者Louis Liu, 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

专业与选校

首先有三个比较相似的专业大家必须分清楚,那就是:EE(electrical engineering)CS(computer science)CE(computer engineering)说白了,EE主要是做的硬件,CS主要做软件,CE介于两者之间,软件硬件都会学。在这些专业下面还会有不同的方向,对于硕士申请来说这些方向影响不会太大,而且被录取之后是可以换方向的。但如果你是博...

显示全部

作者Louis Liu, 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


专业与选校


首先有三个比较相似的专业大家必须分清楚,那就是:
EE(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computer science)
CE(computer engineering)
说白了,EE主要是做的硬件,CS主要做软件,CE介于两者之间,软件硬件都会学。在这些专业下面还会有不同的方向,对于硕士申请来说这些方向影响不会太大,而且被录取之后是可以换方向的。但如果你是博士申请,那么你的方向从一开始就会非常重要
接下来说说关于选校的事。选校的过程中,三种数据非常重要。第一便是专业排名。在2010年USnews发布过一个专门的CS专业全美高校排名,之后再也没有发布过,所以一般按照这个榜单来做参考。一般排名越靠前越难申请。
第二种数据便是录取历史数据,这包括了两小类,首先是本校本专业的数据,包含这个专业往年录取情况、男女比例、国外学生比例、语言成绩均分等,这类数据更有参考意义。其次,中国学生的整体数据也会有一些用处。比如,有些学校虽然排名高竞争激烈,但是招的中国学生比例比较高,那么这个学校就相对没那么难申请。
第三种数据便是一些硬性要求,这其中主要包括托福和GRE这些语言考试的成绩,以及你的GPA和排名。



职业发展


申请的时候就应该把自己的职业发展作为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CS出去的职位主要有:前端、后台、SDTE(软件开发测试工程师)、数据科学(搜集分析数据)、架构工程师(比较难做到的头衔)。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抓住秋招的这段时间,因为秋招名额很多,春季会少一些。
很多同学都会在假期实习,美国CS行业的实习资源很丰富,主要包括facebook, google, snapchat, apple, uber等。面试时间集中在12月到来年一月。



如何准备


1. 成绩要求:GPA能刷就要造刷,等到现在这个时间点,GPA已经基本成型了。接下来就是语言考试,CS专业一般都要求托福和GRE,过线是最基本的,当然越高越好。
2. 自身挖掘与定位:申请过程就像销售的过程:学校就是客户,要了解学校的需求,招什么样的人再来反观自己有什么经验、品质,再思考如何把自己包装得更好。如果你是跨专业申请者,可以去coursera上看看CS相关的公开课,既能帮你学到很多知识,又能体现你的自学能力和求知欲。
3. 文书写作:文书的一个关键便是,要把你在自身挖掘过程中发现的亮点串成一条线。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喜欢不断挑战自己”是我的一条线,于是我就写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比赛经历和项目经历,其中可以体现我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专业素养。一篇PS就像一个故事,只有好的故事才能吸引别人的目光。
另外,工科生申请的文书不需要语言多华丽,尽量简洁明了,不要有语法错误就好。重要的是,你的文书里要有干货、善于用专业术语。“完成什么任务之后天空都变得五彩斑斓”这种浮夸的话就不要出现在文章里了。招生官看的是文书中能够体现你的个人品质、专业素养的部分,而不是语言的浮夸。



一些建议


第一,希望以职业的角度去选择CS专业。你的读研、读博经历应该是你未来人生、职业发展很重要的一环。有些学校地理位置很好但是可能专业排名不是那么高,这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我建议大家可以把地理因素考虑在内,因为这涉及到你的实习和未来的求职。
第二,开始做一个长期的项目。可以使用网站,app或者其他东西,你会有一个很好的收益点。首先你会对CS这个专业未来做得事情熟悉,对行业更加了解。其次项目在文书里也是一大亮点。



-2-


Fanne Yang,卡耐基梅隆大学,MIS


时间规划


6月-8月,大三的暑假,清理你的GRE和TOEFL的成绩,达到一定的标准。
9月份,定选校,联系推荐人。列一张大表,包含所有选中学校的网申信息及注意事项。特别注意的一般学校是发链接到推荐人邮箱,要求推荐人去填一系列的信息,包括问题,对你的印象,以及一张正式的推荐信,这些较耗时,再加上如果申请的项目多,推荐人需要挨个去填,而每个学校需要的信息也会各不相同,所以提前很久联系好推荐人,敲定到时需要填写的有哪些内容,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进入10月,这是一段比较琐碎的细节填写时间,构思各种文书,有的推荐人可能还需要你自己写一份推荐信的草稿。准备各种材料,有的学校仍然需要你寄送纸质版的成绩单,有的学校要求你进行wes的成绩认证,还有些学校会额外需要一些材料证明,这些都是需要准备的。
在11月,进入填写各种申请表,每个学校都有一个网申系统,网申系统的信息也会比较麻烦。有些学校甚至需要你把你上过什么学科,每个学科做过什么大作业,有些学校还需要你提交一些Sample,这些都比较麻烦。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到12月份的时候你的申请工作就应该是大致完成了。但就我个人经验来说,这只是一个理想的计划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这样操作的。
很多时候会因为有些突发情况打乱计划,这个时候怎么力挽狂澜呢!

我的建议是这样的:
1、建立非标准化模块:
把申请季中所有可能的事情都列出来,分成不同的模块,比如考语言成绩、准备文书、填表格这些都作为一个个单独的模块罗列出来。另外实习、准备毕业设计,这些是额外的,是会打乱你整个申请计划很重要的因素,也罗列出来。这样就不会造成同时有多个模块交叉并行的时候你会很痛苦,不知该做哪个,导致什么都不做。
分清楚每个模块之后,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模块都要结合自身情况。以我的例子来说,我在9月份才开始实习,这个时间特别晚,还要同时兼顾语言考试,让我焦头烂额。所以在划分模块的时候要留出一个缓冲区,就是你假设这个模块需要1个月的时间,但是事实上你前后要多留15天。
还有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心理上的调整。当你认为9月份应该可以结束标化考试,10月份能联系好推荐人,11月份开始着手准备各种填表事项。但事实上,你到10月份还没有搞定标化成绩,这时候你的心里就会特别的慌,做事情都特别焦虑,这是一个心理预期的问题,一旦你发现已经有一个出乎意料的情况,就一定要提早心理预期
2、测试
每一个人计划做一件事情需要的时间和实际去做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在我的想象中,去填写一个学校的网申表格只需要1天的时间,但实际上我花了1个星期的时间。我们总是过分的高估自己,我的解决措施,先做一个单位值的时间,比方说先填一个学校的网申系统,然后去整个预估填每一项用了多长时间,罗列总共的任务长度,就是你一共要去填多少学校,每个学校的工作量是不是一样的,因为有些学校的工作量会远远大于其他学校,最后再把它根据你现有的空余时间进行均摊,均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给自己留下可以调整的时间。
所以我建议大家找一个不是很喜欢但是在申的学校,作为一个测试,看看用了多长时间,然后再整个看一遍你所有要申请的学校的网申系统,观察有没有和第一个特别不一样的,需要你花费很多时间的,把这些都列好之后,再进行时间分配。
3、分清主次
在做好当非标准化模块和测试之后,你会对自己的申请流程会有一个很清晰的了解,对自己的时间规划非常明白。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把这些事情在同一时间进行处理,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分清主次。每个月只安排1件重要的事情和3件不太重要的事情,然后到下一个月要保证这件重要的事情完成85%了,这样他就会变成下个月不太重要的事情,因为下个月也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在等着你去做。



