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Tip}} 

话题:生活

18 个问题

中国人在美国为什么融入不了当地人群?文化间的隔阂你们到底怎么理解?

Vica Yin: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人类文化内容指群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等。

隔阂,指彼此情意沟通的障碍或是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彼此之间有间隔。

不说异国吧,就是在咱们中国,南方北方、不...

显示全部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人类文化内容指群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等。

隔阂,指彼此情意沟通的障碍或是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彼此之间有间隔。

不说异国吧,就是在咱们中国,南方北方、不同省市也存在着隔阂。“五仁月饼”、“甜vs咸豆腐脑”、“荔枝蘸酱油”等等,也是文化隔阂的一种。福建人和东北人的著名成语接龙段子“心心相印-印(认)贼作父-父(互)相伤害-害(还)想咋地”,也是文化隔阂的体现。但是大家还是能愉快的玩耍呀。所以文化隔阂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而是广泛存在的正常现象。

2625-KovMZgiocG2SuiQzKIgSMU8WTZqJQZ28.jpg

至于融入,想不想融入是一个问题,能不能融入是另一个问题。先说想不想。有很多人出国,希望留在国外,也有很多人,出国就是为了学习知识回国发展。第二类人可能就没有想融入,反而更加在乎出国留学的华人圈子,和中国小伙伴关系紧密,自得其乐。看到很多中国留学生抱团的现象,其实也是无可厚非的。人都是群体动物,倾向于和自己气场相合的人在一起玩耍。对于在当地的华人来说,其实大部分人不用融入“当地人”(特指几代以上都是该国国籍)也能过得很好。这就是为什么有华人社区、韩国城、印度社区、黑人社区、墨西哥人社区等等的存在。当然,还有一部分人能融入得很好,这部分人一方面自身很外向,有意愿去主动融入,另外一方面,自身很有价值。毕竟人和人之间长久的关系,除了情感之外,更多还是以等价交换为基础的。

 

不光中国人,美国人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在这里,特别推荐大家看一个美剧《初来乍到》(Fresh Off the Boat),讲得就是华人移民融入美国社会的故事。

2625-3PJF6cNfm2hcBMtxS_JmmnWZ4PGLUgQj.jpg

 

对于留学生来说,外国朋友要看运气。如果当地人恰巧对中国文化感兴趣,那简直就是完美。很容易找到共同话题聊起来。不论在哪里,面对面的聊天都是最好的了解和增进感情的途径。建议大家多去学校的东亚问题研究中心逛一逛,很容易遇到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如果你恰巧对国外的生活社交方式很适应,喜欢party,也很棒,可以尽可能的去参加,参加多了混个脸熟,慢慢的会有朋友的。朋友主要是要有共同点。比如说,同上一门课的group partner就很容易成为熟人,因为课程的原因,大家总会交流,深入了解之后,相似的人就会继续保持朋友关系。所以想要融入的话,不要排斥外国队友哦。很多在国外工作的朋友会说,工作之后会自然而然地更加融入社会,因为为了把事情做好,你需要不自觉地和很多人当地人发生联系,联系越多,越了解当地的生活,才越能融入进去。总之,要有自信和开放的心态,一切顺其自然比较好。


如果真的特别特别想教外国朋友的话,建议需要自己补补课。多看看美剧,了解当地的政治历史文化,了解当地孩子小时候看过的书,玩过啥游戏。就像《哈利波特》中的赫敏,父母都是麻瓜,为了了解魔法世界找到死亡圣器,她从头去了解魔法世界里的《彼得翁的故事集》。就如《欢乐颂》中安迪提到,为了融入社会,听懂大家开玩笑的梗,她几乎记住了整部《加菲猫》。就像外国人不明白为啥我们听到“锣鼓喧天 鞭炮齐鸣 红旗招展 人山人海”这样冠冕堂皇的话为什么会会心一笑一样;“加菲猫为什么讨厌星期一”这样的工作梗儿,没有文化熏陶我们也很难get到其中幽默的点。了解别人的文化才能更好地融入文化。

 

总之一点,要找到和自己气场相合的人,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志同道合,种族不同又怎样?志不同道不合,种族相同又怎样?

 

收起
取消

你在国外名校遭遇过哪些坑爹的体验?

