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Tip}} 

话题:PhD

7 个问题

读博有必要吗?你读博士的原因是什么?

该话题答主

Ella Zhang | 芝士圈咨询顾问

巴斯大学 Chemistry (for drug discovery)
英国化学博士学位在读。
Ella Zhang:

客观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你以后想走学术这条路,想留在大学或者研究所从事科研,那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就继续读下去。反之,我个人觉得就没有必要再花四五年的时间呆在学校里,因为这四五年你不知道自己会错过多精彩的世界。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现在也不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自己以后想走什么方向,但又觉得这个博士学历在你的迷茫期很吸引你,那要不要继续读下去就看你自己的想法喽。

当时让我做决定留下来继续的博士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带我硕士毕业设计的导师刚...

显示全部

客观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你以后想走学术这条路,想留在大学或者研究所从事科研,那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就继续读下去。反之,我个人觉得就没有必要再花四五年的时间呆在学校里,因为这四五年你不知道自己会错过多精彩的世界。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现在也不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自己以后想走什么方向,但又觉得这个博士学历在你的迷茫期很吸引你,那要不要继续读下去就看你自己的想法喽。

当时让我做决定留下来继续的博士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带我硕士毕业设计的导师刚好要我留下,我不需要再自己申请,有一种机会难得的感觉;二是因为当时硕士毕业有一种自己还没呆够学的也不够扎实的感觉。

我不是那种有坚定的人生目标的,所以在做这个决定之前也纠结过一段时间,跟爸妈聊、跟朋友聊,当大部分人尤其是父母都没有很赞成再继续读下去而我自己心里依旧不想放弃这个机会的时候,我就有答案了。我相信问出这个问题的大部分人跟我当时的心理状态是差不多的,大概是还没确定以后自己的发展方向,其实现在回头想想,总会有那么个节点让你突然知道自己的心更倾向什么,然后做出一个没有对错、只有得失的选项。

实话实说,读博士这几年期间好多次后悔过,偶尔跟朋友吐槽也会说要是让我重新选择一次一定不再读博士(因为硕士毕业的时候已经找到了很满意的工作)。在考虑要不要读博士的时候,父母的反对是因为女孩子读到硕士也可以了,再读博士怕耽误了人生大事,哈哈,这个我觉得倒是无所谓。

而我一些朋友的反对理由我现在想想是值得考虑和参考的,当你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如果不留在高校或者继续做科研而选择去公司,那你就得接受你的同龄人都已经快成为公司的中流砥柱而你还是个从零开始的小白的这种现状,而这时候你的博士学历并不会给你带来太多的优势。

而且读博士的这四年,你的日子是单调重复的,也要做好你的处事能力和某些方面的素质会比同样花了四年时间的时间在社会打磨的人差了不是一星半点的事实。但还是那句话,这是一个没有对错、只有得失的决定,我虽然嘴上偶尔会吐槽博士生活的枯燥和痛苦,但心里从来没有放弃过,而且客观点说博士这个学历一定会是你整个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我马上要博士毕业了,经历过这四年也能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跟已经工作了的朋友不间断的联系也能明白自己的劣势是什么,其实真的就是那句话,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得走下去。也特别想感谢爸妈,当初反对的是他们,现在挺我到最后的还是他们。最后祝愿想读博的小伙伴们都能成功的申请到自己理想的学校,跟到自己理想的老板!

收起
取消

准备出国读PhD,大三暑期应该实习还是暑研?

Marco:

大三暑假是申请前夕的最后一个暑假,如何有效利用将成为申请季成败的关键。我们一起来看看两种选择的利与弊吧。

暑研

首先,暑研(summer research)和暑校(summer school)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教授发布某个项目的助手空缺,申请者通过各种途径得知信息后联系教授,在暑假期间奔赴海外教授的实验室帮助完成科研项目,对之后申请Phd有很大帮助;后者只是到海外的学校上上课,体验一下学校的氛围,结交一些新朋友,可以帮助你在申请时做选校的决定...

显示全部

大三暑假是申请前夕的最后一个暑假,如何有效利用将成为申请季成败的关键。我们一起来看看两种选择的利与弊吧。

暑研

首先,暑研(summer research)和暑校(summer school)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教授发布某个项目的助手空缺,申请者通过各种途径得知信息后联系教授,在暑假期间奔赴海外教授的实验室帮助完成科研项目,对之后申请Phd有很大帮助;后者只是到海外的学校上上课,体验一下学校的氛围,结交一些新朋友,可以帮助你在申请时做选校的决定,但是写在简历上没什么加分。

参加暑研项目一般有三种途径:一、通过学校校际间的合作参加。但是这一点只适用于顶尖学校的高GPA学生。二、通过国内导师的内推。适合在校内就已经做过科研、和校内教授建立友好关系的同学,可以通过导师推荐到海外教授那里。三、自己和海外教授套瓷。这也是众多学生最主要的方式,多多浏览目标院校的网站,获取项目信息,发邮件给教授套瓷。

选择暑研的优点:

1,对于立志做科研的同学来说,这样一段经历是非常宝贵的,因为能够接触到前沿尖端科技,更有机会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或知名期刊上发paper,是未来的科研之路的一个高起点。

