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Tip}} 

话题:出国

22 个问题

出国前想象中的留学生活和现实中的留学生活有什么差别?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有哪些?

Marco:

出国前总觉得,天大地大,我想去看看;出国后才发现,无论漂泊多远,心安处,还是吾乡。

出国前以为“中国式过马路”是特例;出国后才发现没车就能过马路才是约定俗成的隐性规则。

出国前总担心接受不了国外的饮食习惯,甚至特地装了半旅行箱的调料和咸菜,还背了个电饭锅;出国后才发现,中国超市早就遍地开花,调料美食卖得甚至比国内还全。

出国前总觉得学校偏点就偏点,反正国内的大学城也总在城郊;出国后才发现,国外的“偏”是白天走在街上,前后看不到半个人影。

出国前听...

显示全部

出国前总觉得,天大地大,我想去看看;出国后才发现,无论漂泊多远,心安处,还是吾乡。

出国前以为“中国式过马路”是特例;出国后才发现没车就能过马路才是约定俗成的隐性规则。

出国前总担心接受不了国外的饮食习惯,甚至特地装了半旅行箱的调料和咸菜,还背了个电饭锅;出国后才发现,中国超市早就遍地开花,调料美食卖得甚至比国内还全。

出国前总觉得学校偏点就偏点,反正国内的大学城也总在城郊;出国后才发现,国外的“偏”是白天走在街上,前后看不到半个人影。

出国前听说国外油价便宜,二手车几千刀就能拿下;出国后才发现,尽管车贱油价低,高昂的停产费用还是让人望车兴叹。

出国前觉得国外科技更发达,工程效率一定高,大家的动手能力也很强;出国后才发现,屋顶漏水这点小事,都要修个好久,还要附上一份不菲的账单,大家的动手能力都是逼出来的。

出国前爱吐槽国内的火车、飞机,总是晚点;出国后才发现,晚点什么的简直小case,赶上罢工,几天不开都是有可能的。

出国前认为国外社会开放,言论自由;出国后才发现,即使是只是一句蹩脚的玩笑,也能被批评得体无完肤。

出国前觉得外国人不了解中国,不是鼓吹“中国威胁论”就是以为中国还是三十年前的老样子;出国后才发现,身边很多朋友竟比我这个中国人更了解中国,既能看到她的机遇也能看到她的不足。

出国前觉得高考一考定乾坤,有些太不公平,还是国外大学的申请制度更好些;出国后才发现,申请中考虑了太多你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的因素,从性别,肤色性向,到家境,财力,过于重视少数群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对普通人的“歧视”。

出国前以为国外大学前都很轻松,年轻人喜欢party和酒吧;出国后才发现,无论在哪里,想要取得成绩,都要付出与之相应的努力。

出国前看“哈佛三点半”感动的热泪盈眶;出国后发现不过是大家的学习习惯各有差异,有人喜欢熬夜晚起,也有人喜欢规律作息。几点睡觉,是不是一天都泡在图书馆和取得的成绩并没什么直接关联。

出国前有时会非常愤青,总觉得西方国家比较发达,我们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出国后才发现,其实那里的月亮都一样圆,也一样有光照不到的阴暗面。

出国前,外国人是一个贴满了各种标签的模糊轮廓;出国后,他们成了老师,同学,邻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出国前觉得国内和国外差距很大,出国后才发现在文化差异的背后,更多的是人类所共通的美德和弱点。

收起
取消

出国留学如何转专业?

Marco:

T同学从新闻传播转专业申请到会计专业的经历分享:

 

毕业学校:山东大学(本科)、香港城市大学(硕士)

就读专业:新闻学、传播与新媒体

GPA:3.63/4.0、3.37/4.0

TOEFL:90

GMAT:610

录取信息: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 Master of Accountancy program

 

TA的独家分享

从新闻到会计的断舍离:做足大量research

我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新闻系,和充满梦想的年轻人一...

显示全部

T同学从新闻传播转专业申请到会计专业的经历分享:

 

毕业学校:山东大学(本科)、香港城市大学(硕士)

就读专业:新闻学、传播与新媒体

GPA:3.63/4.0、3.37/4.0

TOEFL:90

GMAT:610

录取信息: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 Master of Accountancy program

 

TA的独家分享

从新闻到会计的断舍离:做足大量research

我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新闻系,和充满梦想的年轻人一样,我想要去看看更大的世界,于是我在香港城市大学读了传播与新媒体的master

毕业后我在香港的ORANGE NEWS担任助理新闻编辑的工作一年,之后又回到北京的网易作为广告编辑工作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我认识到了自己并不是那么喜欢国内的新闻环境,于是在我遇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半时,我决定辞职结婚,现在拿着F2陪读签证在美国陪老公读博士,也打算以后可以一起留在美国就业。

考虑到外国人在美国做媒体没有一点优势,所以在决定了在美国读硕士后,我只能考虑中国人最好就业的专业,像是Computer Science或是Accouting之类的,由于我自己的背景,只有Accounting的跨度不太大,于是我就申请了Accounting的项目。我的目标十分明确,我想要去一个地理位置好的学校,更好地在美国留下来就业。

为此,我自己在申请前期做了大量的research,查各个学校的地理位置,就业情况,课程设置以及学院教授等。我想提醒大家的一点是,大家不要只是去网上查去搜索,一定要用上自己的所有资源去做这项功课。我会去寄托、chasedream等一些留学论坛找相关信息,看帖子下面的评论;我也会找周围学Accounting 的朋友介绍在美国在读的同学的联系方式,和他们获取第一手的就读体验。当然我也会去每个学校的官网查看学校的基本信息。

我当时在ChaseDream论坛上找到了一个整理出来的专业排名、综合排名前200 的EXCEL表格,在这两百所学校中,我再一个个查看学校网站来做出筛选。这其中的学校有一部分是要求本科专业必须为会计,有一部分只接受美国公民,有一部分要求 4或5门先修课,时间成本太大,这些是我所不能满足的要求。在经过自己的重重删选之下,大概只剩下了15所,再综合自己的个人原因,我最终挑选出了两所学校进行申请。

关于查看学校网站的部分,我想说一定要好好看学校的官网。相信大家在选校的过程中都发现了,有些学校的官网信息表达的非常明白,而有一些学校的官网就 不太人性化,有些问题不太好找。但记得,当你有找不到的问题时,就去网站上Q&A那部分找,大多数问题在那里都能找到

如果在看完Q&A部分后还存在疑问,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发邮件联系学校的小秘,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处。一定更要抓住和学校沟通的机会,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胆子小,担心自己语言表达不好而不敢沟通,大多数的中国学生在这点上做的都不太好,但记住小秘就是帮你的申请答疑解惑的,所以他们一般都会很耐心亲切地回答你的问题。

当时我也是因为与学校的沟通,得到了一次与招生官meet答疑的机会,招生官会回答提出的所有问题,如果你有可能得到这样的机会,一定要好好抓住这个机会。你可以提前准备好想问的问题,比如项目需要的材料、项目招生人数、国际毕业生的去向、毕业生的就业率、项目的课程设置等,任何你不明白的细节问题都可以问。我当时主要问的是关于先修课的问题,因为各个学校对先修课的要求都不一样,有的学校要求申请前修完,有的学校要求申请后修完,我的先修课程在5月份才能修完,所以我需要明确地知道这个时间是否能满足学校的课程要求。

社区大学填补背景缺失

在了解到申请学校对于转专业学生的先修课要求后,我就计划着去社区大学完成先修课程的学习。其实很多人对于Community College存在着误区,在我看来,社区大学在美国不能算大学,更像是国内的各种补习机构,在这里你可以修学位,也可以转学分,也可以像我这样修先修课程。

它的设置很灵活,能够满足各种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同时它的学费也较一般大学便宜了很多,像我修了两门课程共6学分大概花费了2000刀,而如果在大学可能需要花费它的双倍或是更多。