该话题答主

Nathalie | 芝士圈咨询顾问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International History and Politics
日内瓦国际关系及发展研究院international history and politics 全奖
Nathalie:

坐标赫赫有名的欧洲国际城市日内瓦,学校IHEID是欧洲最古老的国际关系学院 ,步行十分钟可以到UN、WTO,ITC等国际组织的总部or区域总部。当时选择这个学校,很大因素是因为学校的专业实力、绝佳的区位以及对这个富裕安全国家的向往。

确实,作为全世界人均GDP最高、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瑞士真的时时刻刻都在展示它的壕无人性。以留学为例,瑞士的留学签证虽然需要本人去使领馆办理,但它是免签证费的!而且办理的时候手续简单、工作效率贼高,不需要提前注射...

显示全部

坐标赫赫有名的欧洲国际城市日内瓦,学校IHEID是欧洲最古老的国际关系学院 ,步行十分钟可以到UN、WTO,ITC等国际组织的总部or区域总部。当时选择这个学校,很大因素是因为学校的专业实力、绝佳的区位以及对这个富裕安全国家的向往。

确实,作为全世界人均GDP最高、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瑞士真的时时刻刻都在展示它的壕无人性。以留学为例,瑞士的留学签证虽然需要本人去使领馆办理,但它是免签证费的!而且办理的时候手续简单、工作效率贼高,不需要提前注射疫苗,也不需要录指纹,financial proof也比较随意;同时无论是瑞士大使馆还是日内瓦的移民局,基本上工作日发的邮件,当天就可以得到回复,这让曾经体验过法国人半个月回复一封邮件的留学生直呼不习惯啊。。。。。办签证的时候除了花200块公证了一个毕业证以外,没有花任何的费用,跟去英国花了小一万办签证的朋友相比,感觉自己真的是赚翻了。

然而乐极生悲.......

原以为自己只需要9月开开心心一身轻松地去学校报道即可,然而在6月中旬的时候,学校突然向每一个中国学生发了魔鬼邮件:

44362-fG4aM8WqD1nEVCZimWhhppUs-e3Sj2VH.jpg

 

?????

据学校的admission office所说,拿到本科学位的中国学生 需要经历三重公证流程,我们不仅需要把自己的本科学位证、毕业证拿到地方公证处公证(这个步骤基本上留欧的筒子们都会经历),但是在拿到公证书之后还需要将这两份公证书做外交部的领事认证,而在拿到领事认证之后,还需要把这两份材料寄到使领馆(但像上海的瑞士领事馆就需要本人亲自去办理、取回),对外交部出具的领事认证作finalised的认证......在一切完成之后,入学的时候需要将这两份认证书协同自己的本科毕业证、学位证、官方成绩单一起拿到学校办理注册入学.......此全套流程耗时一个月或者更久,耗资2000RMB左右,瞬间感觉留学瑞士的手续并不比其他国家简洁......

但你以为坑爹的地方只在这里吗?并没有!!!

基本国外的每一个学校都会为新入学的学生们建立一个facebook group(当然各国的校友会也会建一个本国的相应群聊),然后在facebook小组里,某日一位意大利小哥哥求助小组同仁,问学校发邮件提醒他要求将自己的学位证进行认证,但他搞不清楚这是要干什么。秉持着中国人热情友善的品德,我就将自己学位证、毕业证公证认证的一些列的操作经历都分享给了他,在他的评论下与这位被手续搞晕的小哥哥进行了非常热烈地持续性互动。但在这时候,非常尴尬且无语的一幕来了,学校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我们的留言下面评论:”只有中国和俄罗斯学生需要做公证,你并不需要.......

??????

感情这个繁琐且坑爹地步骤还是针对中国和俄罗斯学生的独家定制啊.....

