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Tip}} 

话题:美国

57 个问题

美国top20大学的硕士,怎样才能申请到?

该话题答主

Catherine Gao | 芝士圈咨询顾问

达特茅斯学院 Engineering Management
985/211建筑管理本科,美国常青藤达特茅斯学院MEM(Master of Engineering
Catherine Gao :

目录:

Part 1 申请背景及录取结果Part 2 申请准备阶段Q1:是否要出国读研?Q2:是否需要找中介?Q3:关于个人背景Part 3 选校定位阶段Q4:选校定位Q5:申请数量Part 4 文书、材料准备阶段Q6:简历制作Q7:个人陈述Q8:推荐信Q9:其他材料Part 5 网申、投递材料阶段

Part 1 申请背景及录取结果

 

本人申请背景:

三围GPA:3.75/4.0;GRE:325+4;TOEFL:108

985/211 工程管理专业...

显示全部

目录:

Part 1 申请背景及录取结果
Part 2 申请准备阶段
Q1:是否要出国读研?
Q2:是否需要找中介?
Q3:关于个人背景
Part 3 选校定位阶段
Q4:选校定位
Q5:申请数量
Part 4 文书、材料准备阶段
Q6:简历制作
Q7:个人陈述
Q8:推荐信
Q9:其他材料
Part 5 网申、投递材料阶段

Part 1 申请背景及录取结果

 

本人申请背景:

三围GPA:3.75/4.0;GRE:325+4;TOEFL:108

985/211 工程管理专业,实习四段(德勤/埃森哲/兴业证券/恒大地产)

大创科研(国家级+市级);论文四篇(两篇发表+两篇在投)

奖学金;美赛;辩论;支教;大使团志愿者等。

主申专业:

MEM(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S&E(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辅申专业:MPM(Master of Project Management)、

MCM(Construction Management)

录取结果:14投12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西北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硕+博)、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南加州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北大学。

 

Part 2 申请准备阶段

 

Q1:是否要出国读研?

我选择出国基于三点:

一是这符合我对“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最多而不一定最好”的理解。作为一个从不知满足又好奇心炸裂的人,自然会选择相对来说变数更大的一条路。

二是我觉得每个阶段都要有新鲜感和仪式感才会有新的动力和突破,因此放弃了保研这种长时间居一地一所的道路。

三是因为出国是一个可以很容易也可以很艰难的选择,一切取决于你。不选择出国,我不会拼了命保绩点,不会拼了命找实习,不会拼了命做项目。而我无比感谢这些拼命的时刻。

So here I am.

我知道有很多大二或者大三同学对自己将来选择什么道路很迷茫很纠结,我能够理解,但我认为不必要,不管是出国、保研、考研、工作,一直以来我的态度只有一个:没有错的路,只有走不好的人。所以你大可随心选择一条道路并努力做到最好。

 

Q2:是否需要找中介?

首先我自己是纯DIY的,当时也没怎么纠结,就是有一种迷之自信……说到底,我面临大多数选择时都是当选择一出现心中即刻就有了答案,之后的努力与体验都只会让我更加确信这个选择是适合我的而已。

所以关于是否要找中介,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你可能觉得这是一句废话,所以我例举几种情况:比如语言成绩迟迟没有搞定、比如逻辑和英语写作能力比较弱、比如开始申请的时间太晚、比如自控能力较差、比如规划意识不强等等,这些都是我认为比较需要中介的情况,而且我极度不赞成“中介都是骗人的”这种偏颇言论,适当的咨询与深入了解还是必须的,各位应该量力而行。

 

Q3:关于个人背景

个人感觉在申研阶段,个人背景肯定是最最最硬核的part。个人背景主要包括本科学校、三围(GPA、TOEFL、GRE)、科研项目、实习、暑研、学期交换、竞赛、课外活动、专利、创业等等。

如果说一个申请者具备以上所有且高质量,那“哈耶普斯”走好不送,若能有其中大部分,也能够申请到非常好的学校。最重要的是平衡,不要有明显短板。这里重点说一下GPA、语言成绩、实习和暑研。