在社区大学,几乎所有课程都可以选择on campus 或是online。当时一开始我是非常想要选择on campus课程的,那样我可以更多地和教授同学交流 ,在理解课程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口语,了解美国文化。但由于选择on campus的人数太少不能开课,我只能选择online课程。

Online课程也有自己的优势,相比on campus而言,online课程更为灵活,学生可以自己选在课程进度,比如我有一门课程可以选择8周修完、12周修完或是一学期修完,同时也可以节省去到学校的路程时间。Online课程的所有时间都是学生自己安排,包括上课、交作业、参加考试等,课程开始时会下发制定教材,一般一周的时间完成一章的学习,每一章两个quiz、一个作业,完成后教授会上传作业和quiz的答案以及点评

在online课程中,自学占到了较大的比例,但完全不用担心。因为课程的教材讲解都很清晰,当你在作业或者quiz中遇到问题时,也可以email或是电话及时询问教授,教授的回复都会十分及时。

在社区大学修先修课的经历,帮助我达到了申请学校的要求,也为我填补了专业背景的缺失,这段经历还是非常值得的。

过去试的错是今日申请的资本

对于这次第二个硕士的申请,我的本科经历几乎没有作用,而我的第一个master以及工作经历的作用较大。

先来说说,我在香港城市大学读传媒与新媒体硕士的经历吧。本科的时候自己DIY做的申请,当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只知道要念传媒。一开始想去美国,但是考虑到离家太远以及行业的特殊性,在美国作为一个外国人做媒体完全没有优势,如果找不到工作回国就业的话薪水又低,于是我改申了香港的学校。

香港城市大学学习的经历,对我来说真的很难忘,也十分感激。在香港生活的时候,我常常忙到忘记事情,甚至拿着电脑出门也能忘记带回来,为此我准备了一个随身携带的记事本记录好所有事情。当时每天的压力都很大,但这也迫使我做事情有逻辑,分清轻重缓急,极大地培养了我的时间规划能力,提升了我的心理素质

我第一段工作经历是在香港的ORANGE NEWS。当时ORANGE NEWS是一个初创公司,刚刚拿到风投,从出版发行公司想要转行到新媒体公司。那里的同事和老板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人,和他们共事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但后来我发现,香港并不适合做传媒,在那里广告公关业相对比较发达,而新闻新媒体行业较大陆的发展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于是我决定辞职,回到大陆继续做新闻。

回到北京后,我在网易担任广告编辑一职。相信大家都知道,像网易这种商业网站,新闻是为广告服务的。比如我们在写文章专题的时候,一定需要写能够吸引人的大标题,用夸张的语句来提高网页的点击量、拉广告,我们的业绩也是根据点击量来评判。这一点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伦理,也让我意识到自己虽然依旧很喜欢新闻,但以后不一定会从事新闻行业的工作了。

经历了两段工作经历的我,看到了香港和大陆的行业发展特性,也对自己和新闻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只有通过自己去看去尝试,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

跨专业文书是个挑战

关于文书的写作,我首先会上官网查看学校的文书要求,在申请材料的介绍页面中通常都会具体写明文书中所需要包含的部分。像我申请的北卡V, 文书部分清晰地要求了要包括,项目能带给你什么、你的长短期职业规划、人生规划、优缺点这几个部分,所以在文书中你必须要回答这些问题。

在内容组织上,我认为对于Master这样一个自己花钱念书项目的申请,申请者需要在文书中展现自己有足够的学术水平能够完成学业、清楚知道能从项目中学到什么,同时也对自己的职业人生规划要非常清晰。于是在我自己的文书中,我表达了我真的非常想念这个项目,所以我事先去修了先修课、做很多关于学校和项目的research,体现自己对学校的了解。比如在文书中给我写到我了解到夏洛特是美国第二大金融城市,而且学校的商学院位于市中心,这里有更多的银行和更多的social network,所以该项目的的就业非常高。同时学校有很多著名的校友,也会定期请校友回来做NETWORK,推荐在读的学生去公司就业。

在表达自己对于学校和项目的了解时,也可以去官网上看有没有教授的研究领域与自己契合或是感兴趣的,想要跟着教授对研究领域学习更深入的这点也可以在文书中表明。

身为转专业的申请者,我们需要尽可能的把自己之前的经历与现在申请的项目联系起来,在文书中表达出即使不是学的对应专业,但对于这个项目以及之后的工作都是有帮助的。比如我在之前的学习中学习过统计等相关课程,这些课程是与Accounting相关的,能帮助我更好地完成项目课程。

同时我了解到会计行业是需要外部审计这个职位的,这个职位需要和不同行业打交道,像媒体、零售、能源、化工等,也需要外派到其他公司工作,这就需要非常强的交流沟通能力,而我之前在媒体行业的经历可以极大程度地帮助我更好的完成工作,适应会计行业。而我由于之前的背景经历,也更想专注于媒体行业的外部审计的学习。

申请路上的刻骨铭心

在申请的这段时间里,让我最感动的应该还是我老公的陪伴和鼓励。

之前在选择补先修课的时候,离我们家非常近有一个college school,但它不接受持有非移民签证的学生,于是我老公开车带我去另一家,可是也是相同的原因被拒绝了。我当时真的很无助,也很崩溃,但是在我老公的坚持下我们又跑了很多地方,终于找到现在这家愿意让我入学。我记得当时需要先考语言考试,之后又有一个数学考试,再进行native speaker的考试,整个入学过程非常繁琐复杂,但我老公一直都开车接送我去学校,在外面等我考试,然后再接我回家。有时候开车一开就要很久,非常辛苦,但他依然一直支持着我。

其次让我最为感激的是香港城市大学教授们,他们真的特别好。 当时我的任课老师还是副教授,他现在已经是院长了,每天的工作非常非常忙,但在我和他说自己的申请计划后,他仍然不厌其烦帮我送推荐信,每次的回复速度都非常快,也一直热情地关心着我的申请进度。

录取信展示

38171-_M_lDpz1MZ3DvUZiiKRIoWKueb8FNGA_.jpg
收起
取消

出国留学会对人的一生有多大的影响?

该话题答主

Rita | 芝士圈咨询顾问

University of Warwick - Warwick Business Schoo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Employment Relations
本科浙大竺可桢学院,研究生华威商学院;本硕HRM。先后供职于全球顶级人力资源咨询公司Aon和互联网大
Rita:

作者Rita,芝士圈留学行家,2017-10~2018-10就读华威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硕士。

这个命题真的非常的大,而且一般回答题目的人才走过人生的1/4左右。或许是刚毕业,整理国外的经历回顾这段时光,写下一些感性的文字;或许是步入社会,有了一点不知所起的感慨,偶然发现当时当日思想深处的某个点连接上了在海外漂泊日子的某一段轨迹。不管怎么说,答者都抱着谦虚的态度尝试回答这个问题,性质更多是一种自我反思,基于“总结-判断-预见“的思路...