文书准备
 

8102-E-spleGrG7fyIxaGYzwt08vd9yUEXCpX.jpg

PPT中左边是在申请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部分,我把自己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个数值化的衡量,这些是对自己的基本评估。最重要的是总结出自己在这些申请者中的优势,这个优势点也会成为你在书写文书时全程贯穿的重要内容。我给自己总结的点是“所学即用”:我的GPA和GT都不高,但是我的实习项目都很强,所以说明我是一个能把学到的知识进行现实应用的人,而不是一个只看重理论成绩的人。这点也一直在我后面的文书中有所体现。
有了核心之后,就是一个多角度挖掘细节的过程,我把它分为四步。
第一步就是列出所有能体现你核心优势的所有经历,这个经历的起因、背景、地点和团队,这是一个基本的描述,这决定了这是否是一段很有说服力的经历,还是只是辅助性的经历。第二步是你在这个经历中被分配到的任务、你所使用到的工具和方法、你学到的东西。那你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把所有事情做下来,肯定会有困难,还有你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在解决困难中又收获到了什么。最后一点要有一个结果和评价,越客观越好。
到这里,你把每个经历的这四点都列出来,文书的基本准备工作就差不多了,也看到自己在每个经历过程中的突出点和弱势。接下来就是文书的书写。
我认为文书表达的是一种供需关系,你想要的和学校能给你最后达到双方共赢的效果。
文书的片段可以从这5段来写。第一段就是你想要的自我,这就是在前面环节总结出来的在你所有经历都贯穿的核心优势,作为所谓的兴趣开发点来进行表述。第二段就是你达到的,就是你为了实现自己的兴趣或者理想,你最后达到了一个什么结果,比方说学了什么专业,培养了什么方面的性格,做到了什么竞赛,掌握了什么样的职业技能。第三段是你还需要什么,这是一个要求体现职业规划的点,因为国外的master都是就业导向的,你需要对自己职业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你需要实现一个怎样的自我,什么样的工作能够让你实现这个自我,为了达成这个工作,你觉得你还需要什么。这个需要的就是学校能提供给你的。最后再隐晦的谈下双方能得到的是什么,对于你来说你能实现一个自我导向的人生理想,对于学校来讲,她得到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学生,这个学生会在职业上有非常辉煌的成就。这段也可以叫做表忠心,有且只有这个学校能给你这些东西。最后提一两点这个学校很特别的地方来作为总结。



突发情况


在申请中会遇到一些材料没有及时送达到学校、学校要求补寄证明材料等等的突发状况。

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这三点:
1、检查邮箱:每天检查2次,且只有两次,每次检查所有的学校的信息。避免不规律查询导致心态起伏波动特别大的情况。
2、联系小秘:如果有什么问题在网上根本查不到靠谱的回答,罗列好你所有的问题,用英文提示好,卡好时差去跟小秘打电话。相比发邮件,打电话的回复率会很高,而且打电话的方式也可以很容易地跟小秘聊到更多的信息。
3、信息搜集:即使你已经在申请尾期,也要进行信息搜集。因为很多学校会有新开的项目,录取的难度相对较小,申请人数也不多。有些时候学校会委托同一个系的学生到bbs上发帖号召同学来申请。这些都是可以作为补申的候选。
搜集这些信息的一般有这些途径,首先就是学校的官方网站:有三点我推荐关注
(1)course set;(2)Class Profile:会有班级的平均成绩、多少中国人、多少外国人的信息;(3)就业情况:一些就业率,就业导向的信息,与你自己设想的进行对比。其次是通过院系的论坛找到那些在读的学长学姐,但是一般都比较主观,需要和官网的内容结合来看。还有就是一亩三分地和太傻这样的留学论坛。
 


专业介绍


CS:很传统,要会一定的数学、算法、系统还有编程,很正经的出路就是所谓的“码农”。
IS:更偏向于在某个场景下的一套信息的模型,还有一些工具以及最后对处理的信息流的分析,business背景下的会多一些,出来之后不仅需要一些model和一些programming的事情,还需要一些管理,包括书写报告的能力还有一些基本的金融头脑。典型的职业就是business analyst。
DS:处于两者中间,更偏向于对数据进行搜集处理和分析决策,数学基本建模知识和算法,同时要用到数据的应用背景和应用流程来进行更合理的分析。这个出来的title就是Data Scientist。
总的来说技术性最强的就是CS,最弱的就是IS。CS也比较辛苦,IS相对轻松一些。每一个类型也有不同的排名,CS的排名看US和times就可以。而DS和IS,由于近年来新开很多专业,所以通过排名来搜学校不是特别靠谱,我的经验是去看课程和就业来判断这个项目的好坏。

收起
取消

如何申请美国顶级名校的MBA?

该话题答主

Raymond | 芝士圈咨询顾问

杜克大学 Master of Management Studies
美国杜克大学Fuqua商学院MMS: FOB毕业,英语本科跨专业申请管理学。目前在四大并购交易部工作
Raymond:

1. 关于读MBA的动机

看到大部分答主都主要介绍如何申请MBA,我倒觉得不如先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读(很多情况下是不需要读的),也就是动机问题。先讨论动机问题,是因为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其一,自己想清楚为什么想读MBA,才能不浪费自己的时间(准备+就读)和金钱;其二,申请者的motivation是招生官非常重视的申请条件(这一点在后面会详细说)。

通过题主的描述,目前决定去美国读MBA 的原因,一方面是自己的美国名校情结,另一方面是...