A. GPA

个人感觉其作用或占比非常大,因为它就是你综合学习能力的直接反映。本人就是在大一的时候错误估计自己能力,觉得即使近代史、军理等等我不感兴趣的课考得一塌糊涂,也能靠高数线代物理拉回来;之后又沉迷辩论难以自拔;最重要的是我一直非常反感课堂上老师一个人blabla的学习方式所以整日逃课,以至于到最后也没冲到3.8【此处应该有悔恨的泪水…】

所以我唯一的建议就是“好好学习,用成绩说话”,我见了很多很多懊悔自己大一大二为什么没有好好学习努力提升绩点的朋友,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对自己负责,不要做后悔且无法弥补的事。

B. 语言成绩

最想提的一个建议:早考。

另外,很多同学问我要不要找培训机构,首先,我是没有找英语培训机构的,一方面我的英语基础还OK(在此吹一波我大江苏清明上河图般秒杀六级的英语试卷),另一方面该学习的时候我还是非常自律的,杀G杀托的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其次,不找培训机构不上课不是指闷头自闭,要保持敏锐的触觉,时刻获取新鲜有价值的信息。比如虽然我不上培训课,但大部分知名培训课的资料或者视频我都有,之后选择我认为比较好的配套模式来练习足以。

同时,希望各位在语言考试的时候,能够充分准备后再上战场,不然一次又一次,除了浪费爸妈的血汗钱并在GAP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外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其他的用处。

最后,语言考试没有捷径(其实任何事情都没有)。请不要妄想不背单词、不刷阅读、不练口语就能得高分,我也没有办法回答所有诸如“我懒、我不想背单词、我控制不了自己”这样的问题,请大家对自己负责。

C. 实习

• 很多人会问:找实习是bigname更重要,还是工作内容更重要?如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个人觉得在申请阶段,bigname更重要。这一点上可能跟其他申请者的观点不太一样,我的理由是,想在比较知名的大公司实习本身就是一件相对困难的事,如果你成功了,不仅是对你专业能力的肯定,也同样是对你综合素质的认可;另外在大公司接触的同事以及所能够获取的信息是小公司无法比拟的,而我认为在实习阶段,这种眼界上的提升要比单纯专业能力的提升要重要的多。本人有幸去了德勤和埃森哲实习,在申请上应该算没有拖后腿.

• 实习数量上,有能力有时间最好3个以上,个人认为这样简历才有美感,简历美感很重要。每份实习的时长最好3个月以上,这样才能保证学到一些东西。

• 什么时间找比较合适?我个人觉得在大二的暑假甚至寒假就可以寻找第一份实习了,第一份实习不需要很famous的大公司,但它却是你之后找第二份第三份实习很重要的敲门砖,简历上实习经历空空的情况下找实习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另外我经常会被问到:我如果XXX时间找实习/准备是不是晚了啊/来不及了啊?知道来不及了那就赶快开始鸭!鸭!!鸭!!!总之,越早越好。

• 找不到实习怎么办?我也经历过上一个实习即将结束却还没找到下一个实习的日子。我的解决办法是在各大找实习软件上疯狂投递简历,比如实习僧、前程无忧、应届生求职之类的APP。首先要确定自己想在这个实习获得的经验和技能;其次要相信,实习总会有的。

D. 暑研/交流

我个人觉得海外经历非常加分,录取结果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给大家的建议就是,有能力、有机会去就去啊,年轻帅气又可爱,不出去多晃荡两圈缩学校里上课真得很无聊。至于能不能要到大牛推荐信或者发顶刊,那就要看个人能力了,但前提是:首先给自己一个机会。这样别人才有机会给你一个机会。

 

Part 3 选校定位阶段

 

Q4:选校定位

• 首先给大家推荐几个我经常看的申请论坛:国内的有一亩三分地、寄托天下,国外的有Gradcafe,这些论坛里会有选校定位的讨论区,也有往年申请者的背景可以作为参考。我自己的选校比较简单。将有本专业的学校过滤出来,按按照排名从高到低一拉,第一阶段完成。之后将前30的学校所有的专业目录看了一遍,又重点研究了一些与本专业相似的项目。然后用了大概半个多月的时间去每个学校的官网研究项目,看看overview, academic study, career, admissions之类。