而在一个来自中国的学生下面直接来一个这么直白的评论,我只能说除了自己可怜又渺小的自尊心受到了挑战,感觉自己一本正经地跟意大利小哥哥科普的样子真的好尴尬。而自尊心受到打击的我秉持着格物致知的优良品格,特地去瑞士大使馆搜索了一下,发现这项规定果然只针对中国和俄罗斯学生,且是近年才颁布的。所以之前的中俄留学生们究竟干了些啥,导致瑞士对中俄学生下此毒手.......真是前人栽树(挖坑),后人乘凉(埋坑)。回想起来那位被我搞得一脸懵逼,直呼要去投诉的小哥,真的感觉对不起他(尬)

不过话说回来,这项针对中国、俄罗斯学生的规定并不适用于在海外大学拿到本科文凭的中国人、俄罗斯人以及所谓“3+2”项目和交换生,所以指责这项政策是种族歧视也确实不太合适。我在开学之后有咨询过学校的负责人,了解到主要原因还是之前发生过很多起比较严重的学历造假案件,所以导致了瑞士政府对中俄两国学生的学历认证实行一刀切政策。结果让我们这些勤勤恳恳拿学位的老实人背了锅......

 

 

而除了这件让自己又尴尬又生气的事情之外,留学生活中碰到的另一件坑爹的事情就是买保险了吧。

根据瑞士的法律规定,除了欧盟居民之外,在瑞士拿学生签证和工作签证的外国人都需要买当地的商业保险,根据所选的保险种类以及赔偿标准的不同,学生购买的保险每个月从63瑞士法郎到200瑞士法郎不等,而已经工作的人士每个月所缴纳的保险金额甚至高达500瑞士法郎。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按时缴纳保险在生病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赔,甚至有的人会觉得像在这种福利待遇超好的发达国家,缴纳的保险可以覆盖我们碰到的所有医疗问题。然而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资本家怎么可以让你轻易地撸到自己的羊毛呢?!

举个例子来说,在瑞士,一般人购买的商业保险是不报销看牙费用,想要看牙需要自己买额外的保险,很多学生为了省钱可能抱着侥幸地心态都不会选择购买这款额外的保险,结果碰到突发情况的时候,需要自己掏高昂的治牙费用(在日内瓦种植一颗牙折合人民币需要1万多)。而一般的保险方案也是存在种种的陷阱,比如一款保险,根据首次治疗时保险公司免除报销的费用的不同,你每个月需要缴纳的保险金也不同。

比如你如果选择了最基本的保险套餐,每年deductible的金额是1500chf(例如你一次住院的开销是2000CHF,保险公司只会给你报500chf,而如果是低于或等于1500CHF,则这次医疗费用保险公司不会为你报销),30岁以下(不含30岁)每个月需要缴纳差不多70CHF左右,而如果每年的deductible是1000CHF或则500CHF,则每个月需要交差不多80或者120多瑞士法郎的保险。所以,选择自己的保险套餐无疑也是需要认真思考(碰运气)的事情。

但你以为这样就算坑爹了嘛?不!瑞士的保险商们以其生动的表演向你展示了资本家们赤果果的面目。跟日本、德国等国家不同(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大部分缴纳的是公立的保险),在瑞士,留学生们只可以选择私立的保险公司,且治疗看病的费用需要自己先垫付,病愈之后需要自己拿着一些用得到开销单子去保险公司报销,而多久能拿到自己的治疗费用、能拿到多少治疗费用则完全看保险公司的良心。

比如我们学校跟Swissadvisor有合作,很多学生(包括我)出于信任都选择了这家保险公司,但这家保险公司后来被很多同学投诉报销效率奇慢,很多情况不报销,甚至出现过弄丢客户报销相关发票的情况......所以留学瑞士,最重要的是好好养生、爱护身体,努力打造一个好体魄,少生病......

 

 

除此之外,最坑爹的是学校不断变化的中文翻译名字以及在国内可怜的知名度了吧。

一般正常的大学,基本上把自己的英文名字翻译成中文都非常清晰好懂,比如King’s College of London——伦敦大学国王学院,Imperial College——帝国理工学院,往往看到英文都会知道中文名字;同时随着越来越多中国学生的到来,很多国外的大学也都确认了自己的官方中文名称。

但是我校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中文名字。学校的英文名字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nd Development Studies,在中国的翻译可谓五花八门:因为现在的IHEID(法语:Institut de hautes études internationales et du développement )是由成立于1927年的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HEI)和发展研究学院(IHED)于2008年合并而成,而HEI历史久、知名度高、优秀校友层出不穷,因此国内的大学以及一些企业还习惯性地称IHEID为日内瓦高级关系学院,然而在教育部的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上面翻译的名字确是日内瓦国际关系及发展高等研究院,除此之外,其他像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及发展研究院、日内瓦研究元的叫法的也屡见不鲜。