显示全部

1. 关于读MBA的动机

看到大部分答主都主要介绍如何申请MBA,我倒觉得不如先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读(很多情况下是不需要读的),也就是动机问题。先讨论动机问题,是因为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其一,自己想清楚为什么想读MBA,才能不浪费自己的时间(准备+就读)和金钱;其二,申请者的motivation是招生官非常重视的申请条件(这一点在后面会详细说)。

通过题主的描述,目前决定去美国读MBA 的原因,一方面是自己的美国名校情结,另一方面是身边同学的peer pressure,“不甘心”。但仅仅名校情结或者不甘心,无论是说服自己还是说服admission committee,都不是很有力的理由,也不是对自己长远职业发展有利的想法。

我觉得首要思考的是: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读MBA,是不是真的需要去美国读MBA。可以基于目前已经有的这两条理由,进一步深度挖掘自己内心的想法,找到自己想要什么。比如说,你有美国名校情结,为什么?是因为美国的学术环境、教学方法?还是仅仅因为大众的视角下,美国名校可以给你带来光环?(名校光环可以给人带来自信、给职业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助益,但还是需要思考这层光环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除此之外,也可以尝试多从其他角度来想这个问题。举例来说:

1)职业目标:你想做/在做什么行业,这个行业看重(美国)MBA学位吗?(相比之下,咨询投行等行业更看重MBA,互联网产品相对不看重);

2)项目设置:MBA教学多以case为主,是案例教学,需要课上课后大量的讨论,提供自己的观点,和中国传统大学教育有差别,另外学习之外,商学院有大量networking的活动,自己是否对这些感到舒服、适应也很关键;

3)多种可能:如果想沉浸式地打开自己的国际视野,那美国MBA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如果想长期在中国发展,想建立起国内的人脉资源网,国内MBA是更好的选择;而且MBA有多种形式,part-time等等,可以多去了解;

4)机会成本:准备和就读MBA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如果你在一个变化迅速、资源需要经常维护的行业,就要考虑去美国读MBA,就会错失在中国发展的时机,这些都是需要衡量的。

总而言之,MBA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商学院项目,尽管课程设置上大家都在创新并紧跟时代步伐,但其实并不能完完全全跟上现在许多新兴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直接在行业内肯定不同),所以不要神化MBA项目,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以下则按照题主所说,简单谈一下美国MBA申请相关的几点。

 

2. 关于申请流程

(1) 选校

不要忽视这一阶段,应该多花些时间、精力了解学校和项目,不同学校特色不同 (例如:斯坦福商学院创业氛围浓厚,适合想自己创业或者做VC;杜克的Fuqua有health care track),目标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同时也为了能在后续写Essay和面试中回答很好的why school/program问题(为什么选这个学校)。

具体方式可以多看看国外的相关MBA论坛,参加学校在中国的Info session(部分学校有微信公众号),和校友networking多了解inside information(领英上可以找到并尝试联系)。

(2) 标化成绩GT

GMAT,TOEFL考试需要规划好时间考出来(如果不自信,需要预留二刷、三刷的时间),如果提前较长时间考的话,注意成绩过期时间。

(3) 网上申请,提交资料

除成绩单外,主要需要准备:简历CV、文章Essay、推荐信recommendation letter。其中最为关键的是essay,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较为自由展示自己。招生官会尤其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人生追求passion(了解你这个人),职业发展规划career path(是否清晰,项目是否能在你的职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为什么申请这个学校的项目why school/program(通过看你对项目的了解程度,来判断是不是真心想来,还是只是作为plan B),为什么要录取你why you(你可以给项目带来的独特的贡献),以及你的leadership/team work/学习能力(能否handle项目)。

(4) 面试

如果网上申请通过,就会收到面试邀请,许多top school现在会在中国北京上海现场面试。给面试基本上是比较认可申请者的背景条件了,这个时候考察的主要是:文书材料的真实性(现场问答交流过程中,是否熟悉自己的资料,是否有较大出入)、沟通交流能力(口语表达)以及整个人的气场是否与学校相符合。

(5) 后续

如果拿到offer,那么恭喜,可以跟着学校的安排做背景调查,办签证之类。如果面试没有发挥好,被waiting list,那么还有机会通过argue letter,校友refer等方式继续争取。

 

3. 关于做哪些准备

准备主要基于申请流程,我分为两种情况:

(1) 本科或者硕士在读

时间较为充裕,可以准备的很多,看自己的时间精力,但最核心的是:第一,思考career path并通过实习不断探索,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争取第一份工作拿到理想offer;第二,适当参加社团活动,锻炼组织领导能力leadership,以及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训练英语,听说读写不要偏科,另外打开视野,多了解国外的文化,以后才能更好地和世界各地的同学交流。

(2) 已经工作

需要按照时间紧迫程度进行准备。主要是选校、考托福GMAT、写文书简历三大项。如果可以在工作之余,在某个领域(例如社会公益)做出一点成绩,会是加分项。

 

4. 关于本科成绩是否影响

 

先说答案:会有一定程度影响,尤其对于名校,但可以弥补。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招生官从成绩单中学校、专业、成绩三项简单指标中挖掘的是:学习能力(本科学校档次、本科成绩)、视野开阔度(本科学校的平台)、可能的性格与专长(数学专业学生大概率更有逻辑、理性;商科学生大概率更social)、课程基础(是否学习过商科类型课程)。

回到你的成绩,不要单独看GPA这个数字,要结合学校背景、专业、排名百分比以及成绩差的原因一起来看。举例来说,(先强调没有贬低任何专业的意思)如果你是数学专业,并且所在学校的数学专业很有名(学生竞争激烈,普遍成绩偏低),此时GPA虽然偏低,但年级排名可以说明你的学习能力并不差。

如果说成绩的确不是很好(低于3)且并不是年级成绩普遍差的情况,还有一个补救的可能方式是,你做了其他在招生官眼里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你成绩不好是因为你去创业了,而且创业小有成绩(融资数额较大、用户量级高等)。

同时你有研究生的成绩、托福GMAT成绩作为backup可以证明你的学习能力,所以在可以提高GPA的时候尽全力,已成为事实也不要过分纠结,展示自己其他优秀的特点就好。

5. 关于费用

费用上,每个学校政策不同,可以查询官网。但要注意除了学校一般会给出的学费、基本生活费外,还会产生一些相对隐性费用,比如学校会有人组织ski trip之类的活动,如果想更好地融入到community中去,这些活动需要适当参加的,那这些费用都需要考虑在内的(考量自己经济实力就好)。

收起
取消

DIY留学很划算吗?为什么那么多人上来就劝人DIY留学?

该话题答主

Yi Hu | 芝士圈咨询顾问

慕尼黑工业大学 Transport & Logistics
提供服务包括:TUM Asia咨询、CV指导、物流方面PS逻辑梳理、新加坡和慕尼黑留学生活的介
Yi Hu:

作者Yi Hu,芝士圈留学行家,2017-07至今就读于慕尼黑工业大学。

如果题目满分只有一分,那我的回答是:DIY的划算与否在于自己如何给时间成本和DIY中的收获定价。我劝人DIY的最大原因还是因为自己操作的性价比最高。

可是我不知道题目满分是多少啊???

所以接下来就是进一步阐述来支撑我的论点,为了方便阅读,我把目录先单独列出来。

怕你看不见最后的心里话,那就在这里提前安慰各位好事多磨,提前祝愿各位留学之路心想事成。

 

 

第一章 自我情况

第二章...

显示全部

作者Yi Hu,芝士圈留学行家,2017-07至今就读于慕尼黑工业大学。

如果题目满分只有一分,那我的回答是:DIY的划算与否在于自己如何给时间成本和DIY中的收获定价。我劝人DIY的最大原因还是因为自己操作的性价比最高。

可是我不知道题目满分是多少啊???