2,跟随国际上优秀的教师做项目,积累更高层次的人脉资源。

3,相比一段国内实习,暑研经历对申请国外Phd更对口。

4,参加暑研有机会拿到大牛的推荐信,这对之后的申请帮助非常大,尤其是申请美国的学校。

5,作为一段海外经历,能够帮助你提前适应海外生活,提升英语水平,对未来的申请也有帮助。

选择暑研的缺点:

1,贵——虽然没有学费,但是需要自己承担来回机票、签证和生活费所有费用。

2,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暑研的机会难得,通过学校合作或者导师推荐的机会非常少,也不一定理想,更多地还是要自己去找,信息不对称很严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你还要独自一人远渡重洋,面临研究和生活多方面的压力。如果你打算申请留学但标准化成绩、各种加分活动等都还没有准备好,孤注一掷地寻找暑研机会,要是最后能够成功拿到大牛推荐信,对申请有很大帮助,要是没能拿到,实在有点得不偿失,不如留在国内找一份实习,顺便慢慢准备其他的东西。

3,找暑研机会主要考套瓷,沟通能力比较差,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能力的话,难以找到高质量的暑研项目。

实习

实习是踏入职场的开端,能够训练你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沟通与效率等方面的能力。知名公司的实习对申请也非常加分,但是对申请Phd来说,帮助肯定没有一段高质量的暑研要大。

 

选择实习的优点:

1,比起暑研,在国内实习的费用低。

2,对准备还不充分、或者不会套瓷的同学来说,与其孤注一掷地选择去暑研,去做一段实习可能更稳妥。

3,如果最终目的不是科研而是就业,也许在申请Phd时没有一段高含金量的暑研有帮助,但从长远来看,实习总是一段有意义的经历。

4,实习是一段你可以用来检验你是否喜欢这个行业的实践经历,如果你很喜欢,那么在申请时,这段经历就能成为你选择这个行业的有力证明,作为一段经历写到你的Personal Statement上,这样你的动机就有理有据,如果你不喜欢,你还有机会及时调头,改变申请方向。

选择实习的缺点:

1,实习一般还是在国内,虽然花的钱少很多,但是不如一段海外经历那样能够证明你的多元文化包容性、足够的英语水平和独自在海外生活的独立能力等。但如果能找到海外实习,申请时招生官可能会很感兴趣哦。

2,对于申请Phd,实习并不能证明你的研究能力。

总体来说,暑研可能更适合已经非常优秀的同学或者已经有过科研经历的同学,对申请还没准备好的同学来说,暑研有点冒险,处理不好就是满盘皆输,但片面地看,申请Phd的话肯定比一段实习更有帮助。

收起
取消

申请留学读硕还是PhD?

Marco:

美国近几年理工科(尤其工科)专排总排TOP高校的全奖博士申请有难度,坚定博士申请的同学需要慎重考虑。1)本科背景好,GPA/GT好,可以大胆申请好的博士项目。2)家庭支持足,可以考虑先读硕士再读博士,让硕士作为一个跳板,第二年如果有导师愿意接受就可以直接当博士。(个人足够努力,1年一般可以找到资金支持)3)找准保底校。找准保底校,比如综排一般但专排好的学校,或者综排好但专业一般的学校,不能为了读博而读博。(不能随便找保底校,保底校也要有一...

显示全部

美国近几年理工科(尤其工科)专排总排TOP高校的全奖博士申请有难度,坚定博士申请的同学需要慎重考虑。
1)本科背景好,GPA/GT好,可以大胆申请好的博士项目。
2)家庭支持足,可以考虑先读硕士再读博士,让硕士作为一个跳板,第二年如果有导师愿意接受就可以直接当博士。(个人足够努力,1年一般可以找到资金支持)
3)找准保底校。找准保底校,比如综排一般但专排好的学校,或者综排好但专业一般的学校,不能为了读博而读博。(不能随便找保底校,保底校也要有一定的优势!)

美国硕士理工科如果是申请自费,不要奖学金,难度相对较小,若经济条件允许,很适合当跳板,申请硕士的同学需要思考:
1.本科背景一般(双非)或GPA一般,很多硕士在TOP学校成功转博。
2.科研兴趣一般,花1-2年想清楚自己喜欢什么。
3.选校一定要综合考虑:为转博作准备?或是毕业就参加实习?


读美硕的费用一般来说:
公立学校:一年30万;私立学校:一年35万
学校项目长度不一样,一个硕士项目读下来大概需要50万到60万的资金。

 

收起
取消

去英国读博与美国读博,各有何优劣?

Marco:

关于美国更好还是英国更好,主流的观点认为,美国的学制长、能学到的东西更多,而英国留学如果能录取G5这样的名校,也很值得。本文将针对教学实力、学制、未来发展等方面对英国读博和美国读博做一个分析与对比。

一、学制

英国博士读下来一般是三到四年,读得快或者某些专业最少是两年。而美国的Phd平均毕业时间是五年,有的专业时间可能更久,即使读得快也要四年时间。但是总体来说,虽然学习压力大,但是毕业没有那么难。英国不管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学制都比较短,这...