因此,每当我跟国内的亲戚朋友们介绍自己的学校时,总是会陷入一种异常尴尬的境地,不知道自己的母校到底叫啥。除此以外,因为学校专门培养的是从事国际关系相关方面的硕士与博士,不参与任何的university ranking,同时学校规模很小,每年去的中国人也很少,因此即使是在国际关系、国际组织领域拥有极强的实力与声誉,大多数国人和公司企业的HR 对这个学校都不甚了解。

因此每每跟亲戚朋友们聊天,介绍自己是在哪里读研究生的时候,亲戚朋友们的反应都是先困惑,后沉默,最后恍然大悟道:瑞士是个特别好的国家啊,厉害了啊,以后争取留在那里享受高福利吧2333(怕不是心内腹诽我去了一个野鸡?)

收起
取消

去美国留学有什么必带的物品清单/非常后悔没带的?

Keyu Chen :

经常收到准备去美国念书的小可爱们的疑问,去美国到底该带什么,又有什么东西不应该带呢?毕竟大部分同学都是坐国际航班普通经济舱去美国,行李额只有两个托运大箱(一般限重是每个23kg,托运行李箱最好挂上特别一点的行李牌,方便到达之后在行李传送带上快速找到)、一个登机箱和一个随身背包。这样的行李额看起来不少,但要是想带全在美国生活所需的所有物品是不可能了。那么什么该带什么不该带就变成了一个重要议题。

一、 必须要带的东西

 

1. 各种证件和文件

包括贴...

显示全部

经常收到准备去美国念书的小可爱们的疑问,去美国到底该带什么,又有什么东西不应该带呢?毕竟大部分同学都是坐国际航班普通经济舱去美国,行李额只有两个托运大箱(一般限重是每个23kg,托运行李箱最好挂上特别一点的行李牌,方便到达之后在行李传送带上快速找到)、一个登机箱和一个随身背包。这样的行李额看起来不少,但要是想带全在美国生活所需的所有物品是不可能了。那么什么该带什么不该带就变成了一个重要议题。

一、 必须要带的东西

 

1. 各种证件和文件

包括贴有美国F1签证的护照原件、I20表格原件、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原件及翻译件、英文成绩单、各大考试成绩单原件(如TOEFL、雅思、GRE、GMAT、SAT等)、身份证、录取通知书原件、体检和疫苗证明、小红本和小黄本、驾照(如有)、港澳通行证、证件照等。最好多带几份这些证件和文件的复印件,和原件分开放,以便于在原件丢失的情况下证明自己的身份,并把所有证件和文件的电子版都妥善存进随身携带的可用电子设备里。

 

2. 美金现钞

出境中国和入境美国都有携带现钞的额度,大家可以适当带几千块美金现钞应付一下刚去美国的花销,等到美国再办一张美国的银行卡。美国的银行卡不像国内办卡当天就能开卡,要等几周后银行卡寄到你在美国的地址之后,父母才可以从国内汇钱到美国,所以还是适量带一些现钞比较方便刚到美国的各类花销。

 

3. 美国可用的信用卡

建议大家在国内办好一张到美国可用的信用卡(Visa或者Mastercard),众所周知在国内每年每人换汇是有额度的,而且换好了美元再进行电汇也是比较麻烦的。所以生活的一般开销同学们可以选择使用在国内办好美国可用的信用卡进行消费,可以选择办父母信用卡的副卡这样每月消费额度会比较高,在美国消费之后可以麻烦父母在国内用人民币还款。

 

4. 电子设备

带好手机配套设备:手机、手机充电线、手机壳(比较喜欢换手机壳的同学多备一些,美国的壳子又丑又贵)、屏幕贴膜、换卡针、美国手机卡(选带,适用于办好中国电信美洲卡的同学,中国电信美洲卡可以免费给国内打电话)、耳机等;

带好笔记本电脑配套设备:笔记本电脑、充电线(注意三项插头的电脑需要带插头转换器)、内胆包等,记得备好需要用的软件,尤其是Microsoft Office之类的正版软件;

其他:移动硬盘及USB传输线、其他电子设备及对应的充电线和传输线,记得检查所带电器的适用电压和插头,不适用于电压110V的电器不要带,三项插头的电器备好相应数量的转换插头。