所以接下来就是进一步阐述来支撑我的论点,为了方便阅读,我把目录先单独列出来。

怕你看不见最后的心里话,那就在这里提前安慰各位好事多磨,提前祝愿各位留学之路心想事成。

 

 

第一章 自我情况

第二章 我为什么找中介却不推荐中介

第三章 为什么总是提985

第四章 如何DIY或者半DIY

第五章 如何更好的DIY

第六章 如果想找中介

第一章 自我情况

普通985的均分80的工科狗。曾想通过中介联合申请新加坡和香港,后来综合考虑了香港和新加坡差距甚远的发offer的时间以及香港高校高昂的留位费,最后只通过中介申请新加坡。申请了三所学校四个专业,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三个专业的申请中了两个。

第二章 我为什么找中介却不推荐中介

这里倒不是打广告,我不是觉得我的中介坑。而是我觉得太贵了。对我一个真真的普通工薪家庭来说,选择新加坡就已经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有限,然而中介费就已经占到了学费的10%,我是真的在哭穷。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可我当时之所以找中介,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信息不对等。

我在需要准备语言考试的情况下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录取要求、文书技巧。作为一个对留学世界毫不知情的小白,天真地以为中介能够把自己的背景用一定的技巧和资源进行美化和提升。

但是实际上,在我后来一年多浪迹于“寄托天下“论坛的经历后发现,新加坡、香港、澳大利亚的录取要求真的很低。最真实的例子就是我自己,作为一个普通985均分80的工科学渣,找中介前觉得申请的三所学校都不会要我,最后结果出来三所学校都要了我,我才发现这些地方的授课式研究生本质上都是利用教育来赚钱的。尤其是新加坡和香港,凭什么晚上上九个月的课就动辄十万二十万的学费?

我当年申请的时候某东方申请香港研究生的要价就是一万三。我的中介在我下一届申请时候就涨到了两万二。

并且,当我告诉你,以寄托天下和我认识的朋友的offer情况来看,就工科专业为例,澳大利亚八校只要你是个985均分超过75就能收,香港港中科的话985均分78以上且申请时候有托福雅思成绩就稳了(热门专业CS和EE则需要更高一些,但我看见的案例也不过就83分就稳了),而港理工和港城市在申请的时候都不需要语言成绩,这个录取要求就更低了。新加坡两所高校也就是985均分80就行(热门专业会超过85甚至都不录取,新加坡最近两年申请人数越来越多,录取要求也是水涨船高)。

基本条件你都知道了,当你再知道文书都不是申请的硬性要求时,你还会觉得花两万去找中介但它其实没有做多少事情时,值得吗?

有一个道理你必须得清楚,找中介只是花很贵的钱帮你做事情,而并不能提高你本身的条件。

 

第三章 为什么总是提985

因为大多数985排名常年稳在中国高校榜上的呀。211的话太多了,中上流的211学生正常情况还算跟普通985区别不是很大,但是排名继续往下的211就真的没有优势了,这个时候均分就要往90奔去才能弥补学校背景的不足。

 

第四章 如何DIY或者半DIY

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想去的国家确定有哪些大学及其专业是自己计划申请的。

根据专业介绍列出自己所需材料的汇总清单,注意那些没有明确要求文书和推荐信的专业,你懂的。Coursework Program,赚钱嘛,赚谁的不是赚?自己早早申请就好。比如香港澳大利亚英国还有欧洲一些学校是先到先得的。

留学必备论坛“寄托天下”和自己大学里的留学qq群和学长学姐,可以了解收到offer的人的条件,以及各种取经。

以上都是自己不需要花钱能获取的信息,而付费的时候,此条作为广告,在“芝士圈留学”中付费咨询自己感兴趣专业的学长学姐或者购买/修改文书。其实,你如果自己有认识的学长学姐,你花钱去让他们帮帮你的申请材料,两不亏欠。再不济,在淘宝上下单购买文书、推荐信服务,算一算成本,哪怕推荐信文书和简历都是花钱买的,也不过小几千,剩下的中介费都够一次来回欧洲的旅游团费了。

不吹不黑,我很喜欢芝士圈留学这种打破信息不对等的平台。其实这里想吐槽一下自己填高考志愿的时候也是对专业并不了解,稀里糊涂进了一个垃圾课程设置的专业,如果有平台能打破高考志愿的不对等,那就真的是拯救高考生。

 

第五章 如何更好的DIY

留出充足的时间。

当时找中介的最大原因就是我自己没有时间去搞推荐信和文书了(后来发现也不怎么需要这两个材料才觉得,坑)。我认为要出国的学弟学妹们,早早把语言该考的考出来,实习该做的赶紧做,虽然实习都是打杂的,但是有经历总比一片空白的简历好。

留出大四前的暑假和大四上学期,按照之前说的申请材料清单,好好完成自己的申请过程吧。

另外就是纠正一下语言成绩的执念,对于港新的工科专业,语言达标就够了,没有必要执着于刷分。对于GMAT和GRE,有的话算是一个小小的plus。之前记得看过新加坡国立大学CS的申请中有提到,“成功的申请者的GRE均分是320”,所以有打算考G的工科党,比着320+3.5的目标去考吧。

第六章 如果想找中介

如果申请港新的你,在我说了这么多后,你还是壕无人性。那找中介的时候最主要的是确定合同条款,给钱之前一定要确定网申的账号和密码是你能知晓的,申请材料完成的时间点和提交的时间点都是确定的,文书推荐信和CV是你能看见的,违约后的惩罚是怎样的。这四个问题一定不能够马虎,栽在中介上的人,基本都是这个坑。

在中介准备材料的过程中,自己不能完全让中介负责一切,你自己也要检查给你准备的材料是否有低级语法错误,网申时候的个人信息是否有填错,等等。我之前让中介网申提交前先让我看一遍,后来发现我的出生日期给写错了。不过都是小问题,因为这毕竟是我自己的人生大事。

最对你负责的是你自己,不是别人。

That‘s all。

收起
取消

北美留学圈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该话题答主

Raven | 芝士圈咨询顾问

凯斯西储大学 Finance
金融MSF在读 2018申请季DIY申请 斩获:Case Western Reserve Un
Raven:

作者Raven,芝士圈留学行家,2018-08~至今就读凯斯西储大学金融硕士学位。

北美留学圈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引用新东方2017-2018年留学白皮书中的数据,在全部留学生中有43%选择美国,16%选择加拿大,也就是说,在每年有近6成留学生涌入题主所说的这个圈子,按照中国每年对外输出留学生 万来计算,北美留学圈就是每年扩大 万的庞大群体,如果非要说这些人之前有什么共同点,怕是只有”他们都是中国人”一条了。

从横向来看,北美留学生的专业横跨...