• 在选专业选校都进行完毕之后,麻烦大家给每个学校建立单独的文档并在excel里制定一个总结表,分别记录好学校、网申链接、申请时间、申请轮次、项目时长、所需材料、录取人数、录取方式、课程设置等等。当时有很多人包括我父母会认为我这种选校方法是草率的,但我个人认为,选校是一个虽重要却不一定非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环节,原因很简单,当选择变得不唯一且没有上限,它的关键度就变的非常有限。

• 对于选校的一个小建议: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我当时想法是: 即使最后能力有限没申上某个学校,这也是二十年来我离它最近的时刻,我无比荣耀。

• 在我看来,申请就是个简单的互相匹配的过程,因此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学校的“气质”非常关键,如果能找到气场相合的学校,那再好不过了。缘,妙不可言~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点进达特茅斯的网页时的激动,之后是越看越欢心,越看越嗨,然后疯狂地跟父母和同学说:“这学校网站也太有美感了,我不行了我太喜欢它了,我好想去大毛呜呜呜!”那份心情完全超越所有的久别重逢。另外,我自己特别喜欢看每个学校往届学生的选校理由和体感,虽然都是彩虹夸,但还是能看出点不一样。当然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可以根据综排、专排、地理位置、项目硬核程度、就业情况等等自由挑选(前提是自己diy),像我最看重的真的是安全度。希望各位多研究多分析,多去官网看看往年录取数据、就业报告等等,你对学校的态度就是学校对你的态度

 

Q5:申请数量

关于申请学校的数量,虽说最保险的就是遍地撒网,我也相信各位也不差这个钱。但是!我真诚地建议大家少申保底校多申冲刺校,目前认为合理安排的情况下8个学校足够,不然就会出现来了offer也毫不激动毫无波澜内心麻木面如死灰并伴随以下对话:

“有收到消息吗?”

“XXX学校来offer了。”

“哟!/哇!去不?”

“不去。”

“那你申它干啥?浪费钱。”

以上只是我在选校时的一点点小偏好,各位可以自由大胆尽情发挥。总之,留学千万条,录取第一条,申请不专业,亲人两行泪。

 

Part 4 文书、材料准备阶段

 

Q6:简历制作

简历要注意的地方太多也比较细节,在这里难以一一赘述。我给大家最重要的一个的建议是:请把重点放在结果上。也就是常说的STAR原则(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中的Result上。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比如在科研上,你的表达应该是“我的研究提升了多少多少稳定性/效率/质量”而不是“我干了啥啥啥”;在实习上,你的表达应该是“我给公司带来了什么样的业绩/减少了多少资源消耗/提升了多少利润”而不是“我每天被老板安排什么什么任务”。有兴趣可以看一看学校官网上给出的简历模板(例如杜克的MEM专业就有给出)以及申请比较成功的学长学姐的简历,能够避免一些表达错误和格式不规范的问题。

 

Q7:个人陈述

文书应该是整个申请中最头痛的环节。此处必须感谢各位亲爱的学长学姐们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万事开头难,我还尤记大概有整整三天的时间,每天一大早就面壁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却一个字也没有动。可能很多人也面临这样的苦恼。解决办法很简单:敲字。就是想到哪写哪,写着写着就有了灵魂。在写完初稿之后,我去找了natives润色,个人感觉润色效果还不错。我最终的文书成品属于中规中矩型的,整体逻辑性非常好,但激情不够,如果我是招生官,应该不会看上这种文书,至少不会是一锤定音项。不过由于自己完完全全参与了三四个专业修改了二三十稿文书,对于文书的全文逻辑框架及写作重点已经非常了解啦~

对于文书,我的建议是:

第一,请浓墨重彩地描述真实的自己。真实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而浓墨重彩的意思是突出自己的独特性。

第二,你会发现,在写不同学校的时候你保有的热情和忠诚度是不一样的,对于那些你非常想去或者冲刺的院校,请用写“情书”的态度去写个人陈述。如果你的个人陈述能让招生官觉得,非你不可,那么Congratulations!