 

5. 常用药

建议同学们带好自己平常用的药如创可贴、酒精棉片、棉棒、消炎药、消化药、感冒药、止痛药、藿香正气水等。平常在国内随时能买到的中成药在美国一药难寻,在服处方药的同学记得备好自己的药品,非处方西药可以不带,美国这边随便一个超市都买得到。

 

6. 雨伞/遮阳伞

雨伞要随身带好,如果到美国的时候下雨没有伞就凉凉了。

 

7. 检查牙齿/拔智齿

美国的牙医贵到令人发指,所以建议同学们在国内提前检查牙齿,该补的龋齿补好,该拔的智齿拔好再走。

 

8. 理好发

美国的理发师水平有限且价钱较高,还需要给理发师小费,贫穷少男少女们可以考虑在国内理好一段时间内不需要打理的发型或者积极学习理发技术互相理发呀!

 

9. 飞机上用品

随身背包带好飞机上所需食物和洗漱用品(牙刷、牙膏、洗面奶、乳液、防晒霜等),注意肉制品不能带下飞机入境美国。最好带一双舒适的一次性拖鞋,长途飞行坐经济舱,腿部很容易疲劳浮肿,最好穿宽松的长袖长裤带一次性拖鞋。在飞机上准备睡觉的同学记得带U型枕。

 

10. 洗衣袋

美国的洗衣机一般都比较暴力,衣物互相拉扯很严重,所以建议同学们购置一套洗衣袋带着,答主去美国第一年带的洗衣袋已经被暴力洗衣机洗得稀烂,果断又从国内背了两套。

 

 

二、 根据自己情况携带的东西

 

1. 衣物和鞋子

可以先带几件刚去的换洗衣物和鞋子,美国的服装相对来说便宜而且质量不错,平常就穿欧美牌的同学可以尽量少带衣物鞋子,尤其是运动鞋千万别给厂家做国际搬运工,去美国买!但是喜欢日韩风格的同学可以适当多带一些,尤其在亚裔比较少的地区上学的话,买日韩风格衣服确实比较困难。在寒冷地区上学的同学可以考虑备一件羽绒衣,用压缩袋装好塞进行李箱,这样的话不占空间。另外美国的袜子相对国内价格比较高,可以多买一些喜欢的塞在行李箱的边边角角。习惯秋冬穿秋裤或者打底裤的同学建议备好,美国卖这些东西的地方很少。

 

2. 饰品

需要小饰品的同学最好在国内买好,万能的某宝物美价廉款式好看,不占空间还没什么重量。到了美国你会发现头绳发卡什么的都是Made in China的淘宝货却是好几倍的价钱,当然不差钱的同学随意。

 

3. 厨具

基本不用带,都可以买到,去亚裔少的地区上学的同学可视行李箱的空间带筷子和中式菜刀(注意刀具只能托运)。

 

4. 床上用品

如果是晚上到达的同学,来不及去超市购买床上用品的同学建议根据住房床的尺寸淘宝一件床笠(可以直接套在床垫上的床单),带一床薄的空调被或蚕丝被(最好用压缩袋装,切记不需要带棉被!!!)再带一个枕头。

 

5. 护肤品和化妆品

喜欢用欧美牌的同学不需要带太多,带一些小包装应急的即可。喜欢日韩牌的同学可能就需要多留一些行李额给需要的护肤品和化妆品啦(注意登记行李每瓶不能超过100ml,容积更大的液体以及真空喷瓶只能托运)。注意欧美品牌的片状面膜大部分都不怎么好用,日常需要片状面膜的同学可以多囤一点。还可以飞去美国多预留一些时间给机场免税店,购物便宜方便又不占行李额!

 

6. 眼镜

美国配眼镜较为昂贵,时间又长,建议戴眼镜的同学可以多备一副框架眼镜,戴隐形眼镜的同学根据自身情况带自己需要的隐形眼镜。喜欢戴欧美牌子隐形眼镜的同学可以只带应急的量,美国现在有几家网站可以不用处方买隐形眼镜。习惯戴日韩美瞳的同学还是需要多带一些。

 

7. 文具

不在意文具外观的同学就不用带了,喜欢好看文具的手账族们就得带好自己平常的装备啦,贴纸胶带手账本都不太好买哟。

 

8. 用得顺手的教材

答主本人学理,带了一本国内本科使用的数理统计教材,来美国之后好几门课都用到了这本书。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赴美就读的专业情况选择以前在国内用得顺手的几本教材。

 

9. 毛巾和搓澡巾

美国的毛巾又厚又硬,又不好晾干,所以最好从国内带一条毛巾。搓澡巾北方的同学们一定要带呀!真的买不到!!!