显示全部

关于美国更好还是英国更好,主流的观点认为,美国的学制长、能学到的东西更多,而英国留学如果能录取G5这样的名校,也很值得。本文将针对教学实力、学制、未来发展等方面对英国读博和美国读博做一个分析与对比。

一、学制

英国博士读下来一般是三到四年,读得快或者某些专业最少是两年。而美国的Phd平均毕业时间是五年,有的专业时间可能更久,即使读得快也要四年时间。但是总体来说,虽然学习压力大,但是毕业没有那么难。英国不管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学制都比较短,这个一方面是因为把课程设置给压缩了,另一方面是因为英国的教育制度——从高中就开始培养专业学习技能,而美国在本科阶段都还在通识教育中,专业性不强。也因此,英国博士一入学都要求学生独立开展研究,而在美国需先接受理论课学习一至两年。所以,虽然在英国读博士的时间较短,但课时、实验、论文该做的并不少,学业压力也是同样大,不能仅仅因为用时短就直接判定英国留学很水。

二、教学实力

根据最新的2019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排名前十的学校中有5所是美国大学,4所是英国大学;世界排名前100的学校中有30所美国大学,18所英国大学——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和美国就代表了世界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虽然美国入榜的学校更多,但也不一定代表美国的教学实力更强,不管是英国还是美国,都聚集了非常多顶尖的院校。在美国,有著名的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由8所美国最顶尖的高校组成的高校联盟,这8所学校分别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在英国,G5精英学校的名声同样响亮,他们分别是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IC)、伦敦大学学院(UCL)、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也称金砖五校。

三、录取标准

英美都可以本科直博,但是对本科毕业生的要求同硕士毕业生,科研成果和论文都不能少。在硬实力方面,美国需本科和硕士都GPA至少有3.5,并提供GRE成绩与托福成绩,托福成绩需100以上,英国则是需要本科和硕士都平均成绩以百分制计算至少达到80,英国本科需2:1,英国硕士需merit,雅思至少6.5,7以上为佳。在文书方面,英国博士比美国博士多了一个RP(研究计划),这也是英国博士申请最重要的一份文书,因为英国博士是一入学就要开展研究了,不像美国博士先授课一两年,所以文书方面在SOP里写写研究方向就好,要求不严格。从这点上来说,英国Phd的录取标准更高,需要你在本硕阶段就已经有不错的研究基础了。

四、费用

算上生活费和学费,英国留学费用约一年30万人民币,美国大概40万。总体来说,因为英国留学的学制较短,留学的总费用会稍微小一点,但是英国的奖学金很不好拿,教授可能会鼓捣你申请CSC,但是美国的奖学金机会是比较多,而且可以找TA的机会赚点银子。整个算下来,可能美国读五年花的钱比英国读三年还少。

五、未来发展

就留美和留英来说,各有各的好处:美国Phd毕业生找工作范围更大,STEM专业的留美更具优势,可以在OPT期间找工作,但是H1B工作签证没有那么容易,就要看运气了。英国会给毕业后找工作的签证,时长一年,比较自由一点,但英国的工作机会没有美国那么多。

如果回国的话,首要考虑的是学校的知名度,只要是名校,回国就业的资源也不会差的。

六、生活

美国不少名校“醉心学术”,把学校建在乡间小镇里,学术氛围确实浓厚,但是大家也都戏称自己“十八年寒窗苦读,终于从城市考进了乡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这样的地方生活,自然风光不错,就是有点孤寂了。在大都市生活会热闹很多,但也有喧嚣。留学也不仅仅是学习,还有生活,选择你喜欢的国家去留学吧。

收起
取消

你是怎样申请到 PhD 的呢?

Marco:

下面这位同学要讲讲自己飞跃重洋的英国G5全奖PhD申请之路。

目录:

自身背景+申请情况+时间线介绍硬实力(学校背景,文章,GPA,语言)软实力(rp、cv等文书)导师选择+套磁+面试后记

2018年的冬天好像格外漫长,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冰冷刺骨,来年三月却依旧春寒料峭,一如漫长的PhD申请之旅,从严冬中泅渡而来,前后算起来有将近一年多的时间。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段时间的生活,或许是:质朴的日子,踏实的努力。正如雷蒙德·卡佛所说的那样,“这些...

显示全部

下面这位同学要讲讲自己飞跃重洋的英国G5全奖PhD申请之路。

目录:

自身背景+申请情况+时间线介绍
硬实力(学校背景,文章,GPA,语言)
软实力(rp、cv等文书)
导师选择+套磁+面试
后记

2018年的冬天好像格外漫长,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冰冷刺骨,来年三月却依旧春寒料峭,一如漫长的PhD申请之旅,从严冬中泅渡而来,前后算起来有将近一年多的时间。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段时间的生活,或许是:质朴的日子,踏实的努力。正如雷蒙德·卡佛所说的那样,“这些平常的卑微的不起眼的日子,就这样成了永恒。”

关于申请

首先说下自己申请前的基本情况和申请院校。

学校及专业:

华东某985高校,Inorganic Chemistry

GPA:

本:89.1(91.5),硕:87.2(88)

文章:

一作SCIIF total:15+(两篇JCR 1区,一篇2区),二作三作若干

语言:

ielts:7(6.5)

其他:

国奖,华为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连续三年),一等学业奖学金(连续三年);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一等奖,美国大学生交叉学科建模竞赛M奖(国际一等),省翻译竞赛一等奖;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优秀志愿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创新创业培训实习,宝洁领导力培训实习;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二三四级考试(网络工程师方向)…

申请情况:

帝国理工-offer-全奖-Mater.
新加坡国立-offer-全奖-Mater.
牛津大学-offer-无奖-Mater.
洛桑联邦理工-rej.-Chem.
澳大利亚国立-offer-全奖-Chem.
香港大学-offer-全奖-Chem.
多伦多大学-offer-全奖-Chem.
香港科技大学-no news(未套磁).