显示全部

作者Rita,芝士圈留学行家,2017-10~2018-10就读华威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硕士。

这个命题真的非常的大,而且一般回答题目的人才走过人生的1/4左右。或许是刚毕业,整理国外的经历回顾这段时光,写下一些感性的文字;或许是步入社会,有了一点不知所起的感慨,偶然发现当时当日思想深处的某个点连接上了在海外漂泊日子的某一段轨迹。不管怎么说,答者都抱着谦虚的态度尝试回答这个问题,性质更多是一种自我反思,基于“总结-判断-预见“的思路。

评论区有很热门的回答已经完美概括了留学的直接可见效果:读书轨迹发生改变,继而带来的是工作地点、方式、收入的截然不同。这一个个阶段像环环相扣的大齿轮,最后撬动了命运的指针,把个体带出家族命运的循环,走上完全不同的自己的路。

但是生活中更多的,我个人认为,通过留学可能不是达成从贫穷到富裕的阶段转变,而是在原有的阶层中小幅颠簸(至少相当一段时间是这样)。无法获得跨越式改变带来的庆幸和痛快,但也觉得似乎获得了某些浮尘一样无处不在又无法估量的东西。所以其实真要说留学对人一生的改变,浩浩荡荡的留学生群体中大部分是感受不到这样的改变的。

这么说来的话,留学除了加一道海外学历,似乎没什么意义了,也过于悲观。所以平淡面对之余,还是想分享一些跳出“阶级改变”这种现实问题之外的,精神层面一点的体会。

海外留学时间或短或长,如果要能产生改变,我认为是要判断个体是不是真的“lived there”——身体和灵魂均“居”于此,而不是始终为一个游客。这个观点有点抽象,我举点例子。

博物馆是每个英国留学生都会去的,一些人读书期间也就去过两次:第一次打卡,第二次带人。我作为一个在村里(考文垂)读书的人,去伦敦还是比较频繁,但是心态却不是一个游客。我基本每次进城都会去博物馆,这对我而言就是去一个我日常到达所以不会引起太多内心波澜的地方。特拉法加广场晒晒太阳,进博物馆到几个想看的展区逛逛,默默发现一些让自己快乐的灵感。我会和地铁里问路的游客、展馆的工作人员、午饭店的服务员、挨着博物馆小巷里某个小店的老板产生交集,唠唠嗑吃吃饭买买东西组成一天的生活。

这种生活不像精心拍图修图发朋友圈那样能留下现实可回溯的东西,只会在心里有一种浅浅的感受,蜗牛爬过的痕迹那样。

不少学弟学妹问过我相似的问题:我怎么融入新国度。一般大家的方式是通过拼命和本专业的留学生建立connection,抱着广结朋友、练习口语的心态。我从来没有这个纠结,因为我不是“居住”在有外国人的教室里,我“居住”在M&S、Tesco、Iceland、Boots、华人超市、二手书店、TKMaxx、酋长球场等细细琐琐场景构成的环境中。尽情地用英式英语和普通本地人进行日常交流,就是我“居住”在此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我在英国的心态一直就是这样,相比热热烈烈去留下一点东西的人,我确实比较冷清的度过了一年的时光。我在伦敦很少拍照。加快脚步行走,转过街角被风掀起一点风衣的下摆,按了信号灯之后静静的看着红色公交车穿来穿去,然后速速过马路。这大概就是我一个人玩伦敦的常态了。所以我才觉得当身心真的居于此地,生活反而变得平淡了一些。

不知道还有没有和我一样(奇妙)奇怪心态的留学生。

概括起来,留学的日子没让我爱上蹦迪;它让我更会和自己相处,习惯冷清之后,我能够冷却沉淀更多的难以捕捉的感觉知觉触觉。回想起来,我住过的地方、我睡过觉的课堂、我以国内几倍价格买韭黄的超市,看了AC米兰对阿森纳的酋长球场,我都只记得它们的好。

回到最开头,我在自己所处的阶级小幅颠沛的时候更加淡定。当然了,谁不希望往上走呢?我也期待未来真的有质的重组,但反思目前的人生,我要表达的观点就是如上所写了。

收起
取消

如何看待巴黎圣母院起火后,很多网友将圆明园与之对比?

Marco:

即使这一生没去过巴黎的人,也都曾在中学课本上了解过维克多·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

甚至在爱情电影中,圣母院作为巴黎永恒的地标,还成为了感情忠贞不渝的象征。

著名电影《爱在黄昏日落时》,有一句经典台词:“你相信巴黎圣母院有一天会消失吗?“没想到,电影中的这句台词却在今天早晨一语成谶。...

[图片]

巴黎当地时间15日下午6:30(约北京时间16日0:30),正搭起脚手架进行维修工程的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滚滚浓烟遮蔽了塞纳河畔的天空。

[图片]

大火从...

显示全部

即使这一生没去过巴黎的人,也都曾在中学课本上了解过维克多·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

甚至在爱情电影中,圣母院作为巴黎永恒的地标,还成为了感情忠贞不渝的象征。

著名电影《爱在黄昏日落时》,有一句经典台词:“你相信巴黎圣母院有一天会消失吗?“没想到,电影中的这句台词却在今天早晨一语成谶。...

38171-8Nv6Y4LpABXSEHeNjA3jNUsH7b9YPngA.jpg

巴黎当地时间15日下午6:30(约北京时间16日0:30),正搭起脚手架进行维修工程的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滚滚浓烟遮蔽了塞纳河畔的天空。

38171-RiuoiM211NvSaaiwxymqXdnZBj9iyJ8T.jpg

大火从巴黎圣母院的楼顶开始燃烧,火势很快蔓延,熊熊火焰从教堂两座钟楼间窜出,塔尖随后轰然倒塌。

38171-VJgCQsFrt-nLcyUDs83hd4xuioAP_gWN.jpg

万幸的是,在400多名消防员的努力下,火势最终得到了控制。

虽然巴黎圣母院的主体结构和珍贵文物被保住了,但是三分之二的屋顶已荡然无存,最具标志性的93米高哥特式塔尖也在火灾中被烧毁,以及最让人震撼的玫瑰天窗目前也有一定程度损毁,而且很有可能将无法修复。

38171-l7U2GPKtmAeqmHNvanjcluBd2Zdn6yKR.jpg

 

可以说,巴黎圣母院不仅仅是法国的文化瑰宝更是世界的文明遗产。

火灾发生后,在巴黎圣母院附近,数百人跪在地上合唱《圣母颂》祈祷,无数人在为它啜泣。

在推特等社交网站上,一张卡西莫多抱着巴黎圣母院痛哭的卡通,获得了很多用户的转发。

38171-dEPSCKvgZAEVbBrNBogYWrmIpzr-oFiV.jpg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推特上写到:

“我的挂念今晚和法国人民以及在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与可怕的火灾做斗争的紧急服务人员一起。”

 

38171-SnRdZwwXxh5f5sTjKPBG0rVc2GLCf6W_.jpg

 

 

美国第一夫人,梅拉尼娅·川普写到:

“在看到圣母大教堂火灾后,我为巴黎人民感到心碎。”

 

38171-9By4xCNs79WdTvOvFVTYBtRbJINBf690.jpg

 

欧盟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在推特发文,写到:

“巴黎的女神是全欧洲的女神。”

38171-UsSeochdcCQbCBypI2xZyHARqJxansWW.jpg

 

法国总统马克龙也紧急打断了正在进行的重要电视讲话,赶赴火灾现场,视察巴黎圣母院的最新情况,并在当地时间4月15日上午11时,更新推特写到:

“圣母院的火焰吞噬了巴黎,而激动的情绪席卷了整个法国。此时此刻我感到很痛心,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小部分被大火烧掉了。”

38171-OYaixf_e2LeWa4r28rL3eSwAW1P0hFor.jpg

 

目前,法国总统马克龙已经宣布法国将全力重建巴黎圣母院,并宣布发起一个国家级的捐款项目,呼吁全世界的人们都来支援圣母院的重建。

而早在当地时间上午7点05分,拥有GUCCI,YSL,Balenciaga,McQueen等品牌的国际奢侈品集团Kering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承诺:将为重建圣母大教堂捐赠一亿欧元。

但是,这一重建的过程注定无比漫长。据一位法国当地电视主持人在现场直播中表示,预计圣母院重修至少需要8-10年时间,在此期间不会对外开放。

也就是说,在今后十年内去巴黎的游客,将无缘感受这座教堂辉煌的艺术...

一座承载了八百年历史的建筑物灰飞烟灭,人类文明的证明在一场翻修事故中毁于一旦,这无关国籍,任何人都会感到痛心。

但是在我们惋惜的同时,没想到在网上竟然还有那么多人在大赞活该,在嘲讽,在哄笑。

“圆明园烧了,也没见你们这么激动

“这大概是报应吧?”

“天道轮回,苍天谁都不放过!“
 

“活该,报应来了”

“巴黎圣母院已逝,卢浮宫你要注意了”

甚至于有人引用了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的内容来反讽今天的巴黎圣母院大火: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圆明园大火,确实是全人类的损失。但是他们却忘记了,雨果写下这封信的初心是对英法联军的严厉谴责!是对中华文化瑰宝圆明园被破坏的痛心疾首!