 

三、 一定不要带的东西

 

 

1. 过多的食品

很多中国的食物里即使没有肉,也有肉汤肉松之类用动物制作的成分,这些食物都是不能入境美国的,万一被海关查到没收,白花花的银子没了不说,还有可能会倒贴罚款。而且美国境内现在亚洲超市及其普及,大多我们需要的中国食物都能买得到,让它们占用我们宝贵的行李额实在是不值。

 

2. 过多的卫生巾

美国的卫生巾也是琳琅满目各种样式长度的都有,妹子们没必要扛很多卫生巾来美国,可以带少量应急。另外推荐妹子们尝试卫生棉条,清洁方便又不需要频繁更换,经期内游泳下海也是妥妥的!

 

3. 锅碗瓢盆

锅碗瓢盆类的东西美国都很容易买得到,而且品种繁多,物美价廉。这类物品大多重量较大,让它们占我们的箱子有点浪费啦。

 

4. 各种家用电器

国内的部分电器都是只适用于国内电压,美国电压基本带不动,带了也是白带,而且如果是三项插头还得多带转换插头。其实大部分我们在国内使用的电器美国也是可以买到的,没有必要从国内背,例如电卷棒、吹风机、热水壶、智能电饭煲等。

 

四、 赴美注意事项

1. 提前联系好在美亲朋好友或者本校中国学生会,告知他们所乘航班班次和到达时间,沟通自己所带的行李件数和大小,以便于他们准备车辆来接机。

2. 重要证件和贵重财物一定放在随身行李中,近年来托运行李被偷窃的新闻层出不穷,大家一定注意财产安全。

3. 一定在所乘航班的航空公司官网确认好自己舱位的免费行李额和航空公司对行李箱的要求,以免在机场值机托运时发生不必要的麻烦。

4. 及早订票!每年中国留学生赴美时间集中,在能拿到签证的前提下及早确认出发日期可以购得较为实惠的机票。购票后提前在航空公司官网选好靠过道或者靠窗的座位,具体好座位可以去Seatguru网站上查询。

收起
取消

留学生在海外过年是种什么体验?

该话题答主

Cathy | 芝士圈咨询顾问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Management
全程DIY拿到帝国理工经济战略,LSE管理和港科大全球运营offer,申请成功率100%,对英
Cathy:

多图预警!作者读书期间先后在新加坡(2016-01~2016-05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和英国(2017-09~2018-06就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过年。

大家常说,身在国外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爱国情怀泛滥的厉害,尤其是到了春节、中秋这些中国传统节日,总会想起来在家的时候那番热闹的光景。看到朋友圈里大家贴春联、放鞭炮、到处喜气洋洋的红色照片时,确实会有一瞬间特别想家,连常被吐槽的春晚节目都变得异常有趣,在国外过年的两次大概是我看春晚最认真的...

显示全部

多图预警!作者读书期间先后在新加坡(2016-01~2016-05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和英国(2017-09~2018-06就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过年。

大家常说,身在国外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爱国情怀泛滥的厉害,尤其是到了春节、中秋这些中国传统节日,总会想起来在家的时候那番热闹的光景。看到朋友圈里大家贴春联、放鞭炮、到处喜气洋洋的红色照片时,确实会有一瞬间特别想家,连常被吐槽的春晚节目都变得异常有趣,在国外过年的两次大概是我看春晚最认真的两次了。不过,在国外过年的留学生真的只有“惨”吗?当然不是哦,哪怕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也得先有狂欢呀。

下面就我分别在新加坡和英国的两次过年经历跟大家介绍下,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氛围下中国留学生如何把春节过得喜气洋洋!