 

申请时间线:

2018.1-2018.3——学校筛选,完成PS,RL,CV等部分软材料
2018.3-2018.4——雅思首战
2018.4-2018.7——港大和港科Summer Camp面试笔试准备,实验,文章修改
2018.7-2018.8——雅思二战
2018.8-2018.12——套磁,网申,完成RP及反复修改
2018.12-2019.5——面试及等待结果

申请之择校,硬实力

首先要大致了解申请的难度。

Top10全奖>Top10免学费+CSC>Top11-30全奖>Top11-30免学费+CSC≥Top31-50全奖>无奖AD

其次要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主要是学校背景,文章,GPA,语言。

学校背景:清北>华东五校(复交浙南科)>西交哈工同济中山武大>其他985>211>其他一本>二本就学校来说,不得不承认,清北在国际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有了这个光环基本上在套磁的时候很多老师都会另眼相看,他们也知道国内清北的学生大部分是很厉害的。

v2-9947130138fc889d5192b6a9729393e5_hd.jpg

 

之后就是华东五校,我在寄托和小木虫上看到过很多帖子,还有我们学校的bbs和上交的bbs看过很多飞跃经验,华五申请的学校还是明显优于其他985的,是很明显的一个梯队。

然后是C9里的剩下两所,C9在世界上的知名度相对于其他会高很多,就像美国的Ivy League,英国的G5,另外就是最近几年势头比较迅猛的同济中山和武大,我看很多国外课题组的学生基本都是毕业于这几所院校。

文章则代表你的科研水平和方向,对于PhD的申请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学校是你的敲门砖,但是paper就是老师想不想跟你说话的媒介了。

 

v2-6a4f8f9fa9d2c7b30ab1248d453923ca_hd.jpg

文章一定要是第一作者,除了第一作者的文章还可以有一些二三作者的文章,虽然作用不大,但是可以表示你涉猎广泛,研究兴趣比较多元。当然最好的情况是有一作的顶刊,最起码要是JCR 一区的有一到两篇(不是国内的中科院分区,国际通用的是JCR分区)。

文章注重在质量,而非数量,切记,发表四五篇三四区在本领域口碑不好的文章不仅没有帮助,还有坏处,对方老师一定会认为你是个只会灌水粗制滥造的人,这样的学生很多老师宁愿不要。

GPA对于申请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美国top20的学校对于gpa是有暗线的,不同的学校gpa的要求也不一样。但是毫无疑问是越高越好,一般来说达到90+基本能满足大部分学校的需求。

从语言方面来说,托福和雅思二者选其一,作为语言成绩即可。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瑞士(eth,epfl)除语言之外还需要gre成绩。

考语言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但是越早考出来越有利。我身边有很多同学为了托福口语上24考了五六次,因为像康奈尔和哥伦比亚都有口语24的暗线,当然基本top30的学校都是卡托福100或者雅思7的。

v2-bf105626045b132e43cd5ab889f88ed0_hd.jpg
v2-bf105626045b132e43cd5ab889f88ed0_hd.jpg

雅思的话小分最低是6,不能再低了,否则会丧失很多机会的。国内考口语和写作会有劣势,相对分会低一些,但是相对来说7(6)的成绩也不难达到,所以也没有必要出国跑到越南或者泰国,除非一些小伙伴们可以旅游的时候顺便考了,但是如果想要口语和写作均达到6.5以上还是需要好好准备一下的。有了以上的一些硬实力的评判就可以开始选校了,我主要是看三大排行榜,QS,Times,USNews,看综排和专排,因为全程diy,所以没有申请很多学校。说到这里,作为过来人,在了解过芝士圈留学的服务后,觉得还是挺不错的,而且创始人还是我的学长,比较能信得过,想要自己diy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哦。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美国的学校会好一些,面试很少,基本完全看材料,但是我申请的欧洲及亚洲的学校,基本都会有面试,而且还是两个,一轮是admission committee,一轮是supervisor,所以很累,而且精力有限,我没办法申请那么多。

选好学校之后就要开始软实力的提升了。关于中介的问题,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申请之软实力

软实力主要包括Research Proposal,Personal Statement/Letter of Motivation,CV,Reference Letter等。

v2-efdd80beff52e1e1e28f9a9cb6461c4a_hd.jpg

 

RP:

对于攻博来说非常重要,committee是根据这个看你有没有基本的科研素质和能力,一篇rp就相当于写一篇paper,而且最难的是你还没有数据...我写rp就写了足足一个月,改了七次。(还是在我已有的文章写作经验和方向上写的,不熟悉的领域会耗费更长时间)

Letter of Motivation:

主要是欧洲国家比较需要,和ps差不多,介绍个人情况,以及读博动机,对于文科方向比较重要,理科相对没有那么重要。

CV:

CV的话要简洁大方,突出重点,一般一到两页即可。

Reference Letter:rl的话找曾经和你有交集的老师,注重细节的描写,不要盲目找一些大牛,他可能并不了解你,写的rl也毫无说服力。这部分就看你的态度是否认真,因为不像硬实力那样是什么就是什么,你可能需要努力去从行文的语言逻辑内容上提升。

v2-90b3da3cd907677b7f3c4583bffefbdd_hd.jpg

 

这部分我从去年过年前后就开始准备,还记得去年大年初一晚上还在写ps,写完之后需要反复修改,虽然理工科的ps不如文科生重要,但是对于没有paper或者paper档次较低的小伙伴来说,ps和rp是非常重要的,是你科研能力的一个体现。

如果对文书不是很自信,可以找你的老师、同学或者是芝士圈的文书顾问求助,像Tim Demay、Allen G顾问,他们有被学生套磁的经验,所以更清楚被套磁的老师看中学生的哪些特质。

申请之导师选择,套磁及网申

首先要到各个学校的院网,一个一个去找老师,看和你方向匹配的老师都有哪些。

没错,我就是用这种最笨的方式,花了大量的时间,但是没办法,如果你的现在的导师有熟悉的老师那肯定最好不过了,直接推荐,但是也有一点,可能不是你喜欢的,不过会帮你节省大量时间。

选好老师之后就要开始漫长的套磁之旅了,一个学校一次只能发一个老师,慢慢等回信,我的回复率还是比较高的,基本十个有八个都会回,因为花了好久斟酌套磁信,但是有一些会说没有名额了,或者没有钱了,因为培养一个phd需要100W左右,英美国家还会更高。

v2-1082693c4ccf595fee686d1beb18bee8_hd.jpg

 

网申的时间及要求要自己去各学校的研究生院自行查找,graduateschool-prospective graduate-requirement of application...

网申的时候很多文档千万不能太大,因为几乎所有的网申supporting doc里都有size的限制,这个要根据不同情况再做调整。

这部分我花了很长时间,首先大致花了一个月将所有自己意向学校的相关方向的学院的主页都翻了一遍,找到faculty,所有看一遍,然后一个一个从文章档次最高的开始套磁,但是一些老师今年可能不招人,或者已经招满了,除去这些基本就一个系或者学院锁定一到两个老师就好。完成前面所有的这些基本到十二月了,如果提交完之后你还有需要update的prizes/honors或者文章,需要再联系小秘。

v2-871280dbfec5393a20e242378779db65_hd.jpg

 

完成所有的这些就要开始准备面试了。很羡慕申请美帝的小伙伴,很多不需要面试而且结果出的比较早,一般一月份二月份就差不多了,而其他国家基本都是三四月份左右。

申请之面试

大部分情况下,美国的学校面试会在十二月至二月进行,欧洲和亚洲的话基本是在三月靠后了,时间真心晚。

一般的话,面试的问题除了一些general question之外,会问你一些academic question,这就和你的科研息息相关了,大部分是你做过的东西的一些细节,还有你对一些技能的掌握。

 

v2-77e905bd8101d948a9b08342be21405d_hd.jpg

其实这很容易理解,PhD就相当于高知劳动力,它的价值自然也是取决于你掌握的知识,一个很直观的体现就是对于科研技能的掌握程度。

我觉得面试的时候比较考验听力和口语水平,首先需要做的是练习自己的听力水平,不然问题如果都难以理解的话就无法交流,就不用说后面的这些了。

其次,锻炼自己的口语,这部分要有针对地去准备,不同于雅思或者托福口语,更多的可能不会问你生活话题,而是学术和动机类问题,这部分我是准备时间最久的。可以参照之前学长学姐的飞跃手册和寄托上的一些经验,把问题一个个列出来,然后自己把答案一个一个单词敲出来,方便记忆。其实和准备雅思口语p2倒是有些相似。

v2-98e8f4622017f95666d1f3648e4d4e7e_hd.jpg

 

除此之外有些学校可能还会要求做presentation,按照要求准备就好了。

 

申请后记

PhD申请是非常难熬的一段日子,其间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到现在都还铭记于心。

去年的三月到六月这段日子大概是最难熬的时候,一篇文章经历了很久才最终投了出去,在投的过程中又经历了很多坎坷,遇到一个期刊送审两个月但是大修被拒,好在最后终于接收,但是文章档次下降了很多,时间也白白耗费了很多。

 

v2-7a8373e63e70941e802cd582214cc790_hd.jpg

加之那个时候雅思首战,口语小分差了0.5,分数下来的时候真的很难受,当时口语考试的场景历历在目,一个高大的白人老头,极其没有耐心,提问粗鲁且频繁地打断,考完就觉得应该考得不会很好,但是不甘心这个分数,就马上申请了复议。

复议的时间一个半月,十分漫长,还清楚地记得收到复议结束的邮件,周五的晚上,正在和妈妈打电话,马上颤抖地挂了电话,查到成绩未变的结果时,整个人都被一种巨大的无力感所包围,陷入深渊中。