38171-PZVat6OcTWJJNaFHH4akxhvwvGReUB3N.jpg

我们可以心痛圆明园的大火,因为这是历史应该被铭记;我们理应谨记耻辱,却不应该加以仇恨,更不应该对巴黎圣母院这座同样是文化瑰宝的古建筑遭受大火而幸灾乐祸。

如果我们幸灾乐祸,与百年前雨果口中的强盗又有何区别?

如果键盘可以爱国的话,还要有文化干嘛呢?

这种狭隘的心胸不过是借着“爱国”的外衣满足个人发泄的私欲,仇恨不可能使文明进步,只能让人越发失去理智。

就像央视网对巴黎圣母院起火一事发表的评论:记住耻辱,放下仇恨。

38171-tQg_UM71_Q4GlKiWr9Zh8OGsROa-lOi1.jpg

这一世界级文化遗产的毁坏,不仅仅是法国人的悲痛,也是世界人民的哀伤与惨痛记忆。

这一天应该被铭记,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惋惜。

蒙圈儿今天在朋友圈看到最多的就是大家的后悔:之前一直想去看看巴黎圣母院,没想到还没有去,它就已经没了,这才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所以,想见的人就快去见吧,想去的远方就快去看吧!

很多事,很多人会像此刻灰烬中残存的巴黎圣母院总是始料未及的消失在原本理所当然的日常轨迹中,来不及珍惜,来不及再见 。

不要让所有的想念终成来不及的遗憾。

收起
取消

在英国千万别做什么?

Marco:

注意交通规则

在国内都是靠右行,但是在英国都是靠左行。初来乍到,上街时很容易忘记这一点。虽然随时随意横穿马路在英国是合法的,但是人们一般都会等人行过街交通灯变绿后再穿越马路。跟中国不一样的是,因果开车的人通常想不到在路中间车水马龙的夹缝中穿行。

不要插队

千万不要插队,千万不要插队,千万不要插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在英国,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不要插队。

不要问女士的年龄

这个好像跟在国内是一样的。在咱们国外,也最好不要问女士的年龄,但是在英国,这个程...

显示全部

注意交通规则

在国内都是靠右行,但是在英国都是靠左行。初来乍到,上街时很容易忘记这一点。虽然随时随意横穿马路在英国是合法的,但是人们一般都会等人行过街交通灯变绿后再穿越马路。跟中国不一样的是,因果开车的人通常想不到在路中间车水马龙的夹缝中穿行。

不要插队

千万不要插队,千万不要插队,千万不要插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在英国,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不要插队。

不要问女士的年龄

这个好像跟在国内是一样的。在咱们国外,也最好不要问女士的年龄,但是在英国,这个程度可能会大一点

不要问男士的工资

问男士的工资这是非常不礼貌的问题。甚至他家里的家具值多少钱,也是不该问的。

做任何事情都要提前预约

英国,与人交往时还要注意拜访朋友前,要提前通知对方,不速之客会让人讨厌。应当尽量避免在晚上10时后打电话到别人家,而晚上11点后打电话,则很可能被英国人当作有紧急事件。英国的许多服务都需要提前预约,如看医生、理发、姜容、配眼镜等。如需要取消预约,就必需提前24小时通知对方,否则可能支付取消费。

注意对英国人的称呼

对英国人称呼“英国人”他们是不愿意接受的。因为“英国人”原意是“英格兰人”,而你所接待的宾客,可能是英格兰人、威尔士人或北爱尔兰人,而“不列颠”这个称呼则是所有的英国人都能感到满意的称呼。

“13”和“星期五”这些数字与日期

一般都视其为“厄运”和“凶兆”。他们还忌讳“3”数。尤其在点烟的时候,不论用火柴还是打火机,只能点到第2个人,然后要把火熄后,再给第3个人点。他们认为一次火点3人的烟是不吉利的。

不要无休止地讨价还价

英国人是不喜欢讨价还价的,他们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你也需要小心地与卖方商定一个全部的价钱。英国人很少讨价还价,如果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

送礼不要送特别贵重的

英国,送礼时最好送较轻的礼品。由于花费不多也就不会被认为是一种贿赂。英国人也像其他大多数欧洲人样,喜欢高级巧克力、红酒和鲜花。对于有公司标志的礼品,他们大多并不欣赏。

不要四人交叉握手

握说这样交叉握手会招来不幸。这可能是因为四个人的手臂正好形成一个十字架的原因。


注意新年的第一个来访的人

在英国有个很怪的生活习俗,他们把新的一年是否吉祥如意,全都寄托在第一个来访的客人身上。认为若是来人善良、快乐、富有,则会交好运;如若一个凶恶或贫穷的人来临,则会倒霉。苏格兰人认为新年来访客人中若是浅黄头发的女人,则会晦气;若是来的男客而又是黑头发的,来年必定会走运。

 

不要问个人的私事

英国人忌讳别人过问他们的活动去向、政治倾向及个人生活上的私事。他们认为这是个人的秘密,不需要别人干涉和了解。他们都忌讳以王室的家事作为谈笑的话题。

总之,在英国生活,尊重英国人的生活习俗,那么在异国的天空下你也会交到很多好朋友,生活也会丰富多彩的。

收起
取消

留学生回国后,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Marco:

留学生购买免税车政策

留学生免税车是指能够免除所购汽车零部件中的进口关税(有些汽车进口零部件多,有些较少,比重视具体车型)和车辆购置税(汽车整车价格的11.7%税收,一般情况下,两项加起来合约能够占到汽车销售指导价格的15%的样子。

据了解,留学生购置汽车能优惠多少费用,实质体现就是海归符合条件买车则能够享受免税的待遇,也就是上面所提及的两项税收不用缴纳的优惠体现。而具体多少费用,则要根据不同的车型,就有不同的优惠幅度,因为车价不同是一方面,...

显示全部

留学生购买免税车政策

留学生免税车是指能够免除所购汽车零部件中的进口关税(有些汽车进口零部件多,有些较少,比重视具体车型)和车辆购置税(汽车整车价格的11.7%税收,一般情况下,两项加起来合约能够占到汽车销售指导价格的15%的样子。

据了解,留学生购置汽车能优惠多少费用,实质体现就是海归符合条件买车则能够享受免税的待遇,也就是上面所提及的两项税收不用缴纳的优惠体现。而具体多少费用,则要根据不同的车型,就有不同的优惠幅度,因为车价不同是一方面,另外每辆车的汽车零部件成分也不一样,因此,所能够优惠多少费用,自然也就不一样。不过,总体的区间是能够优惠的费用在0.71—15.21万元间。

按照办理流程实际需要,留学生买免税车都是要等待一段时日的,一般车型的话2——3个月,最快的也要1个半月到2个月。

因为留学生免税车市场上不直接流通,所以申购者必须是与免税车中介代理商取得联系,委托好相关事宜,直至提取到免税车,因此免税车代购的机构收取数目不等的服务费也是较为合理的,也即是通常所言的代购手续费。至于收费额度要根据不同的免税车型而定。

留学生购车虽然有免税优惠,但不是无条件的,其前提是国外毕业回国一年内。很多留学生错误的以为只要在国外留学了,而且回国来了,任何时候都可以去买一辆规定范围的免税车,其实有这种想法虽然能理解,但肯定是错误的,起码不全面,它除了有国外留学的条件限制,回国后也是有时间说明的。按照政策规定,留学生购车免税是有相关限制和要求,即便是满足了购买了免税车的条件,但其前提之一是毕业回国内办理也是一个底线,一旦超过了这个期限则就与免税车插身而过,是极为可惜的。从这一层面上理解“留学生购车享免税优惠前提是国外毕业回国一年内”,也就是要求有意向办理免税购车的“海归”,应该在归国后第一时间就申请办理,以免错过了最佳时间。

留学生回国落户政策

我国公派或自费出国留学一年以上,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办理留学人员引进,办理北京市户口:

1、在国外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

2、出国前已办理解除公职手续的留学回国人员;

3、 出国留学一年以上(满360天);

4、 申请在北京落户的需在国外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含硕士),且学业结束回国两年内,按要求把所有申请材料递交至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受理;

5、 申请到其他省市省会城市(不包括 上海 、深圳) 落户的需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政府就业创业奖金资助政策

如果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北京就业创业,经过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组织的认定评估的,入选北京市海外人才聚集工程,那么政府会给予个人一百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如果是创业,企业还会得到政府的资金资助。“北京海外学人中心”负责这方面的评审,网站上有申报方法和流程。

做学术研究方面的政策

如果到大学、中科院或者一些研究机构做学术工作,大致可以得到以下优惠:

1) 在职称上,很多人的职称都比在国外时高了一个或者几个档次。很多人在国外是助理教授,一回国就在名牌大学作正教授或者副教授。很多人的科研启动资金在1、2百万以上。但是,不是每个博士后一回国就是正教授或者副教授的,要看各个人的学术背景、科研成果、专业、所去大学的竞争激烈程度、城市位置等因素。评职称时,海归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而可以申报。

2) 其他补贴:中科院有百人计划,科研经费大概是两百万,还有几十万的住房补贴等。一些大学不仅提供几万至几十万元的安家费,也提供房屋补贴等。很多大学自己建房,譬如清华大学,可以提供住房。

3)很多大学或者研究所对回国人员家属的工作也做出安排。

关于创业方面的优惠政策

如果在北京创业,那么可以到中关村科技园区内注册企业。中关村科技园内有很多留学生创业园,如果企业注册资金达到五十万人民币并且你在海外拿到硕士及以上学位,那么企业可以享受到以下优惠:

1)最高十万元的无偿资助,人人都有份的,大部分人拿到十万元,少部分人拿到八万或者六万元。

2)一些留学生创业园提供第一年40平米免费办公室,第二年按实际租金的60%收费,第三年按实际租金的80%收费。每个留学生创业园的具体优惠有些不同,可以多打电话问各个留学生创业园。

3)注册企业的整个过程,可以让代理公司做,这个代理费在一千元左右,有的留学生创业园可以报销这个代理费的。主要是验资及刻公章,要花一千多元。

4)可以申请科技部、北京市的一些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一般有二十万 –四十五万元,不是每个企业都能申请的到。

5)如果是高端人才,可以申请“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入选后,给个人一百万人民币,再给公司一百万。也可以申请“千人计划”,有一些创业的人入选“千人计划”,个人可以拿到一百万补助及其它优惠。

6)在税收、贷款等方面还有一些优惠,可以到中关村科技园的网站上去看。

子女入学优惠政策

有些地区对于子女入学有优惠政策,通常由教育部门统一安排,择校入学;在国外生活5年以上,在语言文字适应期内入学,给予加分优惠,区内设有教授外语的学校供留学生自由选择。

收起
取消

有什么建议给即将出国留学的学生?

该话题答主

Abigail Liu | 芝士圈咨询顾问

剑桥大学 Management
我愿意为你的申请提供帮助
Abigail Liu:

作者Abigail Liu,芝士圈留学行家,2016-10~2017-07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

1. 明确出国读书的目的并提前思考留学后的计划

不管是出国读本科还是研究生,选择offer甚至申请前都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出国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留在当地深耕发展,还是回国找工作?千万不要认为这个问题离求学的自己还很遥远,以为想这些问题都太早。在国外读书的一大感触就是时间会过得飞快,甚至有一种不受自己控制的感觉。尤其是像英国那种一年...

显示全部

作者Abigail Liu,芝士圈留学行家,2016-10~2017-07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

1. 明确出国读书的目的并提前思考留学后的计划

不管是出国读本科还是研究生,选择offer甚至申请前都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出国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留在当地深耕发展,还是回国找工作?千万不要认为这个问题离求学的自己还很遥远,以为想这些问题都太早。在国外读书的一大感触就是时间会过得飞快,甚至有一种不受自己控制的感觉。尤其是像英国那种一年的研究生学制,若想无缝衔接毕业后直接在当地找到满意的工作,其实一开学就必须要做好准备找工作了。因此,提早想好自己出国读书的目标,并为此做好充分的积累异常重要

以本人为例,我本科读的是英语专业,因为不想继续从事学术研究,所以突然在研究生想转专业去英国学习商科。但当时自己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也对商科的整个学习系统没有提前做大概的了解,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当研究生开学时身边的同学都在集中精力网申、练习case study的时候,我自己还在纠结研究生这一年究竟是好好读书学习知识,还是专注在英国先找到工作以便可以带着海外工作经验回国。要知道在当时的环境中,这样的思考是既耗费时间,也消耗精力,对实现二者之中任何一个目的都是无益的。

因此,强烈建议想要留在当地,先积累一些海外工作经验的同学们,求职规划与准备要尽早做好。即便是本科亦或是2年的研究生,也要趁放假期间多多积累实习经验,这些对后期找工作真的有帮助。

2. 把英语练好真的能帮助你在学习中事半功倍

出国读书的话很大几率还是会涉及到要写essay、做小组作业的,这些完全离不开英语的使用。这个时候如果你已经练得一口好英语,就会轻松很多。本人在留学期间很大的一个感悟就是,很多时候自己用中文思维其实是可以有很多ideas的,但转化成英文后,不论是写文章,还是小组讨论都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在做group project的时候,很多时候话到嘴边,但输出时因为需要借助英语这个媒介,就会很容易卡壳。久而久之,甚至不愿意也不太敢在课堂或是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人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还是因为对英语的掌握还有欠缺。后来我发现这种胆怯很容易养成习惯,对自己自信心的培养其实是很不好的。

如果你本身是一个热爱思考,喜欢分享自己看法的人,在留学的时候不妨试着多push自己主动发言,贡献自己的意见,无关对错,言之有理即可。我还记得当时课堂上,很多外国同学都是有问题就直接问,想发言就直接说,并不在乎自己是否会出任何差错。其实他们无形之中营造了一种很好的课堂氛围。

很多时候中国学生给人一种在课堂沉默但是考试成绩惊人的刻板印象,其中一定程度上也估计有英文思维跟不上中文思路这个原因。 因此多加练习英语,训练自己的英语思维一定会对学习乃至自己自信心的增强有帮助。

3. 社交要懂得取舍

留学期间,无效社交很可能会占据你大部分的生活。异国他乡的环境下,大家很容易抱团取暖,特别是来自相同国家的学生。还记得当时留学时,班上的中国学生不多,所以我们和新加坡同学也不自觉抱团。一开学的时候,不论是吃formal dinner,还是日常聚会,都一定要叫上大家一起行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这种跟新朋友一起玩的新鲜感会带来一时开心,但久而久之就会发现,其实多数时间因为要一起行动,而必定会折损自己的有效时间。这些可供你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定要合理分配,不论是用来学习生活,或是思考人生。 只有真正充盈自己的生活,留学才会变得有价值。

收起
取消

留学党在国外怎么过元宵节?

Marco:

当春节的热闹即将淡去,解救年后综合症的,就是元宵那一碗热气腾腾的思念了。

[图片]

元宵节到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这个时候,全世界华人都会跟家人聚在一起,一起吃汤圆,共享团圆时光。

所以对于远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来说,这又是一个分外想家的时候。

[图片]

虽然不能与家人团聚,不过在国外过节的仪式感还是要有的,留学生的元宵节,究竟要如何营造仪式感呢?

01 三五好友,火锅趴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火锅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作为留学生心中...

显示全部

当春节的热闹即将淡去,解救年后综合症的,就是元宵那一碗热气腾腾的思念了。

38171-s3KXJ67WpaDNsrGjqtjyeFg0C3TLZf09.webp

元宵节到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这个时候,全世界华人都会跟家人聚在一起,一起吃汤圆,共享团圆时光。

所以对于远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来说,这又是一个分外想家的时候。

38171-fjUcCo-bM9EQNwhdcouC7EB_WAWkrzyY.jpg

虽然不能与家人团聚,不过在国外过节的仪式感还是要有的,留学生的元宵节,究竟要如何营造仪式感呢?