作者Cathy,2017-09~2018-06就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2016-01~2016-05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芝士圈留学行家。

 

1)回家 VS 不回家过年

正式开始前先说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春节是否要回国跟家人团聚?这个问题其实受很多因素影响,我一般喜欢用选择题来判断:

  • 学校是否放假?

一般来说,国外春节是不会放假的,如果刚好春节赶上周末前后几天又没有课,那就喜滋滋考虑回家,不然可以直接跨过开始想怎么过年了,毕竟国外对于留学生翘课是有比较严格的限制的。

  • 多久没有回家过年?

如果刚好有假期,又已经好久没在家过年,那就要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毕竟和噢鞥有一起开趴体是常有的事,春节赶上放假却很难。如果是交换生(半年或者一年的那种),在国外感受一次过年也是难得的经历,可以体验一下哦。

2)新加坡的新年三天乐

第一次在国外过年是2016年去新加坡交换。新加坡毕竟华人众多,所以很幸运的,春节有3天假期。个人感觉新加坡过春节的氛围比国内还要浓,提前几天就有各种活动预告,搭舞台点灯笼,热闹的不行。因为交换只有半年,早早地和家人说好不回家过年,和其他一起交换的小伙伴提前半个月就开始策划怎么热热闹闹的庆祝下。其实在国外的时候,朋友就像亲人一样,能一起过年倒也不会觉得很孤单。

v2-92531aa7deb510e817916402a11f16a0_hd.jpg

 

春节期间新加坡的唐人街热闹非凡,提前几天就开始各种庆祝活动,餐厅也是要提前几个月预订才行。那年刚好是猴年,大年二十八晚上的时候,“新加坡眼”(摩天轮)附近亮起了以孙悟空为主题的灯笼,一路上各种传统小吃和街边表演的乐队,像是小时候逛庙会的热闹气氛。晚上8点的时候,总理先生现身,用中文进行了演讲,恭祝大家新年快乐。坐在新加坡眼上,看着下面一片灯海,预感这次过年应该会很温馨。

除夕前一天晚上大家一起到超市大采购,火锅无疑是大家在国外最怀念的东西。买了一堆食材和速冻水饺汤圆年糕(为了满足全国各地不同风俗),列好菜单(留学生的厨艺都还是比较值得信任的)和游乐项目,开始倒计时等除夕。那时候像是小学生春游前的激动,丝毫没感觉到身在国外的孤单。

新加坡和国内没有时差,除夕那天早早起了床,宿舍门上已经贴好了大家自己写的春联,挂上了红灯笼和彩带(夸一下新加坡对于中国留学生还是很nice的),比国内宿舍可热闹的多。和小伙伴们一起准备好晚上要用的食材,开始回寝室跟家人朋友视频。

那年不仅仅是第一个不在国内的春节,也是爸爸妈妈第一个没有女儿陪伴的春节,视频那头他们正在包饺子,突然间就很想家,被热闹支配了好久的心情一下子就空落落的,不想让爸妈看出自己的失落,努力跟他们讲这几天参加了哪些有意思的活动,待会要大显身手给大家做什么菜,心情慢慢的也平复下来。也许是第一次在国外过年,那年接到了很多朋友的关心和祝福,一下子觉得特别暖。

v2-db184616dfbffd3d028694b1eba01ad5_hd.jpg
v2-71631d3607b6f43348439bac130db7ea_hd.jpg

春晚开始的时候,火锅也刚好开始冒泡。没有投影仪,一群脑袋挤在一个电脑屏幕前,边看边预言今年又有哪个小品要火起来。吃完了火锅开始煮饺子和汤圆,在零点的时候互道一声新年快乐,好像彼此就是亲人,下午积聚的想家的情绪好像烟消云散。虽然已经凌晨,大家也舍不得散开,在common room里聊人生玩游戏,最后三三两两挤在懒人沙发上睡着。第一个不在家的春节,因为有朋友的陪伴也变得温暖和难忘。

3)英国的自嗨式过年

v2-263bb11bbd44a627d3b126aec159b9a3_hd.jpg

 

v2-637981a12b995e0e4a3441b404d1f883_hd.jpg

研究生那年的春节是在英国度过的。英国没有春节假期,却刚好赶上是周末(真的无比幸运了),本来只想一小堆人简单的一起吃个饭看个春晚,最后朋友邀请朋友演变成了30多个人的大聚会。于是在Airbnb定了一个特别有英式风情的小别墅,提前两天去中国城囤了饺子汤圆食材(真的是要提前抢,当天去基本买不到什么了),和朋友一起包春卷。得益于大厨们传授厨艺,北方孩子第一次在春节吃炸春卷,还是肉馅的hhh