第三,我建议将文书的重点放在Future(Career Goals/Future research plans/Why this school)而不是Past (motivation/undergraduate education),当然,如果逻辑正好能够顺承最好。

 

Q8:推荐信

个人情况及建议

我在申请时提交了两封本校本专业教授的推荐信和一封实习公司经理的推荐信。对于Master, 我觉得最佳的搭配是本专业大牛老师一封(突出专业能力)、暑研大牛导师一封(突出科研能力)、实习Senior老板一封(突出technical skills和teamwork/leadership)。

重要程度

根据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倒不认为国内的推荐信有特别大的作用,主要源于申请中的两个插曲,可能国外大牛的推荐信相对来说效果比较好,但这个可遇不可求吧,各位尽力而为。

推荐人选择

有人问过我:是找跟自己比较熟悉的老师写比较好还是院系的大佬教授写比较好?

我的答案:如果只能择其一,是后者。但我真诚地建议各位早早地跟老师好好做研究、做项目、写论文,提前联系好写推荐信的导师以加深好感和印象。不然磨蹭到最后你真的很像一个要饭的。

最后,从整体上讲,简历、文书、推荐信应该相辅相成,即使达不到互斥也不要重复太多。

 

Q9:其他材料

包括中英文成绩单,成绩排名证明,在读证明,有的还需要高中毕业证明及公证等等。按照学校官网的要求认真准备就可以了,重申:你对于学校的态度就是学校对你的态度。

 

Part 5 网申、投递材料阶段

网申其实是个比较简单的过程,但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所以给大家的建议是,网申的时候看清楚每一网页的每一个字,上传完每一个文档后都VIEW一下看看格式对不对,最后SUBMIT前至少检查3-5遍。在投递材料时,要用到之前说的单独文档,每进行完一项工作(比如XXX导师提交了推荐信),请记录下时间并打钩。网申时候如果有不清楚的,可以询问申请同一学校的同学或在读的学长学姐,当然最保险的是直接联系小蜜。

希望这篇回答能够对正在准备申请学校的你有所帮助:)

愿你漂洋过海,勇敢追梦,留学路上,我与你同行。

收起
取消

去英美留学开销大概多少?英国一年制硕士会不会不好申请博士?

Xin Li:

作者Xin Li,芝士圈留学行家,曾先后在藤校和G5就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商学院双硕士),来就自身的申请经历,和大家聊一聊。

我本人在英国G5美国常春藤各读过一个硕士(不同专业),仔细观察过英国美国的硕士教育体系,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特别是第二个问题更多启发。

首先先放结论:

1. 英国硕士,1年的,伦敦地区40-50万,其他地区40万稍低,不会低很多2. 美国的硕士,常春藤比其他学校更贵,一般两年制的项目总花费要70万以上,东北各...

显示全部

作者Xin Li,芝士圈留学行家,曾先后在藤校和G5就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商学院双硕士),来就自身的申请经历,和大家聊一聊。

我本人在英国G5美国常春藤各读过一个硕士(不同专业),仔细观察过英国美国的硕士教育体系,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特别是第二个问题更多启发。

首先先放结论:

1. 英国硕士,1年的,伦敦地区40-50万,其他地区40万稍低,不会低很多
2. 美国的硕士,常春藤比其他学校更贵,一般两年制的项目总花费要70万以上,东北各州、中部各州、南部各州,一共40-50万即可;如果是商学院、法学院,学费会更高,但是很多商科、法律专业都是一年制的,所以总花费差不多

* 以上是根据同学的平均花费来计算,并不是省吃俭用的花费,因为如果你自己计算一下,其实特别省吃俭用和普通花对比起来,也就最多差个3-5万。找个好工作,一年就能把这个差距的钱填平,人生这么多年呢,给自己留个美好的留学生活的记忆,很重要的。