如果说第一次成绩出来的时候是无奈和失落,那么复议之后的结果带给我的便是更加浓重的失望。

文章和语言,两个对于申请都十分重要的指标,在那个时候都相当不顺利。除此之外,加之一些情感上的问题,当时几近崩溃,只能用逃避来麻木自己,消沉了将近一个月。好在后续积极调整心态,继续实验,同时准备语言,总算还是熬了过来。

v2-b128d0fe8beb760e96fb16d94b2c21ae_hd.jpg
v2-b128d0fe8beb760e96fb16d94b2c21ae_hd.jpg

五月中下旬的时候得知入选了港大和港科的Summer Camp,其实是相当于PhD的提前招生和面试,当时还是挺开心的,但是之后就需要马上准备笔试和面试。

港大的笔试是最坑的,题目题型知识点范围一切未知,去之前几周大概刷了一下gre的sub,然后和同学讨论了一下,就一个人坐飞机去了,顶着很大的压力。

因为下半年就要开始繁复的套磁和网申了,而复议的失败又逼得自己不得不再考语言,当时文章又处于小修中,又因为一些原因过了编辑给的截稿时间,但是一切只能硬着头皮上。

港大Summer Camp的时间非常紧急,有效可利用时间其实不到两天,笔试的题目涉及了无机,分析,有机,物化,材化几个大类,我最擅长的是材化,这部分也答的最好,后面套磁的时候这部分也起到了一些作用。

v2-97df294f3bb8bda2eb61ea81e2990dc7_hd.jpg
v2-97df294f3bb8bda2eb61ea81e2990dc7_hd.jpg

港科相对而言就轻松很多,没有笔试,时间也相对较长。

参加完港大和港科的Summer Camp之后基本就到七月中旬了,回到家复习了不到一个月,便考了第二次语言。说实话,报的这一场很不讨巧,因为前后两场的题目都比较简单,这就意味着我的这一场很难。考完的时候我觉得阅读写作还好,听力当时觉得不太理想,当时想着刷分失败也不会再考了,好在出分的时候终于还是达到了要求,心想终于分手了,再也不想考了。

后面马上就开学了,几乎没有任何的时间修整,开学之后由于宿舍的问题,又闹得焦头烂额,当时需要准备很多很多材料,又要写rp,每天被新的室友吵的睡不好,晕晕沉沉,也找不到合适的宿舍,整个人都是崩溃的。

此外,实验上也不能放松,继续每周汇报工作进展。也就是这样,我仍然坚持自己的申请,同时兼顾其他,尽管非常累,但是对自己的选择更加深信不疑。如今站在彼岸,回首望去,其间的每一步都觉得十分艰难,踽踽独行。申请过程中需要克服太多的困难,注意到许多细节,独立面对所有遇到的问题,很多时候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好好做其他的事情。

v2-de8c9de7c5dc70fcdba485ccc368ddb5_hd.jpg

 

在此,非常感谢那个曾经的自己,非常感谢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今后的日子愿大家心之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申请的道路注定不可能一帆风顺,其中的心酸苦楚只有自己最懂。但是,一旦决定跨出这一步,并跨越重重困难顺利到达彼岸时,你一定会非常感谢自己曾经的付出与努力。

收起
取消

国内硕士在读,怎么申请国外博士?

该话题答主

Laney Lu | 芝士圈咨询顾问

牛津大学 物理化学
本科普通211,硕士国内985高校——2019年Oxford博士录取在读,全程DIY申请(自主择校-
Laney Lu:

背景信息

东华大学 环境工程本科浙江大学 环境工程硕士GPA:4.13/5雅思:7.5

已收到offer

牛津大学 物理化学博士UCL 物理化学博士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物理化学博士

大不列颠VS申根国博士申请

选校list方面我主要考虑三个方面:

首先考虑的是学校排名靠前且导师的专业与我的专业契合度较高的学校,比如牛津大学;接着是排名靠前,导师的专业和我的研究方向相对来说比较匹配的学校,比如UCL;最后考虑的是世界排名不那么靠前,但专业跟我的研究方向十...

显示全部

背景信息

东华大学 环境工程本科
浙江大学 环境工程硕士
GPA:4.13/5
雅思:7.5

已收到offer

牛津大学 物理化学博士UCL 
物理化学博士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物理化学博士

大不列颠VS申根国博士申请

选校list方面我主要考虑三个方面:

首先考虑的是学校排名靠前且导师的专业与我的专业契合度较高的学校,比如牛津大学;
接着是排名靠前,导师的专业和我的研究方向相对来说比较匹配的学校,比如UCL;
最后考虑的是世界排名不那么靠前,但专业跟我的研究方向十分合拍的学校,比如瑞典皇家理工。

38493-W2fTfcHEBM_0F9it4sVX2zYBkhUqBQO1.jpg

申请博士看的是一个双相匹配,你有这个意愿了,导师也要对你感兴趣才可以。而且,导师们更看重的是你与专业的匹配度,因为他希望自己招的学生是可以直接上手做实验的,而不是要通过新的学习才能开始。

寻找匹配的导师时,我建议大家可以通过搜索一些引用程度和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期刊和文献,筛选它们的通讯作者,或者通过学校的官网去一个个筛导师信息。

在考察导师与你的匹配度时可以先看他过去的学生发表的文献,考察学生们在实验上的具体流程。其次,也可以去关注导师的个人著作。不过我觉得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跟导师进行邮件沟通,因为你自己单独考察的话,只是一个单向的了解,并不能得知全貌。