除夕那天中午就到了Airbnb开始布置房间,虽然只有一个晚上,仪式感还是要有的~这次没了春联,但是挂了小灯笼和彩带,别有特色。英国和国内有8个小时时差,中午的时候,大家纷纷在房间里跟家人视频,云直播看他们吃年夜饭,一遍羡慕着视频里的美食一边嘴硬说我们这里好多大厨待会吃的比你们丰盛。也许这次人多热闹,倒也没有觉得孤单想家,但是听到爸妈声音的时候还是希望,如果这时候能陪在他们身边就好了,毕竟以后陪伴他们的机会会越来越少。

下午大厨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为晚上的年夜饭做好充足准备,德式白酒灼青口、意式奶油炖菜、韩式土豆辣炖鸡、中式葱油饼地三鲜豆花鱼红烧肉,再加上提前准备的春卷和饺子,中西合璧好不热闹。那时候明星大侦探十分火爆,不会做饭的伙伴们就在客厅里玩起了游戏,还有弹吉他特别好听的朋友带来了吉他给大家助兴,每间屋子都充斥着笑声,心里满满当当全是开心。下午四点(也就是国内零点)的时候,准备跟家人朋友道一声新年快乐。国内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还在期待。

24364-YdJYW0-u8_U9uQq6817ps6hW--eiLgG3.png
24364-kU8U7_gBGIvBTdrl0mZaeiK_k1Lk-RaS.png

晚饭结束后,大家一起看春晚的回放,一起围着玩“逛三园”和扑克牌的游戏,很多平时不会说的话题也不知怎么起了头,好像都希望这个除夕过的慢一点,再慢一点。快到12点的时候,炸了春卷煮了热腾腾的饺子,配着英式红茶和牛奶,点了披萨,还准备了可爱的蛋糕,将中西合璧贯彻到底。时间指向零点,大家一起举杯大喊新年快乐。因为时差,过了两次零点,意义也不一样。第一个是中国时间的零点,我们的节日要按照我们的时间来庆祝。第二个是英国时间的零点,预示着我们在英国也要有新的开始。

v2-9b5635ff27860f6c6a1bba78deae4296_hd.jpg

 

v2-93d4055036edded1418028d4d121e983_hd.jpg

 

v2-024bb84453d0e975a7b3dd42e4594461_hd.jpg
v2-34671ac5845ccac0129c9be74a0db74e_hd.jpg

 

虽然英国没有春节假期,也没有像新加坡那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可是中国城该有的气氛一点也没少,红灯笼和各种新年祝福标语,让人看了就感觉很喜庆。年初一的时候,还有舞龙舞狮表演,在国内都少见这么热闹的庆祝方式了呢。

两次在国外过春节,庆祝方式类似,感觉却很不一样,和在家里过年也大大不同。在家里的时候,习惯了团聚,习惯了家人的陪伴,以至于好像没有太大的期待和惊喜。在国外的时候,有期待有温暖,活动多了很多,心里却总感觉空了一点地方,那是属于家人的无法替代的陪伴。可是不管怎么样,都不遗憾也不后悔有这两次在国外过年的经历,有了对比才更加珍惜以后每一次在家人身边的新年,也学会用更强大的内心独立面对未来的种种可能。只想说,不管在哪里,不管身边是谁,春节都是喜悦的值得庆祝的日子,just enjoy it and wish better new year!

收起
取消
芝士圈小程序
  • 芝士圈留学文书
    芝士圈留学文书

    实时查看文书进度,随时随地联系导师

  • 留学快递寄送
    智能选校工具

    数据基于65000+申请用户,简单2步定制你的专属选校分析

  • 留学申请咨询
    留学申请咨询

    全面扫除留学疑问,随心所欲召唤行家

  • 留学疑问全解答
    留学疑问全解答

    与梦校学长学姐交流,解答申请路上的任何疑问

  • 出国留学申请文书修改服务
  • 智能选校工具
  • 留学申请咨询
  • 留学疑问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