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Tip}} 

中国人在美国为什么融入不了当地人群?文化间的隔阂你们到底怎么理解?

{{user.display_name}}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人类文化内容指群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等。

隔阂,指彼此情意沟通的障碍或是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彼此之间有间隔。

不说异国吧,就是在咱们中国,南方北方、不同省市也存在着隔阂。“五仁月饼”、“甜vs咸豆腐脑”、“荔枝蘸酱油”等等,也是文化隔阂的一种。福建人和东北人的著名成语接龙段子“心心相印-印(认)贼作父-父(互)相伤害-害(还)想咋地”,也是文化隔阂的体现。但是大家还是能愉快的玩耍呀。所以文化隔阂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而是广泛存在的正常现象。

2625-KovMZgiocG2SuiQzKIgSMU8WTZqJQZ28.jpg

至于融入,想不想融入是一个问题,能不能融入是另一个问题。先说想不想。有很多人出国,希望留在国外,也有很多人,出国就是为了学习知识回国发展。第二类人可能就没有想融入,反而更加在乎出国留学的华人圈子,和中国小伙伴关系紧密,自得其乐。看到很多中国留学生抱团的现象,其实也是无可厚非的。人都是群体动物,倾向于和自己气场相合的人在一起玩耍。对于在当地的华人来说,其实大部分人不用融入“当地人”(特指几代以上都是该国国籍)也能过得很好。这就是为什么有华人社区、韩国城、印度社区、黑人社区、墨西哥人社区等等的存在。当然,还有一部分人能融入得很好,这部分人一方面自身很外向,有意愿去主动融入,另外一方面,自身很有价值。毕竟人和人之间长久的关系,除了情感之外,更多还是以等价交换为基础的。

 

不光中国人,美国人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在这里,特别推荐大家看一个美剧《初来乍到》(Fresh Off the Boat),讲得就是华人移民融入美国社会的故事。

2625-3PJF6cNfm2hcBMtxS_JmmnWZ4PGLUgQj.jpg

 

对于留学生来说,外国朋友要看运气。如果当地人恰巧对中国文化感兴趣,那简直就是完美。很容易找到共同话题聊起来。不论在哪里,面对面的聊天都是最好的了解和增进感情的途径。建议大家多去学校的东亚问题研究中心逛一逛,很容易遇到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如果你恰巧对国外的生活社交方式很适应,喜欢party,也很棒,可以尽可能的去参加,参加多了混个脸熟,慢慢的会有朋友的。朋友主要是要有共同点。比如说,同上一门课的group partner就很容易成为熟人,因为课程的原因,大家总会交流,深入了解之后,相似的人就会继续保持朋友关系。所以想要融入的话,不要排斥外国队友哦。很多在国外工作的朋友会说,工作之后会自然而然地更加融入社会,因为为了把事情做好,你需要不自觉地和很多人当地人发生联系,联系越多,越了解当地的生活,才越能融入进去。总之,要有自信和开放的心态,一切顺其自然比较好。


如果真的特别特别想教外国朋友的话,建议需要自己补补课。多看看美剧,了解当地的政治历史文化,了解当地孩子小时候看过的书,玩过啥游戏。就像《哈利波特》中的赫敏,父母都是麻瓜,为了了解魔法世界找到死亡圣器,她从头去了解魔法世界里的《彼得翁的故事集》。就如《欢乐颂》中安迪提到,为了融入社会,听懂大家开玩笑的梗,她几乎记住了整部《加菲猫》。就像外国人不明白为啥我们听到“锣鼓喧天 鞭炮齐鸣 红旗招展 人山人海”这样冠冕堂皇的话为什么会会心一笑一样;“加菲猫为什么讨厌星期一”这样的工作梗儿,没有文化熏陶我们也很难get到其中幽默的点。了解别人的文化才能更好地融入文化。

 

总之一点,要找到和自己气场相合的人,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志同道合,种族不同又怎样?志不同道不合,种族相同又怎样?

 

取消
芝士圈小程序
  • 芝士圈留学文书
    芝士圈留学文书

    实时查看文书进度,随时随地联系导师

  • 留学快递寄送
    智能选校工具

    数据基于65000+申请用户,简单2步定制你的专属选校分析

  • 留学申请咨询
    留学申请咨询

    全面扫除留学疑问,随心所欲召唤行家

  • 留学疑问全解答
    留学疑问全解答

    与梦校学长学姐交流,解答申请路上的任何疑问

  • 出国留学申请文书修改服务
  • 智能选校工具
  • 留学申请咨询
  • 留学疑问全解答