所以当我在确定了导师跟我的研究方向比较匹配之后,我会主动给他发邮件。如果他愿意回复我的话,我们就通过邮件的形式来进行一些比如说像research proposal上的沟通,然后通过这个沟通,来判断自己是否真的跟这个老师的研究方向匹配。

38493-icZtbsmNhf8D7lYxe9MWTIIEEy-e3ISV.jpg

 

话说回来,其实英国跟欧洲其他高校的申请还是稍微有一点区别的。

欧洲申根国比如瑞典、瑞士,他们的高校是以工作模式为主,主要采用岗位申请制。也就是说,如果你主动找导师,他不一定会回复你,而是要求你去时刻关注学校官网上的position vacancy。这种制度下,岗位全年都是开放申请的,只要有空缺的并且跟专业匹配的岗位,你都可以去申请。

38493-VicnHpe9uJYrPYJ3k3BiicAy2BtGMtSk.jpg

而英国有一个明确的deadline,基本上分为三轮,像牛津的话,他第一轮要求你在11月份之前提交你的申请材料;第二轮是在1月份,最后一轮是在三月份。在这期间与导师进行套磁的话会对申请起一个比较大的作用。

套磁信指南

申博士的材料需要按时间顺序来分批次准备。

38493-Gr9EHky5Phsgkm8-e3EhDe5NZXWQOMNE.jpg

 

第一阶段,需要准备一封套磁信和CV,因为这个阶段要先去跟老师导师获得联系,所以这两个东西是要先行进行准备的。

第二阶段,在导师表明他对你有意向之后,你就可以开始准备PS,SOP和RP了,一般PS和RP打磨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一点。

第三阶段,语言成绩,我当时是因为时间比较充足,所以我在准备我的SOP和RP的同时进行了语言考试。

其他材料比如说本科/硕士的成绩单、之前发表过的一些论文,这些都是作为你的背景补充的,也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我在前期选择导师的时候自己准备了一个Excel sheet,因为套磁的成功率难以估量,在list中,自己心仪的导师的名单/email/网址/具体的研究方向/套磁信是否发出/是否得到回复都可以做相应的记录。

38493-pjcXen5e7yTFlw0GT5mhQZU6c9da_4Jb.jpg

其实套磁的小技巧更多地体现在套磁信中。套磁信的陈列是很重要的,你不仅要讲清楚你的背景,你还要用文字去说服你选择的这个导师,让她/他觉得你是她/他需要的人才。在套磁信中,你还可以陈列你跟导师在研究方向上的匹配度,以及你进入他的课题组后可以给他带来的研究创新。

另外,发送邮件的时间也比较重要,因为欧美的导师看邮件的时间通常固定在早上八点到九点,你需要结合他们的时差进行邮件发送。

最后,如果你现在学校里认识的老师都有一些海外的人脉,并且其中刚好有你想要的导师,你可以请国内的老师帮你写推荐信来进行套磁,这样的成功率比你自己发邮件会更高。

3篇SCI的发表回忆

在研究生阶段,我有幸发表了SCI论文3篇,其中TOP论文一篇,二区以上SCI论文两篇,累计影响因子>10。我总结了一下,三篇SCI的发表大概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操作:

38493-IgZTjOscNxY5L8e6Ynh5siobdgS04f_i.jpg

 

1.如果说在本科生阶段就已经决定你将来是要走科研这条道路的话,你可以尽早的进入实验室。比如我大二就去了实验室,并且和我当时认识的科研导师一起申请了一个我自己独立的实验课题。

2.如果说已经在研究生阶段,建议多看文献。平时有空的话,每天至少要刷一到两篇影响力比较高的顶级期刊。

3.和你的导师多沟通。其实国内很多同学在研究生期间跟导师的沟通效果并不是很好,你要主动跟自己的导师去沟通,他会给你很多有用的建议,包括对你将来申请,他也会给你提供一些思路。

4.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合理掌握时间。我面对实验室的通常做法是保证在白天固定的时间之内完成一个比较大的一个产出比,如果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是空闲的,这个时间就可以拿来看文献,或者说可以开始组织实验paper的思路。

5.不管研究生还是本科生,英语都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多看一些英文文献。这不仅对你的阅读能力还对你将来写文章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不过真正有效率的看文献是要你把自己看过的每一篇文献都进行归纳整理,包括作者主要讲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这样才可能对你之后的创新想法起到起到作用。

最后,希望大家都可以收获自己理想院校的offer吖!

收起
取消

申请国外 PhD,选择导师的时候,有哪些「坑」要注意?

该话题答主

Eric Du | 芝士圈咨询顾问

杜伦大学 Organic Chemistry
生物制药从业者,英国杜伦大学有机化学博士。科研方向为有机催化合成,药物化学。本科华东理工大学E
Eric Du:

目录便于阅读:

如何了解导师、实验室和项目组成员能不能直接向导师了解PhD毕业要求导师对你的影响有多大?体现在哪些方面?申请PhD需要提前思考的问题

[图片]

要明确的是,导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作为研究生阶段的综合体验,不光是学术上的,还有生活上的。所以在导师对你进行考察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用自己的方式对导师进行一定的了解。

首先推荐多关注课题组的主页,因为这些网站一般都会进行不定时的更新。

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课题组的规模,对导师的各个主要研究方向有...