01 三五好友,火锅趴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火锅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作为留学生心中的白月光,火锅一直深受留学生的欢迎。

一口热气腾腾的火锅架起来,五湖四海皆可煮!留学生真正的快乐,肥牛卷羊肉卷包心牛丸鸭肠黄喉娃娃菜海带结冻豆腐都会告诉你。

满头大汗时再来瓶啤酒,一口哥俩好呀,一口涮羊肉,一群朋友围在一起热热闹闹的边吃边聊,不仅能快速地拉近彼此的距离,温暖的气氛还能驱散离家的忧愁,很快就把节日气氛烘托起来了。

38171-ckmIn7EyU2jEXn-Uqgpd84esCv4tF3g-.webp

02 买买买,购物趴

如果实在不知道干什么,不如走出房间,去尽情购物吧。

元宵节,讲究的无非就是个开心。逛商场、逛美食街、逛超市...给自己添一身好看的衣服,再买一些喜欢的鞋子、包包、口红、护肤品、化妆品、游戏机...逛累了不妨看一场电影,结束后买一些可口的零食,品尝一些难得的美味...

拎着大包小包战利品的你,就是整条gai上最靓的崽!

38171-RAAkeMQuhy6uNXpHnsyCDrSG48sSM6AS.webp

03 蹦个迪,狂欢趴

除了团圆,元宵节最大的意义是什么?不就是嗨?不就是给自己狂欢的机会?

何不与国外的朋友们一起嗨一嗨,在各色绚烂的夜空下,在涌动中人流中,在嘈杂的音乐里,成为最野的Party之王(女王)。

38171-GVefPxflnSHyutz1sq5-K3YuX9ggW2qr.webp

如果以上活动都不能满足你对在国外度过一个毕生难忘的元宵节的向往,或者你想要体验原汁原味的元宵活动,没问题,国外也有很多的活动来庆祝元宵节哦。

美国

由于美国的华裔群体数量很多,所以类似于元宵节这类中国传统节日在美国也有着很多的庆祝活动,尤其是当地的华人街等华裔聚集群体,庆祝的活动简直丰富多样。

做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传统活动是每年必不可少的,歌舞等节目表演也有声有色,浓厚的节日氛围与热闹的庆祝方式也吸引了不少当地人的参与,想体验传统庆祝活动的话,唐人街是完全值得一去的地方。

38171-JUz7dkY8HaFI8pGdb7g98FvNUXAANnFS.jpg

而美国的大学也会组织大型的庆祝活动来庆祝元宵。比如很多留学生社团或协会每年都会组织丰富的节日活动,让中国留学生们一起参与。像猜灯谜、吃汤圆这些活动是绝对不能少的。

有时候校方也会亲自出面,举办一场校园晚会,让学生们登台献艺,给大家营造一个难忘的夜晚。

还有Las Vegas孔明灯许愿活动,无数孔明灯缓缓升空的画面,极度震撼。

 

韩国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韩国并没有元宵节的说法,正月十五这天不叫元宵节,而叫“正月大望日”,意为“望满月”。

和中国不同,韩国在这一天也不吃元宵,而吃混合糯米、高粱米、红小豆、黄米、黑豆等杂粮做成的五谷饭,吃各式各样的坚果,花生、核桃、松仁、栗子、银杏等等,据说可以使牙齿更坚固,还能防治疔疮等皮肤病;此外,还要喝“清耳酒”,祈愿新年不患耳疾,而且一年到头听到的都是好消息。

另外,韩国农村还保留着一些正月十五的传统庆祝活动。比如“烧月亮屋”,用树干或竹子搭成圆锥形的屋架,挂上写着新年愿望的纸条,圆月升起之后,人们用手中的火把点燃“月亮屋”,围着火堆欢歌起舞。

38171-NoEcnOXBhLPTK--F7rYIRdkMO9trLOJE.jpg

感兴趣的韩国留学生们可以去体验一下哦。

 

新加坡

新加坡作为华裔群体非常大的国家,因此保持了不少中国南方地区的习俗。

在元宵节这个华人的传统节日,新加坡当地华人在保持传统的同时经过和当地文化的融合发展,形成了富有当地特色的过年习俗。

比如新加坡福建会馆几年前就开始在元宵节举办热闹的“踩街”活动,活动上会表演精彩的武术、舞狮和演奏南音。

38171-TpSgMBoel9T6tQPk5K3jEdAu7smFrEJF.jpg

日本

日本从中国历法中学习了很多节日,元宵节叫小正月。明治维新改革历法,采用西元纪年,元宵节就改为公历1月15日,习俗有迎年神、祖灵,祈丰,早上要吃红豆粥,并且大多数地方也会举办赏花灯活动,以及舞龙舞狮表演。

38171-TL5_PmpULD4_UPorIy_k7UVGruFgq_PY.jpg

而小正月也是日本的成年礼(男性的元服礼和女性的裳着礼)举行的日子,因此也会比较热闹。

澳大利亚

作为春节之后最受期待的节日,元宵节最近几年可谓是深受澳洲人民喜欢。

包元宵、猜灯谜、点花灯,各种庆祝活动堪称完美。除了这些,还能看到一连串的文艺表演,各式各样的民俗技艺,品尝到中国的传统美食。

38171-2wDlim1LFgMD9Dz5nk66Tlhc8UAZEiZv.jpg

蒙圈儿说了这么多国家的元宵节习俗,想必同学们已经兴奋不已,规划着如何去体验一番了。

收起
取消

怎么尽早充实出国留学的CV?

Marco:

与其说如何尽早充实出国留学CV,还不如讲如何尽早充实CV。这两个问题并不矛盾。当你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你就应该已经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了半个社会。 一份充实的CV可以让我们在面对此后抉择时,尽量有底气。

在开始正文前,我们需要明白几个问题:

1. 什么是CV?

CV的全称为Curriculum Vitae,译为简历。指的是自己无论是在出国申请留学,还是申请工作,都需要的一项必要文件。

2. CV包括什么?

一般来说,CV包括有:教育背景、工作和实习...

显示全部

与其说如何尽早充实出国留学CV,还不如讲如何尽早充实CV。这两个问题并不矛盾。当你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你就应该已经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了半个社会。 一份充实的CV可以让我们在面对此后抉择时,尽量有底气。

在开始正文前,我们需要明白几个问题:

1. 什么是CV?

CV的全称为Curriculum Vitae,译为简历。指的是自己无论是在出国申请留学,还是申请工作,都需要的一项必要文件。

2. CV包括什么?

一般来说,CV包括有:教育背景、工作和实习经历、学术论文、荣誉和奖励以及相关的技能。

3. 为什么要充实CV?