显示全部

作者Raven,芝士圈留学行家,2018-08~至今就读凯斯西储大学金融硕士学位。

北美留学圈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引用新东方2017-2018年留学白皮书中的数据,在全部留学生中有43%选择美国,16%选择加拿大,也就是说,在每年有近6成留学生涌入题主所说的这个圈子,按照中国每年对外输出留学生 万来计算,北美留学圈就是每年扩大 万的庞大群体,如果非要说这些人之前有什么共同点,怕是只有”他们都是中国人”一条了。

从横向来看,北美留学生的专业横跨文理工商医几大部类,就读学校从Top1到社区大学应有尽有,从纵向来说,近年来留学低龄化趋势明显,但也有更多已经工作一段时间的成年人选择重返校园,年龄跨度从十来岁到几十岁。更别提相较于国内,北美的教育体系和社会价值取向本身就倾向于多元化,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背景,简单粗暴的将所有人划分到一起构成所谓的北美留学圈本身就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贴标签行为。

虽然我们不能用北美留学圈这个概念来框住目前或曾经在北美地区求学的中国学生这一群体,但为了回答题主的问题,我们还是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概括一下绝大多数北美留学生们的生活。

北美只有两个地区,特大城市和加州,以及荒凉的村庄。在前者上学,意味着高昂的生活成本和便捷的生活:喜茶一点点还有海底捞,各种mall逛个遍,开车不如地铁快,假期实习很方便,而后者呢,房租要便宜很多,不过半小时甚至一小时一班的公交和想吃顿凉皮看个国产电影300mile起步,最近的中超开车半小时,很多留学生渡过最开始的适应期后纷纷就变身有车一族。

这个群体中违反最多的当地法规是交通限速。往往新生刚一到校被学姐学长载着去沃尔玛添置生活用品时就要被科普:高速公路上限速成立的必要条件是旁边有警车出没,否则所有车都在把最高限速当最低限速开,限65开80才是日常,只要怂一点别做出头鸟,就不会被开ticket。

绝大多数人除本专业外还附修了一个新东方烹饪专业和蓝翔高级课程。被除了甜什么味道都没有的美式中餐逼得八大菜系无所不能,个别天赋异禀的还能融会贯通,专研出烤箱的108种用法,不会做菜的人洗碗技能则一定非常娴熟。租房出了各种状况,从灯泡不亮马桶堵塞到玻璃不知道被谁砸了,原材料不到20刀的成本雇人来修分分钟价格翻十倍,修车更是如此,使得很多工程学院的同学在课外得到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机会。

在北美留学圈的生活可能是这样的:

公寓里的火灾报警器天天响,大概是楼下又有人炒了辣子鸡。

晕倒前一秒还要拉着身边人叮嘱“千万别叫救护车!”

半夜里手机一震,明天due的作业教授临时改了数据。

朋友圈都在感叹,canvas你已经是个成熟的软件,早该学会自己写作业。

也干过为了看个星星唱个k开几百公里的傻事;

也为了第二天的presentation熬过通宵;

周末一趟沃尔玛一趟中超,偶尔蹭卡去一下Costco;

平日里恩格尔系数超高,除了房租,花销大半在吃饭上,黑五和amazon prime day是一年两度的囤货日。

过年时聚在一起打个火锅包包饺子,借来投影把原先无比嫌弃的春晚看得津津有味;

独立日看着漫天烟火,听着震耳欲聋的鞭炮,突然开始想家。

 

上学时候老师留的各种课下要读文献,慢慢从死也读不完进化到虽然读完要死了但还有余力写份提纲;

小组作业最怕遇到freerider,做作业时永远敲不活,交作业署名的时候倒是随时在线;

期末考试周的时候,捧一杯星巴克的冰美式去图书馆,看ppt看到头晕眼花,去rua一把学校为了预防学生抑郁而请来的猫猫狗狗续命,然后再战一个通宵,一日三餐全交给图书馆的自动售卖机和外卖小哥。

这群人,可能穿衣在大红大紫的帽衫体恤和得体的西装晚礼服之间反复蹦极,可能妆容发型在某些人看来过于“夸张”,可能讲中文的时候,也开始习惯夹杂着英文词汇。

可也是这群人,课堂上和教授引经据典,在领土主权问题上寸步不让;一言一行里,总担心给自己所在的群体抹黑。

北美留学圈就是这样一群普通学生,每天赶不完的due,做不完的presentation,面对着越来越难找实习和工作的环境,依然努力奋斗。

收起
取消

什么是数字货币?

该话题答主

Raven | 芝士圈咨询顾问

凯斯西储大学 Finance
金融MSF在读 2018申请季DIY申请 斩获:Case Western Reserve Un
Raven:

作者Raven,芝士圈留学行家,2018-08~至今就读凯斯西储大学金融硕士学位。

根据英格兰银行的定义,数字货币是一种只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货币,本质上是一种资产。其实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最初的设计用途和支票、现金一样,都是用于支付,但是很多人都把数字货币理解为一种投资和增值的工具,并不了解数字货币的实质。。

数字货币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通俗意义上的电子货币,虚拟货币,加密货币都属于数字货币的一部分。电子货币一般是指由政府发行并承认的,数...

显示全部

作者Raven,芝士圈留学行家,2018-08~至今就读凯斯西储大学金融硕士学位。

根据英格兰银行的定义,数字货币是一种只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货币,本质上是一种资产。其实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最初的设计用途和支票、现金一样,都是用于支付,但是很多人都把数字货币理解为一种投资和增值的工具,并不了解数字货币的实质。。

数字货币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通俗意义上的电子货币,虚拟货币,加密货币都属于数字货币的一部分。电子货币一般是指由政府发行并承认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是实现数字化或电子化的传统货币,比如银行卡、网银;虚拟货币是指非金融性公司发行的,在特定社区或生态圈中才能够作为货币使用的,并不能够直接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虚拟等价物,常见的有优惠券,游戏币,积分,Q币等;而数字加密货币,更贴近大众理解的数字货币概念,是一种去中心化,使用密码学原理来确保货币安全及控制交易单位创造的交易媒介。加密货币最大的特点就是去中心化,没有任何监管,而且能够进行真实货币交易,也支持跨境即时交易,这也对传统货币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我们熟知的比特币,以太币等都属于加密货币。不同的发行部门在发行不同数字货币中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数字货币的货币性,主要体现在其和法定货币或法定数字货币的关系上,也就是体现为与中央银行的清算关系上。但是货币性强弱和发行机构形态没有必然关系。

1983年,数字现金的概念在大卫·查姆(David Chaum)的一篇研究论文中首次被提出。虽然大卫本人创立的数字先进公司DigiCash在1998年就已经破产,但是对PayPal 等公司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9年,比特币的出现,也标志了以区块链为基础,没有中心服务,也没有实体资产的去中心化货币正式进入市场。但是比特币等数字虚拟加密货币的发展一直是风险与机遇并存。因为彻底的去中心化和不透明,导致了加密货币的流向无法跟踪,这也给了黑市,洗钱集团可乘之机,给各国司法系统和执法部门都带来了一些不可预料的风险。曾经号称最流行、最安全、最便捷的电子钱包公司Liberty Reserve,成立于2006年,但是在2013年网站就已经被关闭,无数使用者血本无归。原因就在于,该公司并没有有效的预防洗钱的措施,甚至该公司创始人Arthur Budovsy Belanchuk 也在2013年因涉嫌洗钱和违法交易被捕。由于加密货币的风险性,各国政府对于加密货币一直态度微妙。从相关政治法规可以看出,各国对于发展数字加密货币保持谨慎和克制。以中国为例,中国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报告》,把ICO界定为非法集资,也明确禁止任何代币发行融资活动。美国证监会则把数字资产划入证券范畴,流通数字货币的交易所必须要在美国证监会注册或获取牌照。