显示全部

目录便于阅读:

如何了解导师、实验室和项目组成员
能不能直接向导师了解PhD毕业要求
导师对你的影响有多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申请PhD需要提前思考的问题

30389-IufT4_6wLQ_3YwWDZKejnogZi5rbC5EL.jpg

要明确的是,导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作为研究生阶段的综合体验,不光是学术上的,还有生活上的。所以在导师对你进行考察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用自己的方式对导师进行一定的了解。

首先推荐多关注课题组的主页,因为这些网站一般都会进行不定时的更新。

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课题组的规模,对导师的各个主要研究方向有针对性的了解,从而避免一开始就踩雷的尴尬境况。尤其是如果你对某一个特定的方向有明确的兴趣,通过网站延伸到导师近期的学术成果,可以让自己在和导师的交流中拥有更多话题,“有备而来”。

30389-PJsBE9D_yG9-sshysG1d4GCvzZtkvhF5.jpg

对于我在读的化学这类实验科学,另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就是实验室环境。

很多人觉得环境神马的都是客观因素,但就我对国外部分课题组的了解,实验室环境可以以小见大地窥探出很多内容,比如导师的资金流以及建设实验室的主观意愿。有一些组甚至会很乐于在他们的主页展示组里拥有的高端器材,其本质是雄厚资金的表达,同时也反映导师对贤才的渴望。

以我个人的经历举例,我们组拥有整个化学院最多的化学品,前前后后上千瓶(上次排查化学*wu*qi类和毒***pin前体类药品我们组占了全院三分之一),但即使这样导师也很少干涉组里添置新化学品,从各类溶剂,到昂贵的金属配合物,基本上只要能买到的都不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我导师曾经也是为了一个实验可以买个几十万的仪器的现在好像收敛点了hhhh。我举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明,导师对实验室建设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在实验室工作的体验。这点有相关需要的同学务必了解清楚;已经在国外,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实地考察一下。

课题组网站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团队的成员介绍。对于申请国外PhD,团队的构成能帮助你了解导师和外校、外组的合作情况,以及其个人主观上对于国际学生的接纳程度。我的导师就是一个对中国人非常友善的人,他的妻子也是亚裔的。相较其他导师,他更了解中国的文化,这在你和他的交流中就能感受到。这对于在国内读研的同学来说还是挺重要的,因为这种文化上的亲和度能帮助你更好的适应在国外的科研环境,同时能让你和导师相处得更融洽。

在对导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接下来一个关注的渠道就是邮件。国外的老师崇尚使用邮件沟通(不排除有一部分喜欢用手机短信或者、LinkedIn、Whatsapp等等)。在邮件往来的过程中,你可以从各个方面了解到导师的行事风格,比如回复的效率,回复的用词用语。通过这些你可以了解到导师对你的态度,这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他未来对你的态度。包括其他答主提到的工作压力的问题,我认为这取决于你需要的工作模式。这个也是在这个阶段要多少感知到的。

能不能直接向导师了解PhD毕业要求

当然,很多人还会关心PhD毕业的要求。我犹记得导师这样跟我说过,’I don’t need a PhD degree cuz I’ve got one. Honestly, it’s yourself that decide when you need this degree and how.’ 有的导师并不强制你一定的文章数量,有的组可能会有数量或者档次的要求。毫不避讳地说,如果你非常在乎这点,不妨一开始就问清楚。有顾虑的同学可以从组里的成员开始,或者搜索过往毕业生的文章发表情况。而我个人认为,直接向导师咨询也不是啥忌讳的事,只是要注意时间场合以及方式方法。个人建议是双方达成初步意向之后,再作进一步了解。

30389-wCtz1_SyRnr7o3I3kLFDcWhDkaWrkTNB.jpg

这些问题要提前思考:

最后,结合上述提到的导师方面的因素,以及你自身的情况,总结出文章开头提到与导师的“契合度”——导师的学术方向你是否感兴趣?导师是否有足够的财力和精力去支持课题组建设?导师对待中国人是否友善?导师的工作节奏与你是否合拍?导师如何看待你的毕业?导师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分别扮演怎样的角色?

如果能想好这些问题的答案,那你已经能成功避开了绝大多数的坑。理想状态下的导师与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领导和下属,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和学生,更多的是要表露一种合作关系。导师提供环境和支持,用你自己的努力帮助他实现你们共同的想法;而你也从中收获最新的知识、学术观点;了解课题组的运作方式,科学严谨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这些都能让你在避开很多“坑”的同时,在和未来其他科研合作者共事时,给别人挖更少的“坑”。

最后,希望所有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导师,科研事业一帆风顺!

收起
取消
芝士圈小程序
  • 芝士圈留学文书
    芝士圈留学文书

    实时查看文书进度,随时随地联系导师

  • 留学快递寄送
    智能选校工具

    数据基于65000+申请用户,简单2步定制你的专属选校分析

  • 留学申请咨询
    留学申请咨询

    全面扫除留学疑问,随心所欲召唤行家

  • 留学疑问全解答
    留学疑问全解答

    与梦校学长学姐交流,解答申请路上的任何疑问

  • 出国留学申请文书修改服务
  • 智能选校工具
  • 留学申请咨询
  • 留学疑问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