优秀的简历对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代社会是“看脸”的社会,简历好比是自己的另一张“脸”,要想自己能够比别人更加优秀,我们非常需要关注我们的这个另一张“脸”。也就是说,当我们在申请出国留学、申请工作、申请奖学金等其他申请项目,简历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简洁、优秀、含金量高的简历可以助力我们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针对CV包含的内容,我们逐项加强自己的CV:

教育背景

教育背景指的是自己从大学期间的教育历程。

对我们来说,自己的本科学校无法改变。我相信,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其实或多或少并不满意自己现在的学校,否则也不会出国留学提升自己的背景。因此我们想要拿到更好的国外大学的录取,那么就一定要在无法改变的本科学校上做文章,也就是说,虽然我们无法改变我们所在的本科学校,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每学期的学习成绩。在出国留学上,在学校的保研上,以及在找工作的时候,招生官都非常青睐成绩好的学生,因此从你刚上大一的时候开始,无论是处于什么目的,我都会建议同学们要格外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最好可以保证每学期的平均成绩达到90+。只有自己的学习成绩足够好,留给自己选择才会越多。

工作和实习经历

无论是选择直接工作,还是选择出国留学,尤其是英国、美国的大学,招生官都十分关注申请者是否有相关的工作和实习经历。

是否有相关的工作和实习经历反应了你是否对自己的专业以及要申请的专业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毕竟理论必须结合实践,也必须应用于实践。因此我会建议同学们在申请的时候最好就可以有三到四份的实习,并且每份实习的时间不要低于三个月。

对于实习公司的种类,个人建议如下:

第一,要有两份big name,且与专业相关的实习,虽然接触不到核心业务,但可以为自己的申请增色。

第二,要有一份与专业相关,即使不是big name,但是希望可以接触到公司核心业务的实习。因为在这样的公司当中,可以很快地锻炼到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并且可以成为自己写个人陈述(PS)的素材。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建议同学们提前准备出国的原因之一。

学术论文

在申请国外大学的硕士的时候,虽然学术论文不是申请的必需项,但是如果自己可以提供一到两篇学术论文,那么将会对你的申请增光增色,因为学术论文最能反应出你的学术能力。

荣誉和奖励

对于校内的荣誉和奖励,其中比较有含金量的是奖学金,并且最好是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而这两项奖学金依然与你在成绩挂钩,可见,高绩点对自己的影响其实是从内到外的。

相关的技能

对于技能,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能力是你的英文水平,或者说是雅思/托福成绩。

随着每年申请数量的增加,国外大学越来越注重你是否可以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不再提供语言班,在申请之初就要求申请者提供满足条件的语言成绩。因此,建议同学们要尽早学习雅思,争取可以在申请之前拿到理想的语言成绩。

而对于其他技能,基本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的,关于实践,请参照“工作和实习经历”部分。

收起
取消

出国留学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Marco:

一、选校选专业

这一部分在整个留学申请过程中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而且没有人或者学校能够指导你,所以这部分说得详细一点。

首先选择留学国家: 留学第一梯队毋庸置疑是英美,学术实力最强、申请难度最大、费用最高,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英语授课地区,还有欧洲——教学实力雄厚费用低廉但是在国内知名度低而且还得学二外的神奇大陆。如果经济状况尚可,能去英美就去英美,如果拿不出那么多钱,欧洲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了。

在确定留学国家以后,先...

显示全部

一、选校选专业

这一部分在整个留学申请过程中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而且没有人或者学校能够指导你,所以这部分说得详细一点。

首先选择留学国家: 留学第一梯队毋庸置疑是英美,学术实力最强、申请难度最大、费用最高,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英语授课地区,还有欧洲——教学实力雄厚费用低廉但是在国内知名度低而且还得学二外的神奇大陆。如果经济状况尚可,能去英美就去英美,如果拿不出那么多钱,欧洲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了。

在确定留学国家以后,先了解这个国家的学校:了解该国家大学的综合排名和自己想读的专业的专业大学排名,对各院校有一个笼统的概念。然后选专业:对应自己的水平大致能申请的学校,去查询官网,筛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几个专业,并进一步了解各个学校和项目的特点、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排除一些与自己想象的相距甚远的项目,保留仍然感兴趣的项目,并记录下来对你来说这个项目吸引的原因。

这之后,你需要了解:当地留学生活是什么样的,多和有相关经历的人聊一聊,进一步明确自己留学的目的,判断留学这个国家是不是最适合自己的;和职场上的人聊一聊自己的职业规划,看看选择的专业是不是想要的、适合自己的;了解以自己的本科院校背景能申请的大学有哪些,换句话说,就是看看自己本专业的学长学姐都申请成功了哪些学校的哪些专业,多留心学校里有没有组织这样的学长学姐交流会; 尝试从侧面再多去了解这几个学校和项目,去看一些申请案例,分析自己的水平申请这个项目成功率大不大,想办法联系一些在读生或者学长学姐、甚至是和自己同年的申请者,问问他们的感受、他们申请的历程以及他们认为就读这个项目需要的素质,看看是不是真的和自己理想的一样,也可以和他们交流看看自己是不是适合这个项目,最终确定下来要申请的学校和专业。

二、准备考试和提升软实力

查询想要申请的学校的考试要求:雅思/托福、GMAT/GRE、SAT……。选择合适的考试去备考。

提升软实力主要靠课外活动:学科比赛、实习/科研成果、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暑校、海外经历……前两个重点突出的是专业能力,是申请研究生的重点,社团和志愿者活动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凸显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是在申请时容易让人眼前一亮的关键,而暑校则是能够充分展现你的强烈动机,海外经历包括海外交换和实习,证明了你的适应能力、语言水平和文化交流能力等,也是非常加分的。

三、准备文书和申请

具体文书写作要求和申请要求都在官网上写得一清二楚。如果文书要求就是PS/SOP,CV/resume这些东西并没有额外要求的话,一般就按照正常要求来准备:

PS(Personal Statement)也就是个人陈述,主要讲述自己过往的经历,以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优势为主;SOP(Statement of Purpose)是目的陈述,主要描述动机与规划,重点在于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以及你希望通过在这个学校学习获得什么。申请本科一般要求的是个人陈述,研究生一般要求写的是目的陈述。在写个人陈述(目的陈述)的时候注意要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有所改动,切忌一份个人陈述申所有。推荐信(Recommendation Letter)一般需要2-4份,没有大牛给写,优先找熟悉自己的人,通过侧面去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个人性格。最后,文书写完了一定要多改,找朋友老师或者中介聊聊你的文书。

提交申请以后,大多数学校都会安排面试。准备面试的要诀是:多刷面经,多做mock。

四、办签证和学校注册

等来offer以后,很多学校会要求交占位费,一般是学费的10%左右,交了就代表着你决定接受他们的offer了。如果之后你不打算去读,这笔钱也不会退还给你。等占位费也交了,就能拿到学校的预录取通知书,就可以着手办签证了。不过比签证更急的是租房子,好房源难得啊,尽量提前4-5个月去找房子。到开学前一两个月的时候,学校会开放网上注册,以简化注册流程,该准备的材料按照学校要求准备即可。

五、收拾行李和准备出行

最后就是收拾行李准备出国啦,重点需要关注的是:随身携带的证件需要哪些?过海关和做飞机的注意事项?落地后如何抵达公寓等问题。

收起
取消

出国留学可以学到什么?

Marco:

本文由芝士圈留学行家提供。

在短暂的留学时光里,如果问我有什么收获,而且只能说一点的话,那一定是表达能力的提升

当我坐在国外的课堂上时,我才深切地体会到国内外教育方式的差异。国外老师在教授知识时是引导式的,课上互动居多,讲的东西比较少,但是会布置很多作业,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自己去找答案也就学会了。

当时,有一个年轻老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上第一堂课时,他打开他的PPT,做得很漂亮,字特别少,还全是不懂的专业词汇,也没有附上解释,我原以为他...