其实,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数字加密货币的核心是一种基于”共识机制”的数据库,和数字签名技术。传统意义上,货币的发行和信用由国家来控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货币可以创造数据信用体系,大大降低监管和信用成本。

数字货币并不是洪水猛兽。2016年6月18日,扎克伯格在自己的facebook账户上公布libra数字货币项目;201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就组织了数字货币课题研究,并在2017年,成立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2019年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数字金融开放研究计划启动仪式暨首届学术研讨会上表示,未来要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研发,紧跟国际潮流。央行的数字货币在中国定义为M0,是一定程度上的现金替代,也是稳定币的一种。在未来的金融体系中,由于数字货币的便捷,即时等特性,发展是必然趋势。中国开始自主研发数字稳定币,除了应对外部挑战,加强数字金融领域的国际协调和合作,更多的作用是完善金融体系,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最终的目标是更好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目前的数字货币发展方向,主要是以依然依赖中心化的数字模式稳定币发展为主,去中心化的数字加密货币为辅。日前,无监管无中心的数字货币信用机制发展尚不完善,其匿名的交易特性也上存在隐患。而传统货币资产数字化,区块链化,则能够很好的解决信用危机的问题。

收起
取消

美国留学申请时间规划表是什么?

该话题答主

Catherine Gao | 芝士圈咨询顾问

达特茅斯学院 Engineering Management
985/211建筑管理本科,美国常青藤达特茅斯学院MEM(Master of Engineering
Catherine Gao :

此贴主要介绍一下我的DIY申请时间规划表。先说一下申请结果以提升一部分阅读体感。我一共申了13个学校14个项目,结果如下。

录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西北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硕+博)、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南加州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北大学。

被拒: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康奈尔(no notification)

最终去向:达特茅斯学院MEM专业。

 

1. GPA 成绩(大一上至大三下)...

显示全部

此贴主要介绍一下我的DIY申请时间规划表。先说一下申请结果以提升一部分阅读体感。我一共申了13个学校14个项目,结果如下。

录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西北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硕+博)、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南加州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北大学。

被拒: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康奈尔(no notification)

最终去向:达特茅斯学院MEM专业。

 

1. GPA 成绩(大一上至大三下)

一般应届申请的时候是大四上,所以提交网申的GPA只计算大一上至大三下的成绩,并且每个学校的GPA分制不同,以我校4分制的GPA为例,一般3.7以上比较稳妥,所以希望大家从大一一开始就能够重视GPA,越高越好。个人感觉其作用或占比非常大,因为它就是你综合学习能力的直接反映,在此只能建议大家:好好学习,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

 

2. 托福/雅思成绩(大二下至大三上)

考雅思还是托福是根据留学国家而定,一般去美国都是考托福,当然有的美国学校也接受雅思成绩,具体要求要到各个学校的官网上去确认。

请注意,托福成绩只有两年的有效期,因此个人推荐在大二下至大三上的周期内能够考出满意的托福分数。虽然托福可以一年多次考来刷分,但还是建议能够在考前用1-3个月的时间集中准备一下,争取在2次之内解决掉,不然每次都考不好既消磨心气又浪费钱。

关于托福分数的要求,一般前30的大学要达到100以上甚至105以上,很多学校官网上可能会写我们没有最低的分数要求(尤其是很多顶尖的学校),这种情况可以去看历年的录取数据,以确定学校的实际要求。

最后,语言考试没有捷径(其实任何事情都没有)。请不要妄想不背单词、不刷阅读、不练口语就能得高分,所以我没有办法回答所有诸如“我懒、我不想背单词、我控制不了自己”这样的问题,请对自己负责。

 

3. GRE/GMAT(大三下)

一般商学院要求GMAT考试,法学要求LSAT,医学要求USMLE,其他专业一般是要求GRE考试成绩。这里重点介绍一下GRE考试。

GRE考试成绩有效期为5年,因此可以说是越早准备越好。个人认为最迟要在大三下之前考出满意的GRE成绩。因为GRE相对来说比托福难不少,所以很多人建议先攻克GRE,再考托福,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GRE分为Verbal、Quantitative和Analytical writing,一般排名前30的学校需要GRE总分325以上,当然很多学校对小分也有具体的要求,比如Verbal 155以上/Quantitative 168以上/Analytical writing 3或3.5以上等等,所以首先要确认一下学校的硬性要求,再看一下往届录取的平均分,作为参考。

 

4. 确定申请专业(大三下结束之前)

个人建议在开始准备申请之前(大三下结束之前)就确定好想要申请的专业,如果master想和本科申请相同的专业,那么就尽可能学好专业领域内的各种课程并进一步确定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如果master想要转专业,那么要提前了解好新专业涉及哪些课程哪些技能,然后有计划地通过网课或者科研项目的方式向新专业靠拢,以提升个人申请时与申请项目的匹配程度。

 

5. 选校定位(大三暑假)

在选专业选校都进行完毕之后,麻烦大家给每个学校建立单独的文档并在excel里制定一个总结表,分别记录好学校、网申链接、申请时间、申请轮次、项目时长、所需材料、录取人数、录取方式、课程设置等等。

a) 关于选校

首先说一下我自己。迁木网一搜,直接截图三张有本专业的学校,按排名从高到低一拉,第一阶段完成。之后将前30的学校所有的专业目录看了一遍,又重点研究了一些与本专业相似的项目。然后用了大概半个多月的时间去每个学校的官网研究项目,看overview, academic study, career, admissions等等。个人认为选校是一个虽重要却不一定非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环节,原因很简单,当选择变得不唯一且没有上限,它的关键度就变的非常有限。

b) 关于选校层次

我认为申请就是个简单的互相匹配的过程。当然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可以根据综排、专排、地理位置、项目硬核程度、就业情况等等自由挑选(前提是自己diy),像我最看重的真的是安全度。希望各位多研究多分析,多去官网看看往年录取数据、就业报告等等,你对学校的态度就是学校对你的态度。

此外,我真诚地建议大家少申保底校多申冲刺校,目前认为合理安排8个学校数量足够。

 

6. 文书写作(大三暑假至大四上结束)

a) CV/Resume

简历要注意的地方太多也比较细节,在这里难以一一赘述。我给大家最重要的一个的建议是:重点在结果。比如在科研上,你的表达应该是“我的研究提升了多少多少稳定性/效率/质量”而不是“我干了啥啥啥”;在实习上,你的表达应该是“我给公司带来了什么样的业绩/减少了多少资源消耗/提升了多少利润”而不是“我每天被老板安排什么什么任务”。

b) Personal Statement/Statement of Purpose

个人陈述应该是整个申请中最头痛的环节【也是绝大多书同学找中介的原因吧……】。此处必须感谢各位亲爱的学长学姐们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写文书的时候我个人也是一头雾水,最后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敲字。刚开始就是想到哪写哪,写着写着就有了灵魂。千万不要因为一开始思路不太清晰就一直拖延不写,早晚都要克服的困难完成的事情,赶早不赶晚。