* 以上花费的是计算了必要的social、聚会、和旅游的花销的。在美国你肯定是要把美国玩一遍的,说不定还会延伸到加勒比海、加拿大、南美。因为你会发现回国以后再想来,飞机票一定占总费用的一半,你会觉得太不值了。如果你在英国,你一定会把欧洲你感兴趣的国家玩个4-5个以上,所以这部分钱,你得计算进去。我上面的费用,已经计算了这部分的钱。

本人情况:

1. 985上游学校本科,理工科
2. 美国常春藤硕士+英国G5硕士,理工科+商科
3. 常驻过纽约、伦敦、芝加哥、旧金山

申请第二硕士是出于职业发展和兴趣的双重考虑,也是国内就业市场的实际选择偏好,我建议大家如果是英国念书,也不妨考虑double一下自己的硕士学历,并没有多花什么时间。

下面是对楼主第二个问题的回答:

“英国一年制硕士会不会不好申请博士?”

答案是:英国一年制硕士本身的定位不是读博,其中各个环节的设置也完全没考虑学生要读博。所以和美国比,肯定是有一点点劣势,和国内硕士比,大概率有优势,小概率棋逢对手。

具体解释如下:

这个问题的回答需要三个方面的分析综合在一起,分别是:

1. 博士申请,对于导师和录取委员会,申请者的核心成功要素是什么?
2. 这些必须的成功要素里,英国一年制硕士,可以提供你什么,很难提供你什么?
3. 你的对手,他们相比你,多了什么,或者少了什么?

 

第一部分:博士申请,对于导师和录取委员会,核心成功要素是什么

核心成功要素是两个:

a. 一份优秀的成绩单,其中,英美教育系统下的成绩单效果远远好于国内
b. 一个比较深入的研究经历,而且老师看得懂,喜欢

读博士的英美博士的核心,是老师本人要招一个和他研究兴趣相同,并且小有成果,让老师认为你以后可以在他所在的学术圈里有一定水平,甚至可以成为他在他自己学术道路上的左膀右臂的人。他要招一个“自己人”。

所以,成绩单和科研经历的关系是这样的:这是一个两回合的竞赛,第一回合通过的人,进入第二回合,但是通过第一轮以后,第一轮的所需要的资料就没用了,和第二轮没关系。第一轮是成绩单,第二轮是科研经历。比如先用GPA 3.7卡一刀;筛完以后,导师开始看研究经历,这时候,GPA 3.85和3.75,没区别,除非最后没看到任何人和自己特别兴趣相同,那才会重新捡回GPA来比较。第一轮再高,对第二轮也没有帮助,但是第一轮低了,很可能没有机会进入第二轮。

所以对于成绩单来说,这份成绩单背后的说服力是很重要的,要让老师感觉到,你是一个受过良好系统科研训练的可教之才。这里面,国内的成绩单的说服力会低。

然后是科研经历,这里不是浅尝辄止的凑数的科研,而是你真的感兴趣,你查了很多资料,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系统的观点体系,并且对其中的诸多主要方面已经自己验证过了,结果已经有了。但是你这个体系可以是错的,也可以是有点幼稚的,但是老师是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你的兴趣,并且你为了你的兴趣已经进行了诸多努力,而且是已经有成绩了(虽然有可能是一大堆证伪)。这个情况下,你就必须要有时间去做科研,不是简单地出人出力,而是你自己申请机会,设计体系,验证它,并且已经出了一部分重要结果。

第二部分:英国一年制硕士,可以提供你什么?