显示全部

本文由芝士圈留学行家提供。

在短暂的留学时光里,如果问我有什么收获,而且只能说一点的话,那一定是表达能力的提升

当我坐在国外的课堂上时,我才深切地体会到国内外教育方式的差异。国外老师在教授知识时是引导式的,课上互动居多,讲的东西比较少,但是会布置很多作业,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自己去找答案也就学会了。

当时,有一个年轻老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上第一堂课时,他打开他的PPT,做得很漂亮,字特别少,还全是不懂的专业词汇,也没有附上解释,我原以为他会在课上解释这些词汇,但是一整节课下来他都没有仔细说明这些词汇,而是以“侃大山”的形式上完了整堂课,很多人当时就想“这个老师上课怎么这么水啊?”,然后有个同学问这位老师其中一个词是什么意思,他很简单地用两句话解释了一下,并未深入,然后他说,我希望你们可以回去自己上网找答案。回去以后,我花了比课上多三倍的时间搞明白了这些词,与此同时,我收获的是,仅仅一节课之后,我就已经对整门课要学的东西有了全面的理解,之后每次写作业的时候我能够轻松地加入更多我自己的思考,而不是仅仅对PPT上的东西深化。最后期末考的时候,我几乎没怎么备考,因为自己查找得来的信息很难忘记,最后拿到了几乎满分的成绩。

讲这个例子是为了更生动地向大家说明,国外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具体是什么样的。在这种教学方法中,虽然老师讲得不多,但该方法能够成功的核心在于作业——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必定是要不停地输出自己的想法的。一开始,我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糟糕,每次面对作业,我不是大脑空空如也就是一团乱麻(有想法但是理不清),每次写好久只能写个几百词出来,我相信刚出国的朋友大多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并不完全是语言障碍,而是不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我们从小接受的都是填鸭式的教育,没有人会问你怎么想,考核方式就是各种各样的题目而已。那时候,我看到外国同学随便十几分钟就能写一大堆出来(虽然有母语加持,但我自认我那时用母语也讲不清楚我的想法),我就研究了一下她的report,一开始我觉得这不是很多废话嘛……后来我模仿她的方式写才发现,哦原来思绪是这样展开的……因为每周都要写一两个report,我就在这种方式下进展神速,我逐渐学会理清自己的思绪并清晰表达出来。这一点我直到今天都还在学习,没有留学的我可能一直都不能领悟怎么有效地表达自己。

大多数的作业都是以小组作业的形式开展,因为小组讨论真的太多了,我记得最高纪录是有一天我像赶场一样参加了7个组的小组讨论,那天结束后我都觉得嘴巴有点疼……但是一开始我都没什么话说的,我能变得“善言”,前提是上面说的大量的写作使我能理清思路,但这个需要时间,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让我在那慢慢理……等我理清了,话题都不知道跳到哪儿了。后来,有时候我发现所有人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我就想说出来,这时候太着急了我也顾不上我说得有没有道理了,一开始支支吾吾地讲不清楚,但是我发现大家还是很友善地等着我说,于是我镇定下来慢慢组织语言,就成功说出来啦!这样的时候多了我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就上来了,现在参与小组讨论也非常积极,其实teamwork真的是一种很好的合作方式(前提是不要遇到猪队友),大家能够互相弥补彼此的短处,效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上涨,一开始我不适应小组讨论的时候,我总是要事后花很多时间理清我的思路,写一两页我都要花费一两天的时间,后来我适应了小组讨论以后,通常大家高效率地讨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边讨论边做,之后拿回去慢慢写,补充完整,一两天我能写出十几页,而且绩点还高,因为凝合了好多人的想法。所以留学的朋友一定要善于利用小组这种合作形式呀,不要什么都自己闷头做。

很多中国学生都是“懂”但是说不出来,所以中国学生往往在技术型的学科上表现突出,但我们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能清晰地表达你的想法,那在团队合作中,你就很有可能和别人产生冲突,然后浪费时间重做,如果能在留学中锻炼出表达能力,那肯定是再好不过了。

收起
取消

出国留学不回国的人,一般原因有哪些?

Marco:

我见过留学的人大多数还是回国,留在国外的比较少,有比较顺其自然的,也有努力留下来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文化认同型

这一类的可能是在留学过程中逐渐喜欢上了国外的文化与价值观,于是顺其自然想留下来,也有可能是打小就对某国的文化背景有特殊情结,这类人很可能就为了哈利波特而留英,这真不是我在夸张,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实例——我一个朋友小时候玩了意大利的一款游戏就疯狂爱上了中世纪意大利,后来就琢磨怎么学意大利语,每天特别认真地把自己打扮成“中世...

显示全部

我见过留学的人大多数还是回国,留在国外的比较少,有比较顺其自然的,也有努力留下来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文化认同型

这一类的可能是在留学过程中逐渐喜欢上了国外的文化与价值观,于是顺其自然想留下来,也有可能是打小就对某国的文化背景有特殊情结,这类人很可能就为了哈利波特而留英,这真不是我在夸张,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实例——我一个朋友小时候玩了意大利的一款游戏就疯狂爱上了中世纪意大利,后来就琢磨怎么学意大利语,每天特别认真地把自己打扮成“中世纪”风格,特别想以后留在欧洲,梦想就是能死在意大利,像是一个朝圣者。不过像这种深沉的艺术家情节还是比较少见的,多数人还是因为国外的社交关系简单、重隐私、自由、没有严重的等级观念等原因选择留下,觉得生活比较安逸、舒服,不过这有一个前提——找到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对于英美这种竞争惨烈的国家找工作会难很多(当然也看专业),所以这种类型多出现在留学澳洲、加拿大、欧洲等地的人身上。

二、轻松度日型

虽然国内的发展机会也很好,但是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人口密度没有那么大,普通工作的竞争压力也没那么大,而且福利待遇各方面都不错,有劳动法保障权益,加班不常有,房价还很低(除了超大的国际化大都市),污染很轻,有些地方的气候和自然风光也让人感到非常舒适。简而言之,就是发达国家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比国内更舒适。

冲着这一点留在国外的朋友一般都是选择竞争不怎么激烈的专业,以及像是北欧、南法、新西兰之类的幸福指数常年高居榜上的地区。日常的生活状态就是每天上上班,不用加班,周末开车出去玩玩或是朋友家里聚个餐,工作一段时间后轻轻松松买房,每年夏天出去度个假……这种生活应该也是不少人理想的生活状态了吧,生活节奏非常悠闲。

三、“国外的月亮更圆”型

这一类一般认为在自己所处的行业与工作中,国外比国内的发展好得多,不管是事实如此还是只是个人看法(不是歧视)。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争取留在国外,也许是为了更好的薪资待遇,也许是为了崇高的学术理想……前者从业多是金融、计算机、法律等热门专业,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而留学,目标都是留美或留英;后者不好一言以蔽之,但多是科研的热门领域,同样目标是留美或留英,毕竟大多数情况下,英美两国的科研实力是世界最强。

这一型的留学生是非常努力非常辛苦的,在校期间学习时长每天轻轻松松上10h,为了找工作机会或者科研项目也是不遗余力。同时,他们也是最有可能最后选择回国的一类人——当他们发现回国对他们的发展更有利时。

四、随遇而安型

在国内国外都生活过,适应能力极强,对国内还是国外没有明显偏向,觉得国内国外没什么区别,各有各的好。这大概是最佛系的一类人了,他们一般就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情,临近毕业的时候如果在国外有不错的工作邀约就会选择留下,如果在国内有一个好的机会就选择回国。

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在国外待了太多年了,回国很不适应,遇见很多问题都不知道怎么解决,毕竟中国这些年的发展日新月异,几年不回国就有些不适应了,然后在国外待着也没什么困难就干脆不回来了。

综上所述,每个留学生选择回国还是继续留在国外的理由是非常多样化的,有的人甚至都没有理由,顺其自然就那么做了。很多人觉得出国就不应该回国了,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太个人化了,每个人留学的经历都肯定和预期的不一样,有的人打算读完就回国但是机缘巧合留在国外了,有的人想留在国外但最后发现还是国内更适合自己。我当初申请留学的时候,面试官跟我说过一句话:“不要现在就做决定以后要在哪个国家工作,你不知道未来你会遇到什么机遇,你又有什么想法。”把留学这件事看作一段普通的人生经历,以轻松的心态去面对去享受,你会找到答案。或者学学随遇而安型的朋友,弄不清楚自己现阶段想要什么的话就先做好手头的事情,车到山前必有路。

收起
取消
芝士圈小程序
  • 芝士圈留学文书
    芝士圈留学文书

    实时查看文书进度,随时随地联系导师

  • 留学快递寄送
    智能选校工具

    数据基于65000+申请用户,简单2步定制你的专属选校分析

  • 留学申请咨询
    留学申请咨询

    全面扫除留学疑问,随心所欲召唤行家

  • 留学疑问全解答
    留学疑问全解答

    与梦校学长学姐交流,解答申请路上的任何疑问

  • 出国留学申请文书修改服务
  • 智能选校工具
  • 留学申请咨询
  • 留学疑问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