在写完初稿之后,我去找了芝士圈润色(十分感谢舞伴的推荐),个人感觉润色效果还不错,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行购买服务(我发誓我不是在打广告,24k纯真心言论)。我最终的文书成品属于中规中矩型的,整体逻辑性较好。

对于文书,我的建议是:请浓墨重彩地描述真实的自己。另外其实你会发现,在写不同学校的时候你保有的热情和忠诚度是不一样的,请用写“情书”的态度去写文书,告诉学校你很适合它。

c) Recommendation Letter

我在申请时提交了两封本校本专业教授的推荐信和一封实习公司经理的推荐信。对于Master, 个人认为最佳的搭配是本专业大牛老师一封、暑研大牛导师一封、实习Senior老板一封。

此外,有人问过:是找跟自己比较熟悉的老师写比较好还是院系的大佬教授写比较好?我的答案是后者。但我真诚地建议各位早早地跟老师好好做研究、做项目、写论文,提前联系好写推荐信的导师以加深好感和印象。

最后,从整体上讲,简历、文书、推荐信应该相辅相成,即使达不到互斥也不要重复太多。

 

7. 网申(大四上)

每个学校网申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一般9月份会开放网申,当然瑞士的学校也有10月份的,因此要去选定的学校的官网上去查看。有一部分学校是实行rolling的录取制(即先到先得),因此可以尽早提交网申尽早审核尽早录取尽早安心。

填写网申的时候看清楚每一网页的每一个字,上传完每一个文档后都VIEW一下看看格式对不对,最后SUBMIT前至少检查3-5遍。

网申时候如果有不清楚的,可以询问申请同一学校的同学或在读的学长学姐,当然最保险的是直接联系各个学校的小秘。

 

8. 寄送纸质材料(大四上)

这里所说的纸质材料包括中英文成绩单,推荐信,成绩排名证明,在读证明,有的还需要高中毕业证明及公证等等。在投递材料时,要用到之前说的单独文档,每进行完一项工作(比如XXX导师提交了推荐信),请记录下时间并打钩,这样既有条理也极有成就感。

 

9. 面试(大四下)

事实上,目前很多专业都会设置面试,并且需要面试的专业也越来越多,不仅限于商科。并且,个人认为面试在录取过程中的重要性很大,因此希望大家在预约好面试时间后,能够提前用3-5天来准备一下面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有条件的可以进行mock interview。也可以去论坛上搜索一下往年面试的面经,其实每年各个学校的问题都是相似的,尽力准备,正常发挥即可。

 

10. 等待OFFER(大四下)

等待offer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学校会告诉你具体出结果的日期,但大部分学校的回复大概是:我们的录取人员在全力审核,但由于申请量巨大,希望您能耐心等候。所以给大家的建议是:稍安勿躁,好事多磨。

希望这篇回答能够帮助到题主和其他准备申请的小伙伴~

收起
取消

留学申请中DIY与留学机构的差距在哪里?

Amelie:

作者Amelie,芝士圈留学行家,2017-08~2019-06就读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统计学Master学位。

我们来讨论两个问题:

1、 为什么很多条件好的牛人最后却没有申请到好的结果?

留学申请从本质上来说跟高考、考研并没有过大的区别,就是一个高校甄选它的目标学生群体,学生通过努力扩大自己的选择范围,努力选择到自己的目标院校的过程。整个过程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尽管留学申请可以通过增多申请学校的数量来增大被录取的概率,但是相比于高考和考研,它考察...

显示全部

作者Amelie,芝士圈留学行家,2017-08~2019-06就读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统计学Master学位。

我们来讨论两个问题:

1、 为什么很多条件好的牛人最后却没有申请到好的结果?

留学申请从本质上来说跟高考、考研并没有过大的区别,就是一个高校甄选它的目标学生群体,学生通过努力扩大自己的选择范围,努力选择到自己的目标院校的过程。整个过程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尽管留学申请可以通过增多申请学校的数量来增大被录取的概率,但是相比于高考和考研,它考察的维度也多元了许多。高考和考研只要我们专注于指定科目的成绩,平时高中或者大学的成绩保持尚可就行,而各个外国高校在考察“三维”(语言成绩,GRE/GMAT,GPA)的同时,还会对于科研项目、志愿活动、文书等等综合素质进行考察,加了综合素质以后,这个过程就玄妙了很多。跟高考和考研选校一样,留学申请也存在选校的问题,学校选的好(需要综合考虑报录比以及硬件要求),可能并没有很突出硬件(达标肯定是要的),也能“冲”到一个好学校。当然也存在反面案例,学霸因为没有组合选校或者选择项目忽然爆火,并没有获得理想学校的offer。所以说“考得好不如报的好”这一句大俗话,偶尔在留学申请的过程也是适用的。

2、留学机构的工作会对申请结果产生影响吗?

从选校中,就可以看出个人DIY和中介的巨大不同。在申请留学的时候,我也咨询过很多家知名中介(比如某东方,某德,某阁)。

中介的套路一般部分为两种,一种是上来就打压,“哎呀小同学你的本科院校不够优秀啊,同等学校录取的都是C9呢,再看看你的GRE,世界前100就不要做梦了,赶紧报名我们的背景提升,在导师的帮助下,冲一冲也许有希望够一个世界前百”。一种是上来画饼,“哎呀小同学,你这个背景还不错的,雅思分数也挺好,你报名我们的留学中介,手把手让你进世界前50。跟你讲,前年的小张同学背景还不如你呢,结果你猜怎么着?被哥大录取了!我们机构的服务质量绝对有保证,抓紧报名,前30名可以减两千块。”这两种中介最后也逃不过选很多“保底校”,告诉你,因为你的背景不好或者因为你没有参加过实习/科研,所以,没有去想要的学校都赖你,中介我们绝对是尽力的。而自己DIY呢,首先比起说心态崩溃或者飘然起飞,我觉得有一种所有的选择都是自己做的,不管结果如何,绝对无愧于心的感觉。现在像寄托家园、芝士圈留学咨询这类,有很多收到offer的学长学姐在上面分享自己的经验,很多都是中肯的意见为主,不会添加过多的情绪在内,整体非常让人信服,你也能客观地了解自己的语言成绩、专业课、学术经验或实习经历中的优势以及劣势。在选校的时候可能做到,“冲刺”学校、“稳扎稳打”学校和“保底校”的合理的组合及文书、申请时间分配。