录取委员会看重的这两个东西,其实英国一年制硕士都不一定能提供的出来。成绩单,你如果想要和博士无缝衔接,就要12月提交博士申请,那时候,你在英国第一个学期的成绩还没有出来,你的英国学校的成绩单是空的,只能给你一个简历上的名字。由于你尚未证明你在英美教育系统下的学习能力,所以这一环节,你缺失。科研经历,更加难有,因为你只有两个月时间,还要去熟悉导师,找机会,难度更大。

实施上,最可行的方法是,硕士8月毕业之后,准备12月的申请。但这样,在时间表上和美国两年硕士不就完全一样了吗?是的,就是完全一样了,而且你也很难有优势,因为英国硕士是一年的,就没有给大家进实验室预留很多空间,所以各个老板也不太有考虑招个硕士进来帮忙的习惯和传统。

所以,英国有研究性硕士和普通硕士的区别,前者是真正面向博士培养的,如果你要读博,你就需要申请前者。而前者,很多时候是两年的,又和美国一样了。

总之,读一个英国一年制的硕士,是一个hard模式申请phd的路数,只要看清楚了申请博士的核心成功要素,综合结合自己的情况,很少有人会选择这种模式,这种硕士本身的市场定位也不是为博士设计的。

但是这也不是说你就有劣势,还要看你的对手是什么情况。

第三部分:你的对手,他们相比你,多了什么,或者少了什么?

根据第一部分中提到的申请phd录取委员会所看中的,本部分的讨论,就集中在GPA和科研经验上。

1. 你的国内对手:

a. 国外的成绩单他们大概率没有,有可能有交换经历,那么在这个经历中,他们大概率会竭尽所能考取高分数,并且有推荐信。
b. 国外的科研经历他们大概率也没有,但是现在一些中介有渠道帮助学生出国做暑期科研,他们如果有这种机会,就一定比你有优势。因为这种暑期科研,是有固定岗位和工作内容的,不全是打杂。这等于ps里是有干货写的,导师的推荐信也就稳了。

2. 你的美国硕士对手:

a. 他们的机会超过你。成绩单有而且分数已经出来了(因为他们是第二年了),科研也已经做了一年多,而且很可能在刚刚结束的暑假中大干特干了三个月
b. 但是他们很多人不考虑英国博士

所以你的情况就是:

你对比美国硕士,竞争机会明显弱,这不是你能力不行,而是你选择的模式不适合和人家竞争;
你对比国内硕士,你比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有优势,但是也不是很多,因为你的优势其实只有一个没成绩单的学校名字;
你和他们中有海外交换和海外暑期科研的人相比,竞争力差不多,但是人家已经读了一年硕士,有了一年科研成果,你本科才毕业不到半年,暑假肯定本科学校也不会让你再回实验室做几天。

第四部分:结论,以及你最佳的路径是什么?

结论就是:英国一年制硕士本身的定位就不是读博,其中各个环节的设置也完全没考虑学生要读博。所以和美国比,肯定是劣势,和国内硕士比,大概率有优势,小概率棋逢对手。

但是,我最后觉得最重要的是回到楼主提问的实质上来,那就是,我作为还没到申请季的本科学生,我现在是有选择的,我要怎么办才能最大化我自己的结果?

相信刚才的回答,其实你已经看出来了:

1. 首先,美国一些州的2年硕士和英国1年比,并没有贵太多,不要因为钱,就上来先入为主卡掉整个美国

2. 你还没到申请季,我刚才说的所有国内硕士可以用的提升手段,都是给你准备的。你要:

a. 你也去申请美国大学的暑期科研

b. 你也去美国大学交换,考高分,力保四门课里有一个老师愿意给你写推荐信

3. 然后拿着这些,你即使去英国读硕士,也就没有任何问题了,读硕士只是你的一个缓冲期,该有的,你在来之前已经攒齐了。

就这样:-)

收起
取消
芝士圈小程序
  • 芝士圈留学文书
    芝士圈留学文书

    实时查看文书进度,随时随地联系导师

  • 留学快递寄送
    智能选校工具

    数据基于65000+申请用户,简单2步定制你的专属选校分析

  • 留学申请咨询
    留学申请咨询

    全面扫除留学疑问,随心所欲召唤行家

  • 留学疑问全解答
    留学疑问全解答

    与梦校学长学姐交流,解答申请路上的任何疑问

  • 出国留学申请文书修改服务
  • 智能选校工具
  • 留学申请咨询
  • 留学疑问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