选校之外,在申请的过程中中介和DIY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遇到靠谱的中介,它们确实能帮你在简历格式、简历和动机信语言语法方面做到很好的润色,提供很多有用的申请信息。但是这类的中介确实凤毛麟角。因为每个中介的每个导师还存在一人带多个学生(多个申请国家和学校),中介老师的风格、责任感以及职位变动也会给申请带来很多的变数。现在大部分中介很不愿意交出申请账号和密码,这就存在可能因为老师个人的失误或者不负责任,错过申请时间或者申请错项目我周围甚至有动机信各个学校传错的同学的经历。不仅如此,在申请奖学金方面不积极、错过申请时间、索要申请成功的提成之类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

自己DIY就不同了,自己负责自己的申请材料管理、申请时间追踪,整个过程都是了然于心、十分踏实的。有很多同学担心自己的cv或者cover letter的语法或者格式排版不如中介做的好,这时候不妨找申请成功的学长、学姐看看,我当时是自己写的cv和cover letter,请了周围留学的哥哥的英语母语的同学帮忙看了cv的排版,在芝士圈购买了cv和cover letter的润色。我觉得这样已经能比较充分的完善自己的文书了,整个过程也相当透明,花费也是千元以内(因为新用户有折扣),整体的体验非常满意,之后也收获了三个世界前100的学校。

总之,不管是DIY还是选择留学中介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你真的大四学业非常紧张,也没有太多的时间一一查看申请学校的具体要求和文书写作,那就一定要多咨询几家,细扣留学中介的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但是只要时间允许,DIY绝对是更好的方法。在留学申请的过程中,你也某种程度上已经与你未来的学业接轨。毕竟留学的过程中信息搜集、问题咨询等等这些能力你都可以在留学申请的时候得到锻炼。提前进入状态,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最后给我们芝士圈打个广告,如果你还是对文书写作或者信息搜集不太明确,芝士圈绝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文书修改价廉物美,外籍老师专业负责又很有效率,绝对能使文书增色不少。而且在留学咨询的时候,你还很有可能提前就认识到了你未来的学长学姐,在开始留学的时候又多了一位可以问问题的靠谱的熟人。

收起
取消

英国商科研究生申请流程是什么样的?

Marco:

一、选校

在留学申请上,英国算是较为特殊的一个国家,因为英国的大学都特别“死板”——相较于其他国家,英国大学是出了名地卡本科院校,虽然没有明说,但像G5基本不收985/211院校以外的毕业生,也有一些院校的项目明确说明不招收非985/211的学生。但只要标准化成绩达标,录取的成功率是很高的,所以我们很少听到“双非学生录取英国G5”这样的案例。因此,在第一步选校的过程中,找准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体来说,本科院校的优势从高到低为C9、985、...

显示全部

一、选校

在留学申请上,英国算是较为特殊的一个国家,因为英国的大学都特别“死板”——相较于其他国家,英国大学是出了名地卡本科院校,虽然没有明说,但像G5基本不收985/211院校以外的毕业生,也有一些院校的项目明确说明不招收非985/211的学生。但只要标准化成绩达标,录取的成功率是很高的,所以我们很少听到“双非学生录取英国G5”这样的案例。因此,在第一步选校的过程中,找准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体来说,本科院校的优势从高到低为C9、985、211、双非、三本,次一等级的英国大学为了分辨双非院校的好坏还会参考网大排名或上交排名来判断申请者的本科院校,比如华威商学院只招收网大排名前100的院校的学生。除此以外,院校或者项目都有自己的一个 target school list,虽然基本上和以上两个原则重合,但有时候也对一些特殊院校有照顾,比如UCL很喜欢西交利物浦和宁波诺丁汉这两所大学的学生。另外还有一个影响因素是专业,同一学校的热门专业对本科院校的要求比冷门专业高一点。所以双非院校的同学先查清楚自己学校的网大排名,但是考虑到学校的target school list也会和网大排名有所出入,所以最保险的办法还是看看自己本专业的学长学姐都申请成功了哪些学校的哪些专业,多留心学校里有没有组织这样的学长学姐交流会。

此外,GPA的要求会收到本科出身的影响,越好的本科院校,GPA的要求就越低。英国院校一般根据百分制计算成绩,对申请者的成绩要求分为90、85、80这几个档,分别对应的是 First Class、Upper Second Class 和 Lower Second Class。不少院校对985/211学生的成绩要求是达到Upper Second Class,但对双非院校的学生的成绩要求是First Class。

二、准备考试

申请英国研究生,雅思是肯定要的,而且大多数学校都对雅思小分还有要求,其次是GMAT,虽然多数学校都不强制要求GMAT,但申请商科,一个好的GMAT能加很多分,有时间的话还是考一下。

关于雅思和GMAT的要求,官网都是会写明的,经历了第一步的选校后到对应自己水平的学校官网查看即可,一般雅思的要求与学校的level有关,学校越好,雅思要求越高,换句话说,就是你的本科背景和成绩越好,你雅思需要考到的分数就越高。各级院校对雅思的要求和对本科GPA的要求类似:大概分为7.5、7.0和6.5三个档,在学校内部,一般会把雅思的要求分为higher和standard两档(有的会分成advanced、good和standard三档),有的专业要求要达到higher,有的只要standard就好。

至于GMAT,没有学校会给一个明确的要求,但是一般来说,能够达到700分的话,即使是申请顶级院校,也不至于拖后腿,当然成绩越高越好,有时间的话还是多花点心思准备,拿一个高分去申请。

三、准备申请

在申请季来临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写好文书——简历和个人陈述。商科研究生申请的文书中,与其他专业相比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要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你打算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中长期的职业发展又是如何打算的?你为什么选择走这条职业道路?……在阐述自己的职业规划时需要用过往的经历来证明自己并不是在天马行空,这个过往的经历一般指的就是一俩份好的实习,所以在申请季到来之前,争取做至少一份和申请的专业相关的实习才行,让你的简历显得漂亮,让你的文书显得充实。最好能和职场上的人聊一聊自己的职业规划,看看选择的专业是不是想要的、适合自己的,以及你的职业规划有没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除了简历和个人陈述,还需准备两到三封推荐信(具体需要几封看学校要求),没有大牛给写,优先找熟悉自己的人,通过侧面去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个人性格。在询问老师是否可以为你写一封推荐信时,注意礼貌地表达希望老师重点阐述的部分,比如你的学术能力、或者你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让推荐信真的能够从侧面展现你的优点。

然后注意申请的截止时间,把所有材料及时递交。如果接下来有面试的话,要仔细准备面试。面试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加强版的个人陈述,熟悉自己文书写的内容,再补充一些专业知识,不论面试是什么样的形式,都不需要担心,注意自己的表现是否自信就好。

收起
取消
芝士圈小程序
  • 芝士圈留学文书
    芝士圈留学文书

    实时查看文书进度,随时随地联系导师

  • 留学快递寄送
    智能选校工具

    数据基于65000+申请用户,简单2步定制你的专属选校分析

  • 留学申请咨询
    留学申请咨询

    全面扫除留学疑问,随心所欲召唤行家

  • 留学疑问全解答
    留学疑问全解答

    与梦校学长学姐交流,解答申请路上的任何疑问

  • 出国留学申请文书修改服务
  • 智能选校工具
  • 留学申请咨询
  • 留学